三抓写景法

精品范文 时间:2023-10-21 07:13:28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三抓写景法

一提到景物描写,很多人脑中立刻会浮现出一些动物、植物、静物等形象。其实,概括地说,要写好景物,就要抓住“景”和“物”。大多时候,人们会以“景”为主,以“物”为辅。物的描写,是使景的展现更圆润、丰满、富有灵气。很多人在教学景物描写时,往往强调要抓住景物特点展现景物之美,但具体怎样去“抓”,怎样去“展”,却教之甚少,常常会令学生一筹莫展,下笔茫然。为了使学生对景物描写有更深一层的了解,我在自己近几年的教学的基础上,总结了一套“三抓”写景法,希望不要贻笑大方,更希望能给学生们的学习带来一些帮助。

一、留心观察、抓住特点。

景物描写要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形象,使人一看到文章,脑海中就会浮现出那美丽的画面来。无论是写一片云、一座山、一朵花、一条河,都应该抓住它的形态、色彩、轮廓、变化、静态和动态等几个方面的特征,给人以真切的感觉。如何才能抓牢它们特点呢?留心观察是基础,景物观察,一般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一)对于自然环境,天然景致的观察。我们简单地以植物为例。种类繁多的花草树木,五颜六色的各种植被,把大自然点缀得美丽多姿。我们生活的大自然里,就会接触到各种植物。观察植物时:首先要注意这种植物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每一部分是什么样子的。第二,注意植物的生长状况。第三、注意植物的时令特点。只有抓住这些细致区别,才会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如上海一位叫方圆的同学写桂花时这样写道:“每年一到金秋一月,桂花就会满树开放。在家里打开窗户就能远远地闻到它的清香,秋风一吹,金黄色的花瓣就会飘飘洒洒地落到我家的天井里。桂花分金柱和银柱。金柱开的花是金黄色的,香味浓;银桂开的花是淡黄色的,香味淡一些。。。。。。”这段文字中作者抓住桂花开放的季节,桂花的香味,金柱与银柱的区别等进行描写,可见作者留心了生活,在描写上较好地做到了以上所描述几点,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二)亭台楼阁,桥廊雕塑等人工建筑也是构成景物的一个有机组成景物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对它们的观察不同于对自然环境的观察。由于所描写的对象是不动的,因此观察者更容易从不同角度进行较长时间的、反复的细致观察。观察静物。首先应从多角度观察,要对制作材料、大小、形状、颜色等方面有顺序地作一番细心观察,从整体入手,努力去捕捉其外形特点为。其次要注意它们的结构,也就要要观察清楚此物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要抓住物的主要部分突出重点,作详细的观察。再次,在观察时,还要尽量了解它的来历和用途,满怀激情,去努力挖掘其内在的品格,注意采取用情感法和联想法,捕捉由观察事物所引起的感情上的发展,变化,能够使静物活起来,这些方法在许多作文之中都有体现,在此不再例举。

(三)对于社会环境的观察,如街道城镇,人情风俗等,我们除了放眼去看,更需要放耳去听,多查询,多了解,把景物观察同人物活动观察结为一体,从而达到较高的观察境界。

二、抓写作顺序。

写景要按一定顺序。描写景物不能东写一句,西写一句,而应注意景物本身的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将景物有条理,有层次地展现出来。我们常见的写作顺序,我归纳了一下,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按时令变化的顺序描写。

景物描写可以抒发感情,烘托环境气氛,揭示人物心理活动,但不同季节时令的景物,各有不同的特征。因而同一地方的景色在不同的时间,如春、夏、秋、冬;早晨、中午、晚上;雾中、雪时、雨后都有不同的特征。所以要写好作文,就要抓住这些景色的不同时令,时间的不同特征,加以准确描写,给读者以鲜明具体的印象。如上海一位叫王菁菁的同学写了一篇《窗外》,文章以窗为线索,随后依次向我们描述了春天的窗外,桃红柳绿人们趁着美好的季节晨练的情景;夏天的窗外,向我们展示了知了鸣叫,狗儿乘凉,人们匆忙行走,一副酷热难当的情形;秋天的窗外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枯叶横飞,小草焕金的天然画卷:冬天的窗外向我们诉说了一个白雪覆盖,童声回荡童话故事。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向我们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四季图,条理清晰,描写很见功底。

(二)按方位的顺序描写。

描写景物时应该注意景物本身的空间次序,即“方位“。具体写时可由远及近,由近及远;或者由高及低,由低及高;或者从左到右,从右到左等。但不管按什么方位顺序写,作者的立足点一般可以固定下来。用“方位式”写法描写景物,可以把景物写得层次清楚,鲜明逼真,具有立体感,能给人以身临其境如在目前的感受。如一个叫沈宁的同学写了一篇《校园一角》,文章首先抓住校园的围墙,点明自己立足点,然后写到围墙下的花坛,紧接着写到花坛右边的刺桐树,花坛左边的学生的乐园,一环扣一环,立足点鲜明,写作顺序明了,景物自然写得清楚。

(三)按浏览的顺序描写。

按游踪为序也就是移动写景法。不固定立足点和观察点,一边走一边看,把看到的不同景物依次写下来,有的景物要从几个角度写,才能反映它的真实面貌;有的景物是由许多小的景观组合起来,那就必须以游踪为线索,逐一加以描写。这些都需要由作者不断变移立足点,进行多方面全过程的观察了解,然后由若干个景点描写综合成一幅画卷,逐步展现它的全貌。小学课本中一篇文章《颐和园》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此不做赘述。

三、抓写作技巧。

(一)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饰手法展示景物特点,使景物“活”起来。如江西一位名叫刘露仪的同学在写到院中树木时,这样写到:小院的右边,长的“头发”最长的植物可数铁树了,铁树的“头发”又粗又长,活像一个年轻漂亮的“长发妹”。梧桐树可数小院中最高的冠军了,它高大挺拔,那长长的“手掌”似乎连天塌下来都擎得起。文中没有过多描写,只是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就展示了树木的美丽,高大,生动逼真。

(二)动表静结合的方法。

有些同学写景物,观察比较细致,描写也比较具体,但只注重了静态描写,全文缺乏一种“活力”,读后使人有一种“假花假草”之感。如果适当加入一种动态描写,就可以很好地将作者感情渗入,引起读者共鸣,如小学课本中叶圣陶之名篇《荷花》开篇写了荷花、荷叶形态之美,使作者如醉其中,结尾又写道: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动静结合,使满池的荷花顿时“活”起来,作者对于荷花的赞美之情展露无遗。

(三)通过色彩调配,展现自然之美。

对所描写的景物加以色彩的点缀,可以增强景物描写的视觉效果,诚如看电视一样。彩色电视较之黑白的电视可视性要强的多,就在于丰富多采的绚丽画面将人们带入了美不胜收的意境之中。对景物绘形绘色,可以使景物描写收到很好效果。其实这种写法古来有之,如杜甫绝句中“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就通过“黄、翠、白、青”色彩的搭配写出春天之美。

再如江苏一位叫陈柯宇的同学写了一篇《夏日观雨》,小作者写夏雨,能绘声绘色。写雨水顺房檐下滴,像断线的珍珠,落在地上,濺起一朵朵小花,像条银白色的大河;写雨过天晴、天空架起彩虹。这些景色的描绘,色彩明朗,使读者如临其境。

当然,写作技巧千变万化,我所列举几种不过为抛砖引玉。只要我们平时在不断的阅读和实贱中去揣摩、体会、练习,我们的写作技巧一定会日趋成熟。

以上“三抓”写景法只是我个人一些体验,如能给阅读者带来一丝益处,则吾心足矣。

第2篇:三抓三确保

“三抓三确保”

做好春节期间远程教育工作

平远县依托远程教育平台,充分利用春节期间农闲时机,特别是大量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的有利契机,立足“早安排、早部署、早行动”,重点抓好设备安全维护、返乡务工党员补课、丰富基层文化生活等方面,力主做到远程教育 “三零”运作。抓好远教设备维护工作,确保“零故障”运行。县远程办整合县电信部门资源,对全县基层终端站点设备运行情况以及“五防”(防火、防盗、防尘、防潮、防雷电)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排查,对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的站点,督促其立即整改,并现场解决设备运行故障,确保春节期间各终端站点网络畅通、运行正常。

抓好返乡务工党员补课工作,确保“零距离”关怀。各终端站点针对大量返乡务工党员回家过春节的有利时机,结合远程教育“领导带学”活动,开展“三个一”活动:集中上一次党课,重温入党誓词;开展一个以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专题学习活动,并进行专题讨论;围绕“我为家乡献一策”的主题,召开一次座谈会。通过活动的开展,不仅发挥远程教育站点上传下达,搭建党群沟通平台的作用,也增强了返乡党员的党性观念,进一步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广大返乡党员纷纷表示:“离乡离土不离党,坚决永远跟党走。”

抓好远教春节送文化活动,确保“零时差”服务。平远县结合当地实际,开展“远程教育春节播放月”活动,在春节前制订好播出计划,预告、收集一批农村实用技能、生活百科等方面的课件,确保节日期间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能及时收看,丰富群众业余生活,营造温馨和睦的农村节日氛围,使大家自觉参与到远程教育工作中来。另一方面,办好“红色远教”。各终端站点春节期间至少播放2—3部红色题材电影,组织党员学习反映基层党组织和个人先进事迹的优秀课件,营造学先进、比先进、赶先进的良好氛围,努力打造一块村(社区)党建的红色阵地。

第3篇:三远法

三远法

“三远”法,是中国山水画的特殊透视法。指的是在一幅画中,可以是几种不同的透视角度,表现景物的“高远”、“深远”、“平远”。

北宋画家郭熙在他的著名山水画论著——《林泉高致》中提出的。

宋代的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对三远法下过这样的定义:“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三远法,就是一种时空观,以仰视、俯视、平视等不同的视点来描绘画中的景物,打破了一般绘画以一个视点,即焦点透视观察景物的局限。河阳温县(今河南温县)人,著名画家。《林泉高致》6篇,由郭思编述其父郭熙的创作经验和艺术见解而成。

平远,就是自近山而望远山,反映的是一种俯视的境界,塑造的是“山随平视远”的那种艺术效果。元代赵孟頫的《水村图卷》,使用的便是平远法。作品高仅24.9厘米,横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写景作文开篇法

写景作文开篇法

抒情开篇

文章以作者抒发自己的情感作文开篇,以情感人,可以激起读者在思想上、感情上的共鸣。使用这种方法应注意:

1、抒情要有真情实感,不要无病呻吟。

2、抒情要与全文的感情基调一致,与文章的情景吻合。

3、拟人、比喻、反复修辞皆可作为抒情的手段,可以在开

《冬夜》

冬天的夜晚,大街显得冷清而美丽。一排排的路灯,像一串串耀眼的珍珠项链;白垲垲的雪地在路灯下闪闪发亮,散发出柔和的光。

我爱星星

每当夜幕降临,那深蓝的帷幕上缀满了一颗颗闪闪发光的“宝石”,像一双双智慧的眼睛,不停的闪动,那就是月亮妈妈的无数的孩子——满天的星星。

对比开篇

把两个同类的景物放在一起,去进行一褒一贬或一扬一抑,而构成对比。使用这种方法作为文章的开篇,叫做对比开篇法。

使用这种方法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使读者能更好的体会到作者的写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写景作文开篇法

写景作文开篇6法之对比开篇法

例文:

《初春的夕阳》:

人们都喜爱观赏朝阳,无不赞叹太阳升起时候的壮观景象。许多中外名人都热情地歌颂过日出,海涅就曾记述过在布罗肯高峰看日出的情景。善于观察大自然的屠格涅夫,对于日出,也作过精湛的描绘。但古往今来,人们对落日的观赏,描绘、吟咏却比较少。虽然古人也曾留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但是总写得有

些萧瑟之感。

《春》:

那绚丽多彩的夏,我不喜欢她,她太热情;那果实累累的秋呢,我也不爱她,她太深沉;那冰冷刺骨的冬,更让人感到她的冷酷无情;只有春,那婷婷少女般的春,那充满活力的春,那生气勃勃的春为我所爱恋。

对比开篇法提示:

把两个同类的景物放在一起,去进行一褒一贬或一扬一抑,而构成对比。使用这种方法

作为文章的开篇,叫做对比开篇法。

使用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项目建设主要抓法

项目建设主要抓法

2010年,×××委县政府按照市委市政府“发展抓项目”的指示精神,开展了“开工项目准备之冬活动”和“项目开发建设突破年活动”,并确定全年项目建设“双六十”目标,即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60亿元,重点推进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60项,全力推进全县的大项目建设工作。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专门抓,五大班子齐上阵,基层单位常年抓的工作制度。

一是加强领导抓项目。在确保重点推进项目每个项目都有县级领导包保的基础上,针对项目在征地、拆迁、融资、审批、服务等方面存在的普遍问题,成立了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为总指挥的大项目建设指挥部,指挥部下设项目征地专题组、项目拆迁专题组、项目融资专题组、项目审批专题组和项目督办考评组五个专题组,举全县之力推进项目建设。

二是优化服务促项目。进一步建立健全部门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三抓写景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三抓写景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