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课标》教学反思

精品范文 时间:2023-10-15 07:12:3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新课标语文教学反思

教会学生,先教好自己

河北定州中学刘知

听海淀区教研员黄玉慧老师的讲座。也很受启发。教给学生思维,教会学生思考。让学生成为有思想的人。

当然,这话说起来很简单,实际做起来就不那么容易。

她还说,一个成功的老师在给学生传递自己有效的阅读体验。

她例举了《课程标准》和考纲的内在联系。而且,还得出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很多方面高于考纲。所以,要仔细地研读课标,认真地落实课标要求。

我听到这里的时候,羞惭汗颜。

我们的教学只是处于茫然的状态,只是跟着高考题型走,不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教学。

她认为,高考是水到渠成的事。

我感到了很多的隔膜。很多地方,我们做的确实很不到位。每日像陀螺一般地运转,结果,学生的成绩并没有提高多少。

重复性的工作做得不少,学生累,老师也累。语文的兴趣渐渐消磨殆尽,只剩下了责任和要求。

看来,是应该好好思考一下了。

在教学生之前,需要教好自己啊。

另外,程翔老师给我们上了一节非常别致的作文教学课。有方法引路,有示范朗读,有他自己的思考。声情并茂,而且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记叙类文体写作的几种技法。

其实,早在99年来北京学习时,就听到过程翔老师的讲座。娓娓道来,没有故作惊人之语,贴合着语文教学的实际。

时隔十二年,程翔老师的教学智慧,早已经润泽北大附中的莘莘学子了。他讲到了正视学生的个体感受,还学生以人格的尊严。这点我深有同感。我觉得最不成功的老师,就是把学生批得一无是处,然后,剥夺了学生的自信,明明是缺少阳光的照耀,兜头却是一场倾盆大雨。呵护,平等对待,尊重,是作为一个老师最起码的信条。

记得有句很经典的话,如果你把学生当成天使,那么你就生活在天堂里;如果你把学生当成魔鬼,那你就生活在地狱里。

所以,为了避免我们除了教学本身的繁重任务之外,还要调整自己的心态,把怎样对待学生作为终我们教学生涯的必修课,虔诚地修炼。

第2篇:《语文新课标》教学反思

本学期,我们语文教研组认真地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学完以后,我们一致感言:今后中学语文课怎么上?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活泼,真正激发起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形成文化积淀,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课程标准》提出,汉语知识学习不求系统,而是让学生学习有用的语言知识,重在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语言积累,需要认识、记诵一定数量语言材料。因此,中学语文新教材中课文篇数比老教材增加50%以上;但学生不必像以前那样对众多知识点“细嚼慢咽”,机械记忆,而是在粗线条学习中感受和领悟。课文增加了,中学语文教师就不必对课文作琐碎的、微言大义式的分析,而是让学生沉浸到语言环境中,以自己经验与作者对话、与同学老师交流。

古文学习在现代社会中是否可以削弱?这是语文教育中一个争论点。《课程标准》给出了明确答案:适度强化古诗文阅读,使学生加深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充实文化底蕴,提升文化品位。

《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训练突破原来“一课一练”的模式,对大部分内容采取“多课一练”,只对少数重要内容进行密集思考、训练,重在引导学生活学活用。语文考试也将“变脸”。《课程标准》倡导语文考试不局限于一张试卷和标准化试题,拓展多元评价。教师可采用面谈、课堂问答、座谈、案例分析、辩论、演讲、展示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充分展示语言表达、运用能力,从多种途径来评价和考查学生。学生也可从中形成自我激励。

综上所述,今后老师将不再仅仅是教学工作的实施者,和学生一样,也要遵守一定的“规矩”,如定期阅读报刊、写作文、认真批改作业,甚至是练书法。

1.课标要求:老师一年阅读百万字

任教一至五年级的教师,每学年的阅读量不少于100万字,记诵量不少于5000字,写作量不少于5000字;任教六年级至九年级的教师,每学年阅读量不少于150万字,记诵量不少于5000字,写作量不少于1万字。

“教体育的老师肯定会打篮球,教音乐的老师肯定会唱歌,但教语文的老师未必会写作。”有的语文老师存在一种错误的意识:老师嘛,能改作文就行,写不写无所谓。其实这种想法有很大弊端:老师本身的作文水平很难提高,从而限制了他们的批阅能力,学生的作文水平自然难有很大进步。老师长期不动笔,批阅学生作文时会缺乏真切感受,只从概念上改作文,难以给学生有效的指导。

至于阅读量,现在不少学校里,由于班主任多为语文老师担任,他们工作繁重,导致课外阅读量最少。而阅读量和写作能力、教学水平息息相关。有些语文老师之所以“课上得不好”,原因并不在于缺乏技巧,而在于缺乏阅读量。20年前有语文教学专家提出:语文老师起码要背诵80篇古文,但现在很多老师都做不到。

2.课标要求:认真处理学生作业

作业批改不仅要指出学生问题,更要发现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以展示、思路介绍、讨论等形式组织学生交流。作文的批改要有针对性,注重实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谈自己的作文体会。

一些语文老师批改学生作文相当随意,往往只给出基本分数,而缺乏相应评语。从上世纪末至今,作文批改有两种倾向,由“精批细改”到“不批不改”,虽然这也可视为教学理念迁移,或是老师教学负担增加所致,但也反映了一些老师教学态度的变化。

3.课标要求:书写给学生作示范

语文教师要在写字上花功夫,做到书写规范,字迹端正,能为学生起到示范作用。

随着电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有些教师放松了对课堂板书的要求,在很多情况下往往直接用电脑打出板书,上课时用投影仪放映。一些学校上公开课时,老师们都是直接地用多媒体放映方式来代替黑板上的粉笔板书。这种情况的存在,不仅影响教学效果,也不利于学生的写字练习。其实,教师随着教学的进行随手写下的板书是带有感情,具有艺术品位的;而用电脑打出的板书则整齐划一,缺乏灵气。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比起电脑设计的板书,学生更愿意亲近教师的粉笔字板书,面对老师的当堂板书,学生的注意力也会更加集中。

第3篇:新课标语文教学反思

新课标语文教学反思(共15篇)由网友 “Ramandddinglan” 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新课标语文教学反思,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新课标语文教学反思

新课标语文教学反思

时代在变,教材在变,人的观念也在变。语文新课标的颁布实施,对语文教学都而言,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新一轮的语文教学改革,正悄然而起。

新课程改革关系到教育质量的高低,关系到民族素质的提高,关系到综合国力的增强。它比任何时候都更关注人本身的发展,注重张扬个性,体现人文关怀。这既是对祖国几千年传统文化中主体意识缺失的一种深沉思考和内省,又是对现实世界科学精神的呼唤。

作为语文教师,我顺应时代潮流,认真学习新课标的理念,树立新的学生观和教师观。并且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积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努力转变教学方式,努力实现教学活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语文新课标》教学反思

《语文新课标》教学反思

本学期,我们语文教研组认真地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学完以后,我们一致感言:今后中学语文课怎么上?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活泼,真正激发起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形成文化积淀,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课程标准》提出,汉语知识学习不求系统,而是让学生学习有用的语言知识,重在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语言积累,需要认识、记诵一定数量语言材料。因此,中学语文新教材中课文篇数比老教材增加50%以上;但学生不必像以前那样对众多知识点“细嚼慢咽”,机械记忆,而是在粗线条学习中感受和领悟。课文增加了,中学语文教师就不必对课文作琐碎的、微言大义式的分析,而是让学生沉浸到语言环境中,以自己经验与作者对话、与同学老师交流。

古文学习在现代社会中是否可以削弱?这是语文教育中一个争论点。《课程标准》给出了明确答案: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语文新课标》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新课标》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