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学案:叶公好龙(北师大版五年级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并能理解其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复述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通过了解故事意思,体会出课文蕴含的寓意。
学习重点
理解词义,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
学习难点
指导学生读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自主阅读课文,完成练习。
1.给下列生字注音。
()()()()()()
窥牖瑞萃震凿
2.看拼音写词语。
húnbùfùtǐsìlónɡfēilónɡyègōnɡhàolónɡ
()()()
3.查字典,填空。
“窥”字的音序是(),部首是()。再查()画,其中第六画是()。在字典里“窥”有两种解释:①从小孔或缝隙里看。②暗中察看。在“窥探”一词中应取第()种解释。
“附”字的音序是(),部首是()。再查()画,其中第四画是()。在字典里“附”有三种解释:①附带。②靠边。③依次,依附。在“魂不附体”一词中应取第()种解释。
二、学习研讨
(一)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文言文是我国古代的文化遗产,是古代文明传承的媒介。上学期我们学过的《刻舟求剑》,你们还记得吗?指名背诵。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叶公好龙》。
3.扣题质疑:叶公是谁?“好”是什么意思?到底叶公与龙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文,读准字音,画出自己读不明白的地方。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3.默读课文,要求:结合译文,感知课文内容。
4.师生合作,检查读书情况。
(三)合作探究,释疑解惑
1.自读课文,提出难懂的字、词、句。
2.全班交流:你是怎么理解的?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这个句子呢?你能把它读给大家听听吗?
完成下列练习。
(1)联系课文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叶公好龙:。凿以写龙:。
弃而还走:。窥头于牖:。
于是天龙闻而下之:。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2)说说“叶公好龙”这个成语的意思。
(三)指导朗读,背诵积累
1、指导文言文的朗读方法: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牗,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2.多形式读文:指名读,同桌对读,男女生对读,齐读。
3.背诵积累。
(四)课堂小结
1.用自己的话说说《叶公好龙》这个故事。
2.你觉得叶公这个人怎样?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三、巩固延伸
1.写出文中描写叶公形式上喜欢龙的语句。
2.写出叶公见到真龙吓得魂不附体的语句。
3.阅读《乐山龙舟会》,完成作业:
(1)地理环境优美,山光水色独特,宽阔的江面,“”,是举行龙舟竞渡的地方。
(2)每年的农历,数十万乐山人民欢庆,观赏风采。
(3)读第五自然段,在()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锣鼓()的项目()地扫视()地举起
(4)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狡黠:遁去:
※古诗积累《观沧海》----曹操
学习收获:
第2篇:叶公好龙(北师大版五年级教学设计)
《叶公好龙》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叶公好龙》是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第二学期第一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这是一则寓言故事。故事主要写了古代的春秋时期,陈国有个叶公,他非常喜欢龙,他家里的梁、柱、门、窗和日用摆设上都雕刻着龙,连衣服被子上也绣着龙,屋里墙壁上也画着龙。天上的真龙知道了,很感动,就来到叶公家拜访他。这条真龙的龙头从窗户探进来,龙尾拖在厅堂里。叶公一见,吓坏了,呼叫着逃走了。现在这也是一个成语,比喻表面爱好某种事物,而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
二、学情分析:
本册书安排文言文的目的是让学生再次感受一下文言文的语言特点,这篇课文短小精悍,文字比较浅显,借小喻大,寓较深的道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具有鲜明的训诫性、讽刺性和哲理性,适合小学生学习。作为五年级的孩子,这是第二次接触文言文寓言故事,已经初步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有了一定的学习兴趣,因此在理解、诵读等方面并不会感到困难。
三、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并能理解重点词语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通过了解故事意思,体会出课文蕴涵的寓意,从而教育学生要表里如一。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复述故事。
4、搜集与龙有关的寓言、成语或故事等。
四、教学重点:
1、流利朗读古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2、读懂每句话意思,理解故事中蕴涵的深刻道理。
五、教学难点:
创设情境加强对学生朗读的指导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成语入手,激趣导入
1、交流课前搜集情况,引出课题。同学们,能说出有关龙的成语或诗词吗?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板书:叶公好龙。
2、点出课题,激发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龙有关的寓言故事。“叶公”是谁?“好”是什么意思?应读几声?想不想知道叶公和龙之间了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二、初读寓言,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下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音。(让生自由读,这里要给足时间,让学生读文、认字。提示学生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或不会读的句子,可以查一查字典,可以问一问老师,也可以联系上下文猜一猜。)
2、读文感知意思。谁能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听?其他同学认真听,每一句话都读对了吗?再找学生读,评价、纠正;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全班齐读,边读边体会课文的大体意思。
三、回顾学法,合作解疑。
1、前后联系,总结学法。请同学们回想:我们上学期在学习《刻舟求剑》一课时,是怎样解决难读、难记、难懂的句子的?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总结出学习古文的许多好的方法。
2、由难入手,自主提出问题。课文的大概意思差不多读懂了,能大胆地告诉老师在预习、读书时遇到的难题吗?学生边说,教师边把重点句、词或共性的问题写在黑板一角。
3、运用方法,自主、合作译文。(出示古文)刚才,我们一起总结了许多好的学习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用,就用哪种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当然,也可以提出你的问题在小组里解决。下面我们来个小比赛,看看哪个小组自学得好自学得快。老师也参与到你们中间。
4、集体讨论,研读探究。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你都解决了吗?你解决了哪个问题?(学生可能谈到的词句:“写龙”、“窥头与牖”、“施尾于堂”、“失其魂魄”、“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你是怎么理解的?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这个句子呢?你能把它读给大家听听吗?
同学们,还有哪些问题你是通过学习,自己解决了?你也可以提出来考考大家。
老师这里也有问题,看谁能解决?⑴、有些字的字义,古代与现代有很大不同,你能找出有哪些字吗?⑵、“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你怎么理解这句话的?谁把它读给大家听听?
四、由文明理,拓展延伸
1、回归整体,挖掘寓意。根据你的理解,说说这则寓言写了个什么故事?你觉得叶公是一个怎样的人?从他身上你想到了什么?
2、联系生活,拓展开去。同学们,你喜欢叶公吗?为什么?你想对叶公说点什么?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叶公这样的人?展开想象:真龙回到天上以后,会怎样想?叶公回家之后又会怎样做?
五、演一演,背一背
下面我们请两位同学上台来演一演这则寓言。第一次可以先用现代话演,然后启发学生:如果用古文来演效果肯定会更好,怎么样,有信心吗?在此基础上,促使全班学生都能背过。
六、课堂练习1、
1.摘录本课生字、新词。
2、给叶公写信,告诉他如何做一个表里如一的人。
第3篇:学案:龙的传人(北师大版五年级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龙所代表的追求自由完美的民族精神。
2.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学习作者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
学习重点
理解龙的象征意义,体会龙所代表的追求自由完美的民族精神。
学习难点
学习作者首尾呼应表达方法。
学前准备
教师:《龙的传人》的音乐。
学生:查阅关于“龙”的资料,了解有关“龙”的传说,带“龙”字的成语,带“龙”字的图案饰品。
课时安排
二课时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自主阅读课文,完成练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数不胜数(shǔshù)崇拜(chónɡcónɡ) 金龙献瑞(duānruì)
出类拔萃(cuìsuì)生肖(xiāoxiào) 天下旱涝(láolào)
2.看拼音写词语。
zhǐyìhànl
第4篇:叶公好龙教学设计
叶公好龙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X号。我讲课的题目是《
》,下面开始上课。(师喊)上课!
同学们好!(鞠躬)
请坐!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
》这篇课文的生字词,并初步感知了这篇课文,同学们都表现得很优秀。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板书时说:相信大家一定会表现得更出色。然后转身面向大家说:大家有信心吗?
好,首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篇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想一想文中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提问,学生回答,师评价
师下面我们看大屏幕里出示的自学要求:
(1)读通古文
(2)古今对照,理解古文含义
(3)阅读金钥匙,了解古今字义的不同
(4)叶公好龙有哪些表现?在文章中画下来
(5)叶公见到龙有哪些表现?在文章中画下来
2检查自学
1叶公好龙有哪些表现?
板书
叶公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纹以写龙
现在我们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