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家长如何对待孩子考试作弊
家长如何对待孩子考试作弊
说实话,学生中考试作弊的情况不在少数。虽然儿童作弊的最直接原闪都是为了获得好的成绩,但隐藏在这种行为背后的内在原因还有许多。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家长如何对待孩子考试作弊,希望有所帮助!
家长如何对待孩子考试作弊1
孩子考试作弊原因
1.来自家长的压力
许多家长的观念中,仍以为“学习”就体现在“考试”上,“学习成绩的好坏’就是“考试分数的高低”。他们不知道,与分数同样重要,甚至比分数更重要的,还有孩子健全的人格,优秀的品质,健康的体魄。一旦孩子考试分数低了,他们就大发雷霆,大动干戈。于是孩子迫于压力,不得不采用非常手段来达到凭借自己本身的能力无法达到的日标——优秀的考试分数,让家艮满意的名次。而这种手段,就是作弊。
2.来自学校或班级的压力
在每个班级中,成绩优秀的学生总是受到老师的喜爱,同学的尊重,而这个“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考试成绩”。考试成绩欠佳的孩子,在班级中往往会处于被动的,落后的,甚至是被老师冷落,被同学歧视的位置。孩子之所以作弊,从一定程度上讲,正是为了赢得老师的关注与同学的信任。
3.班级中的不良风气
我们必须承认,“考试抄袭”事件绝非个例,而是一个普遍现象。如果在一个班级中,有人在考试时作弊却井未被老师发现,或者被老师发现却并未采取有效的惩罚措施,共至有些同学的“虚假成功。曾被表扬,则必将在其他学生心中引发“诚实危机”,人家风起效仿之后,作弊之风随之盛行。
4.孩子对自身缺乏自信
其实每个作弊的孩子都非常上进,都想要有优异的成绩,都想为父母争光。但是他曾经一次义一次地失败。他知道或者自以为,凭他自己的能力,无法达到父母、老师和他自己的要求。于是他采取了一种取巧的方法一一作弊。
那么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找出孩子的具体病因,然后对症下药。每个孩子的病因各不相同,只有搞清了具体的原因,才可以对症下药、标本兼治。切不可一知道孩子考试作弊,便气急败坏,大发雷霞,给孩子扣上“不诚实”和“坏孩子”的.帽子。“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却不知道寻找病因,这是缺乏教育智慧的表现。
然后,多关注孩子的闪光点,帮助他树立信心,让他享受成功的快乐。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每个人的能力各有佣重,有的偏向于逻辑思维,有的偏向于形象感知,有的在数学方面近于白痴,却在音乐方面有着惊人的天赋……只要发现了孩子的特长并加以强化,让他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他就会觉得:原来我也很优秀,原来我并不比别人差。孩子的信心随之确立。
最后,让孩子树立一种气节一—宁要“诚实的失败”,不要“虚假的成功”。想到麦克阿瑟将军关于爱子亚瑟的一段祈祷词:“主啊,教导我儿子在软弱时能够坚强不屈,在恐惧时能够勇敢自持,在诚实的失败中毫不气馁,在光明的胜利中仍能保持谦逊温和。’诚实的品德比分数更重要,诚信的缺失将导致整个社会的腐化与堕落。而诚实品德的养成绝非——朝一夕之功,需要老师、家长乃至整个社会的潜移默化,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要杜绝孩子作弊的行为,家长最好能根据孩子的具体心理来引导,而不要把孩子作弊简单地归结为不诚实,道德败坏。面对孩子作弊,父母应该向孩子讲明作弊的危害性,考试作弊是一种自欺欺人的不良行为,即使偶尔瞒过了老师,但是时间长了,就会露出马脚,最终会害了自己。此外,父母要以身作则,如果父母在生活中撒谎作弊,并由于侥幸瞒过了别人而洋洋得意,这将深深影响到孩子,将撒谎,作弊这种欺骗行为,视为“聪明过人”,从而导致“上行下效”。
还有一些父母把分数作为评价孩子,奖惩被子的标准,孩子分数高,父母就给予赞扬和奖励,分数低就批评、责骂孩子。把分数作为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如果因为孩子多考了几分就欢天喜地,少考了几分就唉声叹气,势必会将破子引入分数的误区。把成绩和奖励挂钩,有时的确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但家长给孩子奖励要适度,如果过分地以物质,金钱来刺激孩子,难免将孩子的学习目标引入误区,使儿童为了物质奖励而学习。一旦成绩上不去,就会想到作弊,因为诱人的物质奖励是孩子难以抗拒的。
家长如何对待孩子考试作弊2
1、树立孩子的自信心
很多作弊的孩子往往都不够自信,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的特长,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每个人的能力各有侧重,有的人逻辑思维很强,有的人偏向于形象感知,有的人在数学方面一窍不通,在音乐方面却有着惊人的天赋……
父母发现孩子的特长后要加以强化,让孩子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他就会觉得:原来我也可以很优秀,原来我并不比别人差,孩子就会越来越自信。
2、培养孩子诚实的品格
一旦发现孩子作弊,父母要告知孩子作弊的危害性,考试作弊是自欺欺人的不良行为,即使当时可以瞒过老师,长期下去总会露出马脚的,最终害的是自己。
另外,父母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好榜样。如果父母撒谎作弊,因为侥幸瞒过了别人而得意忘形,孩子就会“近墨者黑”,将撒谎、作弊这种行为视为“聪明过人”,就会学以致用。
3、教育孩子正确看待分数
有的父母把分数作为评价孩子、奖惩孩子的标准,孩子考的分数高,父母就给予赞扬和奖励,分数低就批评、打骂孩子。为了让父母高兴,孩子很容易产生作弊心理。
父母应教育孩子正确看待分数,学习不只是为了分数,分数也不能代表什么,考得好要戒骄戒躁,没考好就继续努力,千万不能有作弊行为。
4、给孩子适中的奖励
很多父母都会把成绩和奖励挂钩,有时候对孩子确实可以起到激励的作用,但父母给予孩子的奖励要适中,如果总是以物质、金钱来刺激孩子,容易将孩子的学习目的引入误区,使孩子为了物质奖励而学习。一旦成绩差了,就会想到作弊。
父母在鼓励孩子的时候,可以给孩子制定一个合适的目标,能增强孩子学习的动力。注意,这个目标不可定的太高,如果超出孩子力所能及的范围,为了获得父母的奖励,孩子就会通过作弊来达到目标。
孩子为什么会作弊
1、来自父母的压力
很多父母总以为“学习”就体现在“考试”上,“学习成绩的好坏’就是“考试分数的高低”。父母要知道,比分数更重要的还有孩子健全的人格,优秀的品质,健康的体魄。一旦孩子考查了,父母就会大发雷霆。孩子迫于压力,就会采用非常手段来达到自己无法实现的目标。
2、来自学校或班级的压力
在班级里,老师都会偏爱成绩好的同学,班里的同学也都喜欢和成绩好的同学交朋友。成绩差的孩子,在班级中往往会处于被动的,甚至是被老师冷落,被同学歧视的位置。孩子考试作弊,很多时候都是为了赢得老师的关注与同学的信任。
3、班级中的不良风气
我们必须承认,考试作弊是很普遍的现象。如果在班级中,有人考试作弊却没被老师发现,或者老师发现后却没有采取有效的惩罚措施,甚至有些同学的虚假成绩曾被表扬,其他同学就会效仿,作弊之风随之盛行。
4、孩子对自身缺乏自信
其实,作弊的孩子也是有上进心的,都想取得优异的成绩,都想为父母争光。但是他总是失败,渐渐对自己失去信心,觉得凭他自己的能力,无法达到父母、老师和他自己的要求,于是就采取了投机取巧的方式。
考试作弊是一种不好的行为,一旦发现孩子考试作弊,父母应及时采取措施,不能让孩子一错再错,要诚信面对考试,对自己负责,对家人、老师负责!
第2篇:家长要平等地对待孩子
家长要平等地对待孩子
首先让我们听听孩子们想对自己的爸爸妈妈说的心里话:我有时不听家长的话是因为:
1、他们对我提出的要求太高太严,我做不到。
2、他们曾伤害过我的自尊心。
3、我对他们不服气。
4、当时我的心情不好。
5、我根本不相信他们说的话是真的。
6、我控制不了自己的行为。
7、他们经常打人,我反感他们。
8、我正在生气,心太烦,谁的话也不爱听。
9、他们对我说话时态度不好,语言不文明,不尊重人。
10、他们总拿我跟别的孩子比,我最不愿意听这些话。
11、我经常挨训,已经和他们形成对抗心理。
12、他们说的话是假话,我才不爱听呢!
13、他们说话太罗嗦,让我厌烦,我就赌气不听。
14、他们经常冤枉我,我很委屈,所以他们说话我就听不进去。
15、家长总爱带一大堆人来家喝酒打牌,吆吆喝喝影响我学习,我很反感。
16、家长遇上不顺心的事总爱拿我们撒气,所以我很生气。
17、家长每天看电视声音太大影响我睡觉,所以我就和他们对抗,就不听话。
18、我说的话他们从来不愿听,甚至连我的解释也听不进去,所以他们说话我也不爱听了。
19、我觉得我已经长大了,不用老让别人管着我了。
20、所有的时间都让老师和家长支配了,自己想做的事情感觉没有时间做,我一点自由也没有,越听话越没有自由。
听了这些孩子的话,家长应更多地了解孩子、理解孩子、尊重孩子。
第一、平等。每个孩子都是鲜活的个体,虽然年龄小,个头矮,可他们有思想,有头脑,我们成年人不妨蹲下来和他们对话。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其中第四个层次是尊重需要,包括受人尊重与自我尊重两方面,前者希求别人的重视,后者希求个人有价值。所以,作为老师、家长,应尊重每个孩子的人格,尊重他们的生命。每个孩子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他可能在某个方面不如别人,但在另一方面却胜人一筹。如果孩子在学习上已经尽了力,流了汗,我们做紧张的就不必太苛求。
第二、交流。在平等的基础上设法多交流。两代人之间有一种心理隔阂,叫“代沟”,消除“代沟”,莫过于平等交流,加强对话。比如,孩子回到家随便问问;今天学校有什么新鲜事?你的同桌有换了吗?喜不喜欢他?你的语文老师讲课有什么特色?你的课本中有哪些优美的短文,读两段美文给我解解闷,等等。寻常的交谈会引起孩子的兴趣,产生亲近感。
第三、容忍。容忍他的合理性错误,不要遏制个性。罗曼·罗兰说过:一个人一生要做点错事,做错事就是长见识。
曾经有一个小孩喜欢动手。有一次他把妈妈刚买回的新表当玩具拆了。妈妈气坏了,狠狠揍了孩子一顿。恰好老师来家访,妈妈数落了孩子拆表的错误。没想到老师幽默地答:恐怕一个中国的“爱迪生”被你枪毙了。妈妈感到不可理解。老师说:“孩子这种行为虽然没有理性,但却蕴含创造力,你不该打骂他。”老师建议采取补救措施,带孩子去钟表铺,满足他的好奇心。这位老师就是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学生,正是他积极倡导“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让他任意翱翔。”
中国的传统教育比较注重群体性,忽视个性发展,因而阻碍创造性思维培养。
第四、鼓励。有时候家长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可能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是刻骨铭心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一个实验,随意指出几名学生,对他们的老师说:这些孩子很有天赋,非常聪明。后来这些孩子果真越来越聪明了。其实,是因为老师相信了罗森塔尔的话,经常鼓励夸奖这些孩子。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可见,正面的鼓励赏识是促成孩子成功的有效途径。比如一次考试考砸了,与其嘲讽他:瞧你这模样,还有什么出息。不如换一个角度,效果会大不同:这么难的题目,也得了60多分,不错呀!
苏霍姆林斯基说:“家庭的智力气氛对于儿童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儿童的一般发展、记忆,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家里的智力兴趣如何,成年人读些什么,想些什么,以及他们给儿童的思想留下了哪些影响。”卢梭也说:“家庭生活的乐趣是抵抗坏风气的毒害的最好良剂。”可见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对于培养有文化教养的下一代,抵制和净化社会不良文化影响的作用是多么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家庭的文化氛围决定了孩子的未来。而不良的家庭文化氛围则会使孩子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损害,正如杜威所说:“家庭中正常关系的失调,是以后产生精神和情绪的各种病态的肥沃的土壤。”
家长最重要的是时刻注意自身形象。孩子的可塑性大、模仿性强,而家庭教育的特点是在于感化、示范和熏陶,如父母鲜明的政治立场、强烈的事业心、高尚的追求与情操、助人为乐的精神等等,这些都能对孩子起着榜样作用。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家长教育孩子,可以说是“全天候”的。家长并不只是在教育孩子时才教育孩子的。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孩子的教材。这也正是言教与身教必须兼施、身教重于言教的原因。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很高,在家庭中,还要培养学生的健康的心理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引导:
一、培养孩子的耐挫力
现在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在父母的关怀、爷爷奶奶的呵护中长大,备受至爱,事事顺心,因而,缺乏一种耐挫力。表现为听得进表扬,却听不进批评,偶尔考试成绩不佳便会经受不起,失去自信心。为此,家长有必要培养孩子的耐挫能力。在家中,有意识地让孩子经受一些小小的挫折,并鼓励他自己克服。例如:父亲与孩子下棋,有的父亲怕孩子输后哭闹,因而故意让他一回,孩子赢了,虽然不哭了,久而久之,孩子只能赢得起,却再也输不起了。有的父亲则不然,真刀实枪与孩子干,第一回孩子也许输了,但第二回,第三回情形也许会出现变化,孩子也会想尽办法对付父亲,表面看来似乎赢了一盘棋,实际上培养了孩子不仅赢起得起,更输得起的好品质,为他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二、培养孩子的“肚量”
现代家庭,孩子在家中唯我第一,生活圈狭小,因而容易出现气量小的毛病,常常表现为心中只有自己而无他人,往往看自己优点,看别人缺点,甚至拿自己的优点比别人缺点。因此,家长必须耐心地培养孩子的“肚量”多带孩子去一些公共场所,让孩子与同们一起游戏,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孩子心胸开阔,豁达乐观的性格,孩子小时就有很好的“肚量”,为他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因为鸡肠鼠肚的人往往是自寻烦恼,一点儿事就钻了牛角尖。
三、培养孩子的进取心
现在的孩子,在家中一切均被安排得妥妥贴贴,根本用不着自己去努力,去进取。久而久之。很容易使一些孩子缺乏进取心。其实,家长也不可忽视培养孩子的进取心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肯定孩子的才能,如孩子确认要干某件事时,做家长的应给予支持肯定,相信孩子的才能,并鼓励说:“你行,你真行。”这样,孩子会倍受鼓舞,努力进取的决心可想而知了。其次,当孩子有些失败时,尽量不要训斥孩子,而是耐心细致地给孩子找原因,分析情况,确定改进方法。试想,如果孩子稍有不顺父母就谴责,这样的孩子日后他的进取心会上哪儿呢?第三,对于一些特别胆小怕事的孩子,家长应多加鼓励,少批评甚至不批评,让他们通过努力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使孩子逐步形成“我能,我行”的自信心理,培养孩子的进取心。
四、培养孩子的成功意识
孩子年纪小,易被一些大人看来似乎很小的事而激励。殊不知,小小的事却包含孩子成功的喜悦。作为家长,应学会分享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孩子有了成绩和进步,哪怕是做成的一只“纸飞机”,搭成了一辆“大卡车”,家长都得适当夸奖鼓励。这样,他们的自信心足了,心情更好了,也会向着更高的目标去奋进,相反,如果家长无端训斥,就会大大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变得畏缩软弱,失去信心,影响今后发展,作为家长,都应看到自己孩子独特的优势,发挥其特长,努力培养孩子的成功意识。
总之,人的心理素质,会对人的一生起重大作用,家长在教育子女时,切莫轻视了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
最后、家长要鼓励孩子多运动。
运动能使孩子身体健壮有力,反应敏捷,动作协调,聪明,乐观,促进良好品德和思维素质的发展。特别是孩子功课忙、作业多时,更要鼓励孩子坚持参加运动,这样可使他保持旺盛的精力,消除疲劳,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家长和孩子一起参加运动,这样可以增进亲子关系,玩得更加开心,有益于身心健康。
第3篇:家长怎么对待孩子的虚荣
家长怎么对待孩子的虚荣
我孩子自从上初中后,除了学校硬性规定上学期间必须穿校服外,他身上的穿着全是名牌:鞋子非要阿迪达斯不可,平常休闲衣服是耐克,连皮带都要选鳄鱼的。
去年刚买的手机,现在就吵着要换一款3000元的新手机,说什么落伍了,那手机当时卖1000多元啊!平时每星期都固定给他零花钱,自从他升上初中后,每星期的零花钱都是100元,有时达到150元。但是最近他老是说钱不够用,要求每星期再多点零花钱。我们问他那些钱怎么花了,他说有时就是与同学们互相请吃麦当劳、肯德基等,有时就是看到精品店有些东西不错就买了。我们没答应他增加零花钱的要求,他居然气得几天不跟我们说话,还摔了一个杯子,最终我们妥协了。
他现在不让我开车载他上学,只让他父亲载他,问他为什么。他说我开的QQ,丢他面子,他父亲开的是本田,与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