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石泉食美散文
石泉食美散文
前两次去石泉,都有人“隆重”接待,好处是吃、住、行皆舒服安逸,坏处呢?真正的石泉民间风情,怕是就无法感受得特别真切了。当然,对以写作为职业的文化人而言,稍稍远离(甚或多少偏离)真实的石泉,倒不至于产生什么严重后果,充其量也就是写文章时不能百分之百准确地再现石泉的风貌罢了,可遭到善意(或无意)屏蔽的,如果是对石泉的发展负有重大责任的高官呢?
话扯远了,咱们言归正题,来说石泉食美。
石泉食美,早已是客观存在,无须我在此格外强调;但这一次石泉之行,有一顿晚餐和一顿午餐,却让我历久难忘。
晚餐是在县城老街一间名叫“西门第一家”的餐馆吃汉江石锅鱼(我总觉得,这一味美食改称石锅汉江鱼,才符合语法规范)。餐馆不大,装修也颇简单,对有洁癖的人来说,可能卫生条件亦不达标。但无法否认的是,沸腾在厚重敦实的石锅里的汉江鱼,还真是鲜嫩味美,无比诱人。和全国很多地方张扬所谓“饮食文化”的路数一样,汉江石锅鱼的发明权,也被划归一位声威显赫的角色,此人姓刘名邦。看来,眼下中国餐饮市场上崇尚官家乃至皇家的时尚,也熏染到了秦岭巴山腹地的小城石泉,于是,你有满汉全席、毛家菜、官府菜,我也有汉高祖创制的汉江石锅鱼。皇恩浩荡啊,是不是吾等草民在享受美味以前,也须感恩戴德一番呢?
不过,尽管官府菜、宫廷菜都是真实的历史存在,但制作技术并不复杂的汉江石锅鱼,却肯定是源于民间的一种草根美食。我绝不认为店家宣称的石锅中添加有“秘制香料”是在糊弄人,我也承认他们在调料的选择上确实动过一些脑筋。但除此以外还有什么呢?不就是把鱼和豆腐、土豆、魔芋、绿叶蔬菜切得大小合适放到石锅里去煮吗?这么简单的的料理,也要劳动大汉王朝的开国皇帝亲自发明,太大材小用了吧!
在我看来,技术含量不算太高的汉江石锅鱼之所以被众多食客追捧,主要原因不是缘于烹饪的精到,而是得益于食材的鲜美。汉江是中国大陆唯一一条没有污染的大河,汉江里生活着上百种鱼类,而流经安康市(自然也包括下属的石泉县)的一段,就有90多种。洁净的江水养育出洁净的鱼,洁净的江水浇灌出洁净的蔬菜,正是这些较少(我不敢说“没有”)遭受农药、化肥荼毒的原生态美味,使得汉江石锅鱼成为人们舌尖上的宠爱。念及此,我们真是要感谢汉江、感谢汉江两岸的父老乡亲;至于与汉高祖刘邦有关的'故事,店家可以姑妄言之,食客也不妨姑妄听之,哈哈一笑而已,无须认真对待。
令我难以忘怀的另一餐饭,是在熨斗镇吃“泡汤”。
熨斗镇是遐迩知名的千年古镇,和同样赫赫有名的燕翔洞景区毗邻。熨斗镇的“泡汤”,其实就是一盆热气腾腾的猪肉烩菜,和属于沐浴范畴的“泡温泉”、“泡汤池”风马牛不相及。需要说明的是,“泡汤”是一种在特定的时间(春节前宰杀年猪以后)用特别新鲜的猪肉烹制的农家烩菜;而“泡汤会”,则是诚邀左邻右舍前来聚餐的一种公关活动。这种形成于农耕文明时期的民间习俗,已经绝迹多年,今年是由一家旅游企业联手有关方面恢复举行,我运气好,赶上了。
赶上了就得想办法参加。但遗憾的是,从县城驱车前往熨斗镇,走了不算太短的路程,加之一路沿汉江而行,贪看红日初起,江雾升腾的美景,耽误了一些时间,车到古镇时,诸如宰年猪、祭酒神、出新酒这样一些有意思的活动已经结束,不过古戏台下的小广场上,吃“泡汤”的盛会才刚刚开始。一字排开的一张张方桌旁,入座的大都是老人,也有孩子掺杂其中。我忝陪末座,抬头看戏台,精彩节目正在次第登场,低头观方桌,家常菜肴连续不断呈上,特别是那一大盆冒着热气、飘着香气的“泡汤”,更是令你食指大动、让你神采飞扬。“好啊!”我鼓掌喝彩,为台上的表演,也为桌上的美味。
我觉得,身处这样一个场面、享用如此一种饭菜,在很大程度上,其实是在追忆历史。很多年以前,在农活不多、有大段的空闲时间需要填充的冬天,在圈里猪肥、仓里粮满、有充分的物质储备需要消费的季节,借着宰杀年猪这么一个由头,把左邻右舍招呼到一起吃“泡汤”。饭桌上,人们不但是在享受美味,而且更是在感受乡情。隔墙而居的左邻右舍,连畔种地的左邻右舍,在“吃菜、吃菜”,“喝酒、喝酒”的招呼声中,感情得以沟通,心灵相互滋润……吃“泡汤”的场面,充满着温馨,洋溢着真情,温暖着邻里,和谐着社会;作用如此之大,难怪在沉寂多年以后,又被人隆重地重新操办了。
冬游石泉,行色匆匆,短短几天里,固然口福得享,但没吃上嫩蚕豆、没吃上炒河虾、没吃上炸蚕蛹……也让人小有遗憾。好在和朋友已有四游石泉之约,对石泉美食,不妨再一次耐心等待。
这张照片系西安晚报记者贾妍所摄,按下快门后,她低头审视照片的“成色”时,忽然放声大笑。凑过去一看,原来在不远处台阶上安坐的方英文先生,也被收入镜头。以如此吊诡的方式与一位著名作家合影,确实让人忍俊不禁。
第2篇:话说石泉港散文
话说石泉港散文
石泉港,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汉江河畔上。它面对大山,却有平坦在盘旋;它背靠大山,却有城市在牵连。石泉港,它即是石泉人的港湾,更是汉江库区小三峡观光旅游者的起航点。
石泉港,被点缀在碧水蓝天的汉江河畔上。汉江把美丽穿戴在石泉港的身体上,直接把石泉港的一种美丽引向了深入。
当一缕阳光从山腰爬上山顶播洒阳光的时候,在石泉港上空忽然飘来一片彩霞。闪着光带着微笑的彩霞,仿佛给汉江水面送来了一堆旺火,被旺火点燃的汉江两岸,森林有了光辉,沟壑有了彩霞。那些看不见的一座座山峰由远及近,它们好像是一只只美丽纯洁的鸟儿,带着满脸的笑容,掠过了汉江水面,盘旋在石泉港的上空,又忽然降落在石泉港相邻的一棵大树上。
相邻在石泉港那棵大树已经落满了彩霞,大树上也有风源在颤动,微微颤动的风源,在大树上穿梭来往。风儿带着彩霞,不仅在石泉港的上空飘飞着,而且也带着一片片彩霞,走进了石泉港当面的汉江河畔。这时,美丽的彩霞在这棵大树上慢慢消失了,风儿也似乎静悄悄地溜走了,偷偷地沿着汉江河畔的石泉港,迎接着一片朝霞飞向了远方。
当一片彩霞在慢慢消失了的时候,阳光却带着闪亮的光辉,一片光辉偶尔从天空落向大地,正好从广阔的茫茫原野上,迅速蔓延到汉江河畔石泉港的周围。那一条条奇彩的光芒,似乎斜着身体迈着矫健的步伐,走过了石泉港一步步阶梯,来到了石泉港宽阔的港湾上。
更加明亮的光辉,不光是停留在石泉港的水面上。这些光辉似乎带着骄傲的姿态,把光源播洒到了石泉港口岸花草上。一片片花草,在石泉港口岸不断地蔓延着,同样生长在石泉港那一棵大树连着一棵大树上,也在汉江河畔不断地延伸出了一片绿洲。那些可爱的大树,不知不觉延伸到了花草丛中,但一片片花草缠满了一棵棵延伸的大树,大树和花草却在石泉港延伸的地方开满了花朵。
茂盛的花朵开满了大树,在大树上的花朵,仿佛是一只只美丽的眼睛,停留在了石泉港的上空,显得特别闪亮。那些出现在花草上的花朵,密密麻麻的,它们好像是天上的星星,在石泉港周围闪耀着一片光辉。这些花朵,又像是人的一双双眼睛眨呀眨的,睁大眼睛看了一会儿石泉港那一棵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忽然又把一条条视线沿着石泉港方向投向了汉江水面。
美丽汉江是石泉港的近邻,弯弯起伏的石泉港面对汉江,却多了一面看不见的神秘。神秘在石泉港湾的浪尖上,却有了鱼儿在跳跃。鱼儿带着笔挺的身躯,在弯弯的浪尖上像是在跳舞。鱼儿跳着舞姿很优美,却把美丽留在绿水里。绿水,是鱼儿幸福的港湾,许多港湾连接到汉江河畔上被延伸着,却倒影出了汉江两岸多山多水的.自然景观,一幅幅魅力无穷的图画!
在石泉港口岸又出现了鱼儿跳跃的身影。鱼儿的一双眼睛很神奇,它在汉江河畔石泉港口岸游来游去,在绿水中看到了漂浮的城市。城市里有繁华的街道大树和花草,还有过往的人群和车流。在水底还看到了蓝天白云山脉和山峰,在山脉上有庄稼牛羊群,在山峰有飞舞的大雁和山鸟的影子,还有飞机在蓝天上掠过。
当鱼儿亲密在石泉港和汉江河畔之间时,鱼儿的头颅伸出了水面。瞬间里,鱼儿偏着脑袋看清了沿着石泉港口岸生长有一大片绿洲。在一片绿洲的包围下,白白亮亮延伸出了许多路径。路径上人来人往有大人牵着小孩,手里拿着风筝在石泉港口岸玩耍。一会儿,风筝在石泉港口岸随着风向斜着身子,慢慢向那片绿洲上空飘去了。
忽然间,一首歌曲从一片绿洲飘荡出来,让水中的鱼儿亮出了半截身子。其实,鱼儿什么也没有听到,只是在石泉港口岸较近处看到有一群鸟儿,在一片绿洲上空鸣叫着飞向一座城市。此刻,一片绿洲,在水中鱼儿身边时隐时现,慢慢退去,又慢慢出现着。
延伸在石泉港一片绿洲美景,尽收眼底;汉江河畔水中的美丽,尽在眼前。当一片阳光在鱼儿头顶飘过时,游荡的鱼儿一个个腾跃姿势潜入水底,照在水底的那一大片太阳光辉,变成了一条条彩色的弧线。彩色的弧线从汉江河畔水底蔓延到石泉港口岸水下,形成了弯弯的曲线,一直爬满了石泉港口岸。这时,又有一群调皮的鱼儿从汉江河畔下游游至石泉港,一条条鱼儿沿着石泉港口岸水下曲线,突然跳出水面睁大了眼睛,仿佛看到架在汉江水面的桥梁和水下曲线,原来水上景观和水下景观,是连接在一起的一个完整的美丽世界。
于是,那一群鱼儿在石泉港口岸弯弯的水面纵身一跃,弹飞出了不少亮晶晶的水珠。在太阳光的照耀下,这些水珠包围了鱼儿的全部身体,慢慢跟着太阳光辉,在石泉港口岸潜入了水底,不知道这些鱼儿在宽阔明净的汉江河畔游向何方。
如今,坐落在汉江河畔石泉港,在一天天迎接着东升的太阳前进着,也不知道它的港湾与它连在一起的城市,隐藏了多少神秘的故事,需要人去叙说去传播。但愿石泉港,它面对汉江河畔的山山水水,在以后的日子里,更应该像是巨人伸开的两只臂膀。一只臂膀伸进汉江河畔走进大海,一只臂膀延伸到群山峻岭中走向世界!
不管石泉港在汉江河畔东岸或者西岸,都是石泉人一种幸福的骄傲,它们把石泉人的新老故事编织在一起,如同悠悠的汉江源远流长!
第3篇:食权食美策划书doc
• 目的:丰富同学们的大学生活,激发在校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实际体验生活,厨艺KTV,展现当代青年的阳光和多姿多彩一面,为更多同学搭建自信的舞台,收获合作的默契,从各方面得到锻炼和成功,学会成长。
• 意义:培养同学们的独立生存能力,感悟生活,去体会和理解动手能力,同时加强同学间的相互信任和搭档配合能力。使同学们得到全方面的兴趣培养,促使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活动时间地点:西区食堂2011年5月19日7:00 • 参赛形式:各学院以两人小组参赛
• 活动策划:湖北工业大学校学生会生活部
• 策划时间:2011年5月6日
第4篇:家 乡 的 美 食
家 乡 的 美 食
家 乡 的 美 食1
每个人都有一块生他、养他、伴他成长的土地,那块土地叫做“故乡”。
自从几年前全家搬到省城后,就不怎么回老家了。因此,我非常怀念老家的美食。
我的老家坐落在省城偏远的一个县城里,那里民风纯朴,风景优美,更值得一提的是当地的美食,让人吃了还想再吃,回味无穷。
记得,每天清晨当我还处在迷迷糊糊、半睡半醒的时候,街道上就已然传来贩商的吆喝声“马拉糕,又香又甜的马拉糕”,顿时,睡意全无的我,翻身起来一个箭步就冲到窗户旁,大声的喊住贩商:“老板老板,我要1份马拉糕。”
“好勒!”。贩商大声的回应道。我赶紧拿着钱跑了出去,深怕去晚了马拉糕就卖完了,要知道在当地,马拉糕可是早餐中的佼佼者,人们手中的抢手货呢!
坐在家里,深棕色的马拉糕摆在桌子上,散发出淡淡的香味,像是在说,快吃我啊
第5篇:宋朝的“美”食随笔
宋朝的“美”食随笔
宋朝饮食有个最大特色就是热闹。不管食物多么普通,都要把它装饰得五光十色、花枝招展的那种热闹。
举个例子说,一个宋朝媳妇蒸了一锅馒头,要给公婆端过去。这要是元朝,直接端过去就行了,宋朝媳妇却不这样。馒头一出锅,她必须找一红漆木盘,把给公婆的馒头摆到木盘里,摆成金字塔形状,在最上面那个馒头上插一朵花,或者一根青枝绿叶的.树枝,然后才能端过去。假如到了寒冬腊月,没有花,也没有树枝,就会用皂角汁画一朵花、一根树枝在上面。假如不会画呢?最起码也要找出一颗通红通红的大枣,摁到馒头尖儿上,总之必须给馒头稍微打扮一下。
再举个例子说,一个宋朝小贩挑着担子上街卖汤圆,担子前头挑着汤圆,担子后头挑着炉灶,他的扁担上插着梅花,炉灶上罩着荷叶。您给他一把铜钱,让他煮一碗汤圆出来,他双手给您端上。您一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