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积累,益于写作(教师中心稿)

精品范文 时间:2023-10-12 07:13:55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注重积累,益于写作(教师中心稿)

注重积累,益于写作

唐河高中美美

在高中阶段的语文基础知识教学中,老师经常告诉学生要厚积薄发,要深入理解,要恰当运用。也就是强调“积累素材、阅读文章、正确运用”三者的重要性。

“积累、阅读、运用”是学好语文的重要环节,也是学习语文的重要的实践活动,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它们是相互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其实,着重抓好这三个环节对于学生的写作是非常有利的。

要学习好语文,首先要重视积累,只有调动学生积累素材在达到一定程度的情况下,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师指导学生作文,如果只注重讲解作文基本知识,作文的行文技巧,构思方法,文章的立意,文章的语言等等,不注重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那么,学生的作文水平一定不能够提高的。因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只能从理论上把握,而不能真正把它落到实处,学生连语言都表达不出来,连基本的事件都叙述不出来,连完整的事件都记叙不出来,怎么能够把作文写好呢?即使写出来了,写出来的作文也必定苍白无力,干巴巴的,语言平庸,像个瘪三。因为没有生活,写作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引导学生写好社会及其家庭生活并不难,只要引导得法,自能出佳作。但要将笔触伸向社会与自然,就需要平时多体察人情世态与大自然风光。我们的学生不能只做书呆子,而应该参与社会,走向自然,用手中之笔反映社会生活,描绘自然风光,培养进取精神与对社会、人生、自然的终极关怀的品质。总之,充分调动思想品德、综合知识、生活体验这三方面的积累是写好作文的重要前提,教师不能局限于写作知识的传授,而应该想办法充分调动学生各方面的积累,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并使学生懂得要先做好人,才能作好文,而作好文也是做好人的体现,在积累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记叙文的积累中要注重“情感材料”的积累

记叙文往往以情真意切打动人,常常倾泻内心的真情,流露于笔端的常常是亲情似海、真爱如山等饱含感情的事件。在作文课上,如果学生有一定量的积累,教师辅之以作文理论的讲解,同时用精美的范文引路,或以动情的故事营造情感氛围,或以鼓动的演讲引发写作激情。这样,整个作文课堂就如一个情感的漩涡,激发学生激情,引起感情共鸣,达到一个意想不到的效果。任何人都有情感,但如果一个人平时就没有素材的积累,情感的调动,对生活的深入思考,那么,他写作文时就只好抄袭、杜撰,写出的作文只能是矫揉造作、无病呻吟。当同学们的积累达到一定的量时,把每一次作文当作一次品味人生、思考社会、升华人格、纯洁心灵的机会,扬起情感的魔杖,倾吐于笔端的文章应该是社会道德良知的审判台,是弘扬真善美的号角,是鞭挞假丑恶的响鞭。无疑,在积累的铺垫和衬托下,大大提高了同学们的写作水平。青少年们富有同情心,有正义感,热爱祖国,集体荣誉感强。我们在写作中要激发他们的情感,引发他们至纯至美的天性,让其感情的潮水喷涌而出,这种不加任何修饰显现本色的文章,往往写得非常精彩。

2、议论文写作要注重“社会责任感”材料的积累

议论文应该是社会责任感的产物。如果一个学生平时不关心时事,不关心社会生活,“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没有生活积累,下笔则搜肠刮肚,说理则枯燥无味,论证则空泛无据,观点则苍白无力……而且写作中往往词不悉心、词不达意乃至于空口而谈、无的放矢。

针对学生这种状况,我认为开展“看、读、听、说、写”活动很重要。看,每天看电视新闻;读,每周读报堂读20分钟报纸;听,每天早晨坚持听学校广播;说,每节语文课让学生练习说,经常让学生进行演讲的训练;写,每周写一篇周记,间周一篇作文,也鼓励学生向报刊、杂志投稿。由于平时材料积累多了,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课堂写作也就好办了。我们教他们运用“寓言故事”、“经典范文”、“时事热点”等内容来进行论证,每当同学们写议论文时,学生们便得心应手,各抒己见,论证有力,贴近生活,感情激昂澎湃,字里行间里洋溢着青春豪情,孕育着社会责任感。

3、各种表达手法的恰当运用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综合知识的积累

有些人常常死读书,不求甚解,我们知道,这样死读书而不善用者,最终只能是一个书呆子。要让学生学会作文,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手法,学生必须进行各种综合知识的积累和运用。要常常读一些边沿学科的东西,阅读各方面的材料,进行多种知识的储备,查阅资料,占有材料。要写议论文,就必须调动所学过的哲学知识,学会运用哲理分析现象,探求事物的本质。在论证观点时,可以调动积累的历史知识,以史鉴今,或以名人事例论证。要写记叙文,在描写某种特定的情景时,不妨调动有关知识,往往可以出奇制胜。记叙文写作中调动知识储备不仅仅限于借古讽今,还有多种修辞手法,名人名言,时事新闻等等。

因此,告诉学生经常积累一定的素材,阅读一定量的文章,分门别类,运用到作文之中。那么学生的作文水平一定能够提高。

第2篇:诗歌写作(教师中心稿)

东台市时堰中学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开发写作中的间接情感资源,进一步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训练习惯。2.培养学生用诗歌的形式表达非诗体作品的情意空间的能力。教学设想:1.课堂教学设计分为三块:谈诗、写诗、评诗。谈诗是写诗的准备,评诗是写诗的深化。写诗自然是课堂的核心。但是,从学情看,学生对的诗的理解基本上还停留在识记和理解的层面上,大都不曾写过诗。因此,在学生动手尝试写诗之前,有必要就诗歌特点和写作技巧作必要的铺垫。2.自制多媒体课件,以增强教学的交互性。3.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具使用:自制课件,《乡愁四韵》mp3及flash,长城图片。教学过程:一.导入语(投影演示《诗歌写作》。情感情是诗之胚景物景是诗之媒)(听听音乐《乡愁四韵》,活跃气氛)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四韵》,老师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你喜欢读象余先生写的这样的现代诗歌吗?喜欢的同学请举手。(学生举手)尝试过写现代诗歌的同学请举手。(学生举手)请放下。同学们,北大教授、著名学者陈平原先生曾预言,诗歌将在21世纪重新回到文学的主体地位。我们在暗自高兴的同时,却不能不看到,民族诗歌的再度振兴并不是如陈先生所预言的那般轻松,它更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去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今天,我们一起走近诗歌,尝试着写一写诗歌好吗?二.方法点拨首先,我们一起把课本翻开到133页,请大家花5分钟时间把课本上关于诗歌的写作指导看一看,看看有哪些方法和注意点。(学生看书,教师巡回指导)提问:课本告诉了我们哪些关于诗歌写作的方法和注意点呢?(请1学生回答)(投影展示方法:

一、要有新颖的构思和奇特的想象;

二、运用意象;

三、运用比喻和象征;

四、运用诗的内在韵律强化感情的表达。)三赏诗、评诗1.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流沙河《就是那一只蟋蟀》中的一节。哪位同学来读一读?(投影)就是那一只蟋蟀在你的记忆里唱歌在我的记忆里唱歌唱童年的惊喜唱中年的寂寞想起雕竹做笼想起呼灯篱落想起月饼想起桂花想起满腹珍珠的石榴果想起故园飞黄叶想起野塘剩残荷想起雁南飞想起田间一堆堆的草垛想起妈妈唤我们回去加衣裳想起岁月偷偷流去许多教师:读得很好。请问,这一小节最有人情味的,引起你感触最深的,你认为是哪一句?(应该是回答想起妈妈唤我们回去加衣裳)师:为什么认为是这一句?能结合自己的一些经历来谈谈吗?(我想起妈妈天冷的时候也会给我送衣服来,还有棉被。[应该是这一类的回答])师:是啊!是谁在清晨为我们盛起第一碗早饭?又是谁在深夜时还等着我们回去?那是我们伟大而又慈祥的母亲。现在,我们一起来把这一句有感情地缓慢地读一遍!(师生齐读。)师:不错,读出感情来了。老师读诗的时候,都喜欢改一改别人的诗,同学们请看:“想起故园飞黄叶/想起野塘剩残荷”,我把它改成“想起故园铺绿叶/想起野塘满碧荷”好不好?生:不好。师:为什么?生:表达的情感不对,这一首诗表达的是忧愁、感伤的情怀,而这两句的修改却用“绿叶”、“碧荷”两个有生机的事物表达的是一个快乐的情感。(引导学生从感情上来回答)师:很好。那我换成:“想起故园的黄叶/想起野塘的残荷”,用“的”字将句子的节奏舒缓下来,不就更切合这种情感吗?生:也不好。师:又为什么呢?生:一个“飞”,一个“剩”,把静景写活了,另外“剩”字还给人有苍凉之感。师:好极了。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师:同学们学了这一节,能不能据此说一说这首诗歌的特点呢?(学生讨论,回答)明确:(1)表达的思想内容比较集中,情与景和谐统一,具有强烈感染力和启示力。(2)这首诗感情很真挚。郭沫若说“诗的创作贵在自然流露。诗的生成如像自然物的生存一般,不当掺以丝毫的矫揉造作。我想新体诗的生命便在这里。”(3)还有节奏感,诗人通过“想起”领起,形象地表现了自己独特的思想感情,巧妙地从特殊中显示一般,使自我的感觉世界和情感世界达到和谐与统一。2.我们再一起来看另外一首诗踏雪而过同学们看一看你喜欢这首诗的哪一点,还有哪些不足?讲讲自己的理由。教师朗诵:踏雪而过踏雪而过,小雪花一朵一朵呈现晶莹村庄的枝桠与屋廊照亮枯井和水我听见松雪之上的声音雪是从土地对面飘来的落到眼睛里仿佛去年开放的罂粟我手执事物的诚实与雪对话一种方言羽毛渐丰在高高的天上穿雪飞行踏雪而过,谁能将天空的身材切断雪影如潮覆盖退路的每一枚石头雪,今夜的画师倒提笔杆踏过荒原,泪水全无(学生讨论,回答,众说纷纭,不要求观点一致)这一首诗是我们学校一位老师在他高一时写的,这就告诉我们,只要努力我们也会写出诗来的。

四、写诗1.补写《乡愁四韵》好了,关于这首诗歌的评价我们就先进行到这里。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把《乡愁四韵》给读一读。(投影,生齐读。)乡愁四韵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酒一样的长江水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给我一掌海棠红啊海棠红血一样的海棠红沸血的烧痛是乡愁的烧痛给我一掌海棠红啊海棠红师:名为《乡愁四韵》,这里只给出两韵,还有两韵,请同学们补上。最关键的是要根据情感选择好意象,每一韵内前面的意象要和后面的意象有相似和相关的关系,同时要注意句式的一致。(学生续写《乡愁四韵》)师:请同学们上来交流!(师生交流,教师作适当的评点)师:同学们,对于乡愁,我们还很陌生,但随着我们年岁逐渐增大,随着故乡的渐去渐远,我们对乡愁的理解会逐渐深刻的。现在,大家来看一看余先生的《乡愁四韵》后两韵。(多媒体展示给我一瓢雪花白啊雪花白那信一样的雪花白家信的等待是乡愁的等待给我一瓢雪花白啊雪花白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那母亲一样的腊梅香那母亲的芬芳是乡土的芬芳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师:刚才好多同学的补写的诗和余先生的差不多了。可见,只要我们努力,我们也会象余先生那样成功的。我建议同学们把我们今天的作品集成一个集子,等十年二十年后我们再来读它,会倍感亲切、倍感激动的。3.创作整诗现在,大家请看:(投影:长城图画)师:同学们有没有到过长城?到过长城的同学请谈谈自己看到了什么?想到什么?(学生谈长城)师:不错,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伴随着我们这个民族走过了许多风风雨雨。请大家根据画面提供的图象,用合理的形式创作一首小诗,不超过十行。(学生进行创作)师:好!哪位同学先来。(学生展示)(师生讨论,打打分)师:同学们看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一致吗?两位作者说说。(作者谈)师:可见:同一个事物可以选择不同的感情方向去抒发。同学们,请看这一首:(投影,师配乐朗读)遥远的东方/辽阔的边疆/一道绵延的老墙/前人的风光/后人的沧桑/万里千山牢牢接壤/雨后的霓虹/落寞的长龙/一道显赫的老墙/始终冲不开/始终抛不去/始终装英雄逞豪强师:同学们,诗不仅可读、可写、还可以唱。下面我们同唱《乡愁四韵》,前两韵我们跟着罗大佑唱余光中词,后两韵,个人唱个人写的,好吗?(师放录音,师生同唱。)

五、作业创作一首诗,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

第3篇:注重积累古诗词

注重积累古诗词 培养学生语文观

诗词歌赋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尤其是新课标推荐的80首背诵篇目,都是历代名篇佳作,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律和谐,特别适合小学生学习背诵。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呢?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激发学生兴趣,巧用时间诵读

教学古诗时我都采用一些方法引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如:猜谜语、讲故事、提问题、设悬念等。

如教学李白的《赠汪伦》时,我先讲述收集来的故事:汪伦用计诚邀李白到桃花潭做客——汪伦是当时有名的歌手,隐居在安徽泾县西南的桃花潭畔,对李白佩服得五体投地,日夜吟诵他的诗。有一回,汪伦听说李白来了安徽,就修书一封。信中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注重积累,益于写作(教师中心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注重积累,益于写作(教师中心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