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与回旋》的演奏心得

精品范文 时间:2023-10-11 07:12:5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引子与回旋》演奏心得

《引子与回旋》演奏心得

------孙凰

《引子与回旋》是19世纪法国作曲家圣桑的一首著名的小提琴独奏曲。据说因其具有高难度的技巧而成为小提琴曲中的“世界四大难曲”之一。2001年,当时还是中国音乐学院民乐系四年级学生的于川同学将此曲原调移植到了二胡上,这对于提高二胡演奏技术,不啻是一大飞跃,从而把二胡技艺推向了又一个高峰。

我是2001年底开始接触这首作品的。当时我的指导教师刘长福教授让我尝试视奏此曲,准备期末考试。当我拿到谱子时,我并没有急于演奏,而是先找来小提琴原谱,对照着帕尔曼等大师的演奏录音,把谱子先大致浏览一遍,使得脑海里形成的音乐框架不仅有横向感,更有纵向感。我认为,这样产生的第一印象才是较为完整而丰满的。

当然,听录音对谱仅仅是演奏的第一步,要想成功地演奏此曲,首先得领会其深刻的音乐内涵。众所周知,音乐之所以能成为“音乐”,除了有“音符”,还得有“乐感”,仅仅把音符罗列出来是不行的。要使音乐富有“乐感”,就得融入“情感”,这“情”从何而来?让我们先来做一下简单的作品分析。

顾名思义,这首乐曲由“引子”和“回旋”两大部分组成。“引子”共四句,由两段对比鲜明的平行句构成。上两句平行句旋律委婉而深沉,旋律线条舒缓,而下两句的风格则骤然变得节奏明快、利索,并由一长串琶音加颤音过渡至正板——“回旋”部分。

从总体上看,此回旋曲由以下八个部分组成,即:

ABA1GA2DA3coda

回旋部分共分三大段,外加一个短小精悍的尾声。每段衔接处都有一句钢琴间奏,并且此两处间奏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即由上一段的调式逐渐移至下一段调式,从而使转调显得较为自然。例如,第一段回旋后的过门,由原先的a旋律小调转入下一调的属关系调——G大调,而在A2段时又悄悄转回原调a小调。同样,第二大段过后的间奏也是由原先的回旋主调a小调转入其下属关系调——F大调。

整个回旋曲的主要调式为:

而在A3段的主旋律则出现在钢琴伴奏上,二胡在这里只是用连续快速琶音演奏和弦织体作为衬托,这样,便使得回旋的主题富有了动感。这里特别要说明的是,以上调性分析仅仅是粗略的主干调性的大致分析,每段中还有不少离调,在此就不一一加以分析了。

总之,我认为圣桑的这首小提琴曲虽运用的是典型的回旋曲式,属于古典创作技法,但在调性的布局?穴如频繁离调给人产生的游移感?雪和旋律线条的走向上却给人以新鲜感,加之用二胡特有的苍劲、低沉的音色来重新演绎此曲,更是别有一番风味。

下面,再来简要谈谈用二胡演奏此曲的处理手法和音乐特点。

一、引子:

弦乐作品的特点是线条感强。为了突出这一特点,我打破常规,用内弦二胡加揉弦来演奏开头第一句中的“”,通过内弦黯淡和揉弦浓郁的音色,使得引子前两句的旋律表现得更为优美而深沉;而第二句中的“”,则用外弦空弦演奏,并且不加滑音,这样,既与前一句形成了对比,又不显得腻味。我认为,滑音仅仅是一种装饰,好听的音乐决非光靠浓妆艳抹就能得来的,尤其在演奏西洋作品时,朴实自然便是真,画龙点睛方为妙!引子的后两句较有难度,两次出现用连弓和连顿弓结合的方式连续演奏,并且这两句平行句都得加强和加速,随后通过从高音区开始上行的一长串琶音,把引子推向了高潮。整个引子的后半部分要奏得一气呵成。结束句中的那四个tr,要颤得“密而不漏,连绵不断”,这八个字说起来容易,可演奏起来还真没那么简单!

二、回旋:

在钢琴伴奏那强有力的四小节过门后,二胡进入了正板。由于这原是首小提琴曲,故旋律多在高音区,而第三把位本是二胡表现的弱项,因此音色的把握、力度的控制便成了二胡演奏此曲的关键。在高音区演奏时,切忌用弓子下压,力度应集中在右手上,通过手指把力量传导至琴弦上。为了不出现杂音,必要时可适当提气,但不能“吊气”、耸肩。在演奏时,还应特别注意要有弹性,……的前三个音我用顿跳弓演奏,既要突出重音,又要富有弹性、跳跃性,使音乐具有立体感,这就需要演奏者能恰到好处地把握分寸。

在回旋的第二大段和第三大段中,分别有两处抒情段落,即C段和D段,CC段的旋律多在高音区。为了充分展现二胡柔美而缠绵的表现特色,我演奏这段乐曲时比小提琴原曲更为徐缓和舒展,也更为自由些。相差一个8度的两次要由弱至强地推上去,产生层次感,从而为后面的主题(回旋A2)作好铺垫;而D段则是高潮前的准备,更是起到了良好的烘托作用。演奏这段乐曲时,既要含而不露,又要松而不懈。当主题最后一次在钢琴伴奏上再现时,二胡的音量应突然收缩至pp,在极弱中稍作起伏,然后再随着主旋律的跌宕起伏逐渐加强,仿佛是一艘不起眼的小船正张着风帆由远及近。最后的华彩句我用连续出弓演奏,犹如小提琴的甩弓,运弓极为洒脱、豪放,给人以一股磅礴之势。也就在此时此处,全曲达到了高潮!

第2篇:《引子与回旋》的演奏心得范文

《引子与回旋》的演奏心得范文

《引子与回旋》是19世纪法国作曲家圣桑的一首著名的小提琴独奏曲。据说因其具有高难度的技巧而成为小提琴曲中的“世界四大难曲”之一。20XX年,当时还是中国音乐学院民乐系四年级学生的于川同学将此曲原调移植到了二胡上,这对于提高二胡演奏技术,不啻是一大飞跃,从而把二胡技艺推向了又一个高峰。

我是20XX年底开始接触这首作品的。当时我的指导教师刘长福教授让我尝试视奏此曲,准备期末考试。当我拿到谱子时,我并没有急于演奏,而是先找来小提琴原谱,对照着帕尔曼等大师的演奏录音,把谱子先大致浏览一遍,使得脑海里形成的音乐框架不仅有横向感,更有纵向感。我认为,这样产生的第一印象才是较为完整而丰满的。

当然,听录音对谱仅仅是演奏的第一步,要想成功地演奏此曲,首先得领会其深刻的.音乐内涵。众所周知,音乐之所以能成为“音乐”,除了有“音符”,还得有“乐感”,仅仅把音符罗列出来是不行的。要使音乐富有“乐感”,就得融入“情感”,这“情”从何而来?让我们先来做一下简单的作品分析。

顾名思义,这首乐曲由“引子”和“回旋”两大部分组成。“引子”共四句,由两段对比鲜明的平行句构成。上两句平行句旋律委婉而深沉,旋律线条舒缓,而下两句的风格则骤然变得节奏明快、利索,并由一长串琶音加颤音过渡至正板——“回旋”部分。

从总体上看,此回旋曲由以下八个部分组成,即:

ABA1GA2DA3coda

回旋部分共分三大段,外加一个短小精悍的尾声。每段衔接处都有一句钢琴间奏,并且此两处间奏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即由上一段的调式逐渐移至下一段调式,从而使转调显得较为自然。例如,第一段回旋后的过门,由原先的a旋律小调转入下一调的属关系调——G大调,而在A2段时又悄悄转回原调a小调。同样,第二大段过后的间奏也是由原先的回旋主调a小调转入其下属关系调——F大调。

整个回旋曲的主要调式为:

而在A3段的主旋律则出现在钢琴伴奏上,二胡在这里只是用连续快速琶音演奏和弦织体作为衬托,这样,便使得回旋的主题富有了动感。这里特别要说明的是,以上调性分析仅仅是粗略的主干调性的大致分析,每段中还有不少离调,在此就不一一加以分析了。

总之,我认为圣桑的这首小提琴曲虽运用的是典型的回旋曲式,属于古典创作技法,但在调性的布局?穴如频繁离调给人产生的游移感?雪和旋律线条的走向上却给人以新鲜感,加之用二胡特有的苍劲、低沉的音色来重新演绎此曲,更是别有一番风味。

下面,再来简要谈谈用二胡演奏此曲的处理手法和音乐特点。

一、引子:

弦乐作品的特点是线条感强。为了突出这一特点,我打破常规,用内弦二胡加揉弦来演奏开头第一句中的“”,通过内弦黯淡和揉弦浓郁的音色,使得引子前两句的旋律表现得更为优美而深沉;而第二句中的“”,则用外弦空弦演奏,并且不加滑音,这样,既与前一句形成了对比,又不显得腻味。我认为,滑音仅仅是一种装饰,好听的音乐决非光靠浓妆艳抹就能得来的,尤其在演奏西洋作品时,朴实自然便是真,画龙点睛方为妙!引子的后两句较有难度,两次出现用连弓和连顿弓结合的方式连续演奏,并且这两句平行句都得加强和加速,随后通过从高音区开始上行的一长串琶音,把引子推向了高潮。整个引子的后半部分要奏得一气呵成。结束句中的那四个tr,要颤得“密而不漏,连绵不断”,这八个字说起来容易,可演奏起来还真没那么简单!

二、回旋:

在钢琴伴奏那强有力的四小节过门后,二胡进入了正板。由于这原是首小提琴曲,故旋律多在高音区,而第三把位本是二胡表现的弱项,因此音色的把握、力度的控制便成了二胡演奏此曲的关键。在高音区演奏时,切忌用弓子下压,力度应集中在右手上,通过手指把力量传导至琴弦上。为了不出现杂音,必要时可适当提气,但不能“吊气”、耸肩。在演奏时,还应特别注意要有弹性,……的前三个音我用顿跳弓演奏,既要突出重音,又要富有弹性、跳跃性,使音乐具有立体感,这就需要演奏者能恰到好处地把握分寸。

在回旋的第二大段和第三大段中,分别有两处抒情段落,即C段和D段,CC段的旋律多在高音区。为了充分展现二胡柔美而缠绵的表现特色,我演奏这段乐曲时比小提琴原曲更为徐缓和舒展,也更为自由些。相差一个8度的两次要由弱至强地推上去,产生层次感,从而为后面的主题(回旋A2)作好铺垫;而D段则是高潮前的准备,更是起到了良好的烘托作用。演奏这段乐曲时,既要含而不露,又要松而不懈。当主题最后一次在钢琴伴奏上再现时,二胡的音量应突然收缩至PP,在极弱中稍作起伏,然后再随着主旋律的跌宕起伏逐渐加强,仿佛是一艘不起眼的小船正张着风帆由远及近。最后的华彩句我用连续出弓演奏,犹如小提琴的甩弓,运弓极为洒脱、豪放,给人以一股磅礴之势。也就在此时此处,全曲达到了高潮!

第3篇:回旋飞镖

吸管式简易直升机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制作吸管式简易直升机的方法、步骤。

2、学会制作吸管式简易直升机。

3、初步了解直升飞机的飞行原理。

教学重难点:掌握制作吸管式简易直升机的方法。

教学准备:“吸管式简易直升机”部件一套,胶水、剪刀、尖嘴钳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二、制作方法和过程

1、把桨叶装在浆炳上,用电烙铁热烫的方法固定桨叶。

2、把大头针尾端敲扁后插入浆炳座和机头塑料套的中心孔,将针尖折弯成钩状。

3、将挡板浆底座套人粗吸管,两端分别套上细吸管。

4、穿上橡筋,粘上塑料膜,装上浆炳。

三、学生制作,教师指导。

四、调试和试飞。

五、活动评价,比比谁的吸管式简易直升机飞得最好。

反思: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引子与狮王进行曲》教案

管弦乐曲《狮王进行曲》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感受音乐描绘的动物形象,教育学生爱护人类的朋友——动物,提高保护动物的意识。

2、通过表演,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感受音乐描绘的动物形象。

2、创编表演。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各种动物的头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放《狮子王》片段1。

师:清晨,太阳公公慢慢探出它红红的笑脸,新的一天开始了。沉睡了一夜的森林爷爷也睁开了眼睛。动物王国的小动物们夜开始了一天的生活。

2、师:这节课我和同学们来欣赏一首由法国作曲家圣•桑创作的《狮王进行曲》,看一看这首曲子是怎样表现狮子王的。

二、《狮王进行曲》A段欣赏。

1、放《狮王进行曲》主题音乐。

师:动物王国的动物可多了。有„„。刚才小朋友听到的是谁走出来了呢?为什么?

2、师:大清早最先出来的是森林之王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竖笛演奏与教学》

《竖笛演奏与教学》作者:韩中健编著,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前言

第一部分 竖笛概况

一、竖笛的历史与发展

二、竖笛的种类与特点

三、竖笛各部位名称图示

四、竖笛的保养

五、竖笛的指法与指法表

六、外国著名竖笛演奏家介绍

第二部分 演奏法概论

一、竖笛演奏的姿势

二、竖笛演奏的手型

三、竖笛演奏的口形

四、竖笛演奏的呼吸方法

五、竖笛演奏的运舌法

六、竖笛演奏的运指法

第三部分 基础练习

一、左手五个音的练习

二、加入右手的四个音

三、高音区的练习

四、加入变化音的练习五、二、三声部重奏曲

第四部分 技巧训练

一、双吐与三吐

二、气颤音

三、指颤音

四、各调音阶、琵音、三和弦等练习

五、半音音阶

六、练习曲

第五部分 乐曲选练

一、中外名曲

(一)中国乐曲六首

(二)外国乐曲二十二首

二、独奏曲、奏鸣曲、协奏曲

(一)中国乐曲

(二)外国乐曲

附录 常见音乐术语

本书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美文:斑斓与你回旋初见

美文:斑斓与你回旋初见

轩窗浮云水中月,泪眼疾书闲愁淡描旧时光。一身衰伤宛如春江花月静静绽开的紫陌万嫣,清馨散发出淡淡的迷离。静默花语,朦胧的月色此刻竟显得有些凄婉,如生命曾经有过的烂然、如秋池残荷等待时的悸动,晓风离去那一地流殇,带着一份落莫的孤影、疯长这多情的牵绊的执着和期盼!芬芳又是一年、又是一季,惆怅的思绪,无力散落于无星的夜空。

浮生若梦几番风雨,繁华四季下渐渐夕消了如烟的往事。几经花开花落,淋漓尽致着如风岁月下黯然的思念,那些过往的.片段,那些零零碎碎的点点滴滴,仿若飘零冷枝陨落的残叶,凄凉的心,彷佛每一片都有我的心碎的声音,流连于尘世的孤独,满目苍然的从昔日的繁华灿烂中无力的坠入枯燥风月的别苑。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滚滚红尘之中,曾以为与你只是错肩过客。可以从此零落了音杳,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引子与狮王进行曲》教案01

《引子与狮王进行曲》教案

一、设计意图

韵律活动是学生非常喜爱的一种集体音乐活动,但韵律活动动作多、难度大,学生较难掌握。本课的设计(听听-----说说----玩玩----演演几个环节)紧紧围绕兴趣是学习的基本动力,让学生感受、熟悉、理解、表现音乐。针对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我尝试利用故事和音乐匹配,让学生对音乐的内容和结构有初步的印象。并根据音乐设计了一份图谱,让学生听音乐,看图谱,做身势,让学生在动动玩玩中感受、理解音乐,享受音乐活动的快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活动目标

㈠在感受音乐性质的基础上,学习用富有个性的动作表现作品的故事情节、角色和音乐变化。㈡能随音乐合拍地表演,体验神气、高兴、害怕三种情绪,享受情节表演带来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活动前引导学生欣赏故事《有趣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引子与回旋》的演奏心得word格式文档
下载《引子与回旋》的演奏心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