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连乘乘加乘减 》教学反思
《连乘乘加乘减 》教学反思
《连乘乘加乘减 》教学反思
连乘、乘加、乘减是小数乘法这个单元的内容。生活中需要用连乘获乘加、乘减解决的实际问题很多,教材选择了学校图书室用正方形瓷砖铺地这一学生较为熟悉的素材,设计了用100块瓷砖来铺,够吗?110块呢?的问题情境。通过解决这一问题,呈现了小数连乘、乘加两种算式,通过这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引导学生学习小数连乘、乘加运算,使学生体会到小数的混合运算顺序和整数的一样,小数的混合运算也是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有了整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经验,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并不困难。但是要注意的是,教学时应当让学生感受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理解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道理一样,避免盲目地进行知识的迁移。
因此本节课,我努力做好以下两点:
(1)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现代教育中,知识不再是教育追求的根本目的,而是实现创新的手段。因此,要让学生感受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并不难,完全可以进行知识的迁移。但这样一来,学生对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就相当于死记硬背。所以,本课我采用教材给我们提供的情境,启发学生用不同思路解决,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领悟到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并同时体会到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和整数的相同。
(2)把数学活动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意把数学活动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如:从学生们较为熟悉的铺地砖的活动引入,使学生易于从生活经验出发,便于学生的理解,也便于学生用不同思路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认同本节课所要领悟的规律。巩固练习时,我特别注意应用本课学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良好情感。
第2篇:连乘、乘加、乘减教学反思
连乘、乘加、乘减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连乘、乘加、乘减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连乘、乘加、乘减教学反思1
小数乘法、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学生在前面就掌握了,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一样的。
这节课的主要任务,就是沟通两知识点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知道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小数中同样运用。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对比的方法,先把例题改成整数连乘的`应用题,唤起学生对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回忆,在此基础上百例题中的整数改成小数,让学生感觉到这两个题的情境和数量关系是相同的,列式方法和运算顺序也应一样,从而得出“小数的运算顺序跟整数一样”,学生掌较好。由于前面知识的掌握有点欠缺,对题率并不高。
又一次证明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连乘、乘加、乘减教学反思2
反思三:连乘、乘加、乘减教学反思
“连乘、乘加、乘减”是“小数乘法”这个单元的内容。生活中需要用连乘获乘加、乘减解决的实际问题很多,教材选择了“学校图书室用正方形瓷砖铺地”这一学生较为熟悉的素材,设计了“用100块瓷砖来铺,够吗?110块呢?”的问题情境。通过解决这一问题,呈现了小数连乘、乘加两种算式,通过这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引导学生学习小数连乘、乘加运算,使学生体会到小数的混合运算顺序和整数的.一样,小数的混合运算也是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有了整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经验,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并不困难。但是要注意的是,教学时应当让学生感受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理解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道理一样,避免盲目地进行知识的迁移。但是,也不乏有个别学生对所学知识运用不灵活或者粗心导致出错,有待于对他们进行培养和训练。
连乘、乘加、乘减教学反思3
小数乘法、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学生在前面就掌握了,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一样的。
这节课的主要任务,就是沟通两知识点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知道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小数中同样运用。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对比的方法,先把例题改成整数连乘的应用题,唤起学生对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回忆,在此基础上百例题中的整数改成小数,让学生感觉到这两个题的情境和数量关系是相同的,列式方法和运算顺序也应一样,从而得出“小数的运算顺序跟整数一样”,学生掌较好。由于前面知识的掌握有点欠缺,对题率并不高.又一次证明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连乘、乘加、乘减教学反思4
“连乘、乘加、乘减”是“小数乘法”这个单元的内容。生活中需要用连乘或乘加、乘减解决的实际问题很多,教材选择了“学校图书室用正方形瓷砖铺地”这一学生较为熟悉的素材,设计了“用100块瓷砖来铺,够吗?110块呢?”的问题情境。通过解决这一问题,呈现了小数连乘、乘加两种算式,通过这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引导学生学习小数连乘、乘加运算,使学生体会到小数的混合运算顺序和整数的一样,小数的混合运算也是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有了整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经验,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并不困难。但是要注意的是,教学时应当让学生感受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理解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道理一样,避免盲目地进行知识的迁移。因此本节课,我努力做好以下两点:
(1)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现代教育中,知识不再是教育追求的根本目的,而是实现创新的手段。因此,要让学生感受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并不难,完全可以进行知识的迁移。但这样一来,学生对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就相当于死记硬背。所以,本课我采用教材给我们提供的情境,启发学生用不同思路解决,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领悟到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并同时体会到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和整数的相同。
(2)把数学活动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意把数学活动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如:从学生们较为熟悉的铺地砖的活动引入,使学生易于从生活经验出发,便于学生的理解,也便于学生用不同思路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认同本节课所要领悟的规律。巩固练习时,我特别注意应用本课学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良好情感。
第3篇:《连乘乘加乘减 》的教学反思
《连乘乘加乘减 》的教学反思
《连乘乘加乘减 》的教学反思
“连乘、乘加、乘减”是“小数乘法”这个单元的内容。生活中需要用连乘获乘加、乘减解决的实际问题很多,教材选择了“学校图书室用正方形瓷砖铺地”这一学生较为熟悉的素材,设计了“用100块瓷砖来铺,够吗?110块呢?”的问题情境。通过解决这一问题,呈现了小数连乘、乘加两种算式,通过这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引导学生学习小数连乘、乘加运算,使学生体会到小数的混合运算顺序和整数的一样,小数的混合运算也是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有了整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经验,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并不困难。但是要注意的是,教学时应当让学生感受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理解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道理一样,避免盲目地进行知识的迁移。因此本节课,
第4篇:连乘、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首先出几道题咱们一起复习回忆原来学习过的整数运算的知识。(大屏幕展示)
先自己快速浏览这三道题。然后找三个同学填空。(只有乘法算式的叫做“连乘”板书课题)能不能用简单的几个字概括一下运算顺序呢?(板书:从左到右、先乘后加、先乘后减)(同学们的言语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也这么帮,真不错)。
板书完后,再重温一下运算顺序。
2、谈话:刚才我们复习整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其实,这节课我们要探究的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究学习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运算。
二、探究新知:
1、出示课前准备好的三张纸条,先抽出一张,它是一道什么算式?运算顺序是什么?放在相应的位置上,并固定在黑板上。
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是一道什么算式?运算顺序是什么?
2、谈话:了解了运算
第5篇:连乘、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连乘、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同沂庄小学 朱鹏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小数的运算顺序和整数运算顺序相同。
2、使学生掌握小数连乘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进行小数连乘的计算,并能解答有关应用题。
3、让学生通过旧知迁移新知识的方法来学习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
4、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教学重点:
1、使学生知道小数的运算顺序和整数运算顺序相同。
2、使学生掌握小数连乘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进行小数连乘的计算,并能解答有关应用题。教学难点:
让学生通过旧知迁移新知识的方法来学习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口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详细步骤。2×5×6 30+5×7 5×4-10 ⑴ 让学生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 ⑵ 得出:
① 整数连乘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依次运算;
② 整数的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
第6篇:连乘、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连乘、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连乘、乘加、乘减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连乘、乘加、乘减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连乘、乘加、乘减(P.11页的例7和“做一做”,练习二第1~4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掌握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
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正确地计算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式题。
教学用具:
投影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口算。
1.02×0.20.45×0.60.8×0.1250.759×0
0.25×0.40.067×0.10.1×0.08
第7篇:《连乘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连乘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
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正确地计算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式题。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口算。
1.020.2 0.450.6 0.80.125 0.7590
0.250.4 0.0670.1 0.10.08 0.850.4
2、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2560 307+85 2504-200
⑴ 让学生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
⑵ 得出:
① 整数连乘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依次运算;
② 整数的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⑶ 让学生算出结果并集体订正。
3、揭题谈话:同学们已学会了整数连乘、乘加、乘减式题的计算方法,小数的运
第8篇:连乘、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连乘、乘加、乘减
凌源市三十家子中心小学 周素珍
教学内容: 书本11页的例7。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小数的运算顺序和整数运算顺序相同。
2、使学生掌握小数连乘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进行小数连乘的计算,并能解答有关应用题。
3、让学生通过旧知迁移新知识的方法来学习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
4、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教学重点:
(1)使学生知道小数的运算顺序和整数运算顺序相同。
(2)使学生掌握小数连乘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进行小数连乘的计算,并能解答有关应用题。教学难点:
让学生通过旧知迁移新知识的方法来学习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创新点:
小组共同学习,合作交流。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12×5×60 30+5×7 250×4-200
二、学习新课
1、出示情境图。
学校图书室的面积是85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