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说课稿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9-28 07:13:2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说课稿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说课稿

宋小燕

一说教材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本课选自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必修二第四单元。其学习内容为演讲辞,不同于本册教材的其他单元,本单元侧重学生的应用拓展,并且与表达交流版块中的口语交际互为参照呼应,是阅读与表达的合理结合。《课标》的基本理念中提到,“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注重语文的应用性特征,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要使学生掌握口语、书面语交际的规范和基本能力。本课是继初中《最后一次演讲》之后,高中阶段第一次集中学习这种实用文体。所以,学习本课,除了要求学生了解演说词的基本特点之外,还要学习其演讲技巧,体会演讲魅力,提高演讲能力,为自己撰写、参加演讲活动做准备。

二、说目标

按照新课标的以及单元教学要求,目标为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结合本文的结构,理清局部思路,弄清作者是如何一步一步阐明观点的。2.分析理解重点句子,理解文章内涵。

(二)过程与方法

1.结合注解,疏通字句,通过圈点、勾画、批注等方法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及结构。2.以问题为引导,提高整体把握文章和分析文章的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设身处地感受蔡元培的对北大学子的殷切期盼和谆谆教诲;

2、通过课文和其他相关资料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巨大贡献,感受其“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人格魅力与崇高精神。

三、说重点、难点

1单元导语提到,学习演讲辞,应培养学本善于抓住文章主旨,明确作者主要观点,同时要注意理清文章结构,把握起其深刻透彻的说理方法。因此,我们确定了如下教学重点和难点内容。

重点:结合本文的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难点:结合注解,疏通字句,通过关键语句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四、说过程

按照1-5-8教学模式,教学步骤分别为:预习自学、展示交流、互动探究、训练拓展等五个环节,并交替进行。共分七步走: 预习安排

1通读全文,结合注释理解文章内容。

2、提前安排一个晚自习观看视频《大师 蔡元培》了解蔡元培其人其事及北大的历史。并要求写一段200字左右对蔡元培或北大评论和感想。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从整体宏观的角度了解蔡元培其人其事及就任北大校长的历史背景。

第一步:以展示交流作为导入: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换阅读写好的评论和感想,交换意见和看法,全班推荐两到三则朗读,教师对学生的评论进行点评和总结,并以此作为本堂课的导入。

导语:古人说一叶知秋,今天我们一起去聆听100年前蔡元培先生语重心长、振聋发聩的谆谆教诲;去见证曾经腐败的官僚养成所如何在蔡元培先生的带领想转变为生机勃勃、孕育新文化的求学圣地。设计理由:学生岁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的意义和影响认识不足,也不能很好地理解文中蔡元培语重心长的告诫和希望。加之本文距今有百年之久,用浅易文言文写成,使学生与文章产生了一定隔阂。这样进行课前安排和课堂导入,可以营造学习情境、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第二步:明确演讲特点,逐步深入探究:

提问:一次好的演讲应该具备怎样的特点呢?

学生可能会回答:简短明了的、生动的、有故事情节的、富有感情的、感兴趣的 教师明确:

1、中心突出、层次清晰

2、讲理透彻、富有逻辑

3、针对性强、有现实意义

4、感情真挚,语言动人

这四个特点,重点讲解前两个,后两个简略处理 第三步:梳理整体结构,明确中心思想

提问:本文的结构是怎样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动探究,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划分文章结构,并概括中心思想。

全文只有五段,学生可以很轻易地划分出三个层次:开场白开宗明义,点明演讲目的;正文部分:提出三个要求即: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结尾简要列出两个计划即改良讲义、添购图书。全文可以总括为一位校长、两点计划、三个要求。无论是三点要求还是两点计划都在围绕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北大学子展开。可谓中心突出、结构分明。第四步:问题引导思路,剖析说理过程

这一步提出三个问题引导,并进行课堂拓展训练。

(一)提问:演讲辞为什么要做到中心突出、结构分明呢? 学生有过听演讲的经验,可以很快做出反馈并明确: 因为演讲时间有限、一听而过,为了满足听众需要,使听众听的清楚明白,就需要中心突出,结构分明。

(二)为了便于听众理解、接受,除了整体结构清晰明了,在内容的安排上也要做到:讲理透彻,富有逻辑,例如为什么“抱定宗旨”这一点要求首要被提出,而且内容最多、最详细。可以明确:宗旨是为人做事之根本,犹如写文章之立意、做人之灵魂。抱定宗旨是成为优秀北大学子的根本。所以蔡元培先生要首先强调。这也是演讲稿富有逻辑性的整体体现。

(三)提问:那么蔡元培先生是如何阐释“抱定宗旨”的呢?仅仅是教条式的宣讲吗? 由此以“抱定宗旨”为引导进一步讨论演讲稿讲理透彻、逻辑性强的特点。由教师带领逐句分析划分层次,梳理说理思路和逻辑:

通过分析总体思路是:提出观点-陈述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论证方式有:对比论证、正反论证、道理论证、事例论证。

(四)借例发挥,训练拓展:

要求学生以第二段为参照,梳理第三、四段的说理逻辑,在文段上进行勾画和批注,并画出思路地图,先进行小组讨论交换意见,最后将请两个代表板书其思路地图,进行全班班级展示,老师进行最后的反馈和总结;

第五步:最后根据三个要求的思路分析,可以看出,作者提出的每一个要求都是针对北大当时的问题,有的放矢,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针对这一特点顺便提问: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呢?这三点可以说每一点都事关北大的前途和命运,也是青年学子们普遍关心的。这样,在内容上首先就抓住了听众的心理和兴奋点,引起听众的兴趣。这就提示我们演讲之前要注意研究演讲对象的身份和心理需求。而这些演讲内容在当下的学习教育环境中依然有着现实指导意义。

第六步提问:那么学习完这篇演讲辞,文中哪些句子最打动你?谈谈你的感受。

这个问题是为了在理性分析其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文章感情真挚、语言动人的特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体会自由发挥,畅所欲言,用口语表达的方式反馈学习本课所受的启发和感想。这个问题的提出也会出现两种极端现象,要么是无话可说,不知从那里下手,要么是借题发挥,也扯越远。所以需要教师的积极点拨和引导。难度较大 第七步、课后训练拓展:要求学生针对班级或学校出现的不良现象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演讲稿,要求中心突出、结构明细、逻辑清晰,有理有据。

五、说反思:我将本课是作为议论文写作的例文,为即将开始的高二写作训练做铺垫。因而结构和说理分析比重大,而缺乏对文章思想内涵和多样表现手法的分析和引导,这一点我是打算在本单元的第二课《我有一个梦想》中作为重点来处理。

课堂上老师的讲解过多,共提出八个问题,提出的问题和引导比较单薄、深度不足。为了使提问连贯、预设太多而对课堂自然生成利用、引导不够。最后我的疑问还是归结到如何将系统性、标准性和显性的课堂教学内容与个性化、随机化、隐形化课堂生成有机和谐的结合,语文课堂效率与课堂的动态生成该如何平衡。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请大家多多赐教。

第2篇: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说课稿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说课稿

一、关于教材

这一单元是高中语文新人教版必修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是一篇用浅易文言文写成的演讲稿。继初中《最后一次演讲》之后,高中阶段第一次集中学习这种实用文体。通过学习,除了要求学生了解演说词的基本特点之外,我们还要求学生学习浏览、圈点、勾画的读书方法。这一课是一篇自读课文,主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进一步了解演讲稿的特点,为自己撰写、参加演讲语文活动做准备。

二、关于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设定我们的依据是单元教学要求和高一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新课标的要求,目标设定为三维目标,以便于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语文素养的积累。

一、知识教育目标

1.结合本文的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2.理清局部思路,弄明白一段文字,一句接一句,后一句接前一句的道理。

二、能力培养目标

1.结合注解,疏通字句,通过关键语句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2.探究思路,提高积极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

引导学生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巨大贡献。

三、关于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本课是文言文写成的,又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但本文层次分明,重心突出。抓住了本文的重点,也就容易理解本文的结构和内容了。因此,我们确定了如下教学重点和难点内容。对于难点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了以探究合作学习为主的学习方法。

重点:结合本文的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难点:结合注解,疏通字句,通过关键语句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解决办法:多探究,多发问,多思考,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关于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的重点有两个:一是理清课文的结构,二是关于蔡元培先生的教育思想和理念。

一、明确目标

1.结合本文的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2.结合注解,疏通字句,通过关键语句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二、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是一篇用浅易的文言文写成的演讲辞。要想理解这篇演讲辞的内涵和意义,必须先了解当时的社会现状和北大的发展历程。

此时,可通过投影或口头介绍,帮助学生了解时代背景。

2.朗读课文、把握文意。

3.分析文章思路

在演讲中,他开门见山,在简单地回顾了自己与北大的渊源之后,就以校长的身份直截了当

地对青年学子提出了三点要求: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这几点要求绝非泛泛而谈,而是直接针对当时的社会风气和北大的沉疴而提出的,可以说每一点都极富有针对性,都事关北大的前途和命运。

首先,他高屋建瓴地匡正了大学的性质,明确求学的目的,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蔡元培对青年学子提出这样的要求,可谓切中肯綮。

第二点则着眼于品行,这一点也是有的放矢的,这些教诲既严肃认真又体贴入微,可谓语重心长。

第三条,是从个人修养方面来说的。

这三点看起来并不复杂;但在当时却有着振聋发聩、匡正时弊的重要意义。正是因为有了蔡元培,有了这样的办学方针和求学准则、做人标准,北大才从多年陈腐封建的泥潭中拔了出来,走上正轨,逐步成为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为成就今后的百年辉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演讲辞的最后,作者告诉在座的青年学子,自己近期要做两件事,一是改良讲义,二是添购书籍。这两件事情虽小,却是建构一个优秀大学的基本条件,也正是北大学子们最迫切需要的。作为一个校长,蔡元培为学校、为学生考虑得不可谓不深,不可谓不细。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朗读并积累词语

干禄 终南捷径 弭 肄业 鲜 相勖 訾詈

2.【提问】作为一篇就职演说,本文富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明确】就职演说,大都会阐释自己的施政纲领或对听众提出要求,本文二者融合而又侧重于后者。作为北大的新一任校长,蔡元培对青年学子寄予了厚望。他深知当时社会的污浊与北大的沉疴,因此,在演讲中,他开门见山,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三点要求。这三点可以说每一点都事关北大的前途和命运,也是青年学子们普遍关心的。这样,在内容上首先就抓住了听众的心理和兴奋点,引起听众的兴趣。

3.【提问】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在结构上,这篇演讲辞思路非常清晰。演讲,由于是一听而过,时间有限,一篇演讲只能安排一个中心思想,而且要求中心突出,本文就是围绕着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北大学子而展开的,而且通篇都围绕着这一中心选择材料和组织结构。简短的开场白引出话题,正文展开话题,结尾总结话题,层次分明,脉络清楚,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4.【提问】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特点?

【明确】在语言上,本文用浅易的文言文写成,在简洁凝练中透出文言文特有的古朴典雅。这篇演讲辞写作的年代,正是文言文向白话文过渡、新旧两种文体并行的时期,当时的许多文章都带有文白混杂的特点。以本文为例,文章基本的框架还是文言文,有大量的文言字词和文言句式,多用单音词、语气词等,但另一方面文章又比较浅显,有许多口语成分,比起古文来好理解。因此,本文读起来既有文言的言简意赅、意味深长,又有口语的明快易懂,学习时要注意体味。

五、关于作业

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二、三。

附:课文板书

(1)开篇

(2)

(3)两个工作重点

第3篇:《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说课稿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X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下面,我将会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学情、说教法学法和说教学过程等部分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是一篇用浅易文言文写成的演讲辞。文章以朴实的语言向北大学子提出三点要求并两条改革计划,表达了作者对青年学子的殷切期望和改革北大教育的决心。学习本文要求学生能领会本文语言的内涵和风格,激发学生努力学习、不断奋斗的精神。

对于本课,我将安排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熟读课文,理清演讲思路,理解演讲的内容、目的及意义。分析课文的语言特点,积累文中的重要字词。第二课时则重在探究理解文中的深刻内涵,结合时代背景理解作者对学子的期望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说课稿

第一册﹒第九单元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说课稿

一、说教材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写于1917年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之时。那时的北大,虽说是中国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但总的来说还是一所封建思想、官僚习气十分浓厚的学府,腐朽守旧,了无生气。作者作为一个锐意改革的新任校长,在演讲时开门见山,直指北大多年的弊端,目的明确,脉络清楚,一气呵成。

二、说生情

高中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演讲词了,对演讲词的特点已经有了一些基础的知识,因此本轮的教学应该让他们在此基础上有所提高。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阅历的增加,高中生正逐渐形成自己对世界、对人生的看法,蔡元培先生的这篇文章能很好地激发他们对当前的高中学习和未来的大学生活进行思考。此外,学生对北大的历史及蔡元培先生做这番演讲的时代背景了解不深,应作出补充说明。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第一部分:相关信息

一、关于北大

北京大学创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的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为现名。1917年,著名教育和民主主义革命家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他“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对北京大学进行了思想解放和学术繁荣,北京大学从此日新月异。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以及鲁迅、胡适等一批杰出人才都曾在北京大学任职或任教。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南迁长沙,共同组成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初,临时大学迁往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西南联大汇聚三校菁华,以刚毅坚卓精神,维系中华教育命脉。抗战胜利后,北京大学返回故园,于1946年10月正式复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国高校于19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说课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