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暑期观看于漪老师录像心得体会
暑期观看于漪老师录像心得体会
暑期观看于漪老师录像心得体会
看了录象及有关的介绍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于漪老师的事迹深受感动。
感触之一,于漪老师认为做人师不是教书匠,对孩子不仅是言教,重要的'是身教,身教重于言传,。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教师言行举止无时不刻地影响着学生,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感触之二,用好两把尺子,一把尺子是量别人的长处,取长补短;另一把尺子是量自己的不足,补己之短;重视教后记,严谨治学。向于老师那样“教一辈子书,一辈子在反思,永不满足。
感触之三,正确处理好个人与事业的关系,于老师孩子生病住院,正值于老师角高三面临高考,心系学生克服困难,委屈自己的孩子,没有强烈的事业心的人,很难能如此的高尚。
感触之四,学无止境。学历水平不等于岗位水平,“与其说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不如说我一辈子学做教师”,当了一辈子教师,教了一辈子语文,上了一辈子深感遗憾的课,像于老师那样永不满足,不断反思探索提高。
第2篇:观看于漪老师报告心得体会
观看于漪老师报告心得体会
我认真观看了已经80岁高龄的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老师《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报告。整个报告,她非常谦卑地回顾了自己五十多年自己的人格和的教育生涯,以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个又个事例,展现了师德,给我以谆谆教诲。于漪老师十分强调为人师首先必须要有高尚的师德。她说她自己“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一个人一旦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同时选择了高尚”;“我们要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培育学生高尚的人格,以自己高尚的情操来熏陶学生形成高尚的情操”。她旁征博引,一针见血地指出:教育要以人格为依据,对学生产生影响靠的就是自己的人格魅力,老师要求学生的,自己先要掂量一下。做老师要人格高尚,学问渊博。因此,在她的教育生涯中,她以这样的人生信条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不断勉励自己,那就是:教育工作中,一切以教师人格为依据:智如泉涌,行可为表仪者人师也。
于漪老师说:“我当了一辈子教师,教了一辈子语文,上了一辈子深感遗憾的课。我深深地体会到永不满足是必须遵循的信条。” 于漪老师上了多节公开课,可自己却认为没有一节是十全十美的,虽然每次开课前都考虑周全,但每节都存有遗憾。我想,正是由于于漪老师谦虚好学、永不满足,才会有她那每节都有遗憾的说法。作为“非科班出身”的于漪“三年磨一剑”,常常是“明灯伴我过午夜”。这种付出,这种努力,一定有一种坚定的信念在支撑着她,有一种谦虚好学、永不满足的精神在鼓舞着她。从教至今,于漪老师就是这样边教边学走过来的。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她特别重视自我反思和教学研修,“我用两根支柱支撑自我教育,一是勤于学习,二是勇于实践,二者的聚焦点是反思。”学一点,消化一点,日积月累,真才实学大有长进。重要的理论要反复学。力求正确理解,学得深入,用能浅出;学习中要紧扣一点深入学,把其中的道理搞清楚,弄明白;要拓开视野广泛学,不仅要学习学科本身相关的知识,还要了解其他方面的一些信息。没有谁天生就可以做教师,于漪老师都在“一辈子学做教师”。听到这儿,敬仰之心荡然升起。
于老师说:“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期间,接了一个乱班,她硬是用感情与责任把学生一个个找回来上课;有学生患肺结核病,家庭十分困难,她挤出钱(因为当时于老师家里经济也十分拮据)买特药雷米封,让他服用,控制了病情;有一次下乡劳动,学生小蔡半夜突发高烧,于老师不顾自己腹部刚动过手术,背着小蔡走十几里泥路送医院„„这样动人的故事在于老师几十年的教学生涯里有多少啊!于老师深情地说:“只有把爱播撒到学生的心中,他们心中才有你的位置。”于老师对学生的爱,不仅体现在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心,更重要的是通过课堂教学来渗透这种大爱。于老师说:“学生在学校求知,绝大部分时间在课堂里度过。”“三尺讲台紧连着学生的青春,青春是无价宝,我要对得起他们。每堂课要有每堂课的收获。”
于漪老师用自己一生的实践深深感染、感动着我。学高为师,德馨为范,于漪老师用她的探索和实践给我做了最好的范例。我想以于漪老师的那句话来勉励自己: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
边园园
2013.10.16
第3篇:记于漪老师
于漪语录
1.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
2.我有两把“尺”,一把是量别人长处,一把是量自己不足,只有看到自己的不足或缺点,自身才有驱动力。因为,“累累创伤,是生命给你最好的东西”。
3.选择了教师,就选择了高尚;选择了教师,就选择了理想。
4.座右铭:教育工作中,一切以教师人格为依据:智如泉涌,行可为表仪者人师也。
5.我的理想是做一名合格的教师。所谓合格,就是不负祖国的期望、人民的嘱托。
6.教学参考书毕竟是别人的劳动,只有自己的劳动所得才是带着生活露水的鲜花,是你自己的心得,学生才容易和你交融。教出自己个性的时候,才是学生收获最大的时候。因为,教育事业是创造性的事业。
——于漪:《育无止境 爱满天下》《奉献是教师的天职》《一个大写的人》《语文教学要讲求综合效应》《以人为本 教文育人 ——特级教师于
第4篇:听于漪老师报告心得体会
听于漪老师报告心得体会(锦集13篇)由网友 “shenzhend” 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听于漪老师报告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听于漪老师报告的心得体会
当八十多岁的于漪老师,来到福山多功能厅时,会场上的所有目光聚焦到了她的身上。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于漪老师从容地走上了台前,开始了今天的报告。仔细聆听着于老师热情洋溢、饱含深情、满载智慧与经验的报告,无限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于老师从教59年,她一直扎根在基础教育第一线,以高尚的师德修养、精湛的育人艺术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塑造了一位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光辉的人民教师形象。她的教育理念、教育实践、教学改革探索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为推动全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称号于老师当之无愧
第5篇:听于漪老师报告心得体会
听于漪老师报告心得体会
听于漪老师报告心得体会
当八十多岁的于漪老师,来到福山多功能厅时,会场上的所有目光聚焦到了她的身上。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于漪老师从容地走上了台前,开始了今天的报告。仔细聆听着于老师热情洋溢、饱含深情、满载智慧与经验的报告,无限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于老师从教59年,她一直扎根在基础教育第一线,以高尚的师德修养、精湛的育人艺术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塑造了一位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光辉的人民教师形象。她的教育理念、教育实践、教学改革探索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为推动全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称号于老师当之无愧。
这次报告中,于老师向我们讲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界楷模的先进事迹,传达着她对奋战在教育第一线的老师们的敬意。她很谦虚。她淡泊名利。所以在机会和荣誉
第6篇:观看于漪老师师德报告有感(整理)
观看于漪老师师德报告有感
港城部 陆烨
师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作为教师更要无私地向学生奉献自己的爱。只有爱,才能赢得爱。你爱学生,学生也会爱你。你爱教育事业,教育事业也会爱你,你才能获得事业上的乐趣。
幼儿教育的对象是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他们幼小,像刚出土的嫩苗,需要老师的呵护和培养。这时就需要老师用似春雨般的爱去浇灌。让孩子在生活和各个活动中时时感受爱、认识爱、学会爱。孩子爱老师,才会有可能去爱他人,爱社会。爱,是永恒的主题。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来滋润。对孩子充满爱的教育活动,都仿佛在为孩子打开一扇扇窗户,让孩子看到一个色彩斑斓的新世界。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热爱幼教这个岗位,捧着一颗火热的心去爱孩子,与他们真心交朋友,使他们感到师生之间的真诚和依赖,教育才会成功。“老师爱我们,我们
第7篇:于漪
于漪
于漪,女,江苏镇江人。1929年2月7日生。1951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1978年被评为语文特级教师。曾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候补执行委员、执行委员,上海市第七、八、九届人大常委会委员,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语言学会理事,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等职。现任上海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首都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上海市教师研究会会长。多次被评为上海市先进教育工作者,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及上海市三八红旗手,全国五讲四美、为人师表优秀教师,1989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主要著作】《于漪语文教育论集》、《语文教苑耕耘录》、《语文园地拾穗集》、《学海探珠》、《教你学作文》、《语文教学谈艺录》、《于漪文集》、《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