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功率》教案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9-14 07:15:1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初三物理《功率》教案

初三物理《功率》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知道功率的单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的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形成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2、学习者的分析

学生来自小城镇和农村(大部分),有丰富的生活知识和生活经验,接触许多与功和功率有关的事物和现象,为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奠定基础,同时学习过速度和电功率的概念,对于理解功率有很大帮助。

3、教具与学具

电化教具:多媒体课件

4、教学过程分析和设计

一、播放多媒体素材(视频)或画面)如用挖掘机挖土和一个工人单独挖土比较哪一种方法更快?图中的情景说明了什么问题?

类似的事例还有吗?(启发思考) 教师通过所设计的情景,将学生引入学习怎样比较做功快慢的学习主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初步知道物体做功是有快慢之分的。

由情景引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启发学生思考,并直接切入学习主题。

认知层面

想想议议学物理

二、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1、引导回顾速度的知识。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向学生提供一组数据,让学生想一想,议一议谁做功最快?说出比较的依据。

物体 所做的功 所用时间

A 1000J 5S

B 1000J 10S

C 4000J 1min

D 6000J 1min

3、联系教材,利用工地上的搬运问题加深对功率知识的认识。

4、想想议议:

投影演示插图孙女与爷爷上楼,让学生分析比较谁的功率大。

5、提问:用什么方法可以方便准确的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呢?

6、介绍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并以适当的事例加以巩固。

例:过去我们学习电功率,说说某电风扇的功率为60W,表示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参看课本小数据图表中的资料,说出各物体功率所表示的意义。

7、巩固提高:

提问:用1牛的力在2秒内将物理课本从地上提高1米,你能算出这个力做功的功率吗?

教师启发:以前学习过要比较两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先确定路程再比较时间,也可以先确定时间再比较路程。同理,要比较物体做功的快慢可采用什么方法?

学生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回答,由他人(同组同学或其他组同学)适当补充,

再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领悟比较物体做功快慢的方法:①做功相同,比较做功的时间,时间短的做功快;②时间相同,比较做功的多少,做功多的做功快。

利用机械或人工将同一大堆砖从地上搬到五楼,你会选用什么方法?

学生讨论过程。

教师点拔:在图中不知爷孙俩的体重和他们爬楼的时间,能否确定他们的功率的大小。

教师引导:用一个包含有功和做功所用的时间的概念(电功率)来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是否可行?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功率的'概念,功率表示的物理意义,认识功率的相关单位及计算公式。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作适当的讲评,加深学生对功率概念的理解。

教师先引导学生求出所做的功,再求功率,这对学生巩固前后知识均有所帮助。

温故而知新,对后面的学习将起到重要的启发作用。

用类比法

学生通过讨论,知道物体做功有快有慢之分,进一步知道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对物体做功的快慢有进一步的认识。

学生的答案可能两方面都具有,如果教师在学生的讨论中逐步启发,加选先进的起重机,学生就会在前面讨论的基础上深刻领悟物体做功确有快慢之分。

学生的讨论也会出现分歧,教师就在学生的分歧中导入功率的概念,循序渐进,恰到好处。

设疑,引出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要比较两物体做功的快慢,可用功率直接比较)。

通过实例讲授,让学生自然知道功率的概念。

加深学生对功率的物理意义的理解,使学生对人和一些事物的功率数值有个具体的概念,懂得功率大或小的意思是什么。

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功率的相关知识,包括公式的运用。

知识的运用与迁移

三、通过例题训练,加深对功率概念的理解和加强知识的运用能力。

1、 想想议议:

物理学或者生活中,还有那些场合需要表示一个物理量变化快慢的?

2、例题:体重为900N的爷爷与体重为300N的小孙子举行登楼活动,楼高三层共10米。若:

(1)爷、孙两人同时从一楼起步,半分钟后同时到达三楼;

(2)爷爷年纪大、身体较重,孙子登楼用了半分钟,爷爷所用的时间是孙子的2倍;

(3)孙子登楼用了半分钟,爷爷所用的时间是孙子的3倍。

以上三种情况下,谁做功多?谁做功少?谁用的时间多?谁用的时间少?谁做功快?谁做功慢?

3、学生自己阅读课本例题,动手做一做。

教师适当的引导,让学生说出经济增长率、人口增长率、频率(振动),拓展知识。

引导学生回到前面所举的例子,通过讨论及训练,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边边思考,边动手进行计算解答。教师把学生的答案进行投影,可进行全班讨论,加深理解。

学生自己进行阅读、解答,教师在课室巡视,给有学习困难的学适当的帮助。学生解答完后,教师再用解题示范,强调解题的方法和习惯。

对各种变化率,增长率的认识,让学生拓展知识

使学生加深对做功快慢的理解及加强学生对功率知识的应用能力

练习功和功率公式的应用,使学生加深认识功──力和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功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四、小结

请同学们总结一下,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

学生先自己总结归纳,教师引导个别代表回答并作适当的讲解。

给学生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同时教师也能借此机会发现学生学习的问题,并获得教学效果的即时反馈。

第2篇:高考物理功率教案

功 率

要点一 功率

即学即用

1.物体在水平力F1作用下,在水平面上做速度为v1的匀速运动,F1的功率为P;若在斜向上的力F2作用下,在水平面上做速度为v2的匀速运动,F2的功率也是P,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2可能小于F1,v1不可能小于v2 B.F2可能小于F1,v1一定小于v2 D.F2不可能小于F1,v1一定小于v2 C.F2不可能小于F1,v1不可能小于v2 答案 B

要点2 机车的两种启动方式

即学即用

2.一辆小汽车在水平路面上由静止启动,在前5 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5 s末达到额定功率,之后保持以额定功率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已知汽车的质量为m=2×10kg,汽车受到地面的阻力为车重的0.1倍,则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汽车在前5 s内的牵引力为4×10 N B.汽车在前5 s内的牵引力为6×10 N C.汽车的额定功率为60 kW D.汽车的最大速度为30 m/s 答案 A

3题型1 功率的计算

【例1】如图所示,重物的质量为1 kg,动滑轮质量不计,竖直向上拉动细绳,使重物从静止开始以5 m/s的加速度上升,则拉力F在1 s内对物体做的功为多大?拉力F在1 s末的瞬时功率是多大?(g取10 m/s)答案 37.5 J 75 W 22题型2 构建模型解功率问题

【例2】风力发电是一种环保的电能获取方式.图为某风力发电站外观图.设计每台风力发电机的功率为40 kW,实验测得风的动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约为20%,空气的密度是1.29 kg/m,当地水平风速约为10 m/s,问风力发电机的叶片长度约为多少才能满足设计要求? 答案 10 m

3题型3 图景结合【例3】某兴趣小组对一辆自制遥控小车的性能进行研究,他们让这辆小车在水平的直轨道上由静止开始运动,并将小车运动的全过程记录下来,通过处理转化为v—t图象,如图所示(除2~10 s时间段内的图象为曲线外,其余时间段图象均为直线).已知小车运动的过程中,2~14 s时间段内小车的功率保持不变,在14 s末停止遥控而让小车自由滑行.小车的质量为1 kg,可认为在整个过程中小车所受到的阻力大小不变.求:(1)小车所受到的阻力大小及0~2 s时间内电动机提供的牵引力大小.(2)小车匀速行驶阶段的功率.(3)小车在0~10 s运动过程中位移的大小.答案(1)1.25 N(2)2.25 W(3)19.7 m

1.如图所示,手持一根长为l的轻绳的一端在水平桌面上做半径为r、角速度为ω的匀速圆周运动,绳始终保持与该圆周相切,绳的另一端系一质量为m的木块,木块也在桌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不计空气阻力

()A.手对木块不做功

B.木块不受桌面的摩擦力 C.绳的拉力大小等于mω

3l2r2

3D.手拉木块做功的功率等于mωr(l+r)/l 答案 D

2.(2009·重庆模拟)一根质量为M的直木棒,悬挂在O点,有一只质量为m的猴子抓着木棒,22如图所示.剪断悬挂木棒的细绳,木棒开始下落,同时猴子开始沿木棒向上爬.设在一段时间内木棒沿竖直方向下落,猴子对地的高度保持不变,忽略空气阻力,则下列的四个图中能正确反映在这段时间内猴子做功的功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的是

()

答案 B 3.人的心脏每跳一次大约输送8×10m的血液,正常人血压(可看作心脏压送血液的压强)的平均值约为1.5×10Pa,心跳约每分钟70次,据此估测心脏工作的平均功率为 W.答案 1.4 4.额定功率为80 kW的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的最大速度为20 m/s,汽车的质量为2.0 t.若汽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 m/s,运动过程中阻力不变,则:(1)汽车受到的恒定阻力是多大?(2)3 s末汽车的瞬时功率是多大?(3)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时间是多长?(4)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汽车牵引力做的功是多少? 答案(1)4×10 N 3

2-5 3

(2)48 kW(3)5 s

(4)2×10 J

1.(2007·广东·4)机车从静止开始沿平直轨道做匀加速运动,所受的阻力始终不变,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机车输出功率逐渐增大

B.机车输出功率不变

C.在任意两相等的时间内,机车动能变化相等

D.在任意两相等的时间内,机车动量变化的大小相等 答案 AD 2.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A静止于倾角为θ的斜面体B上,斜面体B的质量为M,现对该斜面体施加一个水平向左的推力F,使物体随斜面体一起沿水平方向向左匀速运动的位移为l,则在此运动过程中斜面体B对物体A所做的功为()

A.FlmMm

B.Mglcot

C.0

D.1mglsin2

2答案 C

3.起重机的钢索将重物由地面吊到空中某个高度,其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则钢索拉力的功率 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可能是下图中的哪一个

答案 B

4.如图所示,一辆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导轨上,一小球用细绳悬挂在车上,由图中位置无初速释放,则小球在下摆到最低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绳对小球的拉力不做功

C.绳对小球的拉力做负功

答案 C

5.以恒力推物体使它在粗糙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恒力所做的功为W1,平均功率为P1,在末位置的瞬时功率为Pt1,以相同的恒力推该物体使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移动相同距离,力所做功为W2,平均功率为P2,在末位置的瞬时功率为Pt2,则下面结论中正确的是

()

()

B.绳对小球的拉力做正功 D.小球的合力不做功

()

A.W1>W2 答案 B

B.W1=W2 C.P1=P2

D.Pt2

6.(2009·宣武区模拟)如图所示,滑雪者由静止开始沿斜坡从A点自由 滑下,然后在水平面上前进至B点停下.已知斜坡、水平面与滑雪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皆为μ,滑雪者(包括滑雪板)的质量为m,A、B两点间的水平距离为L.在滑雪者经过AB段运动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

A.大于μmgL B.小于μmgL C.等于μmgL 答案 C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7.某汽车以额定功率在水平路面上行驶,空载时的最大速度为v1,装满货物后的最大速度为v2,已知汽车空车的质量为m0,汽车所受的阻力跟车重成正比,则汽车后来所装的货物的质量是

A.v1v2

m0

()

C.m0

B.v1v2m0

v2D.v1m0 v2答案 A

8.物体在恒力作用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关于这个恒力做功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通过相同的路程做的功相等 D.做功情况与物体运动速度大小有关 A.在相等的时间内做的功相等

C.通过相同的位移做的功相等

答案 C

9.解放前后,机械化生产水平较低,人们经常通过“驴拉磨”的方式把粮食颗粒加工成粗面来食用,如图所示,假设驴拉磨的平均用力大小为500 N,运动的半径为1 m,则驴拉磨转动一周所做的功为

()

A.0 答案 D

10.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木板与滑块质量相等,均为m,木板长为 l.一根不计质量的轻绳通过定滑轮分别与木板、滑块相连,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开始时,滑块静止在木板的上端,现用与斜面平行的未知力F,将滑块缓慢拉至木板的下端,拉力做功为

A.μmglcosθ

()

B.500 J

C.500πJ

D.1 000πJ

B.2μmgl D.μmgl

12C.2μmglcosθ 答案 A

11.汽车发动机的功率为60 kW,汽车的质量为4 t,当它行驶在坡度为sinα=0.02的长直公 路上时,如图所示,所受阻力为车重的0.1倍(g取10 m/s),求:

2(1)汽车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vm.(2)若汽车从静止开始以0.6 m/s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此过程能维持多长时间?(3)当汽车以0.6 m/s的加速度匀加速行驶的速度达到最大值时,汽车做功多少? 答案(1)12.5 m/s(2)13.9 s(3)4.16×10 J

12.(2009·南京模拟)下表是一辆电动自行车的部分技术指标,其中额定车速是指自行车满载的情况下在平直道路上以额定功率匀速行驶的速度,假设行驶过程中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效率为100%,请参考表中数据,完成下列问题:(g取10 m/s,sin5°=0.07)

(1)将你计算的“额定功率”和“续行里程”填入上表中(无须写出计算过程).(2)在行驶过程中电动自行车受到的阻力是车重(包括载重)的k倍,试推算k的大小.(3)电动自行车在坡度为5°的坡上匀速爬坡时,车速约为多少? 答案(1)180 43.2(2)0.03(3)1.5 m/s

13.在图中,如图甲所示,质量m=2.0 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物体跟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0.从t=0时刻起,物体受到一个水平力F的作用而开始运动,前8 s内F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g取10 m/s.求:

(1)在图丙的坐标系中画出物体在前8 s内的v—t图象.(2)前8 s内水平力F所做的功.答案(1)见下图(2)155 J

第3篇:教案初中物理_功率

第三节

课前准备

一、新课标学习要求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功率的概念及功率表示的物理意义 掌握功率的单位及计算公式:P=

W,并能利用公式进行计算。t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比较做功的快慢,能够判断出功率的大小决定于什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比较做功的快慢,培养学生动脑思考问题的习惯,并且有控制变量的思想.

二、整体感知

定义: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意义:表示做功的快慢

功率

计算公式:P=W t单位:瓦(W)、千瓦(kW)1W=1J/s 功和功率关系:W=Pt

三、相关知识

机器铭牌上的功率

这里说的铭牌,是指机器上的一个小牌子,上面标有机器的主要性能,其中有机器的功率,例如有一台水泵,它的铭牌如下:

型号

8B13

扬程

12.7m 流量

270m3/h

允许吸上真空高度

5m 轴功率

11.3kW

转速

1450r/min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高一物理功率教案9

5.3功率

学习目标:

1.理解功率的的概念。

2.理解功率的公式P=w/t,并能运用其进行有关的计算。

3.正确理解公式P=Fv的意义,知道什么是瞬时功率,什么是平均功率,并能用来解释现象和进行计算。

4.能用公式P=Fv讨论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启动问题。

学习重点: 1.功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2.P=Fv及其应用。

学习难点: P=Fv及其应用。主要内容:

一、功率P 1.功率的定义:

2.功率的定义式: 3.功率的单位: 4.功率是标量。5.物理意义:

【例一】一台抽水机每秒能把30kg的水抽到10m高的水塔上,不计额外功的损失,这台抽水机的输出功率是多大?如果保持这一输出功率,半小时能做多少功?取2g=lOm/s。

二、功率的力和速度表达式:P=Fvcosθ 1.表达式推导:

2.式中F是对物体做功的力,v是物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高一物理功率教案1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功率

(一)引入课题

首先以提问方式复习上一节所学习的主要内容,重点是功的概念和功的物理意义.

然后提出力对物体做功的实际问题中,有做功快慢之分,物理学中又是如何来描述的?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教学过程

1、功率

初中同学们学习过功率的有关知识,都知道功率是用来描述力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我们一起讨论一些问题.

力F1对甲物体做功为W1,所用时间为t1;力F2对乙物体做功为W2,所用时间为t2,在下列条件下,哪个力做功快?

A.W1=W2,t1>t2; B.W1=W2,t1<t2;

C.W1>W2,t1=t2; D.W1<W2,t1=t2.

上述条件下,哪个力做功快的问题学生都能作出判断,其实都是根据W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物理功率教案(通用16篇)

教案应该具备合理的教学步骤和丰富的教学内容。教案的设计要符合教育教学目标和教育教学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编写教案时,教师还可以参考一些教学教辅资料和教学研究成果,提高教案质量和教学效果。

物理功率教案篇一

1、知道只受重力作用,以一定的初速度水平抛出的运动,是平抛运动.了解平抛运动的定义及特点,它是本节的基础内容.

2、复习曲线运动的条件,理解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使学生理解匀变速运动不一定是直线运动,还可以是曲线运动.

3、掌握研究平抛运动的方法,在学生已有的直线运动和运动合成的知识基础上,将平抛运动分解为水平的匀速运动,竖直的自由落体运动.利用匀速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由合成的知识得出乎抛运动的规律,运动轨迹.

能力目标。

训练逻辑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初三物理《功率》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三物理《功率》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