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快乐情绪我做主
快乐情绪我做主
同样一件事,以快乐的心情面对,你会觉得事情变得越来越好,而以糟糕的心情面对时,你就会觉得事情变得越来越糟。
就拿我今年回奶奶家过年这件事来说吧。
奶奶家我去过。在长江边,平原上,没有啥特别的风景。前几年,那里开了一个蔬菜脱水工厂,每天排废水,搞得那儿整天臭气熏天;再加上那里的人不是很讲环保,地上,河面和河边都有垃圾,可怜的鸭子都没法去游泳了;还有,寒假去的话,天气还是冷一些,出去玩都不方便。所以,我是不愿意回老家的。可是,既然爸爸说一定要去,我就想,或者会有什么好玩的事情发生呢!再说,还有季鑫辉这个傻头傻脑的家伙同行,至少在路上还有人可以一起玩。想到这里,我的情绪立即就好起来了,高高兴兴的陪着爸爸妈妈一起回奶奶家过年了。
回到老家,爸爸要带我去长江大堤上看风景,虽然遍地都是蔬菜,路边白杨树上的叶子都落光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树枝,好像没有什么看头,我还是答应了。到了江边,我看见树上虽然没有一片绿叶,却有好多好多大大小小的鸟巢,这让我喜出望外。沿着大堤再往前走,我看见了一片宁静的.湖,湖面上有几只野鸭在游泳,我急忙加快了脚步,想近距离的看看它们,可等我一靠近,它们就像飞机一样,从水面滑翔飞到更远的地方。听到爸爸说前面可能有野鸡,我立刻走上前,果然看见了一只比喜鹊大一点的野鸡正慌忙地拍打着翅膀飞向远方,我兴奋极了。回到家,我立刻把这件事告诉妈妈,心想,这里挺好玩的嘛!回老家的感觉好像越来越妙了。
后来的几天,我天天都过得十分充实。爸爸还带我参观了世界闻名的黄鹤楼和武汉的东湖;更让我惊喜的是,老天爷好像专门给我演出了一场下雪的大戏,看着漫天的雪花飘舞,看着大地慢慢变白,听到脚踩在雪地的吱吱的声音,那感觉棒极了!回老家的感觉真好!
初二的早上,我吃了一碗美味的汤圆,准备回自己的家了,心里反倒对老家有些不舍了,但是,想到奶奶会跟我们一起回家,想到来年我还会回来的,我又开心起来。老家没有玩伴,我却见到了久别的爷爷奶奶,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风景不特别,但我还是见到了许多鸟巢、鸟儿、野鸡、野鸭;天气比较冷,我却体验到了下雪这一有趣的自然现象。是啊!快乐的情绪迎来的每一天都那么好!
第2篇:我的快乐我做主——情绪管理
我的快乐我做主——情绪管理
设计者 沈丽莉 【活动目的】
1、让学生了解情绪的多样性,分享各自的情绪调节方法。
2、学习情绪ABC理论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3、使学生树立主动调整情绪的意识,做自己情绪的主人。【理论分析】
情绪,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所产生的一种态度体验。
随着年龄的增加,学生的情绪发展也开始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青年期是人生中身心都有大幅度变化的时期,随着内抑制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中学生的反应能力也在逐步提高,情绪正日趋丰富而强烈。情绪调节和利用得如何,影响着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所以,要帮助和指导中学生调节好自己的情绪,掌握情绪自我调节的方法,努力培养积极的情绪,使消极的情绪向积极的方面转化,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赫尔(G.S.Hall,1916)提出了“风暴与压力”的青春期人格理论。他主张青春期剧烈的身体变化会导致重大的身心变化。在这时期的青少年会充满强烈且不定的情情绪。但是我们可以试着先协助青少年减轻这风暴所带来的不好影响(情绪不定)并提供他们更多处理情绪策略的支持,协助他们度过彷徨不安的青年期。
理性情绪疗法,由美国心理咨询专家艾利斯(Albert Ellis,1913-)创立于50年代,他认为一个人的情绪好坏是由自己的想法所决定。在诱发事件(Activating event)、个人对此所形成的信念B(Belief)和个人对诱发事件所产生的情绪与行为后果C(Consequence)这三者关系中,A对C只起间接作用,而B对C则起直接作用。影响我们的,并非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此事的解释,因此即使发生的事情相同,若我们所持的信念不同,便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
要想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关键在于掌握情绪自我调节的方法。一方面,努力培养起积极的情绪状态,另一方面,则尽量把消极的情绪状态引导和调节到积极的方面来。【设计思路】:通过暖身活动“快乐木头人”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出主题“做自己情绪的主人”。主体活动中,环节一“趣味图片”,用图片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出同一个事物换个角度看可能会有不同的发现。环节二“智慧冲浪——解读情绪ABC”,结合ABC理论,通过经典故事分析事件、想法、情绪之间的关系,说明情绪是可以通过改变想法来调节,并联系实际进行运用。环节三“自助沙龙”,以小组内相互采访的方式进行,让学生分享各自的情绪调节方法,寻找最适合自己的方法。环节四“快乐大发现”,通过图片“快乐”让学生领悟发现快乐的重要性,并且分享生活中快乐,培养积极的情绪状态。
【重点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一些情绪自我调节的方法,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本课难点之一是如何让学生树立起主动调整情绪的意识。另外一个难点是,ABC理论的引入如何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了解这一理论的核心内容并学会运用,避免说教和一味灌输理论知识。【活动形式】游戏、小组讨论
【活动准备】了解情绪管理相关理论,准备课件。【适合对象】高中一年级 【活动课时】1课时 【活动过程】
大家听说过“情商”(EQ)这个词吗?
一些学者发现,社会上成功的人,不一定拥有最高的智商(IQ),但是他们有着较高的IQ,也就是有较好的情绪管理能力,特别是对一些负向情绪的管理。
我们今天要和大家一起来讨论如何管理我们的情绪,让生活更加地快乐。首先,让我们做个快乐的游戏,回忆一下儿时的欢乐时光。
一、暖身活动“快乐木头人”
1、目的: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出下面讨论的主题。
2、操作步骤:
(1)前后桌组成一个四人小组,围坐在一起,眼睛看着组员。
(2)老师喊口令“一、二、三,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时大家可以任意做动作,说完口令后,就变成木头人不能动了。
(3)看谁先笑或者先动。先动的同学要负责把你的其他组员从“木头人的状态”中解救出来,引他发笑。
大家做木头人感觉如何啊?(同学自由回答)
木头人虽然没有痛苦,但是也没有快乐,而我们都是人,有喜怒哀乐惧各种情绪。我们向往快乐的生活,也有能力让自己快乐,我们今天的口号是“我的快乐我做主”。(让同学们看幻灯片喊出口号)
二、主体活动
那快乐我真的可以做主吗?我可以掌握自己的情绪吗?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先来看看些图片和故事。
(一)趣味图片
1、目的:图片展示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出同一个事物换个角度看可能会有不同的发现。
2、操作步骤:
(1)从图一中你看到了什么?
(黑色部分是个吹乐器的男人,白色部分 是个女人的脸)
(2)从图二中你看到了什么?
如果把它旋转180度你又会看到什么呢?(幻灯片显示图三)
图一
图二 图三
(二)智慧冲浪——解读“情绪ABC”
1、目的:结合ABC理论,通过故事分析事件、想法、情绪之间的关系,说明情绪是可以通过改变想法来调节,并进行运用。
2、操作步骤:
(1)故事“开拓鞋业市场”:鞋厂市场部的两名职员到一个岛上考察,看到岛上居民没有穿鞋子的习惯,男女老少一律打赤脚。一个很沮丧地回来了:“岛上的人都不穿鞋子,所以根本没有市场前景”。而另一个职员却很高兴地说:“此岛上居民都没鞋子穿,这里大有市场”。
故事中,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事情和情绪之间不是一一对应的,不是说因为这件事我就不开心了,当中似乎还有一座桥梁,它让我们对同一件事有了不同的反映?是什么呢?(2)ABC理论的解读
心理学家艾利斯提出的情绪ABC理论。A是指事件,B是信念或想法,C是情绪与行为。艾利斯认为人应该为他们的情绪负责,因为情绪是由他的想法制造出来的。一个人的情绪好坏是由自己的想法所决定,如果能改变一个人的不正确想法,就能改变他的情绪,甚至行为。
(3)运用。联系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讨论如何通过改变想法来改变情绪。比如,考试考的不好,你会怎么想?如果有同学觉得“太好了,我还以为我都学会了,这次考的恰恰是我不会的,这下我要把这些不会的都弄懂。”
教师总结:我们并不是要逃避现实,而是对于无力改变的现实,换一种心态去面对。
(三)自助沙龙
1、目的:调节情绪的方法不止改变想法一种,让学生分享各自的情绪调节方法,寻找最适合自己的方法。
2、操作步骤:
(1)请学生在小组内相互采访一下,对方有些什么调节情绪的方法。(2)然后请几位学生报告一下自己的采访结果。
教师总结:希望大家可以找到最适合你自己的方法,学习把消极的情绪状态引导和调节到积极的方面来。
(四)快乐大发现
1、目的:让学生领悟发现快乐的重要性,培养积极的情绪状态。
2、操作步骤:
(1)展示图四,问同学们在图上看到了什么?
这幅画的名字叫做“快乐”,很多人从这幅画上都只 看到了一个黑点。
这黑点就是生活中的痛苦,而画里面大片的白色部分 就是快乐。联系自己的生活,我们常常也像看这幅画一样 只看到生活中的痛苦,有时还会放大痛苦,而忽略了生活 中的许多快乐。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发现快乐,分享快乐。图四
老师的快乐:上课说话不紧张了很快乐;上街看到想买的衣服正在打折很快乐;回家吃到妈妈烧的饭菜很快乐„„(2)我生活中的快乐 由一个同学做记录员,记下小组成员的快乐,请小组选出代表到讲台上宣读他们的快乐。结束语:原来快乐是如此简单,我们生活中其实不缺少快乐,而是缺少发现。希望同学们能够学会让自己快乐,做自己情绪的主人,记住我们今天的口号是“我的快乐我做主”(全班一起喊出口号)。【给老师的建议】
1、上课时提到“情商”,发现许多同学对“情商”有一定的误解,以为就是恋情的“情”。老师可事先查阅资料,如遇到这样的情况可给学生做一定的解释,情商(Emotion Quotient)的“情”,是情绪的“情”。
2、“快乐木头人”游戏的次数看学生反映程度决定,一般进行两三次,第一次可能有些同学没有准备好或者没有按规则进行,效果不一定能达到,第二次时感觉就很好了,次数多了学生反而觉得无趣。
3、ABC理论的讲解有一定的灵活性。高中生能够接受一定的理论知识,不过心理辅导活动课注重分享和体验,讲解理论不需要讲得太多太深,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即可。如“你的想法是一副眼镜,它决定了你看到的世界样子,控制着你的情绪!换一副眼镜、得一副好心情”,再结合后面的运用环节再加深理解。
4、游戏和活动中规则的强调很重要,如果事先没有明确了规则,课堂上就会出现一些混乱,影响该活动的效果。比如木头人游戏中,有些同学动了之后就没事情做了,气氛一下冷清很多,如果事先说明了还要解救其他“木头人”,接下来又是一个高潮。
第3篇:我的情绪我做主
七年级《思想品德》(粤教版上册)第二单元《认识自我》以中学生的需要为基础,紧扣初中学生心理发展最突出的特点展开主题。本节课是第二单元第2课《调控情绪》的内容。【教学对象分析】
在成长的过程中,学生早已在生活中感受了种种内心体验,包括高兴、害怕、兴奋、愤怒、担心、彷徨、紧张等情绪体验。然而,如何看待情绪,如何调控自己的情绪,学生却未必做到掌控有度。因此,有必要让学生感悟情绪多样与复杂的基础上,树立“我的情绪我做主”的掌控意识。【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知道人的基本情绪及情绪的多样性与复杂性。(2)掌握基本的调控情绪的方法。(3)领悟乐观、健康的心态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创设并捕捉课堂情境,回顾生活情绪经历,分享当时的感受,感悟情绪的多样与复杂。
(2)通过小组活动:调控情绪我有高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