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书》阅读答案解析及译文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9-10 07:17:1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新唐书》阅读答案解析及译文

《新唐书》阅读答案解析及译文

孔戣(kuí),字君严,擢进士第。郑滑卢群辟为判官,群卒,摄总留务。监军杨志谦雅自肆众皆恐戣邀志谦至府与对榻卧起示不疑志谦严惮不敢动。入为侍御史,累擢谏议大夫。中人刘希光受赇二十万缗,抵死,吐突承璀坐厚善,逐为淮南监军。太子舍人李涉知帝意,投匦上言承璀有功不可弃。戣得副章,不肯受,面质让之。涉更因左右以闻,戣劾奏涉结近幸,营罔上听。有诏斥涉峡州司马,宦宠侧目,人为危之,戣自以适所志,轩轩甚得。

俄兼太子侍读,改给事中。江西观察使李少和坐赃,狱寝不下;博陵崔易简杀从父兄,鞫状具。京兆尹左右之,翻其情。戣慷慨论正,贬少和,杀易简,夺尹三月俸。再迁尚书左丞。信州刺史李位好黄老道,数祠祷,部将韦岳告位集方士图不轨,监军高重谦上急变,捕位劾禁中。戣奏:“刺史有罪,不容系仗内,请付有司。”诏还御史台。戣与三司杂治,无反状。岳坐诬罔诛,贬位建州司马。

会岭南节度使崔咏死,帝谓裴度曰:“尝论罢蚶菜?者,谁欤?今安在?是可往,为朕求之。”度以戣对,即拜岭南节度使。既至,免属州逋负十八万缗、米八万斛、黄金税岁八百两。先是,属刺史俸率三万,又不时给,皆取部中自衣食。戣乃倍其俸,约不得为贪暴,稍以法绳之。

穆宗立,以吏部侍郎召,改右散骑常侍,还为左丞,以老自乞。雅善韩愈,愈嗟叹,即上疏言:“《礼》:大夫七十致仕。今戣据礼求退,陛下若不听许,亦无伤义,而有贪贤之美。”不报。以礼部尚书致仕,岁致羊酒如汉征士礼。卒,年七十三。赠兵部尚书,谥曰贞。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注】?蚶菜:即蚶子,肉味鲜美,是沿海各地普遍食用的海产品。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监军杨志/谦雅自肆/众皆恐/戣邀志谦至府/与对榻/卧起示不疑/志谦严惮不敢动

B.监军杨志谦雅/自肆/众皆恐/戣邀志谦至府/与对榻卧起/示不疑志谦/严惮不敢动

C.监军杨志谦雅自肆/众皆恐/戣邀志谦至府/与对榻卧起/示不疑志谦/严惮不敢动

D.监军杨志谦雅自肆/众皆恐/戣邀志谦至府/与对榻卧起/示不疑/志谦严惮不敢动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唐朝时以进士和明经两科最为主要,元、明、清时,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

B.“黄老”,指黄帝和老子,道家以黄、老为始祖,故称道家为黄老。黄老之术始于战国,盛于西汉,至东汉末年逐渐演变为自然长生之道,对道教形成影响很大,故道教也称“黄老道”。

C.“致仕”,指交还官职,即退休,也叫致事、致政、休致。据封建礼法,大夫七十岁而主动上书要求致仕,皇帝则加以挽留,从而形成一种融洽的君臣关系。

D.“谥”,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君主的谥号由礼官确定,大臣的谥号由朝廷赐予,有“美谥”“平谥”“恶谥”之分。孔戣谥曰“贞”,属于平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戣忠诚机敏,谨遵职业操守。众人惧怕监军杨志谦,孔戣邀请他到府中,实现了有效管制;在刘希光受贿案件中,他坚定不移地履行谏议大夫的职责,使相关人员受到惩处。

B.孔戣参议朝政,敢于据理力争。他慷慨论证,使很多经久不决的案件得到正确处置,如因贪赃获罪的江西观察使李少和被贬,杀从兄的崔易简被诛杀,操纵案情的京兆 尹被罚俸,诬告上司的韦岳被诛杀等。

C.孔戣才智过人,推行养廉。被授予岭南节度使后,他先免除属州以前拖欠的数以万计的赋税,然后以高薪约束刺史的行为,若违反则绳之以法。

D.孔戣进退有度,举动符合礼法。穆宗继位后,他被召回朝廷并屡次升迁;后因为年龄大而要求告老还乡,韩愈非常惋惜,向皇帝上书为他求情,助他实现愿望。

7.翻译文中语句(10分)

(1)戣与三司杂治,无反状。岳坐诬罔诛,贬位建州司马。(5分)

(2)戣乃倍其俸,约不得为贪暴,稍以法绳之。(5分)

参考答案

4.D【解析】原文的标点是“监军杨志谦雅自肆,众皆恐。戣邀志谦至府,与对榻卧起,示不疑,志谦严惮不敢动。”

5.D【解析】“贞”属于美谥。

6.D【解析】韩愈上疏是希望皇帝对孔戣进行挽留,并不是“上书为之求情”;且“使他的愿望得以实现”于文无据。

7.(1)译文:孔戣和三司一同审理,没(发现李位)有谋反的罪状。(结果)韦岳因诬陷罪被诛杀,而李位被贬为建州司马。(三个关键词“杂治”“坐”“罔”各1分,句意2分。)

(2)译文:孔戣就加倍发给他们俸禄,又约束(他们)不能做贪取暴敛的事,并逐渐用法律来约束他们。(三个关键词“倍”“稍”“绳”各1分,句意2分。)

【附】参考译文

孔戣,字君严,考中进士科。郑滑人卢群任用(他)为判官,卢群死后,(朝廷下令让他)统摄事务。监军杨志谦向来放纵恣肆,众人都害怕(他)。孔戣邀请杨志谦到府中来,(和杨志谦)榻对着榻(一同)起卧休息,(以此)表示(对他)没有猜疑,杨志谦敬畏(孔戣)而不敢妄为。(后来孔戣)被召入朝廷任侍御史,多次升迁后任谏议大夫。宦官刘希光收受贿赂二十万缗,被判死罪,吐突人承璀因为(和刘希光)交好而获罪,被贬为淮南监军。太子舍人李涉了解皇帝的心意,投书铜匦上奏说承璀有功不能被贬逐。孔戣得到了(李涉)奏章的副本,不肯受理,(还)当面质问责备李涉。李涉又请皇帝身边的人上报,孔戣上奏弹劾李涉结交(皇帝)宠信的人,迷惑欺骗皇上的视听。(皇帝)下诏放逐李涉为峡州司马,宦官愤怒且憎恨孔戣,人们为他担心,孔戣自认为(这)符合他的心意,所以十分得意。

不久,(孔戣)兼任太子侍读,改任给事中。江西观察使李少和因贪赃而获罪,狱讼一时平息不下;博陵人崔易简杀死了从兄,审讯后罪状齐备(但没有论处)。京兆尹从中进行操控,颠覆了其中的实情。孔戣慷慨议论一一予以驳正,贬谪了李少和,杀了崔易简,罚了京兆尹三个月的俸禄。(孔戣)经过两次升迁任尚书左丞。信州刺史李位爱好黄、老之术,并屡次祭祀祈祷,部将韦岳告发李位集结方士图谋不轨,监军高重谦上奏皇帝(称)有急变,于是将李位抓到宫禁中审讯。孔戣上奏(说):“刺史犯罪,不能拘押在宫禁中,请交给有关部门(处治)。”(皇帝)下诏把李位交给御史台(处理)。孔戣和三司一同审理,没(发现李位)有谋反的罪状。(结果)韦岳因诬陷罪被诛杀,而李位被贬为建州司马。

适逢岭南节度使崔咏死了,皇帝对裴度说:“曾经议论停止进贡蚶子的人是谁?如今在哪里?此人可以前往(岭南任职),(你)替朕找来这个人。”裴度回答说是孔戣,(皇帝)即刻任命他为岭南节度使。(孔戣)到任后,免去了所属州郡拖欠的十八万缗钱、八万斛米、每年八百两黄金税。先前,(岭南)境内各州刺史的俸禄大概有三万,却又不能按时发放,(所以刺史)都从自己所管辖的地方索取衣食费用。孔戣就加倍发给他们俸禄,又约束(他们)不能做贪取暴敛的事,并逐渐用法律来约束他们。

穆宗即位,以吏部侍郎征召(孔戣),改任右散骑常侍,回任左丞,(他)因年老自己请求退休。(孔戣)向来与韩愈交好,韩愈感叹不已,即刻上疏说:“《礼记》上说:大夫七十岁退休,如果不能去职。如今孔戣按照礼制规定请求退休,陛下若不准许,既没有损坏礼仪制度,又有爱惜贤能的美名。”(疏奏递上)没有答复。(孔戣)以礼部尚书之职退休,(朝廷)每年按照汉朝征士的礼仪赐予他羊、酒。(孔戣)去世,享年七十三岁。(朝廷)追封(他)为兵部尚书,谥号贞。

第2篇:《新唐书》原文及译文解析

《新唐书》原文及译文解析

李乂,字尚真,赵州房子人。少孤。年十二,工属文,与兄尚一、尚贞俱以文章见称。中书令薛元超曰:“是子且有海内名。”第进士、茂才异等,累调万年尉。长安三年诏雍州长史薛季昶选部吏才中御史者季昶以乂闻擢监察御史劾奏无避景龙初叶静能怙势乂条其奸中宗不纳迁中书舍人、修文馆学士。帝遣使江南,发在所库赀以赎生,乂上疏以为:“江南鱼鳖之利,衣食所资。江湖之生无既,而府库之财有限,与其拯物,不如忧民。且鬻生之徒惟利所视,钱刀日至,网罟岁广,施之一朝,营之百倍。若回所赎之赀,减方困之徭,其泽乡矣。

韦氏之变,诏令严促,多乂草定。进吏部侍郎,仍知制诰。景云元年,迁吏部侍郎,与宋璟等同典选事,请谒不行,时人语曰:“李下无蹊径。”改黄门侍郎,封中山郡公。制敕不便,辄驳正。贵幸有求官者,睿宗曰:“朕非有靳,顾李乂不可耳!”谏罢金仙、玉真二观,帝虽不从,优容之。太平公主干政,欲引乂自附,乂深自拒绝。

开元初,姚崇为紫微令,荐为侍郎,外托引重,实去其纠驳权,畏乂明切也。未几,除刑部尚书。乂方雅有学识,朝廷称其有宰相之望,会病卒,年六十八,赠黄门监,谥曰贞。遗令薄葬,毋还乡里。

乂沉正方雅,识治体。葬日,苏颋、毕构、马怀素往祖之,哭曰:“非公为恸而谁恸欤!”乂事兄尚一、尚贞孝谨甚,又俱以文章自名,弟兄同为一集,号《李氏花萼集》,总二十卷,乂所著甚多。尚一终清源尉,尚贞博州刺史。

(节选自《新唐书》,略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长安三年/诏雍州长史薛季昶选部吏才中御史者/季昶以义闻/擢监察御史/劾奏无避/景龙初/叶静能怙势/乂条其奸/中宗不纳/

B.长安三年/诏雍州长史薛季昶选部吏才中/御史者季昶以乂闻/擢监察御史/劾奏无避/景龙初/叶静能怙势/乂条其奸/中宗不纳/

C.长安三年/诏雍州长史薛季昶选部吏才中/御史者季昶以乂闻/擢监察御史/劾奏无避/景龙初/叶静能怙势/乂条其奸/中宗不纳/

D.长安三年/诏雍州长史薛季昶选部吏才中御史者/季昶以乂闻/擢监察御史/劾奏无避/景龙初叶/静能估势/乂条其奸/中宗不纳/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幼年丧父称为孤,老而无子称为独,老而无妻称为鳏,老而无夫称为寡。

B.除、拔、擢都有授予官职的含义,但是拔是授予本无官职的人。

C.谥号是人死后,朝廷根据他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给予一个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D.孝,指对父母还报的爱;悌,指兄弟姊妹的友爱。孔子非常重视孝悌,认为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乂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他担任中书舍人时,皇帝派遣使者前往江南,发放所在地府库中的钱财以赎生,李乂上书认为与其拯救生物,不如忧念民众。

B.李乂品性刚正,不畏权贵,遇到制书敕令有不合适的地方,往往加以驳正。太平公主干涉政事,想拉拢李乂依附,李乂坚决拒绝。

C.李乂沉正方雅,有宰相才能,识治体,得到很多人的尊敬。当他去世埋葬的时候,苏颋、毕构、马怀素为之痛哭不已。

D.李乂年轻时被中书令薛元超预测将驰名海内。后来,他考中进士,并且一路升迁,直至刑部尚书,后因病去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景云元年,迁吏部侍郎,与宋璟等同典选事,请谒不行,时人语曰:“李下无蹊径。”

(2)贵幸有求官者,睿宗曰:“朕非有靳,顾李乂不可耳!”

参考答案

4.A (“才中御史者”指具备御史才能的人,不可分开;叶静能是人名,不可分开)

5.C (“谥号”不仅仅是朝廷给予的)

6.D(“一路升迁”有误)

7.(1)景云元年,晋升为吏部侍郎,他与宋璟等共同掌管选官之事,堵塞告求之道,当时人说:“李子树下没有小路。”(“典”“请谒”“蹊径”各1分;句意2分)

(2)权贵近臣有求官的,睿宗说:“不是朕吝惜,只是李乂不能通过啊!”(“有求官者”定语后置,1分;“靳”“顾”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李乂,字尚真,赵州房子人。幼年丧父。十二岁时,擅长写文章,年轻时与兄长李尚一、李尚贞都以文章而为人称道。中书令薛元超说:“这孩子将驰名海内。”考中进士科和茂才异等科,几次调任万年尉。长安三年,诏令雍州长史薛季昶选择部下官吏中具备御史才能者,薛季昶把李乂推荐给皇上,升任监察御史。弹劾上奏无所回避。

景龙初年,叶静能倚仗权势,李乂列举他的邪恶,中宗不听取。李乂升任中书舍人、修文馆学士。皇帝派遣使者前往江南,发放所在地府库钱财以赎生,李乂上书认为:“江南有鱼鳖之利,是衣食的依赖。江湖的生育无限,而府库的钱财有限,与其拯救生物,不如忧念民众。况且出卖生物之徒唯利是图,钱币天天收入,纲罗年年增加,一朝施行,百倍营求。如果收回救生的钱物,减免正当贫困的`徭赋,带给百姓的恩泽是很多的。”

韦氏政变,诏令紧急,大多数诏令为李乂起草撰定。进任吏部侍郎,并知制诰。景云元年,晋升为吏部侍郎,他与宋璟等共同掌管选官之事,堵塞告求之道,当时人说:“李子树下没有小路。”改任黄门侍郎,封中山郡公。遇到制书敕令有不合适的地方,往往加以驳正。有求官的权贵近臣,睿宗说:“不是朕吝惜,只是李乂不能通过啊!”李乂上谏停止修建金仙、玉真二观,皇帝虽然不允许,却和气地宽容了他。太平公主干涉政事,想拉拢李乂依附,李乂坚决拒绝。

开元初年,姚崇任紫微令,推荐李乂任侍郎,对外说是重用,实际是免去他举发辩驳的权力,害怕李乂的明言切谏。不久,授任刑部尚书。李乂大度文雅有学识,朝廷称他有宰相的名望,恰在这时因病去世。终年六十八岁,追赠黄门监,谥号叫贞。遗言让薄葬,灵柩不归还家乡。

李乂严肃正直大方文雅,懂得治理的大体。安葬李乂这天,苏颋、毕构、马怀素前去路祭,哭着说:“不为公悲恸而为谁悲恸呢!”李乂侍奉兄长李尚一、李尚贞十分孝敬,他们又都以文章知名,弟兄合编为一集,号称《李氏花萼集》,总共二十卷,李乂所写很多。李尚一死时任清源尉,李尚贞任博州刺史。

第3篇:《新唐书》的原文及译文解析

《新唐书》的原文及译文解析

马周字宾王,博州茌平人。少孤,家窭(jù,家贫)狭。嗜学,善《诗》《春秋》。资旷迈,乡人以无细谨,薄之。武德中,补州助教,不治事,刺史达奚恕数咎让,周乃去,客密州。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留客汴,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舍新丰,逆旅主人不之顾,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至长安,舍中郎将常何家。

贞观五年,诏百官言得失。何,武人,不涉学,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问何,何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教臣言之。客,忠孝人也。”帝即召之,间未至,遣使者四辈敦趣。及谒见,与语,帝大悦,诏直门下省。明年,拜监察御史,奉命称职。帝以何得人,赐帛三百匹。

周善敷奏,机辩明锐,动中事会,裁处周密,时誉归之。帝每曰:“我暂不见周即思之。”岑文本谓所亲曰:“马君论事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新唐书褚无量传》阅读答案解析及译文

《新唐书褚无量传》阅读答案解析及译文

褚无量,字弘度,杭州盐官人。幼授经于沈子正、曹福,刻意坟典,尤精《礼》、司马《史记》。擢明经第,除国子博士,迁司业兼修文馆学士。中宗将南郊,诏定仪典。时祝钦明、郭山恽建言皇后为亚献①,无量以不副礼而固争,时左仆射韦巨源佐钦明,故无量议格。

玄宗即位,迁左散骑常侍兼国子祭酒,封舒国公。母丧解,诏州刺史薛莹吊祭,赐物加等。庐墓左,群鹿犯所植松柏,无量令毋捕杀之,但号诉日:“山林不乏,忍犯吾茔树耶?”自是群鹿驯顺,不复枨触。无量为终身不御其肉。丧除,召复故官。

开元五年,帝将幸东都而太庙坏,姚崇建言:“庙本苻坚故殿,不宜罢行。”无量鄙其言,以为不足听,乃上疏曰:“王者阴盛阳微则先祖见变今后宫非御幸者宜悉出之以应变异举睃良撙奢靡轻赋慎刑纳谏争察谄谀继绝世②则天人和会,灾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新唐书李籓传》阅读答案解析及译文

《新唐书李籓传》阅读答案解析及译文

李籓,字叔翰,其先赵州人。籓少姿制闲美敏于学居父丧家本饶财姻属来吊有持去者未尝问益务施与居数年略尽年四十余困广陵间不自振妻子追咎,籓晏如也。

徐州张建封辟节度府。建封卒,濠州刺史杜兼疾驱至,阴有顗望①,籓泣谓曰:“公今丧,君宜谨守土,何弃而来?宜速还,否则以法劾君!”兼恨之,因诬奏:“建封死,籓撼其军,有非望”。德宗怒,密诏徐泗节度使杜佑杀之。佑雅器籓,得诏,十日不发,召见籓曰:“世谓生死报应,验乎?”籓曰:“殆然。”曰:“审若此,君宜遇事无恐。”因出诏示籓,籓色不变,曰:“信乎,杜兼之报也!”佑曰:“慎毋畏,吾以阖门保君矣。”帝未之信,亟追籓。既入,帝望其状貌,曰:“是岂作乱人邪?”释之,拜秘书郎。

王仲舒与同舍郎韦成季、吕洞日置酒邀宾客相乐,慕籓名,强致之。仲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新唐书列传第五十四》阅读答案解析及译文

《新唐书列传第五十四》阅读答案解析及译文

崔沔字善冲,京兆长安人,自博陵徙焉。纯谨无二言,事亲笃孝,有才章。擢进士。举贤良方正高第,不中者诵訾之,武后敕有司覆试,对益工,遂为第一。再补陆浑主簿,入调吏部,侍郎岑义叹曰:“君今郤诜也!”荐为左补阙。性舒迟,进止雍如也,当官则正言,不可得而诎。

睿宗召授中书舍人,以母病东都不忍去,固辞求侍,更表陆浑尉郭邻、太乐丞封希颜、处士李喜以代己处。诏改虞部郎中,俄检校御史中丞。请发太仓粟及减苑囿鸟兽所给以赈贫乏,人赖其利。监察御史宋宣远与卢怀慎姻家,恃以弄法;姚崇子彝留司东部,通宾客,招贿赂。沔将按劾,崇、怀慎方执政,共荐沔有史才,转著作郎,去其权,盖惮之也。久之,为太子左庶子。母亡,受吊庐前,宾客未尝至柩室。语人曰:“平生非至亲不升堂入谒,岂以存亡变礼邪?”中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新唐书》阅读答案解析及译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唐书》阅读答案解析及译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