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期中考试质量分析工作计划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9-07 08:23:1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初中地理期中考试质量分析工作计划

初中地理期中考试质量分析工作计划

一、命题指导思想及试题特点

1、加强基础知识的考查,注重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综合运用能力的提升,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教学质量。

2、有利于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积极主动发展。

3、严格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本卷中所考查的知识点均来自于教材中的重要知识点,来自于课程标准中对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

4、凸显能力,注重考查学生必备的学习能力与学科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并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5、注重初高中的衔接,为学生将来的高中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6、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真正体现“学以致用”。

7、引导学生掌握读图方法。地理图像系统是地理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本学期中考命题的一个重点,作为初中学生必须熟练地掌握各种地理图像、图表的判断方法,提高读图、用图能力。本次命题注重引导学生利用地图判断空间位置,分析地理问题。

8、强调夯实基础导向。本次考试比较注重对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考查,目的是引导广大地理教师和学生关注书本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等,为进一步的能力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失分主要原因分析

(一)、初一年级:

第一大题(选择题):答题情况一般。满分人数不超过5%,失分较多的是:第5题“东、西半球的划分”;第9题“地图的运用”,对如何为地图选择合适的比例尺没有灵活掌握;第11题“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第12题“不同比例尺地图的比较”;第16题“南、北半球的季节差异”,错误主要集中在地球概论部分,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第二大题(判断题):第5题:很多学生忽视了魏格纳的国籍,另外极少数学生审题不清,题目明确要求用“A、B”表示对与错,但是还是有部分学生用“√”和“×”来表示对和错。

第三大题(读图题):第1题错得较多,部分学生对经纬度的判读方法没掌握,还有部分学生书写不规范。

(二)、初二年级

1、选择题(1——20题):

失分率较高的题目集中在1、7、8、11、17题。

第1题考查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求知道一天最早开始的地方应该是东边,同时对于中国领土四至点要有再认的能力。

第7题,部分同学将此题与黄河中上游忧患形成的原因混淆。

第8题在教学时虽然有所涉及,但没有重点强调,部分同学上课听讲不认真,没有回答出此题。

第17题涉及土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属于第三章的内容,学生没有答对,情有可原。

2、判断题(21——25题):

极个别同学没有按要求用A、B判断。

第25题失分较多,25题与17题有重复之嫌。

24题虽然超纲,但绝大多数同学都能正确回答,说明对我国的基本国情还是有一定的认识与了解的。

3、读图题

26题:第一问,我国地势特征,部分同学回答不完整,只写西高东低,或者只写呈阶梯状分布,失分很可惜。

该题错别字仍然存在。“祁”不会写,淮写成“准”。但错误率明显降低,这和老师平时上课的强调密不可分。

27题:对于四个城市的判断,部分学生没有审题,按照平时上课的思路,将C写成上海。而题目中提供的是武汉这个城市。在平时的训练中我们要加强学生做题能力的培养。先读题,审题,再做题。

我国气温分布的特点这是教学中的重点,个别同学理解为气候特点。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讲清地理的基本概念,帮助学生明确基本的解题思路。

28题;错误率较高的是第2小题,全称写错,写成“新疆维吾尔民族自治区”,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严谨细致,将这些错误力争降低到最小程度。

错误率较高的还有第5小题,海南的简称平时涉及的不多,部分学生识记又不牢,错误较多。

29题:学生在回答此题时要么全对,要么全错。如果平时上课认真,复习时也强化记忆的,基本都能拿到满分。而平时上课不听讲,不参与教师活动的同学,此题基本全军覆没。

三、考分数据分析

四、今后的教学建议

1、重视各类地理图表的教学,突出地理图像的学科特色。

图像是地理信息的`主要载体,也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地理的学习离不开地图等图像信息,地图被称为地理学习的“第二双眼睛”。学会阅读、使用和绘制地图,从地图上获取信息,通过地图判断地理事物的相互联系,理解地理现象的成因及其规律,这是地理学科教学的特色。

2、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加强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注重基础,培养技能,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有扎实的地理知识及地理技能作基础。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应教给学生方法,联系实际,培养技能,使学生能学以致用,运用地理知识解决身边问题,增强学生环保意识。能力目标是通过教学中的学法来完成的,指导学生整理出基础知识,总结出知识规律,构建知识网络。学会运用知识,逐步形成综合能力。可以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也更能培养学生对地理事物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的分析能力。

强调地理知识间内在联系,体现地理学科的“综合性”特征。地理教学要突出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联系,强调地理因素之间的作用,强调区域间的各地理因素的联系以及互相影响。

3、注重学习方法指导,重视思路点拨,反对题海战术。

初中学生形象思维、简单记忆方面能力较好,而逻辑推理、理解分析方面的能力还不成熟,对于已学知识的迁移应用,以及通过阅读地图和文字材料,提取有用信息去回答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较弱,许多学生往往理不清答题思路,地理表达的组织能力也较差。因此,在进行适量的练习训练基础上,应加强答题方法和答题思路的指导,规范学生用科学性的学科语言进行答题,以提高学生的地理表达能力。

教师要精选资料,要设计贯彻训练学生“信息获取能力”思想的习题,并在练习中注意设置有训练意义的情境。让学生在解题中了解考试命题的原则及思路,研究题目类型,揣摸解题方法,从而掌握各类题目的基本特征及解答规律,不断在解题的过程中总结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4、注意加强地理专用名词书写训练。

从评卷过程看,地理名词错别字不少,平时老师在教学当中应当要注意加强书写方面的训练。提高学生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规范学生平时的书写。

5、加强地理解题技巧的训练

为了避免学生在考试不必要的失分,提高成绩,在平时教学和复习教学中,建议根据学生的练习反馈情况,要通过解题技巧的讲解和进一步的训练,以切实提高学生在审题时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思考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表述和书写时的条理性、逻辑性和规范性。

6、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教学中要注意创设问题情景,联系社会和生活实际,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真正使学生对学习地理感兴趣。

第2篇:初中地理期中考试质量分析工作计划

初中地理期中考试质量分析工作计划

初中地理期中考试质量分析工作计划

一、命题指导思想及试题特点

1、加强基础知识的考查,注重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综合运用能力的提升,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教学质量。

2、有利于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积极主动发展。

3、严格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本卷中所考查的知识点均来自于教材中的重要知识点,来自于课程标准中对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

4、凸显能力,注重考查学生必备的学习能力与学科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并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5、注重初高中的衔接,为学生将来的高中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6、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真正体现“学以致用”。

7、引导学生掌握读图方法。地理图像系统是地理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本学期中考命题的一个重点,作为初中学生必须熟练地掌握各种地理图像、图表的判断方法,提高读图、用图能力。本次命题注重引导学生利用地图判断空间位置,分析地理问题。

8、强调夯实基础导向。本次考试比较注重对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考查,目的是引导广大地理教师和学生关注书本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等,为进一步的能力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失分主要原因分析

(一)、初一年级:

第一大题(选择题):答题情况一般。满分人数不超过5%,失分较多的是:第5题“东、西半球的划分”;第9题“地图的运用”,对如何为地图选择合适的比例尺没有灵活掌握;第11题“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第12题“不同比例尺地图的比较”;第16题“南、北半球的季节差异”,错误主要集中在地球概论部分,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第二大题(判断题):第5题:很多学生忽视了魏格纳的国籍,另外极少数学生审题不清,题目明确要求用“A、B”表示对与错,但是还是有部分学生用“√”和“×”来表示对和错。

第三大题(读图题):第1题错得较多,部分学生对经纬度的判读方法没掌握,还有部分学生书写不规范。

(二)、初二年级

1、选择题(1——20题):

失分率较高的题目集中在1、7、8、11、17题。

第1题考查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求知道一天最早开始的地方应该是东边,同时对于中国领土四至点要有再认的能力。

第7题,部分同学将此题与黄河中上游忧患形成的原因混淆。

第8题在教学时虽然有所涉及,但没有重点强调,部分同学上课听讲不认真,没有回答出此题。

第17题涉及土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属于第三章的内容,学生没有答对,情有可原。

2、判断题(21——25题):

极个别同学没有按要求用A、B判断。

第25题失分较多,25题与17题有重复之嫌。

24题虽然超纲,但绝大多数同学都能正确回答,说明对我国的基本国情还是有一定的认识与了解的。

3、读图题

26题:第一问,我国地势特征,部分同学回答不完整,只写西高东低,或者只写呈阶梯状分布,失分很可惜。

该题错别字仍然存在。“祁”不会写,淮写成“准”。但错误率明显降低,这和老师平时上课的强调密不可分。

27题:对于四个城市的判断,部分学生没有审题,按照平时上课的思路,将C写成上海。而题目中提供的是武汉这个城市。在平时的训练中我们要加强学生做题能力的培养。先读题,审题,再做题。

我国气温分布的特点这是教学中的重点,个别同学理解为气候特点。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讲清地理的基本概念,帮助学生明确基本的解题思路。

28题;错误率较高的是第2小题,全称写错,写成“新疆维吾尔民族自治区”,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严谨细致,将这些错误力争降低到最小程度。

错误率较高的还有第5小题,海南的简称平时涉及的不多,部分学生识记又不牢,错误较多。

29题:学生在回答此题时要么全对,要么全错。如果平时上课认真,复习时也强化记忆的,基本都能拿到满分。而平时上课不听讲,不参与教师活动的同学,此题基本全军覆没。

三、考分数据分析

四、今后的教学建议

1、重视各类地理图表的教学,突出地理图像的学科特色。

图像是地理信息的主要载体,也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地理的学习离不开地图等图像信息,地图被称为地理学习的“第二双眼睛”。学会阅读、使用和绘制地图,从地图上获取信息,通过地图判断地理事物的相互联系,理解地理现象的成因及其规律,这是地理学科教学的特色。

2、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加强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注重基础,培养技能,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有扎实的地理知识及地理技能作基础。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应教给学生方法,联系实际,培养技能,使学生能学以致用,运用地理知识解决身边问题,增强学生环保意识。能力目标是通过教学中的学法来完成的,指导学生整理出基础知识,总结出知识规律,构建知识网络。学会运用知识,逐步形成综合能力。可以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也更能培养学生对地理事物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的分析能力。

强调地理知识间内在联系,体现地理学科的“综合性”特征。地理教学要突出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联系,强调地理因素之间的作用,强调区域间的各地理因素的联系以及互相影响。

3、注重学习方法指导,重视思路点拨,反对题海战术。

初中学生形象思维、简单记忆方面能力较好,而逻辑推理、理解分析方面的能力还不成熟,对于已学知识的迁移应用,以及通过阅读地图和文字材料,提取有用信息去回答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较弱,许多学生往往理不清答题思路,地理表达的组织能力也较差。因此,在进行适量的练习训练基础上,应加强答题方法和答题思路的指导,规范学生用科学性的学科语言进行答题,以提高学生的地理表达能力。

教师要精选资料,要设计贯彻训练学生“信息获取能力”思想的习题,并在练习中注意设置有训练意义的情境。让学生在解题中了解考试命题的原则及思路,研究题目类型,揣摸解题方法,从而掌握各类题目的基本特征及解答规律,不断在解题的过程中总结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4、注意加强地理专用名词书写训练。

从评卷过程看,地理名词错别字不少,平时老师在教学当中应当要注意加强书写方面的训练。提高学生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规范学生平时的书写。

5、加强地理解题技巧的训练

为了避免学生在考试不必要的失分,提高成绩,在平时教学和复习教学中,建议根据学生的练习反馈情况,要通过解题技巧的讲解和进一步的训练,以切实提高学生在审题时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思考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表述和书写时的条理性、逻辑性和规范性。

6、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教学中要注意创设问题情景,联系社会和生活实际,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真正使学生对学习地理感兴趣。

第3篇:初中地理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2013—2014年第一学期 初中地理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一、试题分析

本次考试是入学以来第二次大型的全校统一的考试,本次的试题共三大类型的题目。有十个选择题,六个填空题,以及九个简答题。满分100分的试题,其中有30分的选择题,有16分的填空题,还有54分的综合应用题。题目类型多,考的知识全面,对于一个小时的答题时间来说题量合适。根据具体统计数据,简单题占百分之二十,基础题占百分之七十,难题占百分之十。综合七、八两个年级的试题来说本次考试题属于中等难度。

二、答卷分析

这次期末考试,初中两个年级的数学成绩统计如下: 七年级总人数61人,及格人数56人,及格率91.8%,八年级总人数73人,及格人数40人,及格率55%。

从成绩来看,七年级的数学成绩总体最好,八年级的成绩不太理想,虽然都达到了考核要求,但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八年级地理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2012年八年级地理期中考试 质量分析报告 鲁静静 期中考试已经结束,从试卷成绩来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存在许多问题。为了有利于以后的教育教学,在实践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下面对本次地理期中考试进行质量分析,具体如下:

一、卷面分析 该卷较能科学、准确的把握大纲要求,注重基本知识,基本能力的考查,充分体现学科主干知识,特别是中国区域地理、本土地理知识的考查得到充分体现,具体分值分配如下: 第一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3道选择题6分,1道读图题10分; 第二章 认识省级区域:10道选择题20分,2道读图题35分; 第三章 认识省内区域:5道选择题10分,1道读图题8分; 第四章 认识跨省区域:2道选择题4分,1道读图题7分。地理学科图表功能得到很好体现,不仅考查了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而且考查了学生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初中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关于xx中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我校按照区局关于期末教学质量调研检测的安排,与xx中学进行交叉阅卷,现将xx中学期末考试情况做以下分析:

一、组织与阅卷情况

本次考试,于元月7、8、9、10日进行,在教育局的统一安排和监督下各校考试期间组织严密,九年级单人单座,七八年级交叉安排考号,交换座位,为保证考试成绩的真实有效。阅卷采取的是校校之间交叉安排,确保教师保证了批卷过程严谨、认真。

二、试卷来源及评价

本次考试,试卷为教育局组织征订试题,试题在总体上体现了新课表的理念,难度总体中等,部分偏难,题量稍大,有个别科目出现印刷错误,校对不严谨号。影响了考试成绩,但影响不是很大。

三、考试成绩分析: 瑶曲中学

(一)从各年级总分分段数据分析:

九年级考试总人数是207人,其中500分以上有有25人,500分以下18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初中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护家中学2012秋季学期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一、试题总体评价

本次考试,试卷为教研室统一组织试题,试题难度总体中等,质量较高,注重了基础知识与综合能力兼顾,体现了《新课标》中的“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试题灵活,注重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较好的把握了信度、效度和区分度,对今后的教学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三、考试成绩分析:

数据反映出来的问题(以单科成绩相比,分析表已经下发到各年级组各班主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各年级学科成绩之间的不平衡。初一年级各科的优分人数偏少;数学、英语、语文、地理、历史、思品、生物学科成绩均分差距大,及格人数还比较说得过,说明在培优上还有巨大潜力;相对均衡的是政治学科。特别突出的学科不多,领头效应不强。初二年级语文学科高低悬差有6分、个别学科仍有几分的现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初中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南坪中学2011秋季学期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一、组织与阅卷情况

本次期末考试,于1月5-8日在教研室的统一组织下施行,考试期间组织严密,教务处按照市教研室和中心学校的要求统一安排了考务,共设23个考场,七、八年级交叉安排考号,每个考室40人,九年级共设11个考室,每考室30人,个考试均有2名监考教师,完全按照中考要求组织实施。为保证考试成绩的真实有效,教务处按照中心学校要求强调了考试纪律及监考教师的职责,频繁巡考,统一集中订卷等方式加大对考试纪律的检查,在考试期间发生的违纪现象大为减少,但是距离杜绝学生违纪行为还有较大距离。阅卷采取的是分年级交叉安排教师,确保教师不阅本年级的学科试卷,各年级统一安排了固定地点,保证了批卷过程严谨、认真。

二、试题总体评价

本次考试,试卷为教研室统一组织试题,试题难度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初中地理期中考试质量分析工作计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地理期中考试质量分析工作计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