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史读书心得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9-04 07:17:3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全球通史》读书心得

《全球通史》读书心得

当今的世界是一个全球化的现代世界,作为一个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经历了四年本科的学习之后,这一点我的体会最深。互联网上流行的开源软件和服务、国外大学的公开课、各大美国IT公司在中国以及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建立的研发中心无时无刻不在说明着世界的全球化;互联网上出现各种各样的言论、思想思潮,则在时时展现着现代社会的开放、自由的氛围以及人们由此产生的困惑。常言道,读史使人明智,要想在当今这样一个急速变革、发展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生存,了解一些世界历史常识、把握世界未来的发展脉络是非常必要的。此外,对于我个人而言,我对历史的兴趣非常浓厚,从初中开始就通过各种途径阅读一些有关世界历史方面的资料。虽然从本科以来,由于课程压力的增大,自己可以支配的课外书籍阅读时间被大大压缩,但是我还是延续了自己对于世界历史的兴趣。因此这次写读书心得,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世界通史这本书。

美国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简练而又详尽地介绍了从公元1500年前到21世纪人类社会、世界各国在从古代到近代、近代到现代时期所经历的各种迷惑和变革。由于篇幅有限,我以下将着重以本人比较感兴趣的部分——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开端和发展作一些简单的描述。

欧洲乃至世界的现代化始于文艺复兴。在公元1500年之前,欧洲曾经历了一段史学家称之为“黑暗时代”的时期,在那个时期,随着罗马帝国的衰落、基督教的兴起、教廷力量的干涉和约束、整个欧洲世界的战乱,欧洲诸国在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一度远远落后于东方的各个文明国家。然而,随之而来的“文艺复兴”叩开了欧洲甚至世界“现代化”的大门。在书中,作者给“现代化”的特征做了如下概括:对民众的唤醒和激发、对现在和未来比对过去的更大的兴趣,一种把人类事物看成是可以理解的而不是受超自然力量控制的趋势和直至近些年才建立起的对科学和技术的益处的信赖。文艺复兴起源于一些受地中海贸易中发大财的意大利商人资助的艺术家和作家,他们的作品远传国外,随之而来的是整个欧洲人们对于哲学、科学等领域的重新思考和探索、对于宗教极差现状的改革运动,其结果是造就了一个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和改进、拥有当时世界先进的政治制度、经济由传统的自然经济向需求财富增长的货币经济转型、初具现代社会

雏形的新欧洲。由于欧洲对于香料的渴求、穆斯林世界对于丝绸之路的封锁和资本主义的扩张,有了后来欧洲列强在全球地理上的新发现以及后来在全世界各地的占领和掠夺。但是令人不可思议的是,随着这些血腥的贸易的开展,跨国贸易组织(如东印度公司)的产生,欧洲称霸世界的日子竟成为了世界全球化的开始。当今的跨国公司、国际贸易和金融、文化传播这些全球化的印记都可以从这一时期中找到。

另外让我感兴趣的还有二战以后世界现代化和全球化的继续。二战之后,世界上曾经是某些大国的殖民地或者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摆脱了大国的统治,宣布独立,成为新的主权国家,原来的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如英国、法国在海外的势力有所减弱,一个新的国际组织——联合国的诞生为战后世界相对和平稳定的大局面,以及之后的全球化进程奠定了政治基础。虽然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领导了世界上的冷战,但是在这段时间内,由于世界上没有爆发大规模的战争冲突,第三次工业革命悄然兴起于欧美许多原用于军事技术的实验室中。在书中作者指出,人类历史的发展主线可以最终归结为科技变革和社会变革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一点和马克思“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与生产力”的观念相一致。随着新式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经济和世界贸易在相当一段时间内的急速增长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日渐频繁,社会上也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新的思想思潮和新的社会观念,以致无论是西方世界还是东方世界,“都必须妥善处理好涉及社会制度以适应高科技时代到来的任务”。当新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开始为人们所采纳,新的思想观念被人们所接受,人类又开始面临着现代化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与困惑:破坏严重的生态环境的保护、社会的不公平现象、新的世界疾病、核问题、人口问题„„等等。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人类历史的车轮依旧在向前推进,我们的世界将会变得越来越好。

历史,过去的事,不是为了让后人慨叹流泪或者沾沾自喜,而应该让后人明白什么事情不能做、什么责任必须承担。我想,这或许也就是历史给予当今世界处于现代化进程迷惑的人们最好的财富了吧,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另外,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的公民,除了要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更需要不断学习其他各学科尤其是人文学科的知识,掌握一些基本的常识,理解现代世界的运

作机制,这样才能适应这个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并在其中更好的生存,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多阅读一些人文方面的书籍以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在这一点上,我个人觉得,全球通史是个不错的选择。

第2篇:全球通史 读书心得

《全球通史》读书心得

本书是斯塔夫里阿诺斯最重要的一部著作,分为《1500年以前的世界》和《1500年以后的世界》两册。作者采用全新的史学观点和方法,将整个世界看做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的统一体,从全球的角度而不是某一国家或某一地区的角度来考察世界各地区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对人类历史事件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上,努力反映局部与整体的对抗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全书材料新、范围广,除了政治、经济外,还涉及军事、文化、教育、宗教、科学技术等各个方面吸收了20年来世界历史学研究诸领域的新成就,读来颇觉新颖,有强烈的现实感。所以,本书在20世纪中期一问世便立即被译成多种文字,颇受好评。

第一编主要讲述史前人类,从人类从猿到人的进化、食物的采集再到种族的出现以及农业的出现都做了较详细的阐述,向读者大致勾画了史前人类的生活面貌,指出了当今种族分布的根源。作者尤其高度评价了农业出现对人类的影响:从食物采集者到食物生产者的转变改变了人类生活的每一个方面。由于史前离当今时间相去甚远,众多问题皆无定论,作者对众多问题并未妄下结论,而是尽量顾及多种观点,让读者自己裁决。

随着农业的产生,文明也随之而生。在第二编作者用大量的篇幅论述了欧亚大陆的古典文明,这大概是受到前人(指汤因比)以文明为单位研究世界历史的影响。斯塔夫里阿诺斯首先对欧亚大陆作了总述。接着分别对各个文明(包括希腊罗马文明、印度文明以及中国文明)进行说明,作者对希腊罗马文明论述得相对详细,而对印度、中国文明的很多问题则未作说明。例如,作者对希腊罗马文明的形成作了清晰地说明,分期也相对明确,而对印度和中国文明的形成几未提及,分期也甚为模糊。这大概与作者的知识构成有关吧。令笔者困惑的是,作者对两河流域的美索布达米亚文明仅是简要带过,而不曾给予这一人类历史上最初文明足够重视,这一困惑时至今日仍不得其解。

在接着的第三编中,斯塔夫里阿诺斯对中世纪欧亚大陆的文明作了阐述。包括伊斯兰教的兴起,突厥和蒙古人的征服,传统的拜占廷文明以及儒家文明。作者认为,在这个时期“只有西方完成了向近代思潮的重大转变。而其他文明要么被征服,要么因为封闭而趋于停滞。而在这一转变过程中,突厥人和蒙古人的入

侵具有深远的意义——欧亚大陆联系的紧密以及中国技术发明的大批西传,促进了欧洲新文明的形成。在谈及儒家文明时,作者认为中国在6世纪到16世纪的这1000年中,中国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空前稳定,正是由于稳定而使中国趋于保守,最后被西方势不可挡的扩张主义弄得四分五裂。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日本同样走上了闭关锁国的道路。此外,作者还分析了在19世纪面对西方的入侵时,日本之所以能够做出比中国积极、有创造性地反应,是因为日本没有形成像中国那样强大的帝国结构。不过这只是原因之一,作者没有就此问题进行个更深入地分析。

在以往的世界史著作中,对地理大发现以前的美洲和澳洲以及非洲都鲜有描述。而斯塔夫里阿诺斯则在本书第四编中专门给读者展示了地理大发现以前的非欧亚大陆世界的历史。斯氏认为一部世界通史应该包括全人类的历史,美洲、非洲以及澳洲作为人类文明的一部分,不能被忽略。不仅如此,作者还高度评价了非洲人所创造的灿烂文明和美洲人为全人类培养的大量农作物。

第五编中作者试图回答两个基本问题:为什么研究世界史应从公元1500年开始?为什么偏偏是西方人在16世纪的巨大发现和惊人探索中起了主要作用?第一个问题斯氏并没有给出正面的回答,甚至在读完他的书后仍然不知道答案所在,作者称在第18章已做出回答,但笔者实不知奥斯曼帝国的衰亡与上述问题有什么直接的联系。第二个问题倒是回答得简单明了:中东和中国的高度发达和富足使得他们自鸣得意、自我满足,以至没有适应变化的世界;而与此同时西欧则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与传统农业文明有着本质差别的一种新的充满活力、扩张性的文明——现代文明,从而开始了所谓现代化的进程,并决定了当代世界的发展。这一编是本书的过渡环节,现代文明的出现,预示着西方崛起时代的到来。

西方的崛起其实质是资本主义的兴起,势必伴随扩张而来。在第六编中,作者论述了西方崛起时的扩张,分为伊比利亚阶段,荷、法、英阶段以及俄国在亚洲的扩张。斯氏认为伊比利亚扩张主义的根源是传播宗教,而后,控制香料路线就成了扩张的首要目的,而其衰落的根本原因则是他们在经济上对西北欧的长期依赖。这也就导致了荷兰、法国、英国后来居上,开始了新一轮的扩张。与此同时,俄罗斯人则在大陆上进行横贯亚欧大陆扩张,并最终造就了一个横跨欧亚的大帝国。这些扩张,使全球统一性开始了。

第七编作者论述是西方具优势地位时的世界(公元1763-1914)。作者用大量的篇幅论述了欧洲的科学革命、工业革命以及政治革命,不但论述了各革命的原因、历程,而且对其意义和影响作了详细地分析。以工业革命为例,作者不仅考虑到工业革命对欧洲社会各个方面的影响(包括人口的增长,城市化,财富的增长,新的消费观念和妇女社会角色的变化等),也认识到对欧洲世界的深远影响,促进了美洲、澳洲的欧化。作者的视角并没有仅仅局限于西方,斯氏对这一时期的非西方社会(包括俄国、中东、印度、中国和日本、非洲等)也给予了足够关注。本编最后,作者通过对比,令人信服的接受了这一时期欧洲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诸方面的优势。随着欧洲政治、经济和文化在世界范围的扩张、渗透和传播,全球统一性进一步得到巩固。

在最后一编中,作者讨论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来龙去脉、西方诸帝国的终结以及冷战及其后果。斯氏在写这本书时力图跳出“西方中心论”的束缚,然而他在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仅对欧非战场和太平洋战场作了描述,而对有重大意义的中国战场只字不提,只在谈论二战的影响时轻描一句:中国伤亡1500万人。这恐怕使中国读者在感情上难以接受,也与他试图跳出“西方中心论”这一框架相矛盾。不过作者认为在冷战问题上美国应负主要责任,杜鲁门是冷战的始作俑者。另外一点让笔者感到新鲜的是,作者将二战后的科技革命视为第二次工业革命,这与我们将这一革命视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传统看法不同,不知作者是出于何种考虑。在笔者看来,以电力广泛的应用为标志的科技革命的影响大大超过第一次工业革命,对当时人们生活的影响也不亚于第三次科技革命于今日人们。最后,作者既对未来充满信心,同时也对人类的未来表现出担忧。

《全球通史》展现了世界史的新视野。它改变了世界史研究和撰写的西方中心论的传统取向,确立了运用全球观念.包含全球内容的世界史新取向;确立了把世界史作为一个有机体的整体的全球性研究方法。它改变了历史研究泥古不化的状况,体现了世界史的当代性和全球性。当代社会之中新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引起全球各个领域各个社会的深刻变革,所以要求历史学家在世界史中研究这种变革,因为至今世界历史在很大程度上是连续不断的科学技术革命的历史,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制度思维方式和人际关系方面变革的历史。《全球通史》以今察

古,以古鉴今,目的是要人们认识到科学技术革命和社会革命之间存在的严重的时间滞差及其将要造的灾难,从而为实现人类美好的前景服务。从某种意义上说,《全球通史》是一部“醒世箴言”是一部当今世界的“资治通鉴”。

从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中,我看到了全球一体化的全过程。当哥伦布跨出他的那登上南美大陆的第一步时,地球告别了一个旧时代,而开启了一个新时代。原来世界只是彼此分离的一块块大陆,而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开始,世界渐渐地变为一体了。早期西方开拓殖民地有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种是掠夺式的,就是在新发现的大陆上,通过掠夺获得金银财富,带回国内,然后加以挥霍;另一种方式则是贸易的方式。当然在这种形式中,也掺杂着各种各样的奴役。但其并不是赤裸裸的掠夺,而是这种方式中的国家向别的国家销售自己生产的产品,通过扩大自己国家的产品销售的方式来增加国家的财富。

国际贸易不只是在历史上,而且在今天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际贸易如一个链条,将世界联系成为一个整体。世界从此唇齿相依,从此彼此离不开对方,从此优缺互补,从此而变得不同。

在国际贸易的驱动下,世界改变了它本来的面貌,显示出全新的景象。有了国际贸易,世界才最终真正成为一个世界。

第3篇:《全球通史》读书心得 2

《全球通史》读书心得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对于历史学习来说,读书不仅仅是一种学习、知“道”和增长知识的过程,更是一种体验历史增加人生厚度的不二法门。对于我个人来说,读书的爱好从大学到毕业工作至今能够坚持下来,也由一种生活的习惯进而成为了一种休闲的方式和享受生命的品鉴。这里我不想谈读书是一种充实人生和感悟生命等等空话,而只就近来读美国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的一些感想,并结合高中历史教学的一些体会,总结自己的一些看法。对于历史教学来说,保持一定的阅读量,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永远必修一项基本功。历史所留下的所有人物和故事,都应该成为我们教学中能够随手拈来的工具,以增加历史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更加喜欢历史学习。但是面对汗牛充栋的资料,很多时候我们会不知道从何下手。有人说“在合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全球通史》读书心得4

《全球通史》读书心得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对于历史学习来说,读书不仅仅是一种学习、知“道”和增长知识的过程,更是一种体验历史增加人生厚度的不二法门。读了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感触颇深。过去我们的历史教育塑就了我们狭隘的民族主义历史观,这种历史观让我们产生夜郎自大的感觉,对我们是有害的。如果我们要想在全球竞争中取得优势,要想开拓未来的全球市场,读一读《全球通史》是有好处的,它会让我们具备全球视野,更加客观的看待自己和未来的发展。

该书以简明扼要的文字给我们描绘出了整个世界的发展过程,主要围绕中世纪时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与蒙古帝国的关系,也包容很多斯塔夫里阿诺斯教授的很多个人对历史的看法和观点。因此该书受到了很多专家学者的好评:

“《全球通史》给了我强烈的现实感:它可以用来救治们我在所面临的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全球通史读书心得(汇总11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全球通史读书心得篇一

美国加州大学的历史教授l·s·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著的《全球通史》是20世纪影响世界的巨著。该书具有强烈的现代意识,把历史上的重大变故于当今世界的现状联系在一起,提醒读者认清所生活的现实世界于历史的内在联系,在阅读的过程中形成历史和现实两个世界的疑问同时不断探寻和解答。《全球通史》的不同凡响,还在于他是“全球史观”的代表作,是迄今为止最有影响力的作品。在两次世界大战前后,对世界历史的兴趣在西方学术界重新燃起,代表性的作品包括史宾格勒的《西方的没落》、韦尔斯的《世界史纲》、汤因比的《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全球通史读书心得(精选15篇)

全球通史读书心得(精选15篇)

我们有一些启发后,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那么心得怎么写才能感染读者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全球通史读书心得(精选1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小编整理的全球通史读书心得(精选15篇),供参考!

全球通史读书心得 篇1

司马迁的《史记》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尽管《史记》具有不可替代的史学价值,文学价值,但是它也只记载了一国之史。纵观我国的史学著作,超出一国范围面向世界的无不受西方思维的影响,这不但体现在思想上而且体现在著作的布局上。在我国史学界急功近利者居大半,正如钱茂伟所批评的(1)‘在《传统史学史研究的若干反思》一文中,我对以前人结论代替自己研究的恶劣学风进行了批评,明确指出“前人所得出的每一个结论,都是特定时代、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全球通史读书心得800字优秀

全球通史读书心得800字优秀(集锦18篇)由网友 “大卫” 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全球通史读书心得800字优秀,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全球通史读书心得800字优秀

《全球通史》揭示了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的有机联系体现了世界史丰富而重要的认识价值;提出了许多对当代人有启示的.须作思考的问题,并通过历史来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答案,赋予历史以新意,富于智慧,体现了思想的力量。贯穿于书中作者对历史富于见解的思考:

1:人类社会群体可接近性和相互影响的作用。综观人类历史,人类文化的进步取决于社会群体是否有机会吸取邻近的其他的社会群体的经验。只有那些最易接近.最有机会与其他民族相互影响的民族,才最有可能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并处于领先地位!随着全球史时代的到来,结果将是全球范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交融,并产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全球通史读书心得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全球通史读书心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