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讳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作文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8-28 07:14:1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名讳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作文

名讳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作文

名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遇到尊长、君主或者先辈,不能直呼其名,甚至书写的时候也要避开。《公羊传·闵公元年》书云:“春秋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后来范围越来越大,忌讳的也越来越多。

例如,父母辈的名字绝对不能提及。翻阅《史记》,洋洋洒洒一部巨著,找不到一个“谈”字,为什么?因为司马迁的老爸叫司马谈。杜甫写诗数百首,吟咏花草的不少,却从不写海棠,因为杜妈妈名叫“海棠”。最悲催的是唐代诗人李贺,他老爸叫李晋,居然影响到李贺考进士,因为有人说“进”和“晋”谐音,李贺考进士就是不尊父亲,就算是韩愈极力为其辩护也没用,李贺还是出于舆论压力,放弃了考试。拿著名讳说事,却害人一辈子的前途。

因为这个,古人有时候无意中说到自己前辈的名讳,马上后悔得不行。据《世说新语·任诞》,东晋权臣桓温,其儿子叫桓玄,在当太子洗马的时候,有一次饮酒,发现酒冷了,随口说了句:“温酒来。”猛然发现犯了父亲桓温的名讳,后悔得“流涕呜咽”。

还有人故意拿着这个开玩笑。据《世说新语·排调》载,有一回司马昭问名将钟会,上古时候的.皋陶是个什么人?钟会则恶意地回答说:“亦一时之懿士。”是一时的道德美好之士。恰恰司马昭的老爸是司马懿,这种玩笑他也敢开,可见他们的关系是何等亲密无忌。

第2篇:高考是一种文化现象,一种教育现象

2007-2008年高考命题凸出了什么 高考是一种文化现象,一种教育现象。是考生成长的重要转折关口,也是鼓舞高考群体和在校高中生凝聚成强大精神力量的教育核心。

重视高考文化建设,发掘和培育高考人文精神,对于教改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四两拨千斤”的功能。

人文精神——高考文化建设的核心,对于德育教育,提升师生教与学的效率和高考成绩,以及构建和谐社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综合实践活动能力与提升高考成绩

加强实践能力培养是新课标的突出要求,不被重视的综合实践活动必修学分却占到了高中三年总必修学分的1/5,如此高额学分(大大超过数、理、化3门课程总学分),与高考究竟是什么关系?

(一)2008年广东卷作文“不”

“不”指什么,那些情况下不轻易说“不”。综合实践活动使切入口变小,紧扣题目。人们不相信多喝碳酸饮料发胖。这不,综合实践活动,用寻常饲料和碳酸饮料喂养的金鱼,前者只长0.2克,后者“疯长”26克。数字面前,人们改变了那个“不”字。

(二)2008年上海卷作文“他们”

通过关心农民工弱势群体的利他行为活动。很快产生了话题:题目是“我”,演化为“我与他们”的关系。而一个“们”字,则点出了群体要求。„„实现了用“原生态语言”写作。

(三)2008年浙江卷作文“触摸都市”/“感受乡村”

多数考生笔下都市生活是邻里冷漠,求学艰辛、逛街惬意„„乡村生活则是:摸鱼虾、扑萤火、捉知了„„但是综合实践活动参与城市循环水洗车调查者,都提出了城市循环水洗车缘何雷声大雨点小?乡村调查者则提出了为什么偏僻山区电灯不亮、眼保健操少的中学生戴眼镜者很少很少?原来是经常吃了刚从地里出土的青菜。前者考分多在42-47分之间,后者54分以上①。说明后者善于挖掘生活细节中蕴藏着的“金子”。① 浙江省2008年高考语文命题组《浙江省2008年高考语文命题思路》和阅卷教师提供的一些数据。

(四)2008年天津卷作文“好奇心”

对自家里鸡蛋容易变坏,处于好奇心,将冰箱里鸡蛋竖放,大头朝上并包裹一层透气性较好的卫生纸,可延长保鲜30天以上。生活具体话题,为学生点亮了一盏心灯。说明“好奇心”欲得“高分”,必须写出好奇心对人的影响。

(五)2008年福建卷作文“甜”

大意:一人买了瓶果汁,说“喜欢甜的”。一人买了杯咖啡,说“喜欢又苦又甜”。一人买了矿泉水,说“喜欢淡淡的矿泉水”。综合实践创新发散思维活动,很快抓住话题“青少年喜甜、中年又苦又甜,老年平平淡淡”。

(六)2007年与社会活动密切联系的命题(广东卷)

1.1题遭遇森林火灾时正确应对方式

2.2题北方冷空气入侵时的气候变化

3.政治41题广东省人均GDP、单位GDP变动的经济学常识

4.生物20题色盲

5.生物21题鼻咽癌

6.生物40题甘蔗发酵生产燃料酒精工艺

(七)2007年与科学实验密切联系的命题(广东卷)

1.物理13题突出物理实验过程的体验试验

2.化学23题突出对物质分离、检验实验技能和对常用仪器主要用途的了解

3.生物34题突出试题所提供的实验报告

(八)2007年与生产实际密切联系的命题(广东卷)

1化学1题铋的医药应用

2.数学理科6题、文科第七题的物流调配

3.历史10题提供反应西餐传入上海的诗歌

二、新考试观给了我们什么

命题者脱离教材从课程资源中寻找命题素材,是新的课程观反应到高考试题中的观念变革的核心。

(一)2007年呈现中学师生未接触过新素材

1、广东历史3题涉及到新出土的封泥,印证秦朝郡、县的历史

2、山东历史9题展示了明代服饰、第11题提供了白居易诗歌

3、宁夏历史31题提供了宋代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

4、海南历史1、3、5题分别提供了甲骨文、出土胡俑、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丝织品图片

5、广东政治全卷41小题,有40小题选取学生生活或社会生活的情景作为试题背景材料。

(二)2008年呈现中学师生未接触过新素材

1、山东英语阅读理解题中,有涉及环境保护、手机短信报警„„

2、山东理综涉及奥运会题材,小球滑行轨道是2008的字样,请算出小球加速度

3、湖南作文“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唐诗人韩愈),有人误认为是多与少的关系,所以提到了小草精神,而忘记距离带来视觉感官变化,与“草独”、“草众”无关。

(三)2007年呈现中学师生未接触过新情境

1、广东历史21题判断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中美国人遇到的事情

2、山东历史15题判断英国人在乾隆二十五年来到中国时经历的事情

3、宁夏历史33题想象俄国十月革命中攻克冬宫场景

4、海南历史10题想象为何听莫扎特与听贝多芬的观众场面不一样

5、广东物理题想象电子快门、传感器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

6、广东语文现代阅读《创新与想象》文段,想象艺术与科学的关系

(四)2008年呈现中学师生未接触过新情境

1、山东文综历史15题一个英国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到中国经历的事情(机户、机工工资纠纷街门打官司)

2、宁夏作文“小鸟放生”与全国卷II“海龟与老鹰”

(五)2007年试题呈现为“理解而学”

1、题干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反映了„„”(广东1、8、9、17、19;山东10、11;海南7题等)

2、题干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表明了„„”(广东12、23;海南2、4、22题等)

3、多视角回答(广东

28、山东

27、海南33题)允许从“是”、“不是”、“既

是又不是”三方面回答

三、试题素材时代感强并坚持能力立意

(一)2008年四川作文“坚强”

(二)2007年广东化学1题铋的医药应用;26题生物无机材料羟基磷灰石Ca5(Po4)3OH;27题治疗矽肺病的药物“克矽平”

(三)2007年广东数学6道解答题考查数学思维方法;理科7题、理科6题,综合了算法、框图知识、推理论证和数据处理能力

(四)广东语文22题采用北京奥运会标志为素材

(五)广东地理全卷共各类图25幅,表5个,含区域分布、统计、示意、地形、气温等图;36题青藏铁路通车问题

(六)科学与人文统一,广东23题采用有关“粤剧”的内容,地方彩色、传统文化特色

(七)政治37题以漫画作为简答题背景材料

(八)政治23、25、26、34题,以格言、诗歌、寓言等方式揭示哲学道理

四、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1、广东地理33题用世界经济界流行的“金砖四国(BRIC)”从全球视角了解世界主要各国

2、政治试题涉及商品房价、新农村建设、城乡收入差距、中国加入WTO、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五、反思

纵观以上高考存在的问题,使我们在教育教与学中找到了原点。

(一)、初、高中数学学习衔接问题

高一教材开始就是几何、映射、函数及逻辑关系等,概念多而抽象,符号多、定义、定理严格,体现了“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多”特点。如果从函数定义(衔接点)出发结合初中所学函数回顾,再运用映射观念给函数以新解。在速度上放慢起始速度;在知识导入上,实例和已知引入;难点上从学生理解出发。如渗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直线和平面垂直及直线与圆相切。而“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是一个极限现象。耸立的原始森里是直的,满

月是圆的,蜂巢结构是多面体,向日葵种子按对称螺线排列等将会在衔接期提升同学们的兴趣。

(二)初、高中物理学习衔接问题

初中物理所用数学知识少而简单,学生数学能力缺乏和数学教学滞后形成高一物理“台阶”。高中所学重力、摩擦力、力的图示、二力平衡等在初中是肤浅的学习。物理中力的合成,多个力的平衡等则是“间断点”。所以衔接期要控制这些难度。

(三)初、高中化学学习衔接问题

高一学生学习化学遇到的挫折多,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的挫折心理素质,采取“起点低、梯度小、分层次、多训练“的方法很重要,如氧化还原反应,可利用初中学过的具体化学反应,化合价的变化等,对氧化还原反应进行定义。

(四)缺乏对高考命题的研究

主要表现在缺乏用生活生产实践创设新情境,体现与STSE(科、技、社、环)密切联系不够。例如,2007年化学9题细菌燃料电池、12题青铜防锈、25题煅烧黄铁矿尾气吸收等。

第3篇:春运是一种文化现象 阅读答案

春运是一种文化现象 阅读答案

春运是一种文化现象

冯骥才

①如今,报知春节迫近的已经不再是腊八粥的香味,而是媒体上充满压力的热火朝天的春运了。每入腊月,春运有如飓风来临,很快就势头变猛,愈演愈烈;及至腊月底那几天,春运可谓排山倒海,不可阻遏。每每此时我都会想,世界上哪个国家有这种一年一度上亿人风风火火赶着回家过年的景象?

②我们一直把春运当作一种客运交通的非常时期,并认为这是中国社会发展到现阶段千千万万农民进城打工带来的特殊的交通狂潮,春运的任务只是想方设法完成这种举世罕见的客运重负。可是,如果换一双文化的眼睛,就会发现,春运真正所做的是把千千万万在外工作的人千里迢迢送回他们各自的家乡,去完成中国人数千年来的人间梦想:团圆。

③前些年在火车站碰到的一个情景使我至今难忘。大约是农历腊月二十九吧,一个又矮又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春运是一种文化现象》阅读答案

《春运是一种文化现象》阅读答案

①如今,报知春节迫近的已经不再是腊八粥的香味,而是媒体上充满压力的热火朝天的春运了。每入腊月,春运有如飓风来临,很快就势头变猛,愈演愈烈;及至腊月底那几天,春运可谓排山倒海,不可阻遏。每每此时我都会想,世界上哪个国家有这种一年一度上亿人风风火火赶着回家过年的景象?

②我们一直把春运当作一种客运交通的非常时期,并认为这是中国社会发展到现阶段千千万万农民进城打工带来的特殊的交通狂潮,春运的任务只是想方设法完成这种举世罕见的客运重负。可是,如果换一双文化的眼睛,就会发现,春运真正所做的是把千千万万在外工作的人千里迢迢送回他们各自的家乡,去完成中国人数千年来的人间梦想:团圆。

③前些年在火车站碰到的`一个情景使我至今难忘。大约是农历腊月二十九吧,一个又矮又瘦的中年男子赶火车回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美德是一种文化作文

美德是一种文化作文

美德是一种文化,是心灵的装饰,它时刻燃烧我们的生命。下面提供美德是一种文化作文,以供参考!

美德是一种文化作文1

“文化在于美德,人无美德则失文化,人有美德则得文化。”文化是一种精神,是文明的象征。当然,文明不等同于文化,而文化不等同与文明。有一种人,他知道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拿,要还给别人。

大年三十的那一天,阳光明媚,春天来了,鸟儿回来了,在树枝上欢唱,好像是在欢迎春姑娘带来到!这天,我和爸爸来到街上买苹果和橘子。我和爸爸走在街上,好像是一对兄弟似的。走了一会儿,我和爸爸来到一家水果店,这家水果店今天特别多人,因为过节了,很快,那位老板很热情地招待我们,问我们需要什么水果,我笑着对老板说:“叔叔,我们要一箱苹果和一箱橘子。”老板开心地说:“好,我马上帮你们拿。”于是,老板用力搬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家风是一种文化作文

家风是一种文化作文

最近这两年与儿子闲谈,不知不觉的会涉及到谈婚论嫁的话题,时常有意引申为交流的主题。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聊着聊着,自然就聊到如何选择对象的问题上去了。偶尔还会形成一个集中的专题性讨论,从内心冀许,到实际范例,探讨观点,无需遮拦,推心置腹,占用的时间不是很久。但我不会烂嘴叨舌,过多过细,以免令他感到:老爸苛刻,老爸磨叽,老爸操心,老爸着急,老爸老了的印象,从而束缚他的手脚,积留厌倦与疲惫之感,甚至回避题中之意。“八零,九零后,没个整。”经常听到同事这样讲。我想他和我都是生活舞台上的角色,只不过随着时间发展,根据不同阶段,每个人所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需要适时增减和改变,得以顺势和谐地转换罢了,我们都是这个舞台上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谁是参谋,谁有决策权,不明自知。

我们父子之间,互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文化是一种力量

文化是一种力量

记第三党支部“文化的力量”党课有感5月9日下午14:00七楼会议室里聚集了当天到岗的所有党员同志,可谓是座无虚席。大家的目光都聚集在会场屏幕上赫然显示的几个大字“文化的力量”标题上,安静的等待着刘总带领我们进行一场“文化之旅”精彩讲解。刚开始,刘总首先为我们讲解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两句话我特别喜欢: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安天乐土,求真务实的态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与时俱进,随时而化的民族精神!没错,在现代化大潮的冲击,让人们越来越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于是极力保护和弘扬它们。在物质文化方面当被问及为中国的什么感到自豪时许多人的回答是 长城、四大发明等。可是我们弘扬它们的目的不在于标榜中国在历史上多么强大与辉煌,因为这是一段逝去的荣耀。而在于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为在现代化的过程中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名讳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作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名讳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作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