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八年物理上第五章从粒子到宇宙教学设计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8-24 07:14:26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粤沪版八年物理上第五章从粒子到宇宙教学设计

粤沪版八年物理上第五章从粒子到宇宙教学设计

一、《课标》的要求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这种探索交不断深入。

3、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并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并不断深入。

4、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二、编写思路

本章教材分为四节:认识分子,“解剖”原子,飞出地球,宇宙深处。

基本思路如下:教材按照由小到大,由微观到宏观的顺序编排,前两节在于引导学生从微观上初步认识物质的组成:分子概念与原子的组成,后两节着重引导学生从宏观方面初步认识太阳系和银河系的结构。

教材中重视介绍人类探索粒子和宇宙的'历程,并预示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教材中渗透着猜想、模型等研究方法,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三、本章特点

1、在教学内容呈现上重视科学探究,与以往不同的是,除了以实验、活动形式展现科学探究过程外,还运用了以文献资料为主的科学发展史的科学探究形式。实际上我们获得的大多数的知识是间接得到的,因而以科学发展史的线索作为探究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

2、本章涉及较多现代物理知识,要介绍清楚这些内容,所需基础知识较多,而本章教学要求又不高,因此,教材中较多地采用以图代文的呈现方式。形象生动,简明扼要,不仅给学生留下更多的想像空间,也给教师在组织教学时有更多选择和发挥的余地。

3、在探究微观世界和宇宙世界的物理现象和性质时,充分应用了猜想和建立模型的方法,这是科学家采用的一种非常有效的办法,教材中多处渗透这种方法,教学时应注意点拨。

4、注意学科间的渗透,我们知道地球与宇宙也是地理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教材中加入地球与宇宙方面的内容,既能有效地普及航天知识,也进一步落实了学科之间的渗透理念。

四、课时安排:

全章共四节,安排5课时:每节1课时,1课时作为机动。

第2篇:粤沪版八年物理上第五章从粒子到宇宙教学设计

一、《课标》的要求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这种探索交不断深入。

3、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并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并不断深入。

4、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二、编写思路

本章教材分为四节:认识分子,“解剖”原子,飞出地球,宇宙深处。

基本思路如下:教材按照由小到大,由微观到宏观的顺序编排,前两节在于引导学生从微观上初步认识物质的组成:分子概念与原子的组成,后两节着重引导学生从宏观方面初步认识太阳系和银河系的结构。

教材中重视介绍人类探索粒子和宇宙的历程,并预示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教材中渗透着猜想、模型等研究方法,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三、本章特点

1、在教学内容呈现上重视科学探究,与以往不同的是,除了以实验、活动形式展现科学探究过程外,还运用了以文献资料为主的科学发展史的科学探究形式。实际上我们获得的大多数的知识是间接得到的,因而以科学发展史的线索作为探究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

2、本章涉及较多现代物理知识,要介绍清楚这些内容,所需基础知识较多,而本章教学要求又不高,因此,教材中较多地采用以图代文的呈现方式。形象生动,简明扼要,不仅给学生留下更多的想像空间,也给教师在组织教学时有更多选择和发挥的余地。

3、在探究微观世界和宇宙世界的物理现象和性质时,充分应用了猜想和建立模型的方法,这是科学家采用的一种非常有效的办法,教材中多处渗透这种方法,教学时应注意点拨。

4、注意学科间的渗透,我们知道地球与宇宙也是地理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教材中加入地球与宇宙方面的内容,既能有效地普及航天知识,也进一步落实了学科之间的渗透理念。

四、课时安排:

全章共四节,安排5课时:每节1课时,1课时作为机动。

第3篇:[粤沪版八年物理上] 5.3飞出地球 5.4 宇宙深处

[粤沪版八年物理上] 5.3飞出地球 5.4 宇宙深处(整理10篇)由网友 “第九次日落” 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粤沪版八年物理上] 5.3飞出地球 5.4 宇宙深处,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粤沪版八年物理上] 5.3飞出地球 5.4 宇宙深处

[粤沪版八年物理上] 5.3飞出地球 5.4 宇宙深处

【三维教学目标】

1、知道万有引力定律。正是太阳对各行星的引力,使行星在各自的轨道上绕日运行,形成太阳系。同样,由于地球的引力,才使地球周围的一切被牢牢地吸引在地球的周围,为人类创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2、知道地球仅是太阳系的一员,而太阳系又是茫茫银河系中的一员,银河系外还有星系,这种认识将不断深化。

通过阅读课文、资料,观察图片和动手做实验,了解人类认识宇宙的历程,并且随着科学的进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从粒子到宇宙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从粒子到宇宙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五章 从粒子到宇宙

5.1认识分子

1. 高山流水,动物植物,天上地下,这万千世界究竟是由什么构成的?古希腊的哲学家德漠克里特猜想大块物体是由极小的叫原子的物质粒子组成的。他认为这种很小的微粒是 分割的(填可或不可)。

2. 春秋战国时期墨家在《经》第六十二条说:端,体之无序(厚)而最前者也。很明显,在墨家看来,端就是组成物质的最原始的体积最小(无厚)的微粒(最前者),并且端没有内部间隙(无间),因而是不可分割的。把糖分割,开始的分割的糖会保持甜的味道,但是不断地分割下去,糖的微粒会越来越小,直到把糖分到没有甜味的时刻,那时的微小粒子就不是糖了,因此保持糖原来性质的最小微粒就是糖的 。

3. 1811年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加德罗首先把自然界中存在的能保持物质 不变的最小微粒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八年物理上飞出地球和宇宙深处

八年物理上飞出地球和宇宙深处

【三维教学目标】

1、知道万有引力定律。正是太阳对各行星的引力,使行星在各自的轨道上绕日运行,形成太阳系。同样,由于地球的引力,才使地球周围的一切被牢牢地吸引在地球的周围,为人类创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2、知道地球仅是太阳系的一员,而太阳系又是茫茫银河系中的一员,银河系外还有星系,这种认识将不断深化。

通过阅读课文、资料,观察图片和动手做实验,了解人类认识宇宙的历程,并且随着科学的进步,这种认识将不断深化。

3、能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对探索宇宙产生兴趣。

【教材分析】

这两节也属地理学的内容,学生在小学《自然》、初中《地理》中可能知道一些,因此,本节教学应侧重于物理内容。

介绍地心说、日心说的目的是向学生展示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由错误向正确靠近,并逐步深化的。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不是凭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粤沪版八年物理上第五章从粒子到宇宙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粤沪版八年物理上第五章从粒子到宇宙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