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八年级语文上《爱莲说》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上《爱莲说》教学设计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八年级语文上《爱莲说》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一、教学目标
1、熟读文章,把握文章大意,熟练地背诵及默写文章;
2、掌握“蕃”“染”“植”“鲜”等词的意义,总结莲花的特点;
3、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
4、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洁脱俗的情怀。树立自身高洁品质。
二、教学重点
1、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所寄予的思想感情。
2、莲花形象描写,衬托的写法。
3、课文注释中必须掌握的词语。
教学难点
1、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三、教学思路
猜谜导入新课,激发兴趣—熟读课文,基础巩固—全文解读,描绘莲花—重点分析,能力培养—拓展延伸,知识归纳—布置作业,能力测试。
四、教学方法
1、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质疑、探究,采用朗读法、点拨法。
五、教学手段
板书教学
六、教学时间
一课时
七、教学步骤
(一)、创设意境,导入新课
1、设迷导入
(1)小小一姑娘,坐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袄,阵阵放清香。
(2)泥里一条龙,头顶一个蓬。身体一节节,满肚小窟窿。
师:同学们知道谜底是什么吗?生:莲花。师:大家回答得非常好,看样子大家对莲花并不陌生,自古以来莲花就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宠儿,描写莲花的诗句相当之多,比如说:《江南》江南可采莲……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送林方子】)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龄【采莲曲】)等等。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优美的文章《爱莲说》。
(二)、了解本文的体裁和作者。
1、题解
大家看到这个题目可能会有些疑惑其实这个“说”是一种文体的象征。本文的体裁是“说”,“说”就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用于描写、议论与抒情但偏重于论述道理。那么我们课文这个标题“爱莲说”就可以解释为:说说爱好莲花的道理。作者究竟为什么爱莲呢?作者想通过“爱莲”表达自己怎样的情怀呢?这都是我们等一会将要讨论的问题。我们再来看一下本文的作者。
2、作者简介
周敦颐,注意颐字的写法,字茂叔,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教师补充:周敦颐非常博学,而且人品很高,胸怀磊落,为官清正,深得民心,为百姓所爱戴。《爱莲说》是他在公元1068年担任南康郡守时写下的。他曾带领属下在官署的一侧挖池种莲,后人称为“爱莲池”。每当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披霞含露,亭亭玉立。微风吹过时,田田荷叶轻摇,朵朵鲜花颔首,阵阵馨香扑面。周敦颐凭栏放目,触景生情,深感官场的黑暗,深爱莲花的高洁,写下了著名的《爱莲说》。
(三)熟读课文,掌握基础
(1)示范朗读
首先我想请同学们听一遍文章的配音示范朗读,注意个别字的读音及句子停顿,把握文章节奏。(放录音)文中有些字的读音需要大家注意:蕃(fán)濯(zhuó)蔓(màn)亵(xiè)鲜(xiǎn)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停顿把握。
(2)指名朗读
下面请一位同学读一遍。评:字的读音与停顿之处都没有问题,但是节奏感还不太到位,第二段在读描写莲花的句子时是充满喜爱之情的,节奏可适当的加快,(老师范读)最会一段的会半部分还应读出感叹之情来(老师范读)。
总结:这是一篇文言文,大家注意文言文的读法与现代文有所不同,古人读书很有韵味,自得其乐的读,一般语气都比较舒缓。我们读古文虽然不需要摇头晃脑,但可以吸取些有益的读书经验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先要充分地理解课文内容,在把握作者感情的基础上去读。
(四)结合注释,讲解课文
学习第一小节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甚:很,蕃:多。“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晋朝的陶渊明惟独喜爱菊。自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李唐就是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成为李唐。作者先写陶渊明与世人的爱好目的就是要突出自己的爱好,突出了莲花的与众不同。“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一句就在着重描写莲花,为了让大家对莲花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我这里有一幅图,大家可以好好欣赏一下。(将莲花图贴在黑板上)我只喜爱莲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沾染,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枝蔓,(将图撕下来给同学们指出来)不长枝节;香气远播,越发清芬;笔挺洁净地立在那里,只能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轻易地玩弄。染:沾染、污秽,濯:洗涤,妖:美丽而不端庄,蔓、枝在这里都是动词,不生枝蔓,不长枝节,植:立,亵玩:玩弄。
(2)好,下面我们具体地来分析作者笔下的莲花是什么样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从淤泥里出来却不被沾染,在碧波荡漾的河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这主要是从莲花的生长环境来写莲花,是说呀,它不因污浊或优裕的条件而丝毫改变自己的本质。师:那么通过对其生长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莲具有怎样的品质?生答……总结到:在艰苦的环境都可以忍受突出了它的坚贞对不对,优裕也不失淳朴突出了它的质朴。好莲花坚贞、质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荷梗中间是贯通的,而外部挺直不弯曲,它不生藤蔓,也不生旁权。这句话表现了莲的.什么品质?豁达、,正直(就像竹子一样中通外直,很多诗人在诗词也多用竹子这一意象它中多为“坚贞”,“高雅”,“气节”的象征。诗人常借竹言志,托竹寓情。)“香远益清”香气传得远,而且在远处更加觉得花香的纯净和清谈。“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高高地洁净地直立在水中,只可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让人轻慢地玩弄啊。这里写出了莲花的什么品质?清纯、端庄。是圣洁的象征。
(3)以上我们总结出了莲花的品质坚贞、质朴、豁达、正直、清纯、端庄,现在我们知道作者为什么喜欢莲花了吧。可是作者的题目是“爱莲说”他也在着重写莲花,可是为什么又写了菊花与牡丹花呢?——衬托(本段着重以衬托手法以陶渊明对菊的独特爱好衬托我的爱好,以世人对牡丹的广泛喜爱来衬托我的不同爱好,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等几个方面赞扬了莲花高洁的品质。
衬托手法显得含蓄委婉但是在突出对象方面则更加有力。同学们可以在以后的写作中借鉴使用。
学习第二小节
那么作者仅仅是表明自己对花的爱好吗?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段。大家齐声朗读一遍。(齐读)然后简单评点。“说”是一种文体,一种或议论或抒情的文体,下面请同学们思考本段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1)学生自读第二段后回答:
议论“谓”:以为,认为(解释句子: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土;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
抒情“噫”:唉,叹词。(解释句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
(2)作者表明自己看法时,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比喻。菊——隐逸者(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而隐居避世)这种人的特点是志向高洁,但逃避现实,隐居起来。
牡丹——富贵者(因为牡丹花十分浓艳,从唐朝起就成为富贵人家的宠物。牡丹的价钱很贵,但富贵人竞相购之,把它比作富贵者很恰当)。这种人的特点是追求富贵、追求名利。
莲——君子(品德高尚的人,指处在污浊的环境却保持自身的高洁,不随流俗,不受沾染。)
以花喻人,通过所爱之花的品质,看出爱花之人的性格。作者自比君子,也确实具有君子的品德。他在为官期间,敢于直言,坚持已见,清正廉洁,博得了人民的赞扬。
(3)“噫”作者感叹正是本文主旨之所在。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鲜: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清高的隐士太少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反问。像我这样品德高尚的君子也没有什么人了。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感叹。追求荣华富贵的人应当是很多的啊!
(4)“宜”应当作者真的认为追求富贵趋炎附势的人是应该多的吗?
“宜”是反语。嘲讽和批判了当时的社会风气的污浊。
总结:对当时社会爱莲者少,爱牡丹者多,真正的君子少,追求富贵的人多啊!作者有感于社会上真正有德者少,追名逐利的人太多,对他们表示了强烈的鄙视!结尾的这两句话一问一叹,发人深省,文章的主题多深刻啊!(齐读“噫……”)
点拨:第二段的句子有个共同特点,就是都将三种花的品格拟人化了。把莲花比作君子,借赞花来赞人,从而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种写法就叫做托物言志。(寄托事物来表达志向)
八、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篇文章;
2、以“…说”写一篇小文章。(200字左右)
第2篇:八年级语文上《爱莲说》优秀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上《爱莲说》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说”的特点及托物言志、以物喻德的写作手法。
2、在解读文本内容的基础上了解作者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
3、能顺畅、流利地朗读、背诵文本。
创意说明:以诵读为基组织教学,在自主释疑、同伴互助、师生交流中理解文意,结合相关背景理解文本内涵及作者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丰富师生文化积淀。
课时安排:一课时
过程设计:
一、导入: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性格、爱好及兴趣,对自然界的花草树木的喜好也各不相同。有的人爱青松,因为它不畏严寒,有诗为证,“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有人喜欢梅花,因为它傲然开放,与雪争艳。你有自己喜欢的花吗?请你以“我喜欢……,因为它……”向大家介绍。
在我国宋代,也有一位特爱花的人——周敦颐。他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师佛从道,创立了宋代“理学”,可以说是宋明理学的开山祖。他一生酷爱雅丽端庄、清幽玉洁的莲花。当年,他还在自己著书讲学的濂溪书院内建造了一座“爱莲堂”,而且造了一个“莲池”。先生讲学研读之余常漫步于堂前赏莲自吟,并写成了《爱莲说》——这篇以莲之高洁寄托自己毕生心志的文章。
二、解读文本
(一)、解读“说”(体裁)
与“铭”一样,“说”在古代也是一种文体。不同的是,铭是用来表述功德或警戒自己,而说则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是内心的一种表白,与现代杂文有些相似。《爱莲说》就是周敦颐向人们表白自己喜爱莲花。那他为什么要做这一表白呢?学习了这篇文章,或许我们就知道了。
(二)、解读文本内容
1、初读文本,感知文音
①自读,将文中的`需要注音的字注音。同位同学听读,纠字音。
②指名学生读,纠字音及节奏(师生就长句如何读留听录音)。
③听录音读,正字音及节奏。
④对长句及语气语调,全班集体研讨。
⑤全班齐读。
2、精读文本,感知文义
①结合注释,调用积累,自主学习,疏通文义。
②师生就个人不能完成的句子进行互帮互助。
③教师对个别语句及词义做点拨教学。
④理解式疏通文义(并行板书式,附后)。
3、赏读文本,感知文质
①陶渊明为什么喜爱菊花?
[资料]晋代的陶渊明(365—427)一生经历了三个时期,29岁以前主要是读书,29至41岁他是一会儿出来做官,一会又要归隐,是仕隐反复的时期。大家知道,古代读书人,学而优则仕,仕是什么,就是做官。据说,陶渊明在彭泽当县令的时候,有一次上级来检查工作,他的下级的书吏们就说,你赶紧把衣服穿好了帽子戴好了再去迎接吧。而陶渊明却长叹一声说:“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于是就把冠印一丢,走了。他就这样一个人。在41岁以后,他便远离尘世,在一偏远山村过起了隐居生活。他在很多诗作中表达了自己归隐的志向。如“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就显示出他不愿流于世俗。陶渊明一生很爱两样东西,一是美酒,二就是菊花。他在诗中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俯下身子去采那东篱下自己种的菊,悠闲地抬起头便见那悠悠南山,过着“晨夕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田园生活。
陶渊明有怎样的一种生活态度呢?(避世,隐居,做隐士等)
②自李唐来,为什么世人盛爱牡丹?
[资料]
⒈刘禹锡诗《赏牡丹一首》:“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无情。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⒉白居易诗《牡丹》中有句,“绝代只西子,众芳惟牡丹……见说开元岁,初令植御栏(皇帝种植)。贵妃娇欲比,侍女妒羞看(贵妃、侍女与牡丹比美)……豪士倾囊买,贫儒假乘观(有钱人与无钱的贫穷的读书人也爱)。”
⒊白居易诗《买花》有句,“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家家习以俗,人人迷不悟。”晚春路上走的人都是去买牡丹的,家家爱牡丹,人人沉迷于此。
李唐王朝把牡丹这种显富贵的花定为国花。人人都竞相喜爱这种富贵之花,说明他们有怎样的品德呢?(随世,随波逐流,喜爱富贵等)
③讨论:为什么周敦颐不喜爱菊花和牡丹,却偏偏喜爱莲花呢?请在书中找理由。
爱莲花的品德,莲为花中的君子,他也愿做人中的君子,那他眼中的君子应有怎样的品德呢?(对比,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师生赏析文中“予独爱莲之……玩焉。”句,分析君子之德。)
[参考]君子之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句,是说君子出世,处尘世而不蒙尘俗,修身洁行,不妖不媚。“中通外直”句,是说君子不受“俗染”,净虚动直。“不蔓不枝”句,是说君子不受“惑染”,不入歧途。“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句,则是说君子声名远播,卓然傲世,令人羡慕,不可狎侮。莲正是这样的一种花,故莲是花中的君子。作者借莲表达了自己愿做向莲花一样的君子的志向,也是他做为一位哲学家在向他的学生讲明“理学家”的道德观。
三、熟读成诵,写作与表达(可自主选择)
1、学生熟读全文,直至能顺畅、流利地朗读、背诵
2、学习本文之后,你对爱花与做人有了怎样的认识,请写一则短文。
四、板书(略)
第3篇:八年级语文《爱莲说》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爱莲说》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八年级语文《爱莲说》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设计说明:
最近的几课着重于翻译。先把文段抄写在黑板,学生在下面书写。然后学生自读,了解文意,在不懂处质疑,师生交流,老师讲解。下面的设计渗透在疏通文意的过程中,具体步骤两个班都有差别。
比如在八班就先分析了莲所代表的品质,然后我问:如果只能选择一句话、一个词,你如何形容君子呢?这当然困难。这时候再看末段,在与隐士的比较中,便可发现君子的特质。而在七班,则是翻译到末段时,才问起作者对君子的阐释。
导入:
清雅的环境可以成就一个人,污浊的环境呢?
正课:
甚蕃、
第4篇:八年级语文上册《爱莲说》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上册《爱莲说》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八年级语文上册《爱莲说》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八年级语文上册《爱莲说》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熟读文章,把握文章大意,熟练地背诵及默写文章;
2、掌握“蕃”“染”“植”“鲜”等词的意义,总结莲花的特点;
3、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
4、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洁脱俗的情怀。树立自身高洁品质。
二、教学重点
1、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所寄予的思想感情。
2、莲花形象描写,衬托的写法。
3、课文注释中必须掌握的词语。
教学难点
1、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三、 教学思路
猜谜导入新课,激发兴
第5篇:《爱莲说》语文教学设计
《爱莲说》语文教学设计
《爱莲说》语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疏通文意,把握难词难句和关键词语;在反复诵读、悟读中品味课文的语言美。
2、教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个人情趣、爱好和风格,展开想象,发散思维,从中感悟做人的道理。
教学设想
1、教学过程分为:“诵读环节——悟读环节——拓展环节”三大板块。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为重点,衬托的写法为难点。
2、课前制作.课件,创设教学情境。
3、学生课前准备:
(1)了解作者周敦颐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动为本文设计板书。
(3)搜集有关“莲花”的诗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由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徽是莲花导人新课。
2、同学交流搜集的有关描写“莲花”的诗句。
3、介绍“说”文体的概念。
二、诵读环节。
1、一读,读准音
第6篇:八年级语文《爱莲说》教学反思
八年级语文《爱莲说》教学反思
在教学课文《爱莲说》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把握作者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遇自己身处污浊环境,洁身自爱,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正直不阿,豁然大度的生活态度,我组织了学生展开大讨论,后来我提出:学习这篇文章有没有现实意义呢?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有的说:“做人要随和,要亲和,否则会被社会淘汰,因为社会需要的是胸怀大志,无私奉献,能与人和睦相处,诚实敬业的人。”有的人说:“本文在当今生活中还教育和鼓励人们在浮躁的现实中保持一颗宁静的心。”还有的说:“我认为有意义,但很难做到。坚守独立的人格,需要有坚强的`毅力。”
当大学生们争先恐后讨论到此,我就告诉他们:“是的,我们在学习知识时,一定要保持宁静,挥别浮躁,否则学到的知识就不扎实。你在
第7篇:八年级语文《爱莲说》教学反思
在教学课文《爱莲说》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把握作者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遇自己身处污浊环境,洁身自爱,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正直不阿,豁然大度的生活态度,我组织了学生展开大讨论,后来我提出:学习这篇文章有没有现实意义呢?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有的说:“做人要随和,要亲和,否则会被社会淘汰,因为社会需要的是胸怀大志,无私奉献,能与人和睦相处,诚实敬业的人。”有的人说:“本文在当今生活中还教育和鼓励人们在浮躁的现实中保持一颗宁静的心。”还有的说:“我认为有意义,但很难做到。坚守独立的人格,需要有坚强的毅力。”
当大学生们争先恐后讨论到此,我就告诉他们:“是的,我们在学习知识时,一定要保持宁静,挥别浮躁,否则学到的知识就不扎实。你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环境
第8篇:八年级上册 《爱莲说》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 《爱莲说》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八年级上册 《爱莲说》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八年级上册 《爱莲说》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熟读文章,把握文章大意,熟练地背诵及默写文章;
2、掌握“蕃”“染”“植”“鲜”等词的意义,总结莲花的特点;
3、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
4、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洁脱俗的情怀。树立自身高洁品质。
二、教学重点
1、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所寄予的思想感情。
2、莲花形象描写,衬托的写法。
3、课文注释中必须掌握的词语。
教学难点
1、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三、 教学思路
猜谜导入新课,激发兴趣—熟读课文,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