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风》教学心得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8-23 07:13:42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画风》教学心得

《画风》教学心得

一、说教材

《画风》一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七单元的一篇新选入的阅读课文,是一篇从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入手的好课例。

(一)针对课文特点,在第一课时教学字、词和进行初步的阅读之后,我把本篇课文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

2语感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学生体会三个小朋友能画风的高兴心情。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动口、动手的能力。

4品德目标: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二)设重点为:

1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和不断创新的意识。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二、说教法

我们强调一堂好的语文课应面向全体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予、主动获取。因为这篇阅读课文内容浅显易懂,根本不用老师去讲解、分析。所以这节课,我基本选用“全放”的教学方法。以一个教练的'身份给学生加油,并作适当的引导,学生通过动手画、动口说以及各种形式的读,在画中培养创新能力,说中训练语言,读中积累语言,感悟情境,创造一种形、色、声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使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

三、说学法

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灵魂,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是推行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因此,本节课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认知水平,引导学生运用画—说—读—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不但能领悟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说课堂

教学行为策略的具体运用

(一)谈话,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取知识、培养创造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爱好。从谈话的方式引入新课,把师生间的距离缩短了,使学生乐学、易学。画画是学生最爱做的事儿,开始让学生谈自己会画什么,这个简单的问题既能打开学生的思路,又促使学生敢于说话,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进而谈谈风吹在身上的感觉,问题稍有加深,但感觉不一样,答案就各不相同,学生依旧兴趣盎然。风这一自然现象在学生头脑中建立了初步的印象。

(二)画风,激活思维,体现创新在学生头脑中建立“风”这个初步的概念之后,让学生动手在纸上画风(即画出有风时各种景物的变化)并配上美妙的音乐。其目的有五:一是检查学生课前观察风的情况;二是通过画风理解课文内容;三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五是创造一种轻松、愉悦的绘画氛围。

第2篇:画风教学设计

画风

知识目标: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文中的小朋友是通过什么事物来表达风的。

情感目标: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教学重点: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字。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知道文中的小朋友是通过什么来画风的。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知识目标: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认识生字“宋、涛、陈、丹、赵、艺、”。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在读、议、画中理解课文,在阅读中积累语言。教学重点:认读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初步培养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份礼物送给你们,请睁大你的眼睛,伸出你的小手,接受礼物??(老师吹一口气),风来了,你们看到了吗?捉到了吗?

2、风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那么风能不能画出来呢?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画风。(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4、质疑: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可能会提:都有谁画风?他们是怎样画风的?怎么知道画的是风?什么是风?谁最聪明?

5、小结过渡 :同学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问题提得真好!今天这节课呀,我们就来了解其中的两个问题:(课件出示)1.谁在画风?2.他们是怎样动脑筋把风画出来的?谁来把这两个问题读一读?(生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汇报。

3、小结归纳。出示填空:

这遍课文主要讲宋涛、陈丹和赵小艺在一起画画,他们先画了房子、太阳、大树、小鸟,最后他们画了风的事。

三、自读课文,自主识字。

过渡语:下面我们就来认真地,仔细地读一遍课文,这一回老师要提醒大家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划生字词,读后标出自然段。

2、检查汇报。(1)读字卡,同桌互读互听,互相纠正。(2)课件出示生字词:

宋代 浪涛 姓陈 姓赵 丹心 艺术 显得 A、带拼音读。B、去拼音读。

(1)说说记字方法。

3、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丹、乌、艺、显、忽、丝、杆、眨、涛、陈、转、斜(2)口头组词。

乌云 雨丝 旗杆 忽然 斜斜的 转动 眨眼(3)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4)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重点指导眨、斜(5)老师范写??学生练写??师生评议。

四、朗读全文。

1、男女声赛读,每组一个自然段。

2、师生合作读。学生读叙述,老师读孩子们的话。

第二课时

知识目标: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字。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情感目标: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听,这是什么声音?(播放风的声音)风可以听到,感受到,可以唱出来,可以说出来,可是,风能画出来吗?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继续学习---《画风》。

二、质疑

1、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2、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其中的两个问题:(谁在画风?他们是怎么动脑筋把风画出来的?)

3、生自由读文

三、复习生字词

出示本课词语:这就是我们这一课的生词。(1)读给你的同桌听,有困难的相互请教。(2)怎么住这些字词的?

四、学习课文

1.图文结合,对号入座 出示三幅画,看看喜欢谁的画?他的画上画了什么?从哪儿可以看出有风?再指名读文,找答案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有关句子。

如:a.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是风把旗子吹的在空中飘着。b.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c.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下雨了,是风把雨丝吹斜了。

d.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是风让风车在呼呼地转。3.分角色练习朗读。

五、拓展延伸

这三个小画家之所以能把看不见摸不着的风画出来,一是因为他们平时细心观察,而是因为他们爱动脑筋。我想你们也一定是细心观察、爱动脑筋的小朋友,如果给你一枝画笔,你会怎么画风呢?

六、指导书写

1.出示“我会写”中的生字 2.重点指导“乌”“斜” 3.学生练写,交流评价 4.作业展览

七、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真不错,这说明只要我们开动脑筋,敢于想象,就一定能把想做的事做好!

第3篇:画风教学设计

画风教学设计

《画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十五课。课文主要讲三个小学生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画纸上的故事。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画风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参考!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2、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培养孩子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

朗读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教学难点】

培养孩子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绘画纸,水彩笔。(或蜡笔、油画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在上节课中,我们认识了三个活泼可爱的小朋友,今天呀,他们又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出示课件)和他们打个招呼吧!(宋涛、陈丹、赵小艺)(注意相机引导孩子打招呼的语气和礼貌)

二、自主探究

1、现在,聪明的孩子们,请你动脑筋回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画风》教学反思

《画风》教学反思 《画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5课。课文主要讲三个小朋友在一起画风的故事。本文贴近儿童生活,语言朴实。在教学中,我遵循了以下理念:

一、学科整合,读写结合。

把文章的理解想象与写作融为一体,达到学用结合。

二、加强读书实践“一读为本”,抓住重点词句教学。

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多样式的朗读。指导学生带着兴奋的心情、自信的口气读。大大提高了阅读的积极性,让学生有了更多的学习空间。

以上就是这节课给我的启示。今后,我会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教学能力。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画风》教学心得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画风》教学心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