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沁园春雪》教案设计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8-10 07:23:3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沁园春雪》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熟读成诵。

2、品读语文精练、准确的语言;学习多角度生动细致写景的方法。

3、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感受词中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第一课时:准确、流利朗读课文,读出感情,理解课文,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第二课时:精读重点段落,评讲练习

教学难点

1、准确理解诗人对历代帝王的评价。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课

一、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用人民大会堂里的巨画《江山如此多娇》引入。

2、介绍写作背景。

3、范读(听录音或教师范读)

4、读准下列词语

莽莽妖娆折腰红装素裹稍逊成吉思汗一代天骄

5、学生朗读课文

6、齐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请分别概括这首词上下两片的内容。

二、质疑赏析

(一)赏析文段一

1、朗读

2、完成下列思考题:

①文段开头三小句写了什么内容?在写作上起到什么作用?

②诗人“望”到了哪些景观?作者是怎样进行描绘的?

③请你简单概括一下作者描绘意境的特点,且用课文中的一小句来概括祖国河山的特点。

(二)赏析文段二

1、朗读

2、完成下列思考题:

①文段第一大句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②诗人是如何评价这五位历史人物的?

③“惜“字包含了哪些意义?

④请找出文中的中心句,并说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朗读指导

1、齐读

2、教师点评

3、听配乐朗读

3、个人朗读,学生点评

4、齐读

四、巩固迁移

1、小结

2、学生自由朗读,进行背诵。

3、布置作业:

①背诵课文

②积累写雪的诗句

③《导学导练》P1

慎君

第2篇:沁园春雪(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沁园春雪

(1936年2月)毛泽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理解诗句中的“妖娆”、“风骚”、“红妆素裹”、“一代天骄”等字词的意义; ⑶注重诗句朗读节奏的把握;

⑷学习诗歌的语言,理解诗歌语言的表意丰富的特点; ⑸体会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⑹品味凝练贴切的诗歌语言,培养鉴赏诗词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诵读感悟法、品读法、联想想像法、合作探究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诗人,领会赞美祖国山河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学重点:

⑴理解诗句中的“妖娆”、“风骚”、“红妆素裹”、“一代天骄”等字词的意义; ⑶注重诗句朗读节奏的把握;

⑷学习诗歌的语言,理解诗歌语言的表意丰富的特点; ◆教学难点:

⑴学习诵读、鉴赏诗词的方法和技巧,了解本词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⑵品味词中所蕴含的诗人对大好河山热情赞美之情,体验革命领袖毛泽东的胸怀。◆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美读诗词,感悟诗意

(一)教师示范朗读,思考问题:(老师朗读词的时候,请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1.听读这首词,你从这首词中感受到什么?

2.思考这首词的上下两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二)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听读并思考问题。

(三)听读完后,老师提问:

1.听读这首词,你从这首词中感受到什么? 明确:豪迈,气热磅礴,充满激情,力量„„

(这种磅礴的气势,洋溢的激情和力量是毛泽东同志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境中爆发并用文字抒发出来的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首词的写作背景。)2.介绍写作背景。

本词写于1936年抗战前夜。当时毛泽东同志率领长征部队到达陕北,日本帝国主义加强对中国的侵略,而国民党反动派奉行不抵抗主义,中国处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1936年2月,毛泽东率领抗日先锋队准备东渡黄河,开赴抗日战争最前线,渡河前,适逢大雪,毛泽东曾于雪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观察地形,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诗人满怀战胜敌人的坚强信念,豪情激荡地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3.思考这首词的上下两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第3篇:九年级语文上册《沁园春 雪》教案设计(通用12篇)

九年级语文上册《沁园春 雪》教案设计(通用12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九年级语文上册《沁园春 雪》教案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九年级语文上册《沁园春 雪》教案设计 篇1

学习目标:

1、会说出诗歌大意。

2、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3、会辨别写景、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学习重难点:

理解名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解决措施

通过合作研讨、分析总结解决

流程预设:

预习导学

1.正音:

分外( ) 妖娆( ) 竞折腰( ) 稍逊( ) 成吉思汗( ) 数风流人物( )

2、解 词:

惟余 折腰

红装素裹 风骚

3、题解:

词兴起于唐,盛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 。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 固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沁园春雪 九年级上册人教版

第一课 沁园春 雪

毛泽东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本词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手法。

2.感受祖国的壮美河山,体会作者对壮美河山的喜爱之情。3.体会作者开阔的胸怀和伟大的抱负。重、难点:

1.了解本词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手法。2.体会作者开阔的胸怀和伟大的抱负。教学过程:

一,品读课文,问题探究 1.全班齐读课文。2.品读前三句。

(1)这三句在结构上和内容上的作用是什么?

答:总领上阕,写出了一个壮阔雄奇,玉砌银装的冰雪世界。(2)由此可见上阕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答:总分结构。

(3)请赏“封”“飘”二字的妙处。

“封”字写出了千里冰冻的静态美;“飘”字写出了万里雪花的动态美。这是动静结合。

(4)“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是什么修辞手法。答:“互文”(相互补充说明),“对偶”。3.品读“望长城内外”到“欲与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沁园春雪(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毛泽东

教学目标

1、学习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对偶

2、把握表达方式,理清这首词的写作思路。

3、理解作者通过对北方雪景的描绘所迸发出的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当今英雄空前的伟大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

教学重点:学会各种表达方式之间的关系,并把它运用到写作中去。

教学难点:1、写作背景的了解;2、评价古代帝王的作用。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北方冬天的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它覆盖着原野、山村、村庄、道路。漫天皆白,玉龙飞舞,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毛泽东同志既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词作《沁园春.雪》就是咏雪的名篇。(板书课题)

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沁园春雪(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沁园春雪

(1936年2月)

毛泽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理解诗句中的“妖娆”、“风骚”、“红妆素裹”、“一代天骄”等字词的意义;

⑵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表达出来的感情;

⑶注重诗句朗读节奏的把握;

⑷学习诗歌的语言,理解诗歌语言的表意丰富的特点;

⑸体会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⑹品味凝练贴切的诗歌语言,培养鉴赏诗词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诵读感悟法、品读法、联想想像法、合作探究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诗人,领会赞美祖国山河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教学重点:

⑴理解诗句中的“妖娆”、“风骚”、“红妆素裹”、“一代天骄”等字词的意义;

⑵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表达出来的感情;

⑶注重诗句朗读节奏的把握;

⑷学习诗歌的语言,理解诗歌语言的表意丰富的特点;

◆教学难点:

⑴学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沁园春雪》教案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沁园春雪》教案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