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语文文言文的教学模式
语文文言文的教学模式
在高考的重压下,语文教师极力奉行字字落实,句句串讲的箴言,不得已把课文支解为一个个与考点相应的知识点,在教条式的拆解和技术性的操练中似乎获取了实利,但它的代价是沉重的,学生在麻木地听讲训练中日渐丧失学习文言文的最后一点兴趣。
规范2项统一要求
1、提前布置预习。
现在有好多学生都不预习了,现代文还可以听得懂,但文言文如果不预习绝对是不行的,下死命令,就得预习,不学拉倒。教师要检查并适当公布检查结果。通过这一步,学生结合书下注释和工具书完成正音任务,达到初步感知文章的目的。
2、使用统一的符号。
从学生一开始接触文言文就要求使用统一的符号,以方便日后的复习。如重点词用·,词类活用用▲,古今异义用□,通假字用○,固定句式用____,特殊句式用~~~~~来标识。在这个学习环节中,要使学生养成课上用符号做书间笔记和课下及时分项积累的习惯。用符号做书间笔记,易操作,重点鲜明,便捷,省时。分项积累,巩固重点、难点,使学生感到条理清楚,熟知每项知识掌握程度,能随时查漏补缺,更有利于复习。
教学模式
导语设计或幻灯展示:提供必要的作者和写作背景资料,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或作品产生的深层原因,有利于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如果学生对归有光的遭遇一无所知,漠然相对,就不会去用心体会《项脊轩志》中蕴涵在日常琐事中那份深沉的情感。学生了解了《鸿门宴》一文的历史背景及刘项的相关情况后,就会很有兴趣地去体验那宴会里的刀光剑影。
1、初次朗读,明辨句读
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加强诵读,增强语感,对断句标点有很大的帮助。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标志。尤其是语气词和一些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如:夫、盖、凡、窃、清、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常常用在句首;也、矣、欤、焉、哉等语气词常常用在句尾;以、干、为、而、则等连词常用在句中。根据这一特点,找出虚词就有助于句读。
2、反复诵读
诵读的`形式:教师范读,或者听课文朗读录音;学生齐读,或分组朗读,或分角色朗读,等大多数学生较熟悉课文内容以后,还可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进行朗读比赛。
3、点拨课文内容大意。
就一堂课而言,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解放思想--把理解字词全部下放给学生,但不是完全甩给学生。我要提醒大家的是:要注意减轻学生的负担,因为负担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就没了,毕竟学生学习古文不是完全冲着那几个化石性的词汇来的。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抓住重点字词句式,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赏读课文,品味文言文的妙处。
4、举纲张目进行试背
因为已经反复阅读,并且点拨课文内容大意。下面应指导学生尝试再现。因为尝试再现是一种比阅读更积极的智力活动,又是一种自我检查的过程。而死记硬背肯定是没有多大意思的,常听到中学生抱怨要背那么多没用的文言文……。
5、质疑问难。
文言文可以质疑的地方太多了。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只要教师教给学生一些质疑的方法,只要教师能遵循民主化教学原则,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学生就会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因为质疑问难符合高中生的心理特点,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改进教学效果。如果因此培养起初步的研究精神,倒也是意外的收获。
6、反复玩味,仔细揣摩--名句名段
让学生为圣哲的至理名言而深思,为良臣的苦口婆心而赞叹,为名士的痛苦忧思而唏嘘,为豪杰的慷慨赴难而扼腕。
一定要带领学生反复玩味,仔细揣摩名句名段。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一千古佳句,学生能感知其美,但只能分析到动静结合、色彩绚丽、境界阔大这一步。我指导学生深入发掘,结果发现该名句的精髓在于作者描绘了一方和谐、澄明的天地,生命在那里自由地飞翔。这种理想的境界让作者心迷神往,千百年来也扣动了无数读者的心弦。明乎此,学生无不面露喜色。
7、深入文本--用当代视野诠释文言文
寻找课文和学生现实感触的共振点,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产生与作者、作品情感共鸣。比如学习《游褒禅山记》,课文关于志、物、力的论述对学生很有教育价值,教师只要点一下,学生就自然联想到自身学习的实际情况,引起共鸣。这样,学生和作者、课文就一下子沟通了。
课堂上的出彩有两种:一是外在的热闹,一是内在的沸腾。我更倾向于后者。深入文本--用当代视野诠释文言文,蕴涵出彩的可能。
第2篇:文言文教学模式
文言文教学模式
一、导入:
二、板题、示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联系上下文解词,翻译课文。
3、能正确书写n个生字。
4、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主旨。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初读课文,读准读顺)
1、了解文学常识:
2、请同学们听老师范读,听清字音,听准停顿。(强调字音)
3、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两遍,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完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4、检测:谁有信心读好?指名朗读,学生更正。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再读课文,理解文意)
1、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先弄懂关键词的意思,再试着翻译全文。先独立思考,再同桌交流。()分钟后,我们比一比谁翻译得好。
2、学生自学,教师组织自学。
3、检测:(先提问词意)谁有信心翻译得好?指名翻译。学生评价、更正、补充。
4、强调词意或出示答案,学生齐读:
5、学生分成两组,课文、译文对照朗读。(换角色)
五、第三次“先学后教”(朗读课文,感悟主旨)
1、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反复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并抓住关键语句,感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分钟后发言展示,看谁思维敏捷。
2、学生自学,教师组织自学。
3、检测:提问或板演,学生补充、更正、交流。教师引导。(鼓励话语)
六、第四次“先学后教”(诵读课文,背诵课文)
1、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反复朗读课文,然后背诵课文,看谁背得最快!背得最准确。
2、检测:谁有信心背得好?指名背诵,学生更正、评价。
七、总结:
八、以一带多:
九、布置作业 :
十、板书设计:
十一、教后记:
第3篇:文言文教学模式
文言文教学模式
中学文言文教学由于受文言文语言特点的限制,加上教学观念的影响,现在,大多数教师仍然采用的是串读串讲的方式。这种教学模式,教起来费时费力,学起来枯燥乏味,而且教与学,大都停留在写语言知识的层面,至于思想内容和写作艺术,深入研究的不多,高层面的审美培养就更难实现。这样就很难全面高效地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率。
关于文言文教学,高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重在提高阅读古诗文的能力。既然文言学习属于阅读范畴,那么它就要遵循阅读的基本规律合要求。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要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个性化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注重合作学习,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基于对文言文语言特点规律的认识,我反复实践探索,形成了以下文言文四步教
第4篇:文言文的教学模式
文言文的教学模式
在高考的重压下,语文教师极力奉行字字落实,句句串讲的箴言,不得已把课文支解为一个个与考点相应的知识点,在教条式的拆解和技术性的操练中似乎获取了实利,但它的代价是沉重的,学生在麻木地听讲训练中日渐丧失学习文言文的最后一点兴趣。
规范2项统一要求
1、提前布置预习。
现在有好多学生都不预习了,现代文还可以听得懂,但文言文如果不预习绝对是不行的,下死命令,就得预习,不学拉倒。教师要检查并适当公布检查结果。通过这一步,学生结合书下注释和工具书完成正音任务,达到初步感知文章的目的。
2、使用统一的符号。
从学生一开始接触文言文就要求使用统一的'符号,以方便日后的复习。如重点词用·,词类活用用▲,古今异义用□,通假字用○,固定句式用____,特殊句式用~~~~~来标识。在这个学习环节中,要使学生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