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古文寓言故事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8-05 07:16:3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寓言故事古文

寓言故事古文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是民间口头创作。

宋玉进谗

古时候,楚王手下有个叫作宋玉的大臣。宋玉相貌英俊,穿戴华丽,风流倜傥(ti tang),又写得一手好文章,深得妇女们的倾慕。楚王欣赏他的才华,也很宠幸他,给他自由出入后宫的特权,以便宋玉能写出可供宠妃演唱的歌词来。

但是宋玉这个人的品质实在不怎么样,他十分好色,仗着楚王的信赖,常到后宫中和楚王的妃子们接近。日久生情,竟跟妃子们私通起来。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时间一长,就有些风声走漏出去,影响很不好。

楚国大夫登徒子是个刚直不阿的大臣,他也听到了一些不好的传闻,就去跟楚王进谏说道:“大王,宋玉这个人长得很好看,又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巧嘴,很能讨妇女们的喜欢。他又非常好色,不是个能洁身自好的人,您让他这样肆无忌惮地进出后宫,恐怕不太方便,要是万一惹出什么事来,岂不有损王室的威严?还是不要再让他接近妃子们了吧!”楚王听了,不禁有些心动。

不知怎么的,这件事却传到了宋玉的耳朵里。他勃然大怒,气急败坏地跑到楚王那里去,先替自己辩解了一番,说自己实在冤枉,因为才学高又得到楚王的恩宠,所以遭到别人的嫉妒和陷害。接着他便开始说登徒子的坏话,声色俱厉地告诉楚王:“其实真正好色的人,正是登徒子本人啊!”

楚王很吃惊,问道:“你这样说登徒子,有什么真凭实据吗?”

宋玉得意地说开了:“证据确凿!登徒子的老婆是一个非常难看的丑女人,她有一头乱蓬蓬的头发,嘴是三瓣的,牙齿稀疏,弯腰驼背,走起路来是个罗圈腿,东倒西歪。她全身还长满了疥疮。就是这样一个丑到极点的女人,登徒子还十分喜欢她,跟她连生了5个儿子,这不正说明他好色到了严重程度了吗?”

可怜登徒子连和他的丑妻感情好这件事都被宋玉用作攻击他好色的根据,可见只要想说一个人的坏话,是不愁找不到理由的。

本领不分大小

公孙龙是个有学问的人,他手下有不少弟子,个个都身怀技艺,各有一套本领。公孙龙在赵国的时候,曾对他的弟子们说:“我喜欢有学识、有本领的人,没有本领的人,我是不愿和他在一起的。”

有个人听说了公孙龙,便前来求见,要求公孙龙收他做弟子。公孙龙见那人相貌平平,粗布衣帽,便问:“我不结交没有本领的人,不知你有什么本领。”

那人说:“大的本事我没有,只是我有一副好嗓门,我能喊出很大的声音,使离得很远的人也能听到。一般没有人能像我一样。”

公孙龙回头问他的弟子们:“你们中间有没有喊声很大的人?”

弟子们争相回答说:“我们都能喊大声。”说着还用眼斜瞟着那个前来求见的人,显出一种不屑的眼神。

那人说:“我喊出的大声,非常人可比。”

公孙龙很有兴趣地说:“那你们比试比试。”

于是弟子们推选了他们之中声音最大的一个做代表,与那人一起走到五百步开外的一座小丘背后,向公孙龙这边喊话。结果,除了那个人的声音外并不见弟子的半点声响。于是公孙龙把那人收留下来。可是,弟子们依然不免暗暗发笑,喊声大又算什么本领,喊声大派得上什么用场呢?老师是斯文人,难道要找个一天到晚替自己吵架、吼叫的人么?弟子们都不以为然。

过了不久,公孙龙到燕国去见燕王,他带着弟子们上路了。走了一段,不料碰到一条很宽的大河。可是河的这一边见不到船,远远望那河对岸,却停着一只小船,艄公蹲在船尾正无事可干。

公孙龙马上吩咐那个刚收留的大嗓门弟子去喊船。那弟子双手合成喇叭状,放开嗓子大喊一声:“喂……要船啦……”喊声亮如洪钟,直达对岸,那对岸船上的艄公站起身来,喊声的余音还在河两岸回响,以致慢慢传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对岸那只船很快摇了过来,公孙龙一行人上了船,原先那些不以为然的弟子深深佩服老师及那位新来的朋友。

看起来,只要是本领,它总有用处,我们不应该排斥或看不起小本领,在关键时刻,小本领也能派上大用场。

天帝杀龙

墨子在前往北方齐国的路途中,遇见了一位以卜卦算命为业的阴阳先生。阴阳先生对墨子说:“天帝正好是今天在北方屠杀黑龙,而先生的皮肤是黑色的,所以千万不要到北方去。”

墨子没有听信阴阳先生的这一套,毅然继续向北前行。可是在到达山东的淄(zi)水南岸后,适逢河水猛涨,无法摆渡,于是只好原路返回。

阴阳先生再次见到墨子时,不无得意地炫耀:“我不早就对您说过嘛,先生不要到北方去。现在的事实果然证明,我的预言是正确的。”

墨子对此不以为然,他反驳说:“现在是南方的人不能到北方去,北方的人也不能到南方来。其实,他们的肤色各不相同,有的黑,有的白,为什么都不能如愿呢?这只是因为淄水猛涨形成了阻隔的缘故啊。况且依照你的理论,天帝每逢甲日乙日在东方屠杀青龙,逢到丙日丁日就在南方屠杀赤龙,逢到庚日辛日就在西方屠杀白龙,逢到壬日癸日就在北方屠杀黑龙。如此说来,天下之人就都不能出门远行了。这样做,既违背了人的意愿,又将使得天下空虚,一事无成。所以,你的虚妄之言实在是听不得啊!”

墨子用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批驳了阴阳先生的迷信妄说,这种建立在尊重科学、尊重事实基础上的大无畏精神,是值得学习和发扬的。

第2篇:成语寓言故事(古文)

成语寓言故事(古文)

有关古文的成语寓言故事,下面就是小编收集的几篇,欢迎大家阅读了解。

成语寓言故事(古文):夜郎自大

秦汉时代,我国西南地区居住着许多部落。汉初,由于朝廷忙着平定内乱和对付北方匈奴的侵犯,没有余力顾及到遥远的西南地区,而西南的这些部落也从不知道外面的世界。

西南地区的这些部落都很小,他们散住在山中、林问。其中有一支名为“夜郎”的部落,就算是很大的了。

夜朗部落有个首领名叫多同。在他眼里,夜郎就是天底下最大的国家了。一天,他骑马带着随从出外巡游,他们来到一片平坦的土地上,多同扬鞭指着前方说:“你们看!这一望无边的疆土,都是我的,有哪一国能比它大呢?”

跟随一旁的仆从连忙献媚说:“大王您说的很对,天下还有哪一国比夜郎更大呢!”多同心里沾沾自喜。

他们又来到一大片高山前,多同仰起头,看着巍峨的高山说:“天下还找得到比这更高的山吗?”

随从连忙应和说:“当然找不到,天下哪有比夜郎的山更高的山呢!”

后来,他们来到一条江边,多同跳下马来,指着滔滔江水说:“你们看,这条江又宽又长,这是世界上最长最大的河了。”

随从们没有一个不同意的,都齐声说:“那是肯定的。我们夜郎是天下最大的国家。”

这次出游以后,夜郎国的人更加自大起来。

汉武帝时候,武帝派使者出使印度,经过夜郎国。

夜郎的首领多同从没去过中原,根本不知道中原是怎么回事。于是他派人将汉朝使者请进部落帐中。多同问汉朝使者说:“汉和夜郎相比,哪个大些?”

汉使者听了多同的问话,不禁哈哈大笑起来,他回答说:“夜郎和汉是完全不能相比的。汉朝的州郡就有好几十个,而夜郎的全部地盘还抵不上汉朝一个郡的地盘。你看,哪一个大呢?”

多同一听,不禁目瞪口呆,满脸羞愧。

生活中也是这样,见识越广的人越懂得谦虚,而见识愈短浅的人反而愈盲目自大。

成语寓言故事(古文):亡羊补牢

从前有一个牧民,养了几十只羊,白天放牧,晚上赶进一个用柴草和木桩等物围起来的羊圈内。

一天早晨,这个牧民去放羊,发现羊少了一只。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间有狼从窟窿里钻了进来,把一只羊叼走了。

邻居劝告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去修羊圈干什么呢?”没有接受邻居的好心劝告。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又少了一只羊。原来狼又从窟窿里钻进羊圈,又叼走了一只羊。

这位牧民很后悔没有认直接受邻居的劝告,去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于是,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又从整体进行加固,把羊圈修得牢牢实实的。

从此,这个牧民的羊就再也没有被野狼叼走过了。

牧民的.故事告诉我们:犯了错误,遭到挫折,这是常见的现象。只要能认真吸取教训,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就可以避免继续犯错误,遭受更大的损失。

成语寓言故事(古文):周处自新

周处是晋朝义兴县人。他在年轻的时候,脾气粗暴,好惹是生非,经常与人打架斗殴,危害乡里,被当地人们视为祸害。

那时候,在义兴县境内的大河里出现了一条蛟龙,同时在义兴县山里又有只斑额吊睛猛虎,它们都时常在河里、在山上侵害老百姓。当地人们都把周处同蚊龙、猛虎一起看作是“三个祸害”,而这“三个祸害”中又以周处更加厉害。为了除掉侵害老百姓的祸害,曾经有人劝说周处上山去杀死那只斑额吊睛猛虎,到河里去斩除那条危及乡里的蛟龙。

周处听人劝说后,立即上山去杀死了斑额吊睛猛虎,接着又下山来到有蛟龙作恶的河边。当蚊龙lou出水面准备向他扑过来的那一刹那间,说时迟,那时快,周处转眼间便跳下河去举起手中锋利的砍刀,向作恶多端的蛟龙头上砍去。那蛟龙为了躲避周处的刺杀,时而浮出水面,时而沉入水底,在大河里游了几十里路远。周处一直紧紧地跟着它,同样是时而浮出水面,时而沉入水底。就这样,三天三夜过去了,地方上的人都认为周处已经死了。人们都在为这“三个祸害”的灭亡而奔走相告,互相庆贺。

谁知周处在杀死了蛟龙后,又突然浮出水面,游到了岸边。当他上到岸上来时,看到人们正奔走相告,都在为他已不在人世而互相庆贺,这时他才晓得自己早已被人们认为是祸害了。这是为什么呢?他扪心自问,经过一番仔细的反省之后终于有了改过自新的念头。于是,他到吴郡去寻找陆机、陆云两兄弟。因为陆家兄弟是当时远近闻名的受人尊敬的大文人、大才子,周处是想请陆家兄弟开导思想,指点迷津。

周处头脑中带着疑惑来到吴郡陆家的时候,陆机不在家,正好会见了陆云,于是他就把义兴县人为什么恨他的情况全部告诉了陆云,并说明自己想要改正错误重新做人,但又恨自己年纪已经不小了,恐怕不能干出什么成就,因此请陆家兄弟指点迷津。陆云开导他说:“古人认为,一个人如果能在早晨懂得真理,那么即使是在晚上死去,也是可贵的;何况你现在还年轻,前程还是满有希望的。”陆云接着说:“一个人怕只怕没有好的志向。有了好的志向,又何必担心美名不能够传播开去呢?”

周处听了陆云这番话后,从此洗心革面、改过自新。经过自己艰苦的努力,后来终于成了名扬四方的忠臣孝子。

这篇故事的寓意是:一个人有了缺点错误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正视、敢于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重新确立好的志向,一样可以成为一个有用之才。也就是说:浪子回头金不换。

成语寓言故事(古文):优孟哭马

楚庄王十分爱马,特别是他最心爱的那几匹马,过着你想像不到的优裕生活。那几匹马住在豪华的厅堂里,身上披着美丽的锦缎,晚上睡在非常考究的床上,它们吃的是富有营养的枣肉,伺候那些马的人数竟是马的3倍。由于这些马养尊处优,又不出去运动,因此其中有一匹马因为长得太肥而死去了。这一下可真让庄王伤心极了。他要为这匹马举行隆重的葬札。一是命令全体大臣向死马致哀,二是用高级的棺椁(guo)以安葬大夫的标准来葬马。大臣们实在难以接受楚庄王这些过分的决定,他们纷纷劝阻庄王不要这么做。可是楚庄王完全听不进去,还生气地传下命令说:“谁要是再敢来劝阻我葬马,一律斩首不饶。”

优孟是个很有智慧的人,听说这件事后,他径直闯进宫去,见到楚庄王便大哭起来。楚庄王吃惊地问他说:“你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呀?”

优孟回答说:“大王心爱的马死了,实在让人伤心,要知道那可是大王所钟爱的马呀,怎么能只用大夫的葬礼来办理马的丧事呢?这实在太轻视了。应该用国君的葬礼才对啊。”

楚庄王问道:“那你认为应怎样安排呢?”

优孟回答说:“依我看,应该用美玉做马的棺材,再调动大批军队,发动全城百姓,为马x造高贵华丽的坟墓。到出丧那天,要让齐国、赵国的使节在前面开路;让韩国、魏国的使节护送灵柩。然后,还要追封死去的马为万户侯,为它建造祠庙,让马的灵魂长年接受封地百姓的供奉。这样,天下所有的人才会知道,原来大王是真正爱马胜过一切的。”

楚庄王顿时明白过来,非常惭愧地说:“我是这样地重马轻人吗?我的过错可真的是不小呀!你看我该怎么办才好呢?”

优孟心中高兴了,趁着楚庄王省悟过来的机会,他俏皮地回答说:“太好办了。我建议,以炉灶为椁,大铜锅为棺,放进花椒佐料、生姜桂皮,把火烧得旺旺的,让马肉煮得香喷喷的,然后全部填进大家的肚子里就是了。”

一席话说得楚庄王也哈哈大笑起来。从此他也改变了原来爱马的方式,把那些养在厅堂里的马全都交给将士们使用,那些马也得以经风雨、见世面,锻炼得强壮矫健。

优孟因势利导劝说楚庄王,收到良好的效果,对我们学会做思想工作也不无启发。

成语寓言故事(古文):眼盲心明

有一个眼睛失明的少年擅长弹琴击鼓,邻里有一个书生过来问他:“你有多大年纪了?”少年说:“15岁了。”“你什么时候失明的?”“3岁的时候。”“那么你失明已经有12年了,整日里昏天黑地,不知道日月山川和人间社会的形态,不知道容貌的美丑和风景的秀丽,岂不是太可悲了吗?”那失明的少年笑着说:“你只知道盲人是盲的,而不知道不盲的人也实际上大都是盲的。我虽然眼睛看不见,但四肢和身体却是自由自在的。听声音我便知道是谁,听言谈便知道或是或非。我还能估计道路的状况来调节步速的快慢,很少有跌倒的危险。我全身心地投入自己所擅长的工作中去,精益求精,而不浪费精力去应付那些无聊的事情。这样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我不再为眼睛看不见东西而感到痛苦。可是当今某些人虽然有眼睛,但他们利令智昏,看见丑恶的东西十分热衷,对贤明与愚笨不会分辨,邪与正不能解释,治与乱也不知原因,诗书放在眼前却成天胡思乱想,始终不能领会其要旨。还有的人倒行逆施,胡作非为,跌倒之后还不清醒,最后掉进了罗网。这些人难道没有眼睛吗?那些睁着眼而昏天黑地乱窜的人难道不也是盲人么?他们实际上比我这个生理上的盲人更可悲可叹呀!”书生无言以对。

这个故事揭示了这样一种生活哲理:生理上的盲固然可叹,而心理上的“盲”更为可悲。眼睛失明是一大缺陷,但如果扬长避短,全神贯注于所擅长的事业中去,也能做出很大的成绩来,领悟到深刻的人生道理。而如果昏昏然过日子,甚至胡作非为、倒行逆施,即使双目明亮、四肢发达,也是一种不明事理不通人性的“睁眼瞎”和“人形兽”。

第3篇:经典古文寓言故事

经典古文寓言故事

寓言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情节高度凝练的故事中得到揭示。

《林回弃璧》

周朝有一个诸侯国灭亡了,亡国的难民中有个叫林回的人,他舍弃了价值千金的玉璧,却背负着婴儿逃难。

难民中有人不理解林回的选择:“你是为了金钱吗?如果是为了金钱,一个婴孩能值几个钱?”又有人问:“你不害怕受牵累吗?一个吃奶的婴儿在战难时,给人添的麻烦简直说不完。国难当头,真不明白你抛弃宝玉,背上婴儿这个包袱是为什么?”

林回背着孩子说:“那块宝玉是因为值钱才和我在一起。这孩子因为是我的亲生骨肉,和我的感情连在一起。”

和金钱利欲结合在一起,遇到天灾人祸,患难之时便会互相抛弃;和骨肉情义友谊结合在一起,遇到患难便会相依为命。互相抛弃与互相依存,实在是相去十万八千里啊!

用金钱利欲结成的关系是暂时的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成语古文寓言故事大全

成语古文寓言故事大全

有关古代的成语寓言故事大全,下面是一些资料,欢迎大家阅读与了解。

成语古文寓言故事大全:覆车之鉴

一个读书人带着他的几名弟子外出,正好遇到天下雨,路滑,很不好走。

他们看到一辆饭车,正停在高高的山路上歇息着。读书人用手指着那辆饭车对弟子们说:“你们看,那辆饭车要不了多会儿肯定会翻覆。”弟子们不解地看着那辆车说:“为什么呢?”读书人说:“你们看就是了。”说着,他们继续行路。

他们刚走了十几步远,忽听到一片喧闹声从山路那边传来,他们惊奇地回头看时,那辆饭车果然已经翻了。几个弟子觉得老师果然料事如神。他们问:“先生,您何以知道那车会翻的呢?”

读书人说:“我是从这件事的一种趋势中判断出来的。”

几个弟子急切地说:“请先生讲给我们听,长长我们的见识。”

读书人说:“你们看,天下着雨,道路泥泞难行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经典古文寓言故事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经典古文寓言故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