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诗词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8-04 07:13:5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人生感悟诗词

人生感悟诗词

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小编收集了人生感悟诗词,欢迎阅读。

一、俗世的枷锁

浮生若梦身染六尘

静看花落且听风吟

莫让俗世的枷锁禁锢

脱去一身沾满尘土的征衣

让絮絮叨叨的哀戚难成干预

让无望的情绪

在渺渺荒波里飘泊散去

把谍谍不休抛到九宵云外

别让无源的小道消息痴迷

掬起一捧月色清唱一曲

摘一朵红挽一叶绿

专心谱写幽美迷离的青葱诗篇

以便心中的阴霾消失尽殆

二、随缘

岁岁年年蝴蝶随花飞

年年岁岁落叶随风吹

缘起缘灭莫要悲伤

缘生缘起又何足奇

彼岸无花情何以堪

相聚有时离散有理

匆忙谢幕离去的翩若惊鸿的身影

你切莫驻足留恋忘回

前生未修正今世怎相随

随缘吧让自己的灵魂自由呼吸

三、放弃

守着痛苦是蠢守着惆怅是痴

守着糊涂是傻守着欺骗是悔

哭得柔肠寸断又有何用

声嘶力竭的呼唤只会疲惫

放弃的背后是另一种成全

眼泪的背后是另一种明白

如果希冀是无望的结局

为什么还傻守着不愿放弃

四、心态

为谁痴迷一生将往事埋葬

如果泪落就让它慢慢洗掉岁月的悲伤

如果酒醉就让心放松昔日沉寂的凄凉

谁与谁相依相偎在年轮如花美眷

谁把谁温柔捧在手里凝望深藏

红颜弹老散了谁的`芬芳

空留心伤沉淀了谁的过往

在生命的长卷上尽情挥洒的人也不一样

有人画的是喧嚣的繁华都市

有人画的是宁静的田园风光

有人画的是放荡不羁的山水写意

有人画的是月缺阴晴晚霞夕阳

人生大幕将落时别带走一衣一衫

奈何桥前静听那涓涓流水

别奢望流不完谁的一世情长

第2篇:诗词人生 副本

诗词人生观后感

中华文化传统源远流长,奔腾不息。古代众多的诗词人曾满腔深情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事物,在诗词作中袒露出自己的心灵和感情,隐约地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作为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珍品——诗词,至今仍活在现实中,并且不断延伸,它同我们的生活依然息息相关。对诗词这笔非常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可以本着“人情不似春情薄,守定花枝,不放花零落”的态度,爱惜她,扬弃她。作为一种弥漫于我们现世生活的方方面面,笼罩、制约着我们思维、言行的精神氛围和文化环境,一种无言的渗透和烙印,我们是无法回避、更无法完全超越的。我们应该同古人进行超时空的对话,从中获得感动和教益。

尽管中华传统文化是包罗万象、极其纷繁复杂的精神现象,其时空跨度与内蕴深度犹如大海浩淼无际、深不可测而又变化万千,但决不是毫无脉络可寻、毫无规律可依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层内涵,总是在追求、执著于自然宇宙与社会人生、自然与人工的亲和、合一境界。

在诗词创作中,对客观情景的描述、对主观情感的抒发、对全诗意境的营构,需要作者的灵感;而作者表达的思想,无不与人生有关,即与人的社会实践有关。从一般的意义上而言,诗词是客观现实在人的意识中反映后的艺术实践的结果。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说,诗词作品中既有生活,又有作者的情感,特别是对人生的感悟。从诗词本体意义及本质意义上说,诗词是抒情的产物,诗词在很大程度上是作者对人的生活的感受——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认可一切景语都是情语的观点。情——作为一种连接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中介,无疑地使物我实现了合一,而对人生的感悟则使作者与读者产生了共鸣。

唐诗中慷慨激昂的诗句,既教化了世人、也勉励了来者。唐太宗李世民的“心随朗日高,志与秋霜洁”、唐明皇李隆基的“长怀问鼎气,夙负拔山雄”,表达了封建帝王一统江山的雄心壮志;杨炯的“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王昌龄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岑参的“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戴叔伦的“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表达边城将士精忠报国的英雄气概;特别是韦应物的“甘从锋刃毙,莫夺坚贞志”,写的是安史之乱初期,张巡率领将士死守睢阳,为大唐军队的部署和调整赢得了时间,最后以身殉国的悲壮故事。李贺的“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道出了豪迈的胸襟;李白的“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日月”,写出了磅礴的豪气。至若李白的“大略驾群才”、“登高壮观天地间”,亦为满怀豪情之写照。“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

宋词中王渥词的“万里天河,更须一洗,中原兵马”抒发了自己的远大理想。苏轼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塑造叱咤风云的英雄形象,隐喻自己浓厚爱国情。辛弃疾的“整顿乾坤,廓洗宇宙”,“从头收拾旧山河”的壮烈呼声,保卫北宋的决心。还有李清照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浩然正气,傲然风骨雄壮气魄的承载。

这些都与他们在生活追求的写照,其中的情感与精神,依旧是现代人无法譬拟。

记得,高中老师对我们讲过,求学的三种境界:第一境界是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界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那时候觉得挺有意境,后来才知道,这是近代词人王国维借用宋词中的句子,对人生的发展作过生动形象的比喻的三个境界,想想,还真是恰到好处。就越发的喜欢和肯定了。也许这就是诗词带来的完美境界。

这里的三种境界,不是指成功的三种水平,而是指发展的三个阶段。在王国维看来,无论是做学问,还是创业,要想做得杰出,首先必须站得高,看得远,树立远大的目标。这是第一阶段。但实现远大的目标不可能一帆风顺,总要经历一番挫折和磨难,因而还必须经历一个锲而不舍、坚忍不拔的奋斗过程。这是第二阶段。经过坚持不懈的探索和奋斗后,我们或许还不知道成功在哪里,但事实上成功往往已在你眼前,让你突然有一天会为此感到惊喜。如此看来,成功其实就是一种状态,这种状态自然而然将人带向成功,也就是说成功不只是一个目的。

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刘希夷“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洛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张若虚“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这一句句,一声声对人生的慨叹,引人深思,让人感慨。

前人曾有将生前一杯酒看得比生后之名更为重要。欧公在此未做选择,然而诗词中透露出来的老而不衰、提倡及时行乐的思想,无疑不完全是消极的。社会的发展,自然人性论渐渐被人们接受,导致了“人的觉醒”。觉醒是一种身心方面的活动,它通过语言、文字媒介,拨开心灵的迷茫,激发道德的潜能,将语言、文字中蕴涵的旨意化为行动,升华人格,这就是传统中国所特重的修养身心。当然,这是对封建社会带有神学色彩的儒学的一种反动。与佛教相比,儒家的道德首先维护的不是最应当维护的生命,而是一种抽象的道德原则或者由此代表的一种所谓的整体利益和根本利益。这种被扭曲、被异化的道德非但不能起到维护人的生命这一最根本的利益的作用,在某种情况下反而成了杀人的工具。道家则注重对生命的悲剧性感悟,对世俗喧嚣的超脱,对人生的热爱与眷恋。欧阳修与老庄、陶渊明、李白,苏东坡等人不同,他的真正魅力可能不在理性,不在深刻,不在简明,不在冲淡,而在一种弥漫。这种弥漫带着感伤、怀着希望、含着温情、蕴着柔美,它令你想到春天空中款款飞舞的柳絮,一片洁白,轻灵而散漫,有心而无心,感伤而快乐,在阳光的普照下,们熠熠生辉。所以“人的觉醒”,无疑宣称“人”并非只是手段,而应是目的本身。因此,我以为,提倡正视现实,老有所乐,享受生活的思想意识,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宽容忍让,是生命的护身符,它能保你一生平安,让你天天开开心心。开心不开心,在人不在天,在己不在他。老年人是善于宽容忍让的人,经验和阅历使他们不会被世上不平之事所摆弄,即使受了他人的伤害,也不再冤冤相报,因为宽容之心时时提醒自己“邪恶到我为止”。宽容忍让,才能老有所乐。整天耿耿于琐事,何乐之有?

人生的不幸,不在于自己拥有的太少,而在自己贪婪的太多。现代人生活忙碌,许多人物欲太盛,心气浮躁。老年人享受生活,更要注重现实领域和精神领域双重生活的质量,不应急功近利,应该理智而清醒地在“身”和“心”之间划出界线,排除功利主义和厌世情绪,通过静修,淡物欲,释躁心,不要让许多身外之物成为自己的额外负担,抛弃不切实际的冥思苦想,使自己得到真正的彻悟,真正的解脱,真正的超越。

总之,文学史,是人类的心灵史,也是人性的发展史、文明史。诗词作为文学的一种,亦然。不少诗词作,“感于哀乐”,表现一种“心绪”。这种“心绪”可能是受外界的触动而有所感,故发而出之;也可能并非“感物而动”,只是借物抒情而已,它们要表达的是作者的人生观和社会责任感。人生有幸与不幸,也有酸甜苦辣。因此,诗词常有寄托,启迪人们思索历史和人生。它们表现了诗人词人对人生的理解,对理想的期待,更多的则是困难中的自我勉励。从而让读者知道应该珍惜什么,应该避免什么,应该如何安然地创造幸福的人生。那么,什么才是幸福的人生?时光易逝。人到底应该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是遵从理性,循规蹈矩,在生活中一板一眼,程式化地扮演标准的社会角色呢,还是应顺自然,随心适意,无拘无束的沐浴在春风阳光里,自由自在地实现一个有情有欲的自我呢?这个问题,也是常常使人们争论不休的老问题。

其实,人生的意义在于它的价值,而不在于寿命的长短。幸福的人生,就是对生命的积极消费。如果把生命的活力当作财宝,过分地保养,一味地收藏,吝于消耗,这就如同守财奴把金钱埋在地下一样,徒劳无益。尤其是青春年华,稍时即失,不可再现,应该珍惜,不要吝啬。

感物而动,是指人们在感受到外界景物、环境的变化时,触动了内心的情感,并有所抒发。春去秋来,人老水流,本是大自然的规律。人们对岁月的流逝比较敏感,比较伤感,是生命意识的体现,是对于时光流走、年华逝去的无奈与留恋。我真心喜欢诗词人生,他让我有数不完的乐趣,当悲伤时,你也一样找一首与你的情绪相同的诗词来读读,或你有激情时,你也可以找一些诗词来读读。那些只有在诗词中才能领略的意境,在现实中你可能找不到它的存在,看看流水人家,落花不是无情物。望云卷云舒,花开花落,只有那落霞与孤鹜齐飞,、水天一色,倒映世间最美的画面,命途多舛的诗人只能在短短的诗词中找到一丝慰籍。诗人都希望有人能读懂他在诗词中藏匿的情绪。用心去感受诗人内心的志向,宏图,一些不能用具体的语言来表达的美好事物。

第3篇:诗词与人生

诗禅一味

院系:建筑工程系

专业:工程造价

年级:2013级

班级:2班

学号:1313820233

摘要:禅诗即佛教诗歌,是指宣扬佛理或具禅意禅趣的诗.自从佛教在汉晋之际从印度传入,这类诗就应运而生.不但很多僧人写,许多崇佛的文人,包括许多名诗人也写,据粗略统计,其数量多达三万首之多,是我国古代是个遗产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诗歌园地中又一席奇葩,许多优秀禅诗至今仍具有不朽的魅力.关键词: 宗教

修行

习禅

诗人

参悟

诗歌主要用于抒情言志,是形象思维的国度,主要以情感性和形象性感人,影响社会人生.这样,诗歌这种语言形势变得到了禅宗的青睐.诗歌语言充斥于禅宗语录中,而使禅宗成了诗歌的王国.诗化的禅宗以其特有的内容和形式问世也就必然很快得到文人士大夫的喜爱,得到诗人的喜爱,是禅宗几乎成为文人士大夫的佛教宗派.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古代人生感悟诗词

古代人生感悟诗词

导语: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古代人生感悟诗词,欢迎借鉴!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周南·关雎)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

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淇奥)

5、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王风·采葛)

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郑风·子衿)

7、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秦风·蒹葭)

8、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经·卫风·硕人)

9、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诗经·卫风·硕人)

10、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鄘风·相鼠)

1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

1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小雅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诗词人生优美散文

诗词人生优美散文

“诗者,吟咏情性也。”这是南宋著名诗论家严羽对于诗的本质特性的概括。其实,早在严羽之前,南朝刘勰就在《文心雕龙?明诗篇》中说:“诗者,持也,持人情性”,北宋黄庭坚也在《书王知载〈胊山杂咏〉后》中说:“诗者,人之情性也”。

我的意识里,只知道最早的诗论应该是“诗言志”,而与“诗言志”相对立的就是“诗缘情”。记得开始看楚辞的时候,很是喜欢诗里面的一些名句,例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这些诗句具有浪漫主义的抒情风格,在那个时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说,是楚辞开启了我的文学之路。

后来,更是喜欢去读唐诗,甚至会品味一些韵律和谐的诗句给自己带来的那份高雅的感受。“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人生的诗词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生的诗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