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学习和谐高效思维对话的体会总结
学习和谐高效思维对话的体会总结
我校组织我们教师学习了“和谐高效 思维对话”课堂解读,通过学习我明白了“和谐高效 思维对话”的内涵,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直接的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得更多、更快、更好、更深;二是间接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会了学习,掌握了学习方法,提升了学习能力,达到了不需要教的目的。对于思维对话,我首先理解的是对话,因为课堂教学的实质是对话的过程,是在教师与教材充分对话的前提下,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材之间展开的对话。对话的价值存在应当是建立在思维的含量上,也就是说,对话的过程中,我们以某个有思考价值的话题为基点,能够引领学生一步步进入思维的更深层次;反过来说,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学生不能从老师那里摄入任何有效的能够生成思维能力的成分”,那么就意味着对话的失败,所谓的高效课堂也无从谈起。由此说来,思维对话是通向高效课堂的基本途径。
和谐课堂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其中包含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课堂教学过程的和谐;教学手段和教学目标的和谐;教学进度与教学难易度的和谐;师生关系的和谐;生生关系的和谐;学生身心的和谐;课堂教学气氛的和谐;课内与课外的和谐;学生学习成绩与自身成长之间的和谐等等。
学生的思维、语言等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学科、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课堂教学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科学习规律,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在坚持、发扬传统的优秀教育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还要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纬度的交融与综合,既让学生“学会”,又让学生“会学”,还要让学生“乐学”。
和谐课堂必须让师生在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的同时,尽情享受到精神上的愉悦,这是衡量课堂是不是和谐课堂的重要标尺。从学生的角度讲,学生在课堂上必须具备浓厚的.学习兴趣,有着强烈的求知欲,而且必须贯穿课堂始终;学生学习过程中要体现出高度的注意力,充分的主动性,而不是目前的皇帝不急太监急——教师、家长火急火燎,而学生无动于衷;学生在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同时必须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在展示自己的才华的同时又要拥有成功带来的喜悦。从教师的角度讲,教师对教师的职业要充满神圣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工作热情,甘于奉献,乐于奉献,善于奉献,在奉献中成就学生,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是在谱写自己成功的乐章,奉献并快乐着,快乐并奉献着。
教学时间的安排要合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时间的利用,也是一门学问。
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是有效运筹时间的前提,包含以下内容:
一是不同的教学内容的时间比例,教学内容有主次、难易之分,这意味着教学时间不能搞平均主义;
二是教和学的时间搭配,这是新课改背景下需要加强研究的新课题,一堂课教师到底讲多长时间,学生到底学多长时间,必须有一个度的把握;
三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时间比例,这也不能搞一刀切;
四是教和学时机的把握,什么时间教,什么时间学,都要求教师把握好分寸;
五是教和学的速度把握,要求讲究轻重缓急,张弛有度。
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时间,要求教师提高计划性,避免随意性,切实提高时间的有效利用率。在实际教学中,常出现的现象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往往呈现出一种龙头蛇尾、前紧后松的态势,这本身就反映了时间安排的不合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在提高计划性的同时,教师还应该切实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
“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教学理念的提出,能很好的促使我们以新的视角,全面、深刻地去解读课堂教学的内涵,而解读的过程也是与已有的课堂教学观念、教学行为相互观照、碰撞的过程。所以,我们要在学习中总结,在总结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在实践中尝试,将“和谐高效、思维对话”的理念长久地、稳定地落到实处。
兴趣是思维发展的内驱力,是创新的源泉。“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一定会扼杀学生的求知欲,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这是专家乌申斯基说过的一句话。现在想来不正是需要我们搞好“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的课堂吗?
我想这样的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主渠道。学生的主体作用如果被压抑,他们的学习灵感与动力就会消遁。只有在学生的身心双重愉悦的情景下,在温馨民主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勤于所思,畅所欲言。通过研讨争辩,生成知识。学会倾听和表达,倾听同伴的意见,表达自己的见解。在这互动的过程中使思维得到碰撞,心灵得到碰撞,进而产生智慧的火花,绽放精彩的课堂。
这样能充分暴露中等生的思维,暴露后进生的薄弱,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交流,机会均等,信息量较大,效果自然更好。“和谐高效、思维对话”是新形势的要求和研究实践,我们要以常态的思维方式在自己的课堂上挥洒自如,游刃有余;我们也期待“和谐高效、思维对话” 最终是以一种持久的校园文化影响着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人,包括教师和学生。
总之,构建高效课堂是当前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只要我们投入其中,从自身做起,从每节课做起,从每一个环节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在教学实践中认真学习、积极探索、深入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效性就会指日可待。“和谐高效”课堂具有科学、民主、积极、开放、适性和高效六大要素。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把“和谐高效 思维对话”作为一种常态的思维方式,在自己的课堂上挥洒自如。我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规律,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将和谐高效的理念落实在数学课堂中。同时,我也期待“和谐高效 思维对话”最终以一种持久的校园文化影响着生活在校园中的每一个人。
第2篇: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学习心得体会
“和谐高效思维对话”视频学习心得
近期与同事们一起参加“和谐高效思维对话”视频学习,认真听取了专家的报告,细心观看了教学观摩课,对语文学科各种课型“和谐高效思维对话”的教学流程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我的收获有以下几点:
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这就是一节高效的课,成功的课。调动学生思维的几点做法:
1、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
使学生知道学习的目标,是引起学生学习动机和调节学生学习行为的一种好方法。创设“自觉学”、“自己学”的氛围,充分调动起学生自主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基础。
2、创设激趣的问题情境
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设计适当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牵引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要提高提问的有效性,有效提问是课堂对话的开端,能引起学生的思维、兴趣的激发。问题的有效性表现在一要具有一定的开放度,二要具有一定的深刻性,三要注意对象的层次性,以达到让不同的学生都拥有思考的兴趣,思维的空间。
3、创造和谐进取的学习氛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是否高效自然也主要看学生学习的效果。在和谐的气氛中,在充满自信的时候,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好,效率最高,课堂的高效也就水到渠成了。为此,在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从课前预习开始,到课内探究和课后帮教,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对学习中的薄弱环节进行监控、反思、调节、补救,增强学生的学习效能感。小组的组建,要关注学习差异,也关注个性特质,让课堂充满团队合作氛围。同时通过小组合作评价制度调动学生的参与,我们适当的激励,正是为实现全体学生高效学习,实现课堂更大面积高效作准备。
4、进行科学的学法指导
俗话说:“予人以鱼,惠其一时,授之以渔,惠其一世”。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善于为学生创设提问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的要给学生质疑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创造高效课堂提供了重要保障。
构,实现高效课堂教学。
5高效课堂还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思维方式 高效课堂的核心理念是促进学生更好更快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的更好更快发展,首先是健康发展。教学效率的提升不能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代价。其次是主体发展、全面发展和优质发展。高效课堂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思维方式。学科素养的核心是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结构以及思想方法。如果仅仅停留在知识的单向灌输和机械训练上,教授的仅仅是“学科”知识,而不去关注学科内在的逻辑联系,不去引领学生发现学科知识背后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那么,这样的学习显然是低效甚至无效的。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应该回归“教学生学”的本质,引导学生解决“学什么”与“怎么学”的问题。
总之,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课堂,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教师的生命价值更主要地是体现在课堂上,就让我们抱着吸纳革新的态度,将课堂改革真正落到实处,
第3篇:和谐高效思维对话读后感
和谐高效思维对话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和谐高效思维对话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作为一名教师,多读些教育著作,多了解一些教育理论是不可缺少的。在假期中,按照学校的要求,我学习了《和谐高效思维对话—新课堂教学的理论研究》,从中受益匪浅。教育本身是一门深奥的学问,教育理论就是引领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指挥棒”和“灯塔”。仔细的阅读完全书让我知道了:全书共分五章,第一章研究背景,包括当前我国课堂教学改革的价值趋向、烟台市近20年来的教学改革实践、基于抽样调查的课堂教学问题分析三节内容;第二章教学理论,包括教学本质、基本内涵和构建原则三节内容;第三章教学模式,包括导学、探究、合作和达
第4篇:《和谐高效思维对话》读后感
《和谐高效思维对话》读后感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要完成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任务,除了要求教师要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较高的理论水平外,教学手段的运用也很重要。在学习了《和谐高效思维对话》一书后,对于如何运用新的理念上好信息技术课,我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一、努力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兴趣,这是创建和谐高效课堂的前提。
为了使学生乐于学习,教师必须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在信息技术授课的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改革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亲身体会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运用。不仅如此,在日常授课中我还注意启迪学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具体的生活实践之中,引导同学们自己利用EXCEL去统计分析班级成绩,以此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信息技术的应用,吸引学生亲近信息技术,拓展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