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案:密度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7-29 07:13:3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初中物理教案:密度

初中物理教案:密度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2、知道密度是物质特性,在一定条件下,同种物质密度是一定的;

3、初步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概括、归纳物理概念的能力;

重难点:

1、理解密度的概念;

2、密度单位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辨认物质,在现实生活中,如根据颜色辨别红色墨水和水,根据气味辨别水和酒精,此中颜色和气味是物体所具有的特性,可以据以区分不同物质。

如何区分外观上相同的不同物质:

如:体积一样的铁块和铜块;

质量一样的水和酒精。

提出:有时仅仅根据物质的形态、颜色、气味和外部特征,很难鉴别不同物质,需要找出物质的其他特征——密度。

二、实验(密度概念的建立)

取体积为10立方厘米的铁块和铝块各三块,用天平分别称出它们的质量,其结果如下:

分析实验数据可得:

1、对同一种物质,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即两块铁的体积是一块铁的体积的2倍;二块铁的质量是一块铁质量的2倍;两块铁和一块铁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

2、对不同物资,体积相同时,它们的质量不等,即它们的m/v值不同;

3、质量跟体积的比值等于单位体积的质量,不同种类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一般不同,可见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体的特性。

三、密度

1、密度的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密度的公式:

知道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由密度定义可得到计算密度的公式:

密度= 通常用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公式变为: ρ=

辨析:a、物质的密度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b、物质的密度跟它的体积成正比;

c、物质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

d、物质的密度跟它的质量、体积无关,物理教案《物理教案-密 度》。

4、物理意义:铝的密度2.7×103kg/m3物理意义:表示每立方米的铝的质量是2.7×103千克。

练习:质量为3千克,密度为8.8×103kg/m3,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将它截去一半,剩余的密度是______;如果再截0.5千克,则密度为_______________。

5、密度的单位

密度的单位四由质量单位和体积单位组成;

在国际单位中,密度的单位是:千克/米3,符号:kg/m3,读作:千克每立方米;常用单位:克/厘米3,符号:g/cm3。

6、密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单位换算依先换后算的原则

例:铜的密度是8.9×103千克/米3,等于多少克/厘米3?

解:8.9×103千克/米3=8.9×103× =8.9克/厘米3

练习:ρ金=19.3×103kg/m3=_________g/dm3;

ρ银=10.5×103kg/m3=_________g/cm3。

四、总结

1、对同一种物质,质量和体积成正比;

2、密度是表示物体特性的物理量,和质量、体积无关;

3、密度是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

4、密度= ;

5、密度的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

五、布置作业。

第2篇:《物质的密度》物理教案

《物质的密度》物理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描述物质的一些特性。

2、能通过实验探究努力建构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获取信息能力、数据分析及处理能力。

3、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简单物理现象。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经历科学探究活动收集数据,引导学生用比值法和图象法去分析两个变量之间的正比关系。并学习用比值来定义新的物理量。

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进一步分析和比较,认识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也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并由此建构密度概念,理解用密度来鉴别物质种类的可行性。

3、通过查表和练习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并尝试进行简单的应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刻度尺、天平的使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精神,感悟物理与生活的和谐关系。

3、关注日常生活,乐于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去,乐于探索自然的奥妙。

【教学重点】

重点是探究物体质量和体积的关系,【教学难点】

难点是建构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教学准备】

教学演示准备:多个装有酱油、醋、酒、自来水、盐、糖的杯子。同体积的铜块、铝块多媒体课件

学生活动准备:天平、砝码、刻度尺、体积成倍变化的三个物块(木块、铁块、橡皮块)多组。

【教学方法】

1、情境导入,活动探究法;

2、引导归纳,自主建构法;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教学过程】 导入主题:

师:我们可以从颜色,气味等特性来直接辨别物质,有时却很难,有没有其它特性能够让我们更加有效的鉴别物质呢?

新闻图片放送:

假“金元宝”骗取数十万(多媒体展示)逐次出示实物或图片:

1、酱油、醋、酒、自来水、盐、糖。

2、同体积的铜块、铝块

3、同体积的铜块、金块(多媒体展示)

4、体积悬殊的铜块、金块(多媒体展示)师提问与引导:

1、你怎么辨别它们呢?

2、让我们先来探究一下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吧!提出问题,作出猜想

师取大小悬殊的两个砝码,请学生比较他们的质量大小。师提问:你是怎么判断的呢?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与体积可能有什么关系呢?如何探究?

学生通过看,尝,闻,掂,甚至咬等多种活动来辨别物质的种类。(说明:来自身边的这些物体非常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非常乐于参加这样的活动,所以很快就将学生推到最佳的学习心理准备状态。)

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师鼓励和引导:数学中我们是如何分析两个变量是否成正比关系的呢?

生猜想:同种物质的物体的质量与体积可能成正比关系 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师巡回指导,及时提醒

生交流思想,商讨做法,拿出方案 实验探究,收集数据,分析交流(注:全班分三大组,三人为一小组,甲组用大、中、小三个木块进行探究,乙组用大、中、小三个铁块,丙组用大、中、小三个橡皮块)

论证猜想得出结论 展示、分析、评价。发现问题建构概念

交流成果,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木块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是成正比关系的,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定.(约)

2、铁块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是成正比关系的,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定.(约)

3、橡皮块的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是成正比关系的,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定.(约)

引导学生思考,组织学生自习,帮助学生交流,协助学生建构。(注:作布白处理,给学生留足思考和自主建构的时间)

3、建构密度概念:

(1)同种物质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总是一个相同的量,不同物质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相同,所以我们可用这个比值来鉴别物质的种类,可见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

(2)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等于单位体积的质量,我们把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密度.即密度=质量/体积。(ρ=m/V)(3)密度的单位是由哪两个物理量的单位组合在一起的,每个物理量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是什么?应该怎样表示密度的单位。

(4)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密度相同,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相同,所以我们可用密度来鉴别物质的种类。

应用演练固化新知 投影4道应用练习:

1.通过查课本密度表可知:金的密度为______,它的物理意义是_____。

2.相同体积的金块和铜块,_____的质量较大,这是因为______。3.10m3 的大理石它的质量是多大?与多少m3 的水的质量相等? 4.小民的妈妈买了一条金项链,小民很想知道这条项链是不是纯金制成的?如果小民测得这条项链的质量是10g,体积是0.7cm3,则这条项链的密度是多少g/cm3,合多少kg/m3?它是不是纯金制成的呢?

结束语 提问与交流: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谈一谈你学到了什么,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感到什么地方还有遗憾吗?

【板书设计】

第三节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一定值,不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

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公式:

单位:国际单位制:千克/米3 密度的一种特性。

理解:

密度知识的应用

1、求质量

2、求体积

3、鉴别物质

常用:克/厘米3

换算:克/厘米3=1×103千克/米3 1.同种物质密度是一定值,反映了物质本身2.反映了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3.密度可用 计算,但ρ与m、V无关。

第3篇:《质量和密度》物理教案

《质量和密度》物理教案

(一)教学目的

1. 掌握密度的概念,物理教案-质量和密度。

2. 知道密度的公式并能用公式进行计算。

3. 知道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

(二)教具

演示实验用具:1分米3的木块1个,小黑板1块(画有课本上的实验表格),体积相同的长方铁块、铝块、木块(4厘米×3厘米×1厘米)各1个,体积相同的长方铁块、松木块(4厘米×3厘米×2厘米)各1个,托盘天平(最大秤量值200克)和砝码1套,刻度尺1只。

学生实验用具:每2人1个1厘米3的木块。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小学学过的体积单位

提问:小学数学在表示物体体积时常用哪些单位?

学生答:米3、分米3、厘米3。

教师出示1分米3的实物并让每位学生观察课桌上1厘米3的实物。指出1分米3=1升,1厘米3=1毫升。

提问:谁能记得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物理教案:质量和密度

物理教案:质量和密度

质量和密度

密度

(一)教学目的

1. 掌握密度的概念。

2. 知道密度的公式并能用公式进行计算。

3. 知道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

(二)教具

演示实验用具:1分米3的木块1个,小黑板1块(画有课本上的实验表格),体积相同的长方铁块、铝块、木块(4厘米×3厘米×1厘米)各1个,体积相同的长方铁块、松木块(4厘米×3厘米×2厘米)各1个,托盘天平(最大秤量值200克)和砝码1套,刻度尺1只。

学生实验用具:每2人1个1厘米3的木块。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小学学过的体积单位

提问:小学数学在表示物体体积时常用哪些单位?

学生答:米3、分米3、厘米3。

教师出示1分米3的实物并让每位学生观察课桌上1厘米3的实物。指出1分米3=1升,1厘米3=1毫升。

提问:谁能记得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教案密度——初中物理第一册教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教案密度——初中物理第一册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教案密度——初中物理第一册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2、知道密度是物质特性,在一定条件下,同种物质密度是一定的;

3、初步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概括、归纳物理概念的能力;

重难点:

1、理解密度的概念;

2、密度单位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辨认物质,在现实生活中,如根据颜色辨别红色墨水和水,根据气味辨别水和酒精。此中颜色和气味是物体所具有的特性,可以据以区分不同物质。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初二物理教案密度的应用

初二物理教案密度的应用

编者按:查字典物理网小编为大家收集发布了初二物理教案密度的应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二物理教案密度的应用

【教学目标】

1.道德目标:培养学生分工协作的团队精神

2.情智目标:

①感情目标: 通过动手做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②认识目标:1.掌握量筒和量杯的使用方法;知道密度的测量原理及方法,能 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2.了解测密度过程中减小实验误差的方法,提高分析能力及实验技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时间】(1 学时)【教学手段】分组实验 讨论

【教学过程】

(一)感情调节

例题:市中学生运动会的金牌质量为44.5克,体积为5厘米 3,它是真金的吗?是什么材料制成的?

(二)自学与互帮

1.自学内容一:量筒(量杯)的使用

自学方法:阅读P12-13 信息快递:

(1)量筒是测量 的工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初二物理教案:密度知识的应用

2018年初二物理教案:密度知识的应用

【编者按】为了丰富同学们的学习生活,查字典物理网中考频道为同学们搜集整理了中考语文复习指导:2013年初二物理教案:密度知识的应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2.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2.通过解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规范解题,认真细致的良好行为习惯.2.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解决疑难问题的良好品质.3.通过公式变形及计算题规范格式的学习,培养学生认真做作业,以形成整洁、规范的作业习惯,以美的作业给人以享受.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这一节主要是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学会灵活运用知识,教材首先提出了三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初中物理教案

初中物理教案

机械功

一、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学习机械功、功率。机械功、功率是“机械和功”这一章的第二节,是为下一节学习“机械能”打基础的,同时也是本章学习研究“功的原理”的基础,更是高中学习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的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知道功的概念,知道功率的意义。

在学习本节前,学生已经学过“力”、“物体的运动”相关知识,对“力”和“距离”这两个概念并不陌生。但由于生活经验的影响,学生容易将生活中的“做工作”与物理学中的“做功”混淆,对费

力而未做功的现象不易理解。因此要通过一系列的事例让学生知道功的概念。做功有大小,做功有快慢吗?怎样比较物体做功的快慢呢?本设计期望通过一系列实验探究,帮助学生找到比较物体做功快慢的不同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在观察、实验、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初中物理教案:密度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物理教案:密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