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粑经典散文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7-24 07:14:4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清明粑散文

清明粑散文

一年之中,有些食物如昙花一般,感觉还没怎么吃出味来,就已结束了,比如清明粑。我听家人说过,我勤奋精明的外婆年轻时,每逢清明前,都要放下洗洗浆浆的手上活路,带着孩子在山上采摘清明菜,赶制很多的清明粑,然后挎着篮,领着孩子上街去叫卖,挣得微薄的钱来补贴家用。

外婆把这样补贴家用的办法传授给我母亲,我母亲又教会我,所以我很小时,就知道如何做清明粑,不过没机会上街吆喝过。结婚生子后,只做过两次给家人尝,都觉得很不错。但工作太忙,况且在城市里,不知何处才有清明菜。

好在清明前,街上总有人拎着满满一篮子的清明粑叫卖,看见她们,我会想起外婆年轻时,也如此辛苦地满街叫卖,眼巴巴地盼着行人们来买。故每次我都情不自禁地买很多带回家,如果遇上卖得差不多,又急着赶回家的,我索性一古脑儿全买下,然后东家送几个,西家送几个,又带几个到办公室,三下五除二就可以全部消化掉。

我小时吃的清明粑很简单,把长着白绒毛的清明菜叶切碎,混着糯米面、米面一块揉和,然后把核桃、花生、芝麻、红糖等碾碎混和一起作馅,包成包子状,以掌摁扁成饼状,锅里放少许油,把饼放进去两面烙烤至金黄即可,外壳口感脆,里面软香柔和。也有人用豆沙作馅,口感也是一样的香。我小时很喜欢吃,不过母亲大人不让我多吃,因为糯米面很容易腹胀,而小孩子馋嘴起来,是顾嘴不顾肚量的`,所以总感觉小时候吃清明粑,怎么都没吃过瘾。

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城里已绝少有人家自己做清明粑了,都是从街上买来。而此时的清明粑,也上了档次。素馅的继续保留花生馅、豆沙馅外,还有不少荤馅,比如腊肉馅、海鲜馅、猪肉粉丝香菇馅、鱼丸馅等,虽然很好吃,但令我诧异的是,才吃半个即感腹饱。不似小时候,吃起来可以没个完,青年时一气吃上四五个不成问题。故每年我买的清明粑数量渐渐少了,还有好几年,竟忙忘记买这应季食品。

去年清明应朋友之邀,带着家人跟去上坟扫墓,其实就是去郊外踏青,完事后下山。山下小村落是朋友家族所在地,我们进去坐一坐喝杯茶。朋友的亲戚送来一大锅豆沙馅的清明粑,看着不及城里卖的那样细腻洁白,不过吃在嘴里,却是满口清香,那感觉很神似我小时吃的清明粑,大家交口称赞,转眼一锅儿清明粑就被我们吃下肚了,不得不感叹:“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不一定是事实,但乡下的野菜、米面等,绝对要比城市里的好吃、新鲜。

端午吃粽子,清明守寒食。如果城市里有清明菜卖,我是很乐意买回来教孙辈们做做清明粑吃,老少两个在厨房里边做边品尝,也算是天伦之乐、厨房一大情趣吧。

第2篇:清明粑经典散文

清明粑经典散文

前两天在家里休假,爱人说快过清明节了,我们去买点大蒜来,做粑给你吃。我高兴得不得了,忙下楼奔菜市场去了。

知夫莫若妻,爱人知道我特别喜欢吃清明粑。只要一提到清明粑,那种香喷喷的大蒜和腊肉味道,就会很快地沁入我心脾,使我的口水直流,恨不得马上就有吃。

还未到清明节,那绿油油的大蒜在经过了严冬的酷寒后,长在了春天的温馨里。苗棵通过雨水的滋润,在温暖阳光的照耀下不但恢复了元气,而且长成了嫩长的茁壮蒜,这种茁壮蒜,便是清明粑的美味馅料。这个时候,我就常常催促爱人快做清明粑。早些年我的爱人在水产场里养鱼,我也跟着在渔场生活劳动了十来年。在那里我们虽然经历了不少凄风苦雨,却是平生无憾,大饱了十年吃清明粑的口福。因为鱼池的池埂上可以自己种大蒜,我就总是种了许多,每年的清明节前后,都能吃上五、六回的清明粑。每次我都能吃上二十来个,到第二天早餐的时候还要吃。爱人看到我的吃相总是温嗔地笑我,你呀,真是个清明粑生的!

清明粑是我们鄱湖人的地方特产,是一种民俗和风情。然而,处在不同的地方,其特色和质地却是有些不一样的。像我们这里,总的来说,越是靠近山里,那清明粑的味道就会更足一点。山里人做的粑,个小、柔韧、皮薄,那薄薄的粑皮,既像少女嫩滑白皙的皮肤,可以望得见底下涌动的青春血液,也如窑中刚出炉的晶莹剔透的瓷品,看上去饱人眼福,吃起来解人嘴馋,一口下去,满嘴流油,舌蕾欢畅,真的是色香味俱全,享受在即间,回味在绵远。

人的味觉真是厉害,吃的粑一多,地方一广,就能吃出个优劣来。慢慢我归其原因,发现原来是入粑的蒜料,和米粉的揉制工序上存在有不同。入清明粑的大蒜,一定要用紫皮蒜,而且是根茎越小的紫皮蒜做出的粑就味道越妙,所以选蒜的'时候一定要选紫皮个茎小的,莫选大葱样的菜皮蒜。二是米粉的加工揉制方面,一定要先把浸好的大米放在锅里用水蒸气闷熟,然后将闷熟的大米再拿去打粉,这种米磨(机)出来的粉,才能使揉出的耙皮柔而坚韧,薄而不破。湖边的很多人种的是菜皮蒜,制粉的时候又多为了节约工夫,不用水蒸气先将米闷熟,而是直接把浸好的大米拿去磨(机)粉,然后再放到锅里炒一下了事,这种粉揉出的粉皮,就有点要薄难得薄,做出的粑的味道,难免不尽如人意。

我的家乡惯种紫皮蒜,而且一直享负盛名。只要人们一提到阳丰大蒜,都会伸出大拇指,对它夸个不停。记得我小时候在中秋节前后学校放礼拜时,常常和父亲打帮手种大蒜,春天帮父亲松土锄大蒜草,清明的时候帮母亲磨粉做清明粑。母亲不吃荤,就把一点腊油放在蒜馅里,让粑沾到些腊肉香味,做上些蒸在一旁自己吃。母亲在我们吃的粑里面却是放了不少腊肉,不嫌麻烦,手脚麻利,往往在我们早上醒起时,就蒸好了一锅清明粑,热腾腾地等着我们吃。

遗憾的是,大蒜照春绿,物是人已非,节粑仍季香,生被死早离。至今,母亲的那朵老花,已经凋谢了整整二十五年,父亲的那棵老树,也在前年早秋的一天,终于叶落枝朽,枯竭在金色的秋光里。但父亲的那双会种大蒜的布满蚕茧的灵手,还在我的眼前不停地晃动。母亲做的清明粑,其飘出锅沿和塞进口里时的香气,还在我的脑里与舌间频繁地回味和缭绕。如今的我也过了知天命奔老年了,每当我想起父母亲,就只有在每年的清明节时,和兄弟们拿几只清明粑,去到父母亲的坟前,以寄托自己的隽永怀念和无尽哀思。

清明粑乃鄱湖人的一种聪颖杰作,取地方之材,创地方美食,是一种至今流传在鄱阳湖畔的美丽饮食文化。这文化已经辐射出了万丈光芒,普照在本地区的县村街巷,传播到外地域的城镇市乡。每当我因事或活动去外地时,若看到有那饺儿粑,便会骄傲地想到,这是从我们鄱阳湖畔灿烂过去的文化,是我们这儿清明粑的制作改良,于是我总是买上一碗,吃的时候感到分外亲切。

家乡的清明粑,吃起来是那么风味地道,清明节时带上几只去上坟,是那么彰显地方的别样特色。它是鄱阳湖畔的一道景致,有着别地难以比拟的美丽。

我喜欢清明粑,它那香喷喷的味道,定会缠绕我一生。

第3篇:清明粑优美散文

细雨蒙蒙,转眼就到了清明时节。母亲说,回来吧,给你做清明粑吃。

带着浓浓的思乡情回去了。春雨渐,春意浓,这个时节是最美丽的。麦沟里,田埂上,各种野花野草都长得葱葱郁郁的,仔细分辨,还能找到清明菜。清明菜的学名应该是“鼠曲草”,远远一看,灰绿灰绿的。细细看来,那可喜的绿中会探出黄色的小脑袋,又娇俏又可爱。微风一拂,清明菜左右摇摆着,我便似乎闻到了清明粑那独特的香味了。

母亲果然要做清明粑。瞧,摘好洗净的清明菜都晾在簸箕里。糯米粉、大米粉都早已舂好,还有芝麻、苏麻、花生都已炒熟,核桃切碎了,一齐用木滚子辗压好,分别装在钵子里。我凑近去深吸一口气,做出夸张的馋样来,母亲一边和面一边直笑。

要想做出美味的清明粑来,每一道工序都必须一丝不苟。将适量的清明菜配入混合的米面,各种颜色一混合,看着都觉得香。菜多面少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清明粑优美散文

清明粑优美散文

细雨蒙蒙,转眼就到了清明时节。母亲说,回来吧,给你做清明粑吃。

带着浓浓的思乡情回去了。春雨渐,春意浓,这个时节是最美丽的。麦沟里,田埂上,各种野花野草都长得葱葱郁郁的,仔细分辨,还能找到清明菜。清明菜的学名应该是“鼠曲草”,远远一看,灰绿灰绿的。细细看来,那可喜的绿中会探出黄色的小脑袋,又娇俏又可爱。微风一拂,清明菜左右摇摆着,我便似乎闻到了清明粑那独特的香味了。

母亲果然要做清明粑。瞧,摘好洗净的清明菜都晾在簸箕里。糯米粉、大米粉都早已舂好,还有芝麻、苏麻、花生都已炒熟,核桃切碎了,一齐用木滚子辗压好,分别装在钵子里。我凑近去深吸一口气,做出夸张的馋样来,母亲一边和面一边直笑。

要想做出美味的清明粑来,每一道工序都必须一丝不苟。将适量的清明菜配入混合的米面,各种颜色一混合,看着都觉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清明粑经典散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清明粑经典散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