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现象教学设计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7-20 07:13:36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磁现象》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9.1 《磁现象》教学设计

富水镇初级中学 汪锋

教材分析

本节是人教新课标八年级物理下学期第九章电与磁的第一节磁现象,教材没有给出明确磁体、磁极和磁体间相互作用的概念,全靠学生自己总结。也就是本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磁性、磁体、磁极的概念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至于磁化现象,可以作为略讲内容,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磁化的利与弊来认识。通过学生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并观察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及概括能力。并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对磁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磁性、磁体、磁极的概念;

2、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知道用磁化的方法可以使一些物体获得磁性以及生活中的一些磁化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并观察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及概括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对磁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学重点

1、知道磁性、磁体、磁极。

2、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教学难点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讨论法、观察法、归纳法 教学准备

教具 :铁块、铝块、铜块、泡沫块、木块、橡皮、铁钉、铁锁、回形针、电磁铁、干电池、小灯泡、导线开关、硬币、信封、纸杯等。

学具:条形磁铁、蹄形磁铁、铁屑、铁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境导课

完成小魔术(用磁铁分硬币)导入 板书课题:§9.1 磁现象

二、探究新知

1、磁性和磁体 活动一:

提出问题:出示磁铁和以下材料,磁铁会吸引下列哪些物质? 铁块、铝块、铜块、泡沫块、木块、橡皮、铁钉、铁锁、回形针。学生猜想

究竟哪种猜测结果是完全正确的呢?

设计并进行实验:下面我们一起做个实验来验证一下,请同学上讲台把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和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分出来呢?

用磁铁靠近以上材料,观察现象: 小结: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磁铁能吸引的物质有:铁块、铁钉、铁锁、回形针。

不能吸引的物质有:铝块、铜块、泡沫块、木块、橡皮

通过实验我们解决了刚才有争议的问题,现在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能够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它们都是铁制品)

能够被磁铁吸引的物体都是铁质的材料和铁制的物品,我们把磁铁

能吸铁、钴、镍的性质叫磁性。具有磁性的物体叫做磁体。

板书:磁性——磁体 生活中在哪儿见到过磁体。

学生举出生活中常见的磁体。出示条形磁铁、蹄形磁铁,并用幻灯片展示各种各样的磁铁。

2、磁极

活动二:磁铁中哪个部位磁性最强?

提出问题:磁铁所有部位的磁性一样强吗?怎样才能证明磁性的强弱?

学生猜测:

引导学生交流该怎样进行实验并观察。通过实验得出:

磁铁中磁性最强的部位是两端,我们把磁铁中磁性最强的部位叫做磁极。

演示:小磁针旋转后总是一端指南,一端指北。一块磁铁有两个磁极,分别是南极,用S表示;北极,用N表示。

板书: 磁极

3、磁极的相互作用规律 活动三:

提出问题:假如把两块磁铁的磁极相互靠近,会出现什么现象? 猜测: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了磁铁中磁性最强的部位是磁极,老师手中有两块磁铁,假如让两块磁铁的磁极相互靠近又会出现什么有趣的现象呢?你们猜一猜。

演示:将磁铁两极分别靠近小磁针的一端,让学生观察出现的现象。结论: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板书)。※补充:有磁性的物体吸引没有磁性的铁、钴、镍。

4、磁化

南极(N)北极(S)

我们已经认识了磁体的许多磁现象,磁体可以分为天然磁体和人造磁体,通常我们看到和使用的磁体都是人造磁体,它们都能长期保持磁性。

提出问题:人造磁体是怎样拥有磁性的? 学生猜想 进行实验:

一些物体在磁体或电流的作用下获得磁性的现象叫磁化。铁和钢制的物体都能被磁化。让学生做刚才的演示实验:当铁钉吸引铁屑后,将磁体拿掉,当磁体拿掉后,铁钉还能吸引大头针吗?让学生动手做一做,看怎样使铁钉具有磁性,然后交流。

[演示实验]:演示电磁铁通电后可以产生磁性。磁化现象有利、有害表现在哪些方面?

不利:机械手表磁化后,走时不准;彩色电视机显像管磁化后,色彩失真。

有利:带磁性的螺丝刀可以把小螺丝“吸”上

三、课堂总结

1、学生谈本节课收获

2、总结本节知识点

3、揭秘小魔术(1元硬币含有磁性材料,1分硬币不含磁性材料)。

四、巩固拓展:

1.一根磁铁上磁性最强的部分是_______,这个部分叫_________,分别叫____极和____极

2.用一根细线系在一根条形磁铁的中间,悬挂在空气静止,可发现条形磁铁总是指向_________方向,条形磁铁的N极指______,S极指_______

3、用条形磁铁的N极去靠近某物体的A端,发现 能把A端吸引过来,则物体的A端()

A一定的S极

B可能是N极 C可能是S极

D一定是N极

4、某物体的一端靠近静止的一根小磁针,当靠近小磁针的N极和S极时都能吸引,则这物体的这端()

A一定是无磁性的 B可能是N极 C可能是S极 D一定有磁性

※5.有二根形状相同的钢棒甲、乙,一根有磁性,另一根没有磁性。如果没有任何其它用具,怎样才能知道哪一根有磁性,哪一根没有磁性?

五、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册32页练习。

2、课外作业:找一根缝衣服用的钢针,试着将它磁化。你能找出多少种磁化的方法?与同学交流一下,怎样做可以使钢针获得更强的磁性。

板书设计:

§9.1磁现象

1、磁性——磁体

3、同命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4、磁化

南极(N)

2、磁极 北极(S)5

第2篇:教学设计磁现象

9.1 磁现象

舒展波

2007年5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简单的磁现象,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了解磁化。

2、过程与方法

感知物质的磁性和磁化现象,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认识磁极及 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

经历观察磁现象的过程,能描述其主要特征。有初步的观察 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对磁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激发爱国热 情,进一步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知道磁铁的指向性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三、教学难点

被磁化的钢针磁极的判断

四、教具

条形、蹄形磁体、铁屑,钢针,微机,大头针,铁架台,细线,有关磁性材料的实物,图片(有些实验器材可布置学生自己准备),小磁针。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传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自己逍遥作乐,建造了一座富丽堂皇的阿房宫,由于秦始皇曾经有几次遇刺,虽都侥幸脱险,但仍使他整日提心吊胆,生怕再遇刺,因此在建造阿房宫时,他命令工匠在大门上安装“机关”使得身披铁甲,怀揣利刃的刺客休想进入。

你知道聪明的工匠们是怎样解决这一难题的吗?

(二)进行新课

在小学的时候中,我们就了解了简单的磁现象,同学们回忆一下,有哪些现象?学生发言,教师可以适时补充。

既让我们这么熟悉它,你都见过什么样的吸铁石呢?学生踊跃回答,有的展示自己带的磁铁。我们常见的这些都是人工制造的叫人造磁体,有时我们能看见象石块那样的叫天然磁体。

师问:难道它们只吸引铁吗?做一做看能够吸引你桌上的哪些东西? 学生实验:将课前准备的铁片、钢锯片、镍币、铜片、玻璃片、橡皮、尺子等器材放在桌上摆好,用条形磁铁分别接近它们,观察发生的现象。(磁铁能吸引铁制物质,能微弱地吸引镍币)

教师指出:磁铁除了能吸引铁、镍外,还能吸引钴,钴是稀有金属,我们平时很少见。板书:磁铁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磁铁的这种性质叫磁性,具有磁性的物质叫做磁体。2.师问:磁体各部分吸引铁的能力都一样吗?有什么现象? 学生实验:把一些大头针平铺在一张白纸上,分别将条形磁体和蹄形磁体平放在大头针上,然后用手轻轻将磁体提起,并轻轻抖动。(观察到磁铁两端能吸引较多的大头针,而中部没

有吸引大头针,这表明磁铁两端的磁性最强)板书:磁体两端的磁性最强,这两个部位叫磁极

3.师:支起小磁针,让它自由转动,观察静止时的指向。(远离磁体)(都是一端指南,一端指北)

师放映课件观察条形磁体和小磁针静止的指向静止时指南的那个磁极叫做南极,又叫S极。静止时指北的那个磁极叫做北极,又叫N极。

提问:世界最早的指南工具是什么?它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

4.师:磁体两端的磁性最强,如果把两磁极相互靠近时,会发生什么现象呢?下面请同学们通过实验来研究。

学生实验:把一磁针支起静止,用另一块条形磁体的N极先慢慢地接近磁针的N极再慢慢接近磁针的S极,观察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学生归纳后教师板书: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5.师问:你知道人造磁体是根据什么道理制成的吗?

演示实验:磁化边演示边提问:铁棒原来有没有磁性?(没有)当用磁体慢慢从上部接近铁棒时,观察到什么现象?(观察到铁棒能吸引下面的铁屑)这说明什么?(说明铁棒也获得了磁性)

教师指出:铁和钢都可以用这种方法获得磁性,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磁化现象。板书:一些物体在磁体或者电流的作用下会获得磁性,这种现象就叫做磁化铁和钢制的物体都能被磁化。

重做上面的实验:当铁棒吸引铁屑后,将上部的磁体拿掉。

提问:当磁体拿掉后,铁棒还能吸引下面的铁屑吗?这说明什么?(铁棒不能吸引铁屑,说明铁棒的磁性容易消失)

教师指出:铁棒被磁化后,磁性容易消失,称为软磁体。钢被磁化后,磁性能够长期保持,称为硬磁体或永磁体,钢是制造永磁体的好材料。

提问:除了钢、铁外,还有哪些物质可作磁性材料?它们在现代科技中有哪些应用呢?向学生展示录音带、磁性卡等,利用课件介绍这些磁性材料的应用。

三、小结

师生共同小结: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四、习题

1.如果磁体被分割成两段或几段后,每一段磁体上是否仍然有N极和S极?

1.如果现在有两根外形完全相同的铁棒,已知其中一根有磁性,另外一根没有磁性,不用其它任何器材,你能否将它们区别开来?尝试着说说你的方法.五、作业

1.你知道指南针为什么能指南北吗?

六、板书设计 9.1磁现象

磁性:磁铁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磁铁的这种性质叫磁性。磁体;具有磁性的物质叫做磁体。

磁极:磁体两端的磁性最强,这两个部位叫磁极(北极N;南极S)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磁化:一些物体在磁体或者电流的作用下会获得磁性,这种现象就叫做磁化

第3篇:磁现象教学设计

磁现象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物理课选自教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七章第一节《磁现象》。它是本章的启始课,是电到磁的转折,也是学好全章内容的基础,更是学生掌握磁的性质、应用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磁现象的关键。在教学中通过多列举生活中的磁现象,通过奇妙的现象感染学生,增强趣味感。同时运用教学课件展示磁体的性质知识直观化、具体化,增加实效性。学生更容易理解。

2、教学对象分析 :

九年级学生对奇妙的磁现象,无声无味、无影无踪、有时相吸、有时相斥,非常不可思议,抓住学生的这种求知欲望,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本节课通过列举一些磁现象让学生熟悉,贴近学生的生活,使他们非常感兴趣,而愿意主动、自觉地参与学习。还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多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磁现象教学设计

《磁现象》教学设计

一、知识技能

1.知道磁性和磁体; 2.知道磁极;

3.知道磁极的指向性和磁极的表示方法; 4.理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5.知道磁化及其应用。

二、方法过程 1.感知物质的磁性和磁化现象。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认识磁极,理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观察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的实验演示,探究出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对磁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进一步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

磁极指向性、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磁化的概念。

教学难点

1.通过观察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实验演示,理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2.观察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实验演示,能探究出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请同学给大家念2个小故事

听了这两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磁现象教学设计

磁现象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磁现象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磁现象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磁现象,知道磁性、磁极的概念。

2.知道电流的磁效应、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3.知道磁极和磁极之间、磁极和电流之间、电流和电流之间都是通过磁场发生相互作用的.知道地球具有磁性。

(二)过程与方法

利用类比法、实验法、比较法使学生通过对磁场的客观认识去理解磁场的客观实在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类比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体现磁现象的广泛性。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电流的磁效应和磁场概念的形成

难点:磁现象的应用

三、教具:

多媒体、条形磁铁、直导线、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磁现象》教学设计

《磁现象》教学设计(共12篇)由网友 “Apollo” 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磁现象》教学设计,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篇1:《磁现象》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请大家先听两个故事:(幻灯片展示)

1.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建造了规模宏大的阿房宫,为了防范刺客,聪明的工匠们修建了奇特的阿房宫的北门,一旦有人身怀铁器,立刻就会被门牢牢地吸住。

2.在加拿大东海岸,有一个神奇而令人生畏的世百尔岛,来往的船只只要一靠近它,不但指南针失灵,还会把船吸向海底,造成触礁沉没。

听了这两个故事大家一定很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吧?今天我们学习了磁现象,就会明白这是为什么。(板书课题)

二、进入新课,科学探究

(一)磁现象

1.磁性:物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磁性。(课件演示)

2.我们把这类具有磁性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磁现象 教学设计

第一节 磁现象 磁场(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本课是选自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二十章第一节,该节知识点偏多,但为后面进一步学习磁与电非常重要,因此,做好学生实验及演示实验,总结物理概念和规律是本节的主要特色。

【学情分析】:初三的学生思维还处在形象阶段,对于抽象的物理知识还是不太易懂,所以本节知识主要依靠实验和生活现象来阐述物理知识。【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知道磁性和磁体;(2)知道磁极;

(3)知道磁极的指向性和磁极的表示方法;(4)理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5)知道磁化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1)感知物质的磁性和磁化现象。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认识磁极,理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观察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的实验,探究出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3)体会运用实验来研究、感知物理问题的方法。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磁现象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磁现象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