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羽毛球体能训练教学中悬吊训练的应用分析论文
羽毛球体能训练教学中悬吊训练的应用分析论文
悬吊训练( S - E - T) 是一种新兴的训练方法,近几年来广泛的用于竞技体育领域,对提高运动员的核心稳定性以及平衡能力、运动员的神经肌肉控制能力、预防运动损伤和伤后的康复训练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在竞技比赛日趋激烈的今天,良好的专项体能是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保障,要培养良好的专项体能必须采用与专项有关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来练习,并且这些方法和手段必须符合该项目的专项特点和要求。本研究拟将悬吊训练的方法与羽毛球运动项目相结合,以期对羽毛球运动员体能的提高有所帮助,为今后羽毛球教练员和教师在训练与教学过程中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1. 悬吊训练的概述
悬吊训练( S - E - T) 是基于现代康复理论最新成果的训练技术。它源于二战康复治疗最初用于骨科术后和骨骼、肌肉系统慢性疾病的康复,北欧及日本、韩国目前都已开展,近年来已发展到伤后康复训练和运动员体能训练[1].近几年,在运动训练领域,国内外学者通过研究试图将用于康复医学领域的训练方法扩展到竞技体育训练中来,其中悬吊训练作为一种新兴的体能训练方法就是其中研究成果之一。
悬吊训练突出运动感觉综合训练,强调在不平稳状态下进行闭链运动以达到对感觉运动器官的最佳诱发效果。S - E - T 可加强中央躯干、骨盆和髋部深层肌肉力量,这种在非稳状态下进行的力量训练能够激发躯干肌肉和身体各大肌群之间的神经肌肉协调收缩能力,达到康复和训练的目的。悬吊训练通过强化躯干肌肉及非主导侧肢体的运动能力,加强神经和肌群之间的反馈、统合功能来提高身体在运动中的平衡、控制能力和稳定状态。一般在悬吊器械上进行训练,也常用到海绵橡胶垫、平衡板以及气枕等以增加支撑点的不稳定性来激发神经肌肉的协调功能[2 -3].
2. 羽毛球项目的体能特征
羽毛球项目属于隔网对抗性运动,具有小场地、短距离、变速、变向的快速运动的专项特征。根据羽毛球运动的时间结构模式决定了羽毛球运动的供能特点是以有氧代谢为基础,无氧和有氧代谢系统综合供能。羽毛球体能特点可概括为“速度是关键、力量是基础、耐力是保证”,它需要动用全身肌肉参与运动,比如说后场杀球需要强大的爆发力,而网前需要有细腻的手法,技术要求动作自然协调、思维敏捷、刚柔结合。要求肌群既要有强大的相对力量又要求小肌群精准的神经肌肉控制能力。并且在羽毛球实施新赛制规则以来,21分赛制的比赛节奏变化加快,技、战术水平要求更稳定,体能要求提高,其中对力量素质的要求尤其是爆发力的要求提高。新赛制下比赛中主动进攻次数明显增加,全身力量的整体协调发挥要求增加。不论是前场搓放还是后场杀球,都需要强有力的`躯干部位力量---核心力量作为基础,这种力量可以使身体各个部位有机地结合与发展,而网前的拼抢对小肌群的神经控制要求更加提高[4].
3. 悬吊训练对羽毛球运动员体能的主要影响
3. 1 核心力量的增长
核心部位是人体运动链的枢纽,核心力量是人体运动的主要动力来源,在人体运动链中起着衔接、传递和整合的作用[5].悬吊训练是一种发展核心力量的有效训练方法,训练时作用在非稳支撑平面上,非稳平面大大增加了训练的难度,使核心躯干、骨盆和髋部深层肌肉的力量得到加强,并且这种在不稳定状态下进行的力量训练能够激发躯干肌肉和身体各大肌群之间的神经肌肉协调收缩能力,激活更多的肌肉参与运动,尤其是核心区域深层小肌群,进而提高运动员的核心力量[6].在羽毛球运动中,无论是前场还是后场球,都需要躯干核心力量作为基础,它可以让身体各环节形成有效的动力链,协调一致的发挥作用,从而使羽毛球后场鞭打动作更顺畅,网前的控制更精确。
3. 2平衡能力的提高
平衡能力为人类维持生活中各种基本的动作提供了重要保障,对于体育运动而言,平衡能力是人体完成各种动作的基础保证,尤其是在那些强调保持身体姿势和动作协调的项目中,较强的平衡能力是运动员发挥训练水平、完成技术动作的根本要求[7].悬吊训练通过悬吊带将身体局部部位悬吊起来,使身体处于不稳定状态下进行练习,可以提高运动员的核心稳定性和平衡能力[8].任何一个运动项目都是在维持身体平衡的状态下进行,羽毛球项目更是如此,比如后场起跳杀球动作,运动员在腾空期间只有好的平衡能力,才能控制好身体姿势进而提高力量的传输效率更好的完成杀球动作,从而表现出更高的运动水平。
3. 3 神级肌肉控制能力的增强
悬吊训练主要是在非稳状态下进行力量训练,这种训练方式更加突出肌肉收缩与放松、身体平衡与不平衡之间的快速转化以及机体内在的用力感觉,这可有效地提高神经对肌肉的控制能力,改善神经肌肉的协调性,提高神经募集肌肉的能力,从而提高肌肉的最大肌力和爆发力,以及本体感觉功能[9].本体感觉功能与对运动器械的控制有密切关系,在羽毛球运动中,会出现控制羽毛球拍的问题,肢体的位置、羽毛球拍的位置、羽毛球拍的角度等,都是本体感受器对肌肉活动的精确控制实现的。因此本体感觉功能的提高,能有效的提高羽毛球技术控制的精准性。
3. 4 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康复
随着竞技水平的提高比赛越来越激烈,羽毛球运动员损伤的发生率也不断提高。羽毛球比赛一般持续的时间比较长,长时间的比赛容易导致运动员疲劳,特别是膝关节,膝关节在羽毛球运动中损伤发生率最高。悬吊训练通过强化躯干肌肉、强化非主导侧肢体运动能力等手段提高身体在高速运动中的平衡和控制能力,加强力量在运动链上的传导。此外,核心力量的提高为四肢肌肉的收缩建立支点,为肢体末端的发力创造良好的条件,提高运动中的力量水平,避免运动损伤。
目前悬吊训练在国内外也广泛的运用于康复领域,对损伤患者治疗后的恢复起了重要作用。悬吊训练在不稳定支撑下进行主动训练,其训练内容包括肌肉放松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牵引、关节稳定性训练、感觉运动的协调训练、肌肉势能训练等。研究报道表明其在缓解疼痛、改善肌力以及提升运动能力等方面有良好效果[10].
根据羽毛球主要技术动作结构及其所涉及的肌肉群( 表 1) ,制定出相应的悬吊训练方案。主要有针对羽毛球运动员上肢、下肢、核心区域为主的训练[12 -13].
4. 1 上肢训练
4. 1. 1 悬吊双臂俯卧撑
动作说明: 开始时双手分别握住悬吊环,俯卧直臂支撑,两脚并拢。缓慢屈臂下压身体,下压至完成俯卧动作后缓慢直臂还原。
训练要求: 完成动作时间 1 ~ 2 秒,还原动作 2 ~ 3秒。每组动作 10 ~15 次,完成 5 ~10 组,组间间歇 45 ~60 秒。
训练目标肌肉: 肱三头肌、三角肌、胸大肌、前锯肌。
注意事项: 整个动作过程中身体始终保持水平,腿部不要发力。屈肘动作要缓慢,两脚脚尖着地,不能移动。
4. 1. 2 悬吊双臂仰卧屈臂上拉。
动作说明: 仰卧在垫上,双手伸直分别握住悬吊环,手心冲向脚的方向,两脚并拢。缓慢屈臂上拉身体,上身与地面夹角约成 70°时缓慢直臂还原身体姿势。
训练要求: 完成动作时间 1 ~ 2 秒,还原动作 2 ~ 3秒。每组动作 10 ~15 次,完成 5 ~10 组,组间间歇 45 ~60 秒。
训练目标肌肉: 肱三头肌、肱二头肌、三角肌。
注意事项: 整个动作过程中躯干固定,腿部不要发力,双臂均匀用力,控制还原动作速度。
4. 2 下肢训练
4. 2. 1 悬吊单腿半蹲起
动作说明: 背向悬吊绳站立,将悬吊环套于单脚脚面。缓慢下蹲至大腿与地面平行,同时悬吊脚后移,直到感觉拉伸感,缓慢还原动作。
训练要求: 完成动作时间 1 ~ 2 秒,还原动作 2 ~ 3秒。每组动作 20 ~30 次,完成 10 ~15 组,再换另一侧,组间间歇 45 ~60 秒。
训练目标肌肉: 股四头肌、竖脊肌。
注意事项: 整个动作过程躯体保持一条直线,下蹲时膝关节不超过脚尖。
4. 2. 2 悬吊单腿仰卧外展
动作说明: 仰卧于垫上,将悬吊环挂于一侧脚跟,双臂紧贴地面。缓慢屈膝,双臂发力支撑,提髋,屈膝达到直角后固定。一脚面紧贴悬吊环,另一条腿缓慢外展,直到感觉拉伸感,缓慢还原动作。
训练要求: 完成动作时间 1 ~ 2 秒,还原动作 2 ~ 3秒。每组动作 20 ~ 30 次,完成 10 ~ 15 组,再换另一侧腿,组间间歇 45 ~60 秒。
训练目标肌肉: 竖脊肌、半腱肌、半膜肌、股二头肌。
注意事项: 整个动作过程保持上体固定,两腿屈膝时不外展。
4. 3 核心区域训练
4. 3. 1 双肘静力支撑双腿悬吊
动作说明: 坐在垫子上,将悬吊环交叉。两手分别握住悬吊环,然后套住两脚脚面。转体,屈两臂支撑。
屈两膝微贴垫子,两大腿自然分开,躯干正直。两肘支撑,将身体悬挂,保持身体水平成一条直线。脚面贴紧悬吊环,目视下方。
训练要求: 动作完成后静止 30 ~ 60 秒,重复 2 ~ 3组,组间间歇 30 ~60 秒。
训练目标肌肉: 多裂肌、竖脊肌、腹直肌、三角肌。
注意事项: 注意躯干始终保持水平,避免塌腰,呼吸均匀。
4. 3. 2 仰卧双腿悬吊挺髋
动作说明: 坐在垫子上,两手分别握住悬吊环挂住两脚脚跟。仰卧,两肩紧贴垫子,身体自然展开。缓慢地屈膝,同时双臂固定,提髋,保持提髋高度静止。
训练要求: 动作完成后静止 30 ~60 秒,再换另一侧做动作; 重复 2 ~3 组,组间间歇 30 ~60 秒。
训练目标肌肉: 半腱肌、半膜肌、股二头肌、臀大肌、臀中肌。
注意事项: 躯干保持上固定; 两臂支撑,用力均匀,配合均匀呼吸。
羽毛球运动员进行悬吊训练时,一定要遵循循序渐进、适宜负荷、有效控制、适时恢复原则,从而使训练达到最佳效果。根据运动员当时情况来调整训练的量和强度,具体表现在延长训练时间,增加次数、组数或加大负荷重量,由稳定支撑到非稳支撑等。在悬吊训练中,要严格控制身体姿势,配合呼吸,注意力要集中[13].
5. 小结
悬吊训练强调稳定与平衡、重视神经对肌肉的控制能力,利用自身体重作用而最终达到提高多块肌肉协同参与完成整体动作的目标。悬吊训练对羽毛球运动员核心力量的增长、平衡能力的提高、神经肌肉控制能力的增强、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康复有重要作用。在当前羽毛球以“快、狠、准、活”为技术风格的时代以及对运动损伤以“防”促“治”的思路下,悬吊训练以其自身独特的训练思路为羽毛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提供新的理念与指导,在今后的研究与实践应用中,除了需进一步完善悬吊训练在羽毛球运动中的应用之外,还需加强悬吊训练在其他体育项目中的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1]Kibler W B. Press J. Sciascia A. The role of core stability in athletic function[J]. Sports Medicine,2006,36(3) : 189 -198.
[2]张英波,佟海青。 竞技运动中的人体运动感觉与动作调节[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7) : 114 -116.
[3]乔柱,袁伟男。 S - E - T 悬吊训练对田径运动员平衡能力的影响[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0,29(5) : 86 -87.
[4]郭义彪,胡国鹏。 功能性训练在羽毛球运动员力量训练中的应用研究[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3,21(5) : 6 -7.
[5]黎涌明,于洪军,资薇等。 论核心力量及其在竞技体育中的训练----起源·问题·发展。 体育科学[J].2008,28(4) : 19 -28.
[6]陈小平,黎涌明。 核心稳定力量的训练[J]. 体育科学,2007(9) : 99.
第2篇:大学篮球教学中表象训练的应用分析的论文
大学篮球教学中表象训练的应用分析的论文
如今各大高校篮球教学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而在现代教育理念的影响下,表象训练法作为心理技能训练的一种,也越加受到教育者与学生的欢迎。本文从分析当前高校篮球教学现状入手,简要谈谈表象训练法在高校篮球教学中的应用。
新时期伴随心理训练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的不断完善与展开,心理技能训练显然已经成为了“运动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而“表象训练法”作为其中的一种,指的就是通过暗示语的引导,来让受训者在头脑中反复对某一运动情境与动作加以想象,以此来逐步提升自身情绪控制能力与运动技能。该训练法的展开,不仅可帮助受训者规范动作行为,还能使之动作记忆能力得到明显提升。下面,笔者以高校篮球教学为例,结合自身教学经验,简要探讨表象训练法在其中的应用。
就目前高校篮球教学与训练现状而言,普遍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单向教学等问题。首先,在教学方法方面,因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高校篮球教学普遍是遵循着“基本姿势讲解-步法控球练习、运球、传球、投球”等程序来展开的,缺乏创新性,枯燥无味。而且在动作讲解方面,往往是教师先示范,后引导学生加以练习,突出的是动作的系统性和规范性,虽可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篮球技术,但也相对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削弱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其次,在单向教学方面的弊端是很明显的,通常都是“教师教,学生学”,师生间缺乏良好的互动交流。对教师而言,教学的目的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动作要领,而未考虑到学生是否可完成,应该怎样完成等问题,这样一来,学生自然无法按照要求掌握所有的动作技能。而且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面对枯燥无味的示范讲解,想必也无法提起兴趣,多是敷衍了事,因此篮球教学无法获得满意的效果。为此,在篮球教学中,积极创新完善教学和训练方法意义重大。
(1)应用原理。在运动中,机体神经系统可把已经感知到的运动物体、肌肉感觉与线路等因素通过痕迹的形式存储到大脑中,然后在遇到适当刺激后,大脑就会产生思维,并迅速恢复对该运动因素的感知。将表象这一生理特征应用到高校篮球教学中,则能把原本复杂的篮球技术,借由示范感知加以分解强化,并形成表象,进而通过大脑记忆把整个运动实践过程存储在大脑中反复再现,这样能进一步加深对技能动作的把握,快速形成正确动作技能概念。
(2)应用作用。在高校篮球教学中有效应用表象训练法,可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通过调动其大脑思维来实现“想、练”的有机融合,较好地避免了篮球运动技能学习中单纯的动作模仿,加速了学生动作技能巩固,较好纠正了学生练习中存在的一个动作偏差;而且长时间系统表象训练,也能大大提升学生大脑层中动作表象清晰度,并逐步强化其对运动技能的条件反射,从而切实挖掘出其内在运动潜力,激发其学习兴趣,使之逐步树立学习信心,最终从整体上提升学习效果。
同时,表象训练法的应用,也较好迎合了大学生心理、生理与运动技能形成规律,促进了大学生体力、智力与技术水平的同步发展,对提升高校篮球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此外,表象训练法的应用,也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变,大大增强了师生间的沟通交流,不仅增添了教学乐趣,还大大丰富了教学形式,为学生逐步提升自身篮球技能奠定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1)形成完整动作概念,调动训练兴趣。在篮球训练中应用表象训练法,能够引导学生将所听到的、所看到的信息有机转化为身体动作信息,进而逐步强化对自身肌肉感觉与动觉的控制力,最终实现认知同动作的有机融合。为此,在篮球训练中,教师可有意识地应用一些手段、技巧来调动学生的技术动作,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动作的精妙所在,进而用语言加以引导、指示,让学生在脑海中自动重现动作执行过程,然后在实际训练中对动作技能加以规范、改进,以此来进一步巩固动作技能的准确性。通过这样一种表象训练法,让学生更好地把握篮球动作技能。
(2)形成“表象-动作-思维”程序。在初步把握了正确的`篮球动作概念之后,教师就可要求学生在每次模拟、练习动作之前,都在脑海中将动作概念再现一遍,即引导学生闭目思维,想象接下来所要练习的篮球动作的正确表象,然后展开相应练习。如以“右手行进间跨步投篮动作”练习为例,在“跨步上篮”的第一步要求幅度很大,同时接住篮球,而第二步动作幅度则可稍微放小,接着,第三步用脚用力蹬地起跳投篮;而且在投篮时,要求投篮者手腕能够微微前屈,而食指、中指则用力拨球。对此,笔者就要求学生将上述动作表象在脑海中回放,并要求学生全身放松,高度集中,重点再现上述几个关键动作,以此来更好把握动作规范。长期以往,学生就会逐步形成一种意识,即一种篮球技能的学习,不仅仅只是简单的肢体动作模仿,通过肌肉感觉于大脑坡层中寻找对应兴奋集中区,而是应该在视听刺激影响下,在理解的基础上对其加以调整,进而在大脑认识概念区域中生成一个兴奋环路,并将其传达至肌肉动作,完成动作操作 ;而且这种接受技能过程,还有着一定主观能动性。笔者在示范讲解动作之后,有些学生并不会直接练习,而是提出就某一动重点讲解示范的要求,在想象思维之后展开相应练习,极大的提高了动作操作的准确性与有效性。
(3)形成“表象-动作-想练结合”的训练程序。学生在对动作表现加以模拟与练习之后,教师还需引导学生用自己语言就所把握的篮球动作加以描述,以此来让学生于运动中枢中形成对该动作正确的运动概念。与此同时,教师也需将该动作的重难点与易出错的技术环节指明并详细讲解,进而引导学生结合讲解再次想象,在教师语言作用下展开思维开发,与脑海中反复重现动作完成过程。如在教学实践中,部分学生在学习新的篮球技能之前,往往会将之前所学的内容忘了,为此,在每次展开技术教学之前,笔者都仅仅抓住表象训练这一时机,鼓动学生开动思维,回忆所学内容。首先,就上节课所学动作技能的某一动作要求对学生进行发问,引导学生思考。如又以“行进间跨步投篮动作”为此,该动作第一步跨的是右脚,而第二步上的则左脚,遵循的是“一大、二小、三起跳”的流程。然后,展开1分钟的回忆;最后,引导学生按照笔者提出的技术环节加以想象练习,融动作与思维为一体,力求动作的完整性。
(1)积极营造良好教学环境。因表象训练中,学生需保持高度集中力,对此教师必须为其提供一个良好环境,即确保环境的安静舒适,减少外界影响,尽量不要选在阳光刺眼或是环境嘈杂的环境中展开篮球训练教学。同时,教师也需全面把握学生心理动态,积极同学生沟通交流,构建良好师生关系,具体结合学生学习情况来适当调整教学、训练方案。
(2)语言引导要适当。在篮球动作技能表象训练中,教师也注意语言应用的合理性与引导性,通过适当的语言应用来引导学生基于听觉与视觉来展开表象训练,并加上适当思维训练,来让学生更好把握篮球动作技能,提高投篮水平。
(3)合理把握训练时间。在进行表象训练时,需合理把握其时间,一般5~8分钟是比较适宜的,若训练时间超过8分钟,会使学生用脑过度,造成精力无法集中,从而影响到教学质量;而时间若是低于5分钟,也无法达到训练的效果。故在篮球表象训练中,教师要把握好训练的时间,做到训练有度,以此来最大限度发挥表象训练法的效果。
(4)不断创新完善。伴随高校篮球运动的日渐被重视,篮球比赛的日趋激烈化,学生要想在激烈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就需不断提升自身投篮水平。如今,虽然表象训练法被广泛应用,且效果显着,但因这种训练法易受外界因素影响,故教学中有时也无法发挥出其应有的效果。为此,教师就需逐步加大对表象训练法的研究,基于科学理论,尽量为该训练法的实施营造一个良好环境,并在实践应用中,对其加以创新、完善,使之能为逐步提升学生的篮球水平贡献出更多力量。
总而言之,表象训练法在高校篮球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是不可忽视的,特别是对于那些篮球技术薄弱的学生来说,该训练法的应用,能够使之更好地集中注意力,迅速把握各种篮球动作技术要领,逐步提升篮球训练效果,最终从整体上提升自身篮球运动综合素质。为此,在高校篮球教学中,教师需积极运动表象训练法,并具体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来采取针对性训练办法,以此来获得训练效果的最大化。因为每个学生篮球水平都是有所差异的,若完全按照一种训练办法来展开练习,势必会影响到整个团队的篮球水平。为此,教师在应用表象训练法的同时,还需辅以其它训练方法与教学手段,综合应用,最终从各方面入手提升篮球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芦辉。浅谈系统训练原则在高校篮球教学中的运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4(31):224-225.
[2] 郑淦标。高校篮球教学中运用想象训练的研究[J].运动,2014(06):94-95.
[3] 范磊。普通高校篮球教学中运用表象训练的实践[J].新西部(理论版),2015(01):133,134.
[4] 燕纪元。“寓教于乐”高校篮球教学与训练的创新[J].当代体育科技,2015(05):48,50.
[5] 张博。重视篮球基本功训练 提高大学生运动技能[J].当代体育科技,2015(04):58,60.
[6] 王宝刚。高校篮球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05):127-128,132.
第3篇:大学篮球教学中表象训练的应用分析的论文
如今各大高校篮球教学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而在现代教育理念的影响下,表象训练法作为心理技能训练的一种,也越加受到教育者与学生的欢迎。本文从分析当前高校篮球教学现状入手,简要谈谈表象训练法在高校篮球教学中的应用。
新时期伴随心理训练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的不断完善与展开,心理技能训练显然已经成为了“运动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而“表象训练法”作为其中的一种,指的就是通过暗示语的引导,来让受训者在头脑中反复对某一运动情境与动作加以想象,以此来逐步提升自身情绪控制能力与运动技能.该训练法的展开,不仅可帮助受训者规范动作行为,还能使之动作记忆能力得到明显提升。下面,笔者以高校篮球教学为例,结合自身教学经验,简要探讨表象训练法在其中的应用。
就目前高校篮球教学与训练现状而言,普遍存在着教学方法单
一、单
第4篇:中学生足球运动训练中体能训练的方法论文
中学生足球运动训练中体能训练的方法论文
足球运动是一项具有高能量消耗的体育运动,需要运动员具备较好的体能,才能够顺利的应付高强度的足球比赛。因此在当前的中学生足球运动训练中应当重视对学生进行体能上的训练,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来展开训练,是我国中学生的整体体能得到提升,改善我国当前足球运动项目的不足。
一、我国当前中学生的体能状况
中学生正处于身体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学生的整体身体素质水平直接影响着我国未来一段时间内人民的健康水平,因此应当对中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引起较高的重视。当前我国经济取得较快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相当大的进步,但是由于人们缺乏应有的锻炼,使得许多的中学生呈现出肥胖的特征,在体能上面呈现出持续性下滑。这种状况显然不符合全面发展青少年体质要求。为此在中学课程设置中适当增加竞技类型
第5篇:拓展训练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论文
拓展训练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论文
摘要: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大学体育教学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大学生的认知水平较高, 对外界新鲜事物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较强。拓展训练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式, 主要以体能训练为重点, 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 提升学生的人格品质。将拓展训练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 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有效解决传统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为社会发展提供大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因此, 本文针对大学体育课堂中拓展训练的实施意义和存在问题进行探索, 提出实施策略。
关键词: 大学体育课堂; 拓展训练; 教学延伸; 教学效率;
教育部于2001年4月5日印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意见》、2002年8月教育部颁布实施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
第6篇:网页设计教学中的应用分析论文
网页设计教学中的应用分析论文
网页设计教学中的应用分析论文
在目前的大学计算机网页设计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仍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知识的灌输,较少让学生合作探究、主动学习、讨论交流,因而学生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亲身实践的经历,导致学生的研究和创新意识相对小足。
案例教学是教师根据特定的教学目的,选择带有一定启发性的典型案例,通过具体的情境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和相关能力,理解、感悟、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的特点是以师生之问的交往为基础,以案例为线索,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对多种教学方式和教学媒体进行优化。
1计算机案例教学的特点
1.1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传统的计算机网页设计教学没有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只是告诉学生怎么去做,非常枯燥无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积极性。
第7篇:提高羽毛球教学训练水平探讨论文
提高羽毛球教学训练水平探讨论文
摘 要:在中职体育教学中,羽毛球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课程。随着素质教学的改革,对中职体育教学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羽毛球教学不应该只局限于当前的教学水平,积极优化羽毛球教学模式,调整教学策略,让学生的体能和技能从多方面得到发展。体育教师应该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对羽毛球的学习兴趣。论文主要探讨了中职体育羽毛球的教学现状,并提出了相关的教学策略,旨在提升羽毛球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中职体育 羽毛球 教学水平
一、引言
羽毛球是中职学校中比较流行的一种运动,羽毛球运动的参与门槛比较低,学生可以以较低的价格自费购买羽毛球设备,同时羽毛球运动受场地、空间等局限性较小,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开展羽毛球运动。基于羽毛球运动的优势,中职学校纷纷开设丰富多彩的羽毛球教学活动及比赛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