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叶圆圆》优秀教学实录及反思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7-05 07:13:50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荷叶圆圆》优秀教学实录及反思

《荷叶圆圆》优秀教学实录及反思

师:我很想和大家交朋友,希望咱们成为学习上的好伙伴。大家愿意吗?

生:愿意!

师:今天我就叫大家小朋友,大家喊我大朋友,好吗?

生:(非常兴奋地)好!

师:那咱们上课。小朋友们好!

生:大(老)朋友您好!

师:真聪明!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荷叶圆圆》。请小朋友们伸出手指,和大朋友一起写课题,好吗?

生:好!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玩吗?

生:喜欢!

师:大朋友也喜欢玩。今天大朋友就和小朋友们一起玩,看谁玩得最开心。大家说好吗?

生:好!

师:现在,请大家把自己做的大荷叶拿出来,戴在头上。

(学生纷纷拿出荷叶,戴在头上。)

师:哇,小朋友们都像小鱼儿一样,把荷叶当成自己的凉伞了!大朋友也有凉伞呢,你们看!

(展示大荷叶,先戴头上,然后铺在地上。)

生:哇!

师:(在学生惊叹的时候,老师走上荷叶,联系课文内容边演边讲)“我是一颗小水珠,荷叶是我的大摇篮。我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大眼睛。”

师:大家说,好玩吗?

生:好玩!

师:谁想和大朋友一样到大荷叶上来表演呀?

师:要想表演好,就要把课文读好,最好能够记住课文中的句子。大家能做到吗?

生:能!

师:嗯,真是好孩子!大朋友要仔细看你们的表情、听你们的声音,哪些小朋友表情好、读得又好,大朋友就请他到台上来表演。好了,开始练习朗读吧。

(学生反复读课文)

师:小朋友们,课文里向我们介绍了小水珠、小蜻蜓等好几个小伙伴,你喜欢哪一个呢?

生:我喜欢小蜻蜓。

生:我喜欢小青蛙。

生:我喜欢小鱼儿。

师:你喜欢哪个小伙伴,就读写那个小伙伴的那一段课文。待会儿你就给大家介绍你喜欢的这个小伙伴。

师:谁来介绍小水珠?

生:“荷叶圆圆的,绿绿的。小水珠说:‘荷叶是我的摇篮。’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

师:正确、流利,不错!可是大家注意没有,刚才大朋友表演的时候,脸上还带着什么呀?

生:表情。

师:对。我们读课文时不光要正确、流利,还要有表情动作。下面谁能加上表情动作读一读?请你!

生:“荷叶圆圆的,绿绿的。小青蛙说:‘荷叶是我的歌台。’小青蛙蹲在荷叶上,呱呱地放声歌唱。”呱,呱,呱!

(笑声、掌声)

师:哇,创造性地朗读!他读得好吗?

生:好!

师:好在哪里?

生:他这里读得好:“小青蛙蹲在荷叶上,呱呱地放声歌唱。‘呱,呱,呱!’”(笑声)他把小青蛙的声音说出来了。

生:他的声音很粗,“呱,呱,呱!”真像一只大青蛙。

(笑声)

生:他的表情好,显得很神气,呱呱呱,就像一个大歌星!

(笑声)

师:那大家都来像他这样当一次大歌星吧!

(学生兴致勃勃地读课文,不时发出笑声)

师:小鱼儿,谁来介绍?

生:(大大方方地走上讲台)“荷叶圆圆的,绿绿的。小鱼儿说:‘荷叶是我的凉伞。’小鱼儿在荷叶下笑嘻嘻地游来游去,捧起一朵朵很美很美的水花。”

(大幅度地挥动着手臂)

哗──哗──(笑声)

师:嗬──主动上台,好潇洒呀!(笑声)不过,你这“哗──哗──”的两朵水花太大,可不像小鱼儿,倒像一条大鲨鱼!(笑声)你能把大鲨鱼变成小鱼儿吗?

生:(手掌轻柔地翻动)哗,哗,哗。

(笑声、掌声)

师:哎──!这就是小鱼儿了!谁来说说他读得怎么样?

生:我认为他读得还不错。

师:不错在哪里?

生:他有表情,都笑了。他还加上了动作,也很不错。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他读得好,你说的也好。

【教学反思】

看着《荷叶圆圆》课堂中师生快乐的面容,感受着他们心灵的愉悦,在为如此自然又创造之光熠熠生辉的阅读教学课堂赞叹时,我不禁问自己:课堂,究竟是什么?我想到了熟悉的几句话: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而不仅仅是优秀教师展示的表演场所;课堂应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的潜能的时空,离开学生的主体活动,这个时空就会破碎;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课堂应是向在场的每一颗心灵都敞开温情双手的怀抱,平等、民主、安全、愉悦是她最显眼的标志,没有人会被无情打击,更没有人会受到“法庭”式的审判;课堂应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而给予火把、火种的是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走出教室的时候仍然面对问号,怀抱好奇……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那么就是: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这样的课堂,也就是新课程所追求的课堂。

新课程明确提出要实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构建起课堂教学比较完整的目标体系,由以知识本位、学科本位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真正对知识、能力、态度进行了有机整合,体现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有的学者就提出,新课程的理想课堂教学应该包蕴三大理念:生活性、发展性和生命性。

在《荷叶圆圆》这几课中,我找到了那理念,看到了想象化为真实的课堂教学,课堂中,你看到的是原生状态的生命,看到的是学生知识的丰实,看到的是个性的张扬。而这一切,缘于一个词:尊重!

一、尊重学生的言语权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孩子的行为往往受到严格的限制,搞得老师像没有感情、不苟言笑的零碎知识传播器。学生呢未老心先衰,不敢说不敢问,说话一个口吻,思维一个模式。事实上,只要是人,都希望时时生活在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中,拥有自由,感觉平等、尊重,怎么想的怎么说,小孩子就更需要自由表现自己的机会,还他们活泼、纯洁、可爱的真面目。这就要求课堂除了起码的纪律性(这个限度我认为有待界定)充满暖色调。教师本人就像一个调色师,用一言一行,用真挚的心灵,用宽广的胸怀,信任的目光,赏识的态度、幽默的话语营造一种安全、和谐、快乐的课堂气氛,消除学生的顾虑,让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使他们的创造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看,《荷叶圆圆》,我把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大朋友上,学生和大朋友说话活动还有什么拘谨的?那个姓宋的小朋友之所以那么可爱,在幼稚的语言中充满想象的智慧,可以说,是老师的点石成金的棒子的左右,事实上,这样聪明的孩子充斥我们的课堂,能否让他们的智慧火花闪烁,关键还是老师。不要让课堂成为老师霸占的言语空间,单向输出,不管孩子的感受。而应该把足够的时间空间留给孩子,让他们畅所欲言,把内心最深处的敢于、乐于用言语表达。

二、尊重学生的选择权

1、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作阅读感悟:

学生知识经验相异,兴趣爱好有别,内心需求也不尽相同。语文教材中,特别是现在的人教版有许多课文都采用并列式段式,这些课文完全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内容重点精读,只有学生能自由地把学习的精力放在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上,时间充裕,挖掘也就比较深入,再通过大组交流,对文章的理解相应就更到位了。而对一些涉及个人喜好的童话类型的文章,就更应该尊重学生的喜好了。

《荷叶圆圆》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片段:

师:小朋友们,课文里向我们介绍了小水珠、小蜻蜓等好几个小伙伴,你喜欢哪一个呢?

生:我喜欢小蜻蜓。

生:我喜欢小青蛙。

生:我喜欢小鱼儿。

师:你喜欢哪个小伙伴,就读写那个小伙伴的那一段课文。待会儿你就给大家介绍你喜欢的这个小伙伴。

可以想象,学生在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阅读时,会投入多大的热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事实上,学生后来活灵活现的表演,创造性的想象都是在喜欢的基石上的。

2、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阅读感悟: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达成同一个目标,往往会选择迥然不同的方式。学习也是一样,在阅读感悟时,有人喜欢朗读欣赏;有人喜欢编成另外文本的内容作探究;有人喜欢根据文本查阅资料,作更大空间的探求……《荷叶圆圆》课堂中,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当然,由于年龄特点,大多人选择表演的形式,但是表演绝不雷同,小孩子用喜欢的方式表演,从表情动作到语言都有鲜明的个性。

生:“荷叶圆圆的,绿绿的。小蜻蜓说:‘荷叶是我的停机坪。’小蜻蜓立在荷叶上,展开柔嫩的翅膀。”

生:(从座位上“起飞”,“飞”到“大荷叶”上)我是一只小蜻蜓,荷叶是我的停机坪。小蜻蜓立在碧绿的荷叶上,展开透明的翅膀。

生:(一蹦一蹦的表演)我叫小青蛙,呱呱呱。荷叶是我的大舞台,呱呱呱。

生:(大大方方地走上讲台)“荷叶圆圆的,绿绿的。小鱼儿说:‘荷叶是我的凉伞。’小鱼儿在荷叶下笑嘻嘻地游来游去,捧起一朵朵很美很美的水花。”

(大幅度地挥动着手臂)

我想,习惯于自己懂得选择的孩子,他们更会对自己的思想负责,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因为选择的同时,需要的不仅仅是思维的灵动,更是权利带来的责任和义务,这才是课堂应该真正赋予孩子的!当然课堂中还存在不足,比如因为主要以表演的方式学习感悟,可能对有些不喜欢表演的而喜欢其他方式学习的同学来说,没发挥他们个人学习上的优势,而且难免会有单薄之感。还有,到台上表演的同学不够多,参与面上还有待加强。

第2篇:《荷叶圆圆》教学实录及反思

《荷叶圆圆》教学实录及反思

引导语:教学实录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教学资料,那么有关《荷叶圆圆》的教学实录哪里有呢?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

上课铃响了,孩子们纷纷走进教室,新奇地的发现教室后面来了许多老师,坐在座位上还不时地回头望。这时,我赶紧拿出我早已准备好的图片、故事,卖个关子。

师:孩子们,你们想不想知道春姑娘走了,夏哥哥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生的目光齐刷刷地集中到图片上。(小手纷纷举起)

生:和荷叶。

师;图片中的荷叶有什么特点呢?

生:圆圆的,绿绿的。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14课——荷叶圆圆。(师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为了检查大家预习的情况,小组间展示识字比赛。

生:我来,我来。

师出示生字卡片,生开火车读,小组间展开竞赛。

在孩子们自己的眼中,大自然是奇妙的,动物是他们的最爱。于是在认完生字后,我让他们自由读课文,并用铅笔划出与荷叶嬉戏的小伙伴,不一会儿——

生1:小水珠。

生2:小蜻蜓。

生3:小青蛙。

生4:小鱼儿。

生边说,师边把图片贴在黑板上。

师:有谁能把这些小伙伴说的话找出来读一读。

生纷纷举手。

师指名读。

师:谁来说说他读的怎样?

生1:他读得很有感情。

生2:他的声音很洪亮。

生3:他有一个字读错了。

师:你能来读一读吗?

指名分别读完后,师生对读,体会快乐。

师:这四个小伙伴与荷叶玩耍,它们把荷叶当成了什么?用笔在书上画一画。

指名说一说,同时板书。

生1:小水珠,把荷叶当成摇篮。

生2:小蜻蜓,把荷叶当成停机坪。

生3:小青蛙,把荷叶当成歌台。

生4:小鱼儿,把荷叶当成凉伞。

师:大家找得非常好,这些小伙伴各自有什么样的动作呢?

生1:小水珠是“躺”。

生2:小蜻蜓是“立”。

生3:小青蛙是“蹲”。

生4:小鱼儿是“游”。

师:同学们一边读课文,一边加上动作,好吗?

全体起立,表演。

师:现在大家可以根据老师的板书,试着背诵这篇课文。

留一些时间学生自由组合学习小组,互相说说该如何背诵。

师:有人想试背吗?

生1看着黑板,看着老师的手势试背成功。

生2看着黑板,看着老师的手势试背有点吃力。

师:不要着急,可以看看书,再看看黑板,多练习几遍,一定会背的`,相信你们一定行!(结束)

反思:

《荷叶圆圆》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14课,这是一篇散文诗。荷叶周围的荷叶绿绿的,荷叶是夏天里一首清凉的小诗,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都喜欢荷叶。课文琅琅上口,极富儿童情趣语言,能激起学生朗读欲望。本节课,我把重点放在读上,指名读、齐读、师生对读、师读、学生表演等形式,大家的兴趣很高,不知不觉中,下课铃响了……

我认为在低年级,只要老师紧紧地抓住一个“趣”字,无论什么课,在指导孩子朗读上,只要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引导好他们,朗读的效果就会更好。

指导背诵时,让学生克服“畏难”心理,告诉他们课文我们已经读了很多遍了,再抓住老师板书的关键词,老师还可以加以动作引导,有一部分学生很快就会背诵了。事实证明,背诵课文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只要掌握好了方法,在宽松的环境中,学生交流、合作、互助,就会成功。

美中不足的是,我原本想让学生说说:“荷叶是我的________”,再画画的,让学生学习课文后能引申,由于时间关系,我训练学生朗读时花的时间多了点,这一环节没有进行。

第3篇:《荷叶圆圆》 教学实录

《荷叶圆圆》教学实录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见过荷叶吗?你们看(出示:荷叶图)这圆圆的荷叶像什么?

生:荷叶像一把绿绿的小伞。师:你想象的真好,谁再说说? 生:荷叶像绿色的大圆盘子。

师:你的想象可真丰富。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圆圆的荷叶在小动物的眼里又像什么呢?

生:想!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14课《荷叶圆圆》,请小朋友们伸出小手跟老师一 起写课题。齐读课题。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利用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 世界和想象世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初读课文,句中识字

师:请大家借助拼音,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就用△标出来,可以请教旁边的小朋友或问老师。(学生采取多种方式分组读书:小声读、大声读、同桌读或走下座位和好朋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荷叶圆圆教学实录与反思

荷叶圆圆教学实录与反思

【教学实录】

今天学习第14课《荷叶圆圆》。昨天下午我已布置学生回家读熟课文,自学生字了,故我对今天的教学有一定的信心。

开始上课了,我引导学生观察文中插图(投影出示)后,让学生在四人小组内借助拼音自由地朗读课文,并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初读课文后,我开始解决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品读感悟。我问:“同学们,课文里除了荷叶,还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小伙伴?”

学生不约而同地回答:“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

我问:“你喜欢谁呢?”

生:“我喜欢小鱼儿。”

生:“我喜欢小蜻蜓。”

生:“我喜欢小青蛙。”

生:“我喜欢小水珠。”

我说:“老师也很喜欢这些小伙伴。现在请同学们四人小组自由读课文,你喜欢哪个小伙伴,就读哪个小伙伴的那一段课文。读的时候,注意语气和停顿,最好能配上动作读。读完后请你们组的组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荷叶圆圆》优秀教学实录及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荷叶圆圆》优秀教学实录及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