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考前学习方法
考前学习方法
考前学习方法1
教育学考试内容由于涉及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中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一个庞大的知识网,因此复习起来就像在做一个比较繁杂的工程,作为工程最后两个多月的完工查漏补缺的冲刺阶段,很大程度上决定考研的质量。如何在后考研时代脱颖而出,如果超越别人,后发制人,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1、注意寻找考试重点
“年年岁岁考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其实如果追寻近十年的考研真题,不难总结教育学重点难点的试题考卷规律。考生在最后冲刺阶段,尤其要把近十年真题,细细的做一遍,腾出时间专门划定各个题型的知识点,查漏补缺,标注相关知识点在十年出题中所占的比率,大胆猜想未来的出题趋势。另外,对十年真题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知识点,进行反复总结复习。
2、针对性的全面复习
最后两个多月的时间,已经不允许考生再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复习。查漏补缺,针对重点应该成为考生最后冲刺的主目标。一些原来以为是次重点的内容也可能会考,大家做好充分准备就能保证万无一失。另外,基本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需要做练习来实现,不能仅凭背诵记忆,灵活理解、善于思考、多加练习才能获得好的复习效果。
3、联系热点灵活运用
教育学不仅考的是背诵记忆,还有灵活的知识运用,尤其是教育研究方法主要以情境式材料为主,偏重于对学生实践研究能力的考察,考察的重点几乎涵盖了教育研究方法的所有知识点,因此除了掌握基本的知识点外,结合热点问题,灵活运用教育学的知识阐述当前社会问题,不仅巩固了复习了知识点,也加深了灵活运用的能力。
4、建立知识框架图
教育学所有知识点都不是孤立,而是联系紧密。因此,为了更好的加深印象,建议考生建立知识框架图,把每科的重点都标注出来,逐一解析,并反复强化巩固。知识框架图对于考生来说,有很大好处。不仅对知识点能够形成联系贯穿,而且对考生加深记忆,简单化复习都有很好的帮助。
教育学是一门偏重于实践与理解的学科,考生除掌握基础知识外,更要在理解,掌握运用上下功夫,多做题,注意答题技巧,多结合热点分析,这样才能在考研的冲刺阶段,从整体上得到提升。
考前学习方法2
达尔文说过:一切知识中最有价值的是关于学习方法的知识。
1.读得慢,长期下来读得少
2.阅读中有30%~50%都是没用的
3.敲打节拍来避免大脑阅读出声,以刺激皮层,但不可依赖过多
4.情绪是可以操纵的,尽量往好的方向引导,行为才会改变
5.预习学会20%,上课学会50%,回顾学会100%,复习时应无新知识
6.写下问题,越清楚,得到的答案也就越透彻
7.先背佐证或例子,有些抽象概念是要一定积累才能理解的
8.跟同伴一起学,讨论能减少偏差
9.给大脑0.5~9小时来处理信息,再回顾才会有新收获,不要在难点上停留
10.锻炼左手
11.随身携带相机或小本子,记录灵感,如音乐写作或绘画
12.把大事化为小步骤写在to-do list上,会更有成就感,效率也更高
13.长时间学习后立即睡觉,大脑才能在睡眠中处理和加深知识
14.倾听微弱的声音能提高注意力,每天练习3分钟
15.新词用了7次才真正算自己的
16.学会寻找情绪高昂的物质来驱动自己
17.利用空闲的等待时间来做事,随身携带书籍,手工或电话单
18.每天做件不愿做的事
19.多敲打手指,刺激神经,延缓大脑衰老
20.自己跟自己对话
21.要学一本书,20%是书的观点,能延伸80%的知识是真正的学习
22.提前粗略自学2年后的知识,能让现在的学习轻松不少
23.灵感往往不是新的,它只是几个旧点子的合成品
24.紧张时肾会积尿,身体供水不足会导致大脑发挥失常,考前试着喝点蔬菜汁或水果汁
25.学会腹式呼吸
26.养成记关键词的习惯
27.多总结
28.做思维导图/心智图
29.从整体上记忆和理解
30.大脑有忘记痛苦的特征,学习时要保持良好心态
31.多说话,并提高话语的质量
32.带病用脑会对大脑造成损害
33.小学课文里列宁和椅子的故事,暗示的正是列宁会速读,而且记忆力惊人
34.利用吸引力法则
a)你生活中所发生的所有事情,都是你自己吸引来的.
b)你会成为你心里想的最多的那种人,你也会拥有你心里想的最多的东西。相似的吸引相似的
c)你在心中见到的,将会成为你手中得到的
35.学会速读:阅读就像骑自行车,骑到一定速度才能骑得好,骑得顺畅
36.高速大量的输送知识,俗称吞鲸式读书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会让大脑更灵活
37.众多技巧之一,去“做”,绝不要期待任何“结果”
38.一时一事,花5分钟也好10小时也好,一口气做完
39.优柔寡断是严重的浪费时间,不要超过60秒
40.把工作分成小部分做,会有分心的危险
41.工作越努力,工作的能力就越强,休息就越有效果
42.摄取肉类容易分散精力
43.勤于模仿,如手段,技术和语言,别人做事时不要躲得远远的
44.自我讲授,像老师教学一样把资料概述出来,疑点会变得清晰
45.每天学习更深一点,而不是更广一点
46.漩涡效应:错误往往会接二连三地犯,保持平稳心态
47.持续分析,反馈,突破
48.读书分类,读法也分类,如细读,浏览等
49.对生活观察入微
50.不要问:“为什么我失败了?”,而应该问:“我做了什么?”
51.将不类似的事物联系起来思考
52.技能不是持久的,不练习,它每天都在退步
53.大脑更喜欢图像
54.晚上9点到早上3点是最好的休息时间
55.起床后做做数学题或别的钻研游戏,能使大脑迅速清醒
56.容易走的路都是下坡路
57.把思考内容画下来
58.自己说话录音,倾听不足
59.每天做件没做过的事
60.想得复杂,概述简单
61.与潜意识交谈的最佳时间是睡醒后
62.回忆细节
63.做日程表,缩短工作时间让大脑产生压迫感来提高效率
64.学习时间随着年龄增加会越来越少
65.把问题用另一个角度重复一遍
66.记单词时记不起来就看答案,不然大脑会“习惯性”忘记
67.物归原位,井井有条的生活不会让你被琐事困扰
68.加速形成概括力
69.闭眼在屋里走
70.用双重目标,最低目标和理想目标
71.思考弦外之音
72.翻扑克牌锻炼运算
73.不熬夜
74.每天喝水至少1500毫升,许多头痛都是缺水引起的
75.每天认识一位不同的人
76.慢慢做,但要做得精确
77.画效率/时间曲线表
78.转移注意力是拒绝诱惑的根本
79.思考因果,关联,相对关系
80.反拖延技巧之一,做什么都要有一个理由
81.外向即人格魅力
82.阅读时区分知道和不知道的,避免浪费时间
83.记知识点比理解概念要简单,知识点记多了潜意识便会逐渐形成概念
84.想到就做,不要延缓
85.累了立即休息
86.用字母简写作笔记,加快速度
87.把重要的课程录下来或照下来
88.上课时端正坐姿,打开书本暗示潜意识保持开放状态
89.坚持,专注,重复
90.感受身体讯号
91.饮食健康,早有蛋白质晚有纤维
92.趁精神饱满先解决难题
93.每天花10分钟写随笔,不要停顿
94.去了解习惯体系
95.不要压制欲望,化解它
96.微笑释放的化学物质对紧张和愤怒极有效
97.意志力=精力=可以强化
98.多问为什么
99.推迟情绪,立即行动
100.善用表格
考前学习方法3
一、语文学习准备
1、工具书: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汉语成语小辞典》《学生古汉语词典》
2、课本
3、笔(三色:红、蓝、黑)
4、默写本
5、笔记本
6、练习本
7、纠错本
8、日记本
9、摘录本
10、随记
二、语文学习原则
⑴循序渐进。语文学习应注重基础,切忌好高骛远,急于求成。每天,能认真的练几十个字,每周能熟练的背几首诗,仔细的读几篇文章;一个学期读几本名著,做几本读书笔记,语文水平就会大有长进。
⑵熟读精思。就是要根据记忆和理解的辨证关系,把记忆和理解紧密结合起来,两者不可偏废。“熟读”,要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精思”,要善于质疑问难,最终解决问题。
⑶自求自得。就是不要为读书而读书,应当把所学的知识加以吸收,变成自己的东西,做到读写结合。
⑷博研结合。坚持博研结合,一是要广泛阅读,二是精读,二者不能缺一,又要有机结合。
⑸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红楼梦》语云:事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语文学习,如果只局限于课堂是学不好的。
第2篇:高考前特殊学习方法
高考前特殊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是通过学习实践总结出的快速掌握知识的方法。因其与学习掌握知识的效率有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高考前特殊学习方法,希望有所帮助!
1、疯狂学习法。
心理现象表明,人在针对某一对象情绪疯狂时,精力最集中,印象最深刻,记忆最牢固。李阳的“疯狂英语”风靡全国,这种方法也可用在复习上。
疯狂学习法包括3个方面:
(1)疯狂地读、说、喊、叫、骂、笑所学的基础知识如概念、定义、定理、公式等;
(2)疯狂地读、说、喊、叫、骂、笑分析过去的考卷何做过的练习题;
(3)疯狂地读、说、喊、叫、骂、笑老师的讲课内容(笔记)。
疯狂方法有三种:
(1)自我疯狂,即自我疯狂地读、说、喊、叫、骂、笑;
(2)对同学疯狂,即假装把你的同学叫到你身边疯狂地读、说、喊、叫、骂、笑,教他;
(3)对老师疯狂,如假装把你语文老师叫到你身边,你教他解数学题(文科老师教他理科,理科老师教他文科)。
学习心理研究证明,当学生教不懂的成年人时,心情最好,最开心,记忆最牢!疯狂不一定要疯狂出声音,可以闷在心里、嘴里疯狂。当然运用疯狂法容易疲劳,因此感到累了就要注意休息。这样反复数次的疯狂复习,头脑中的`印象就会加深,学习效率就会提高(要特别注意把握知识结构,并学会分析试题)。
2、全身肢体配合活动学习法。
由于肢体与脑神经紧密相连,配合学习效率较高。学习时(念概念、公式、定理)可以拍桌子、敲椅子,甚至用脚踢墙。
3、彻底弄懂结构学习法。
考生必须彻底搞懂两个结构:
一是对书中的章、节、知识点、例题、解题方法要能离开书本背和拓展式的讲解;
二是对典型题目要分析并讲解其有什么知识点、解题方法、什么方法容易错、什么方法最简单。特别提醒同学们,注意把考试说明中的知识点结构化、细化,结合典型题目进行拓展。
4、清理、消化试卷法。
多数学生对化了精力做过的考卷不注意再消化,损失太大了,太可惜了。
5、小组学习法。
几个学生经常在一起讨论的学习方法。如果一个国家过分强调“自力更生”,不开放,就容易贫穷。一个成绩不太好的学生过分强调“独立钻研”,要提高成绩是比较困难的。谁最聪明?善于借用别人脑袋的思维方法的人最聪明。经验证明,几个学生在一起讨论,效率是个人单独学习的3--5倍。与其化2个小时做出一道题目,不如化2个小时几个同学在一起讨论去搞懂10个题目。当然,讨论前先要独立思考。
6、扮演老师角色教学学习法。
在家里墙上挂个小黑板,把自己扮演成老师,教你的同学解题目、分析知识、分析试卷等。
7、“五到”学习法。
在中国,每天晚上几百万人甚至上千万人通宵达旦地干一件事不感到累,什么事?打牌。其原因是做到心、耳、口、眼、手五到(打牌时心里想赢,脑袋不断思考,耳在听,口在说或骂,眼在看牌,双手抓牌)。心理学研究表明,大脑神经与身体的各个部位的神经是紧密相连的。全身各部位都协调地运动,大脑不容易疲劳,正如一个单位的人各司其责,都在活跃地工作,任务当然完成得好一样,若只有一个人干,干的人很累,但大家还不满意。一般来讲,复习时要做到“五到”,我们做过这样的调查,发现只听效率为13%,只看效率为18%,只动口效率为32%,如果耳、眼、口并用,效率为52%,如果加上双手不断地自然地做动作(口中还要说或喊叫学到的知识,并内心里相信自己理解和掌握了知识),效率可高达72%,而且不会感到累(正如人们打牌不累一样)。
第3篇:中考考前心理调节与学习方法指导
中考考前心理调节与学习方法指导
曹斌锋 辑录
初三学生很快就要面临择业或继续求学的人生选择。面对新的挑战,何去何从,这对于涉世未深的初三学生来说,实在是个难题。家长对子女过高的期望、社会的多元化价值取向,也使得初三学生经常体验强烈的内心冲突和压力。初三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家长、教师和社会的共同关注。心理健康教育要始终贯穿一条主线:培养自信→勇于进取→不怕挫折→迎接挑战→争取成功!
考试的成功,除了要以扎实的知识、良好的状态为前提外,还要重视考试及答题的技巧。作为应考者而言,他们有两个任务,一是尽可能多地学习知识、增长能力,二是尽可能好的熟悉考试、学会考试。也就是说,学会考试是中学生考试前的重要任务之一。
考试本身也是一门学问,作为主考者而言,他确立什么样的考试目的,如何选择考试内容,怎样编制试题试卷
第4篇:学习方法
李瑶 661分 长治市理科状元 北京大学:
一.课本是最好的老师。在高中阶段,特别高三复习阶段,要注重基础,反复研读课本,巩固基础知识。每看一遍课本,都会有许多新的想法和收获。
二.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了深刻地理解课本,要注重课前的预习,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及时总结。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高效率掌握知识的保障。
三.要多与代课老师交流。谨记老师的教导,代课老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也清楚地知道学生的薄弱点。有句话这样说:学生只参加一次高考,老师却经历了许多次高考。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听老师的呢?
四.要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自信踏实,刻苦努力,以饱满的精神迎接新一天的挑战。胡晓,北京大学。
一、学习习惯。
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帮助我们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会让学习变得有条不紊,不杂不乱。
首先,上课要认真听讲。上课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