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高考作文情景交融指导
高考作文情景交融指导
导语:情景交融是我们常用的写作手法,景物本无情,因为加入情感而变得迷人,情感本虚无,因为加入景物而变得动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高考作文情景交融指导,欢迎阅读。
自然界的景物本身并不带感情色彩,但是一被写进作品,就会烙上作者感情的印记而表现出鲜明的倾向性。
在写景的文章中,情是景的灵魂,景是情的依托,情与景自然交融,才能写出好文章来。因此,写这一类文章在下笔之前要有明确的写作目的,由此决定写景材料的取舍、详略及顺序。比如,同是写登山,如果是为了表达“只有不畏艰难、勇于攀登,才能达到美好的顶峰”这一文题,文章就应突出山路之险,困难之大,意志之坚及登峰后“一览众山小”的豪情。
如果是为了抒发对祖国山川的热爱之情,则应重点描绘景色之美,抒写感情之真。对文章中情与景的`关系的处理,可以有两种方法:
一是在写景的同时叙写作者的感受,即所谓借景抒情,借景言理;
二是把作者的情思完全融入所描绘的景物中,表面看起来似乎是客观的写景,但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的深情,这叫做寓情于景。日本散文家德富芦花先生的《晨霜》属于第一种情况,文中不仅描绘了晨霜清凛、洁净的特征,而且在开头和结尾直接抒发了爱霜之情。朱自清先生的《春》则不同,作者在文中并没有直抒胸臆,但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对春天、对生活的热爱和珍惜春光、积极进取的思想感情。
第2篇:《记叙文的情景交融指导》教案
《记叙文的情景交融指导》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情景交融这种记叙文常用的写作手法。
2、通过范例式教学让学生学会在作文中运用情景交融这种手法。
教学重点: 通过范例式教学让学生掌握情景交融这种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在作文中熟练运用情景交融这种写作手法。
教学方法:范例式教学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现在的学生通常会把景色描写和情感的抒发看成是两个不同的部分,通过本节内容的讲解让学生能够把景物和情感融合在一起,以达到情景交融的写作效果,并教会学生几种行之有效的情景融合技巧。
设计依据:通常人的情不直接表露,而深藏于所描绘的景象之中。读者也要通过联想去体会领悟形象生动的画面中所包含的情感,这种手法是中国古诗中最常用的一种手法,其优点是含蓄耐读,而且情意也想得格外深长、浓郁。我们在日常写作中也可以运用这种写法,为我们的文章添色增辉。
一、导入新课:近代评论家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意思很明白,所有写景的文字都在写情。
二、学习景物描写与情感表达的几种关系:
(一)景物描写可以起到渲染、烘托作用。
景物描写可以渲染一种特定的氛围,烘托人物的情趣、心境,表现人物的心理。
课本实例: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战。路上一点声音也没有。忽然,我听见有人在喊我的名字,我回过头„„《羚羊木雕》 反映出我因被逼对朋友反悔,心灵上承受巨大的痛苦,担心因此失去友谊的悲凉心境。
例2:山上的雪被风吹着,像要埋蔽这傍山的小房似的。大树号叫,风雪向小房遮蒙下来。一株山边斜歪着的大树,倒折下来。寒月怕被一切声音扑碎似的,退缩到天边去了!烘托出人物失望和恐惧的心情。
(二)景物描写可以烘托人物形象
人物周围的环境,包括室内外的装饰布置,能够展示一个人的身份、气质、个性等,因此我们要注意用景物来展示人物性格。
课本实例: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表明陋室主人清高,品质高尚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格。
例2:人也需要一场白雪来洗涤心灵上的污垢,让污垢随着雪的融化也随之而去,从而开始一个全新的人生。而这场雪正是人们想要的白雪,既洗去了污垢,又带来了新年美好的祝福!表现了作者积极乐观的性格。
(三)景物描写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
有时景物描写能够推动情节向前发展。
课本实例: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散步》 这段景物描写为下文一家人的悠闲散步做了铺垫,提供了环境,也推动了文章的**部分。
三、教授情景交融的技法:
(1)借不同的景色展示不同的心情
描绘同样季节的景色,但字面表达不一样,内含的情也不一样了。
白朴的《天净沙。秋》:“孤村落日残霞,青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百草红叶黄花。” 曲中描绘的虽然是夕照下的秋色,加上有“老树寒鸦”略有悲凉意味,但后几句“飞鸿”落下,一个动态,加上青、绿、白、红、黄的艳丽色彩,秋色可人,表达的是诗人欢愉的心情和旷达高远的志向。而马致远同样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表达的都是长期飘落在外的羁旅之人孤苦、哀愁的心情。
(2)巧用修辞展现景物
例如《在烈日和暴雨下》: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地发着白光。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跟天上的灰气联接起来,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
(3)善于捕捉景物的颜色和姿态的 自然界的颜色是多姿多彩的,自然界的万物是各具形态的。我们在观察时要善于捕捉景物的颜色和姿态。
比如《火烧云》一课,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4)抓住景物特点有序描写
树 我们在描写景物中,要运用电影摄影师的技巧,合理安排描写的顺序,像我们通常所见的写景文章,要有先后顺序,有远景,有近景,有主次之分,上下之分,先总写再分写。先写静态,再写动态,或动静结合;先写形状,再写颜色,声音,气味„„总之,观察要仔细,描写要有一定的顺序,一定的角度。
例如课文《春》中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四、借鉴范例:注意划线的句子,细心的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范例一 春山早行
高远洁净的天空里,片片白云轻轻飘着像湛蓝的大海里浮动的白帆。我们这群队伍骑着踏车向山前进发。
“呼~终于到了!”我在心里默默乐开了花,骑了怎么久,可到了。眼前是一座不高的山,山腰上的松树,像威武的战士坚守着自己的岗位。小路随着山势,迂回曲折。向前望去,好像一条有生命的巨蟒。而“巨蟒”两边,荒草从生,有枯草,也有才长出不久的青草,多多少少显露出了一些生的气息。(运用修辞)
因为来得太早的缘故,所以山上没有别人,只有我们这一行人。虽说已是春天了,春的气息也只能从风中感觉到。遍地都是枯草,横七竖八地倒着,我猜想,这些草如果立起来,也足足有一米高吧!
向前走一段路后,这里才呈现出春色来,草坪上星星点点地散布着一些蓝色和紫色的小花,漂亮极了!前面,野生山楂树的树枝伸在路上,各种树木掩映成荫,又有花儿映射,把这里打扮得是分外俊俏。(借景抒情)
从山上往下看,山下的李花像落在树上的雪花,纯洁得一尘不染,不受世俗的打扰,在幽静的山里显得分外神圣美丽。
都说“阳春三月”,却没有多少春的气息。草,枯黄枯黄的,也许土地里正在努力地要探出头来呢!也许明天早晨再来,春就在树芳草茵茵地地上,在绿意流淌地枝头向我们微笑了吧!
范例二 桃花泪无痕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的,桃花片片飘落,就融入清香的泥土里,一代代地滋润着。菜花像一块块黄金镶在山脚,桃花象绚丽的彩霞,染红了条条小沟。(巧用修辞展景物)
细看那桃枝,有的虬曲多姿,有的修长细柔,有的粗短茁壮。桃花的形状也各具风韵,有的羞涩地打着骨朵儿,有的正迎风怒放;桃花的香味更是各显千秋。或浓,或淡;清谈的使人如沐春风,浓郁的沁人肺腑。花丛中,蜜蜂吟唱,彩蝶起舞,是在赞扬桃花的色彩呢?(抓住景物特点,颜色,形态)还是陶醉于它的香味呢?
如梦如幻,如痴如醉„„
“桃花嫣然出篱笑,似笑非笑更有情。”看着那一片粉红,看着那一片蓝,闻着那清新的土香,我仿佛置身于地层之间,洗着滚烫的岩浆澡,融化于美的核心。
范例三 外婆的帆布鞋
微风拂过床前,轻柔地去了,只留下窗外的纸风铃,悠悠地回响,如外婆绵长的细语,虽不悦耳,但也语重心长。(渲染气氛,烘托心情)
灶前的炉火,升腾起氤氲的热气,暮霭一样散开。火光映射在我的手臂上,像溅开的麦芒。炉内的水气顶起炉盖,发出“扑扑”的声响。我闭上双眼,细细地谛听,那是外婆的帆布鞋摩挲地面时柔柔的足音。(推动情节发展)
外婆,我已忆不起我咿呀学语时您教我的歌谣,我也无法遥想我酣然入梦时您喃喃的细语。我只能倾听,您编织的纸风铃摇摆时的回响,您烧水的锅炉中水起的余音。
拨弄纸风铃,抚平每一处皱褶,仿佛触摸您多茧的双手。每一只铃铎都留下您指间的纹路,每一次翻折都留下您掌心的裂痕。我仿佛看到,您安详地坐在床头,双手折叠着纸风铃,老花眼镜后,是慈爱的目光。我仿佛听到,一根根针正缓缓穿过铃身,摩擦出吱呀的声响,又串起一只只风铃,在微风中摇摆、歌唱。
朦胧的晨曦中,我耳旁似在萦绕,灶前锅碗盆勺所演奏出的奇异的交响。睁开迷蒙的睡眼,侧耳倾听,那是您早起后,为我做饭的声音。我于是披衣起床,只看到炉火前的你,正向灶里添柴,身前的炉子里,蒸腾出扑扑的水气。您的帆布鞋伴随着身体,微微颤动,单薄的身影下,又传来鞋底细切的声响。火光中,我的泪与灶中的柴,一起消融。
如今,您已离我而去,但每当我闭眼倾听时,那窗外的纸风铃和炉内的水气却告诉我,您的帆布鞋又出现在床头和灶旁。
五、学以致用:
练一练:期末考又很糟糕,我又难过又无奈,不知道怎样向妈妈交代,挣扎的走在回家的路上!(依据:景物描写可以起到渲染、烘托作用)
教师评讲,展示例子:
这次的月考失败了,得到成绩后,我独自一人走在荒凉的小街上,两旁树上的鸟儿唧唧咋咋的叫声使我感到十分的烦躁,但是仔细的听,这些鸟儿像我的知己一般,似乎听懂了我的悲伤,陪着我一起哭。书包的肩带在肩上勒出两道细细的痕迹,很痛,很沉重。看着那垂坠的夕阳橘艳地近在咫尺,像是要融化了般要滴下泪来。你是在为我哭泣吗?
练一练:通过景物描写来刻画出一个悲伤,抑郁和绝望的人物形象。(依据:景物描写可以烘托人物形象)
教师评讲,展示例子:
他看到天空是一片黑暗,预示着大风暴的来临,风在驱赶着疾驰的云雾,时而露出一颗闪烁的星星,在他的前面,是一片无边无际,阴沉可怕的海面,浪头吐着白沫,吼叫着,象是预示一次风暴的到来。在他的后面,耸立着一座比海更黑,比天更黑,象一个巨魔似的花岗岩上,它那凸出的飞岩象是伸出来捕人的手臂。
六、课后作业: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春,绿色的翅膀,托举着绿色的梦想。
夏,生命在炽热的火焰中燃烧,大地也曾在这热情中战栗。
秋,一切仿佛都已成熟,在林中,在草地,在山岗,在一切有生命呼吸的地方。
冬,无情的冰雪沉重地压在身上的时候,难道听到的只是他痛苦的呻吟;当最后一片枯叶离开枝头,你看到的将是一个甜美的笑容。
一年四节各有不同,各有特色。同时也带给你各自不同的感受。
要求:请你以“,我的最爱”为题写一篇文章。(一年四季任选其一)
文体自选,不少于500字。
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这活脱脱是烈日下祥子们慢腾腾、昏沉沉在街上拉车的形象。“路旁的柳枝,的确是微微地动了两下。„„风忽然大起来,那半天没动的柳条像猛地得到什么可喜的事,飘散地摇摆,枝条都像长出一截儿来。”“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这活脱脱是烈日下祥子们慢腾腾、昏沉沉在街上拉车的形象。“路旁的柳枝,的确是微微地动了两下。„„风忽然大起来,那半天没动的柳条像猛地得到什么可喜的事,飘散地摇摆,枝条都像长出一截儿来。”
第3篇:高考作文指导
2010高考作文指导:高分五字要诀
高考作文时间短,阅卷迅速,有着许多特殊性,考生要注意特别对待,以避免不必要的失分。作文要得高分,可以从以下五个字上面下点功夫:
⒈显
由于时间关系,高考阅卷老师不能细细揣摩文章,也不能明晓考生的作文功底,考生要特别讲究一个“显”字。
首先,文章的主旨要明了,平时作文,有学生喜欢写些含蓄的文字,以求文学的含蓄美,也得到了老师的青睐,甚至发表了不少的文章,但是高考场上不能这样做,太含蓄了,就会使文章走进隐讳的死胡同,短时间内难以让人读懂,就很容易被阅卷老师误认为离题打入冷宫。
其次,文章的分论点最好用分段的方式明确摆出,开头、中间、结尾都要顾及体现自己中心思想的语句,最明显的方法就是把它们放在段首,好让阅卷者一目了然。例如,2003年高考福建满分作文《用旁观的眼神》全文用
第4篇:高考作文指导
古人作文有所谓凤头、猪肚、豹尾的说法。“凤头”是说作品的开头要像凤凰的头那样秀气、漂亮,“豹尾”是说作品的结尾要像豹子尾巴那样有力、刚健。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新乐府序》中说:“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意思是指作品一开头就要切题,要开门见山;而作品的结尾又要起到进一步明确和深化主题思想的作用,充分显示出作者立言的本意。
明代著名学者谢榛所写的《四溟诗话》中则有“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的说法。这是说,作品一开头,就要像放炮似的,使人耳目为之一震;而作品的结尾,又要像敲钟似的,使人觉得余音绕梁。清代戏曲理论家李渔对作品的开头和结尾也有类似的看法,他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人一见而惊,不敢弃去”,“终篇之际,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卷留连,若难遽别”(《闲情偶寄》)。
这实际上
第5篇:高考作文指导
高考作文指导:四步作文法
考场上如何快速完成一篇切题而有质量的作文?有不少介绍技巧的文章,那些当然具有指导性,但是,缺少对整篇作文从“审题立意”到“素材突破”再到“谋篇布局”最后“表达成文”的完整实战演练。我想以命题作文“曲径通幽”为例,展示考场“四步作文法”的实战过程,以期能给考生应考借鉴。
【作文题目】
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往风景幽美的地方,这便是“曲径通幽”。它是画家笔下渲染的景致,是摄影爱好者不断寻找的目标,是园林设计师着力创造的效果,也是文人墨客一直崇尚的意境,更是生活中人们处理问题的态度和方法„„因为“幽”也许在这“曲径”之中,“美”可能源于这回转之间。
请以“曲径通幽”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第一步:
审题必须根据命题作文提供的材料和提示
第6篇:高考作文指导
一、提炼中心法
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
【材料】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
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分析】分析这则材料,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中心意思:这则材料通过写大名鼎鼎的盖达尔和小学生关于皮箱破旧的对话,表达了身外之物可以随随便便,但做人却不能随随便便的道理。据此,学生可以提炼出如下两种观点:(1)做人不应该随随便便;
第7篇:高考作文指导
2016高考作文指导
一.2014,2015高考作文评析 1)浙江2014高考英语写作点评 第二节:书面表达(满分30分)
学校图书馆需要购置一批新书,现向学生征求意见。假如你是李越,你认为学校图书馆最需要购置科普类图书(popular science books)和文学类图书(literary books)。请你用英语给图书馆王老师写一封100—120词的信,推荐这两类书,并分别说明推荐理由。
注意:信的抬头与落款已给出(不计入词数)。
Dear Mr.Wan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Yours sincerely
Li Yue 【考点】考察应用文写作 【写作指导】
第8篇:高考作文指导
高考作文指导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考作文指导,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考作文指导1
化平庸为惊奇
其实,我们并不是“没有什么东西好写”,而是对平凡、平常的写作材料视而不见,见而不思,以至于把许许多多的“精彩”、“绝妙”的写作材料忽略了,遗弃了。
当年,新加坡准备发展旅游业,但有人认为它没有金字塔,没有长城,没富士山,也没有夏威夷,要想发展旅游业几乎是“纸上谈兵”、“水中捞月”。一句话——不可能。但是,当时新加坡领导人却说了这样一句令世界惊醒的名言:“阳光,我们只要有阳光就行了!”就以这样的“理念”,新加坡利用“阳光”成功地发展了他们的旅游业,并成为世界旅游业的佼佼者。
是的,上帝
第9篇:高考作文指导
·2011年高考英语作文之山东卷
假设你是李华,你的美国朋友Tom上个月来到北京学习。七月份你将去北京参加暑期中学生英语演讲比赛(speech contest),你在资料搜集、语言运用等方面遇到了困难。请根据以下要点给Tom写一封电子邮件:
1.询问Tom的生活和学习情况;
2.谈谈你的困难并请Tom帮忙;
3.告诉Tom你打算赛后去看他。
注意:
1.词数:120-150;
2.可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
范文1
Dear Tom,It’s a month since you studied in Beijing.How is everything going with you? I am really happy to spend such an unforgettable experience w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