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问题的应用题总结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6-23 07:13:48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关于工程问题的应用题总结

关于工程问题的应用题总结

关于工程问题的应用题总结

一、说教材

工程问题是用分数解答有关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的应用题。它的解题思路与整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基本相同,仍然是用工作总量除以工作效率等于工作时间,只是题中没有给出具体的工作总量。解答时,要把工作总量作为单位“1”,用单位时间内完成工作总量的几分之一来表示工作效率。这样,由于解题中遇到的不是具体数量,有的学生往往感到抽象,不易理解。

教学重点是:掌握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

难点是:如何分析分数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关键是:正确分析题目中哪个量是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

二、说教法

现代数学理论认为,小学数学课应增加学生的数学活动,依据本单元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这节课我主要运用复习引入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分析法等进行教学。并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增加教学的新颖性,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三、说学法。

教与学密不可分,教是为了更好地学。因此要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入以渔”。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指导学生掌握如下学习方法:转化迁移的方法、比较分析法、总结归纳法。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在分析教材,合理选择教法和学法的基础上,本课教学过程的设计分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复习铺垫。

由于用分数解工程问题与整数解工程问题的思路基本相同,仍然是工作总量除以工作效率等于工作时间,只是题目中没有给出具体的工作总量,解答时要把总量作为单位“1”,用单位时间完成工作总量的几分之一来表示工作效率。所以我先让学生口答:(1)如果这项工程计划12天完成,平均每天修( )。今天完成了工作的( )还剩( )。(2)如果这项工程每天完成 ,()天完成。巩固了旧知,为学习新知作好铺垫。

第二环节是学习新知识,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加深对整数解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的理解。

出示:三毛小学要修200米的塑胶跑道,甲队独修要10天,乙队独修要8天,两队合修要几天可以完成?

引导学习读题,明确已知、未知条件及怎样列式。学生列出正确算式之后引导学生说出这个算式每一步表示的意思,根据是什么,弄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第二步:探究用分数解工程问题。

这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出示改变题目(即把上题中的“200米”去掉)。启发学生想:没有这个条件,这道题能不能解答?引导学生想:可以把这条跑道看作单位“1”,那么甲队每天修这条跑道的几分之几?乙队每天修这条跑道的几分这几?两队合修,每天可修这条跑道的几分之几?两队合修几天可以完成怎样求?根据是什么?通过这些问题,联系学过的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逐一解决每个问题,也就突破了这节课的难点。

第三步,比较分数解和整数解工程问题,加深印象。

比较上下两道题,使学生认识到这两种解法在思路上是一致的,数量关系基本相同,都是用工作总量除以工作效率的和。只是在后一种解法中没有给出工作总量的具体数量,只给出“一段公路”,“一项工程”,“一件工作”,“修一条路”等,解答时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用工作总量的几分之一来表示工作效率。

第四环节是练习、巩固。

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我在设计练习时尽量地做到科学、合理,体现一定的层次性,针对性,有坡度,难易适中。

工程问题应用题

教学目标:

1、了解工程问题的结构特征及数量关系,学会解答比较简单的工程问题。

2、在主动参与、发现和揭示数学原理和方法中提高思维水平。

教学流程

一、复习铺垫

1、谈话:

同学们,我们学校准备在明年暑假把操场上的跑道改造成塑胶跑道。你见过塑胶跑道吗?它有什么优点?但铺塑胶跑道需要很多钱,还需要专业的施工队。

2、出示:

(1)如果这项工程计划12天完成,平均每天修( )。今天完成了工作的( )还剩( )。

(2)如果这项工程每天完成 ,( )天完成。

3、揭题:

在日常生活中,像修跑道、造桥、运货、搞绿化等各种工作,我们统称为工程,今天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工程问题。

二、探究新知

1、谈话:

如果我们能将修塑胶跑道这项工程进行招标。应聘单位有两个,他们都承诺能保质保量完成任务。但甲工程队单独完成需10天,乙工程队单独完成需8天。

问:(1)如果你是校长,你选择哪个施工队?为什么?

(2)但新学期开学迫在眉睫,为了 同学们在新学期一开学就能在跑道上上体育课,如果你是校长,又该怎么办呢?

2、出示:

三毛小学要修200米的塑胶跑道,甲队独修要10天,乙队独修要8天,两队合修要几天可以完成。

(1)独立解题 200÷(200÷10+200÷8)= 4 (天)

(2)交流反馈、小结数量关系式:

讨论:200÷10与200÷8各表示什么?这两个商加起来又表示什么?再用200除以它们的和得到了什么?根据什么数量关系算出合作的时间?

板书(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合作工作时间)

(3)那如果要修建的塑胶跑道是400米,800米又要多少天时间呢?独立做。

400÷(400÷10+400÷8)=4 (天)

800÷(800÷10+800÷8)= 4 (天)

(4)讨论:三道题做完了,你有什么发现?猜猜如果跑道是1000米的话,用几天时间完成?跑道长度是a米呢?看来完成工程的天数跟工作重量没多大关系?那么到底为什么工作总量在变化,可完工的时间却一样?

3、出示:

例、三毛小学要修一条塑胶跑道,由甲工程队单独施工需10天;由乙工程队单独施工要8天完成。两队共同施工需要多少天完成?

(1)分析思考:A、工作重量不知道怎么办?

B、甲工程队的工作效率是多少?怎样想出来的? 乙工程队呢?

(2)怎样列式。(尝试)。

(3)交流说说 。1÷( + )中。 、 各表示什么? + 又表示什么。“1”

第2篇:工程问题应用题教案

工程问题应用题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工程问题应用题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目标:

1、理解比较抽象的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的数量关系,工程问题应用题。

2、掌握一般工程问题的结构特征。

3、学会解题方法,会正确解答一般的工程问题。

教学重点:

学会解题方法,会正确解答一般的工程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比较抽象的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的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答,并说出数量关系式。

(1)甲乙合做60件产品,甲每天做3件,乙每天做2件。他们要几天完成?

60÷(3+2)=12天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2)加工80个零件,甲用4小时完成。平均每小时加工多少个零件?

80÷4=20(个)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2、回答,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1)加工一批零件,甲用4小时完成。平均每小时完成这批零件的几分之几?

(把工作总量看作“1”)

(2)一项工程,甲单独修建,需要4天完成,乙单独修建,需要8天完成。

①甲队独修,每天完成全工程的( )。

②乙队独修,每天完成全工程的( )。

③两队合修,每天完成全工程的( )。

小结:刚才这几道题中,工作总量所以用“1”表示,因为工作总量不再是一个具体的数量,而工作效率是一个分数,这个分数实质上是单位时间完成了工作总量的几分之几。

二、教学新课。

1、出示例2。(小黑板)

一项工程,由甲工程队单独施工,需8天完成,小学数学教案《工程问题应用题》。由乙工程队单独施工,需要12天完成。两队共同施工需要多少天完成?

(1)审题后,想:这道题需我们求什么?你可以根据哪个关系式来解答?

(2)学生尝试做,并同桌交流。

(3)反馈说明。

1÷(+)=1÷(+)=1÷=4(天)

(把工作总量看作“1”,两队的`工作效率就是+。)

教师:如果不把工作总量看作“1”,而是看作2、3、5、10……结果会怎样?

学生任选一个数列式计算。

小结:计算结果是一样的。不过看作“1”是最简捷、最常用的。

2、练一练。

(1)填空。

①甲做一项工作需5天完成,每天完成这项工作的( ),3天完成这项工作的( )。

②一项工程,甲队独做需要36天完成,乙队独做需要45天完成。两队合做,一天可以完成这项工程的( ),( )天可以完成。

(2)修一条公路,甲队独做需10天,乙队独做需15天,甲乙两队合做,几天可以完成?

(全班练,抽学生写在投影片上,同桌互说是怎么想的)

3、小结:四人小组讨论。刚才练的题有什么特点?我们是怎么解的?

教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工程问题。(出示课题)

三、巩固练习

1、变式练习

打印一份稿件,甲单独干要10小时,乙单独干要12小时,丙单独干要15小时。

(1)甲、乙、丙三人合打1小时,完成这份稿件的几分之几?

(2)三人合打一小时后,还剩下几分之几?

(3)甲、乙、丙三人合干,几小时可以完成?

(4)甲、乙两人合干5小时,可以完成这份稿件的几分之几?

(四人小组交流,想想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并解答。)

2、看书,质疑。

四、教学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是怎样来解答这些应用题的?

五、作业:《作业本》P70[67]

第3篇:分式方程应用题工程问题

择善人而交,择善书而读,择善言而听,择善行而从.沂源县历山中学八年级数学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分析题意找出等量关系,会列出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于实际问题的兴趣和意识。学习过程:

自主探究 甲、乙二人做某种机器零件,已知甲每小时比乙多做2个,甲做10个所用时间与乙做6个所用的时间相等,求甲、乙每小时各做多少个? 分析:题目中的两个等量关系是:

(一)设甲每小时做x个,那么乙每小时做个,根据题意,得

(二)设甲做10个所用的时间与乙做6个所用的时间为y小时,根据题意,得

练习:1.某工厂计划x天内生产120件零件,由于采用新技术,每天增加生产3件,因此提前2天完成计划,列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六年级工程问题应用题

工程问题

【含义】工程问题主要研究工作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这类问题在已知条件中,常常不给出工作量的具体数量,只提出“一项工程”、“一块土地”、“一条水渠”、“一件工作”等,在解题时,常常用单位“1”表示工作总量。

【数量关系】解答工程问题的关键是把工作总量看作“1”,这样,工作效率就是工作时间的倒数(它表示单位时间内完成工作总量的几分之几),进而就可以根据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列出算式。

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效率

工作时间=总工作量÷(甲工作效率+乙工作效率)

【解题思路和方法】变通后可以利用上述数量关系的公式。

例1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需要10天完成,乙队单独做需要15天完成,现在两队合作,需要几天完成?

解题中的“一项工程”是工作总量,由于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工程问题应用题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比较抽象的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的数量关系,工程问题应用题。

2、掌握一般工程问题的结构特征。

3、学会解题方法,会正确解答一般的工程问题。

教学重点:学会解题方法,会正确解答一般的工程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比较抽象的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的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答,并说出数量关系式。

(1)甲乙合做60件产品,甲每天做3件,乙每天做2件。他们要几天完成?

60÷(3+2)=12天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2)加工80个零件,甲用4小时完成。平均每小时加工多少个零件?

80÷4=20(个)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2、回答,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1)加工一批零件,甲用4小时完成。平均每小时完成这批零件的几分之几?

(把工作总量看作“1”)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精选工程问题应用题教案

精选工程问题应用题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比较抽象的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的数量关系,工程问题应用题。

2、掌握一般工程问题的结构特征。

3、学会解题方法,会正确解答一般的工程问题。

教学重点:学会解题方法,会正确解答一般的工程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比较抽象的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的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答,并说出数量关系式。

(1)甲乙合做60件产品,甲每天做3件,乙每天做2件。他们要几天完成?

60÷(3+2)=12天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2)加工80个零件,甲用4小时完成。平均每小时加工多少个零件?

80÷4=20(个)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2、回答,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1)加工一批零件,甲用4小时完成。平均每小时完成这批零件的几分之几?

(把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工程问题的应用题答案

工程问题的应用题答案

经典工程问题应用题及答案(1-3题)

1、话说孙悟空看管蟠桃园,他摘了一推蟠桃,打算4天吃完。第一天吃了全部蟠桃的4分之1多3个,第二天吃了剩下蟠桃的3分之1多2个,第三天吃了此时蟠桃的2分之1多1个,第4天只有1个了。问孙悟空共摘了多少个蟠桃?

第三天吃之前有:

(1+1)÷[1-(1/4)]=4个

第二天吃之前有:

(4+2)÷[1-(1/3)]=9个

孙悟空共摘了:

(9+3)÷[1-(1/4)]=16个

答:孙悟空一共摘了16个桃子。

其实这是一个还原问题。用倒推法。

话说孙悟空看管蟠桃园,他摘了一推蟠桃,打算4天吃完。第一天吃了全部蟠桃的4分之1多3个,第二天吃了剩下蟠桃的3分之1多2个,第三天吃了此时蟠桃的2分之1多1个,第4天只有1个了。问孙悟空共摘了多少个蟠桃?

第三次2分之1多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工程问题应用题的数学教案

工程问题应用题的数学教案

工程问题应用题的数学教案

工程问题应用题的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比较抽象的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的数量关系。

2、掌握一般工程问题的结构特征。

3、学会解题方法,会正确解答一般的工程问题。

教学重点: 学会解题方法,会正确解答一般的工程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比较抽象的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的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答,并说出数量关系式。

(1)甲乙合做60件产品,甲每天做3件,乙每天做2件。他们要几天完成?

60÷(3+2)=12天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2)加工80个零件,甲用4小时完成。平均每小时加工多少个零件?

80÷4=20(个)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2、回答,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1)加工一批零件,甲用4小时完成。平均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工程问题的应用题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工程问题的应用题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