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追寻红色足迹征文500字
追寻红色足迹征文500字
他们是人民的公仆,是党的“得力助手”,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下面是小编为您推荐的作文:
【追寻红色足迹征文(一)】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词时不时的在我脑海中浮现出来。是呀!要不是有战士们的英勇奋战,也就不会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于是,我们今天怀着崇敬的心情去烈士陵园“看望”那些已经长眠于地下的英雄。
一路上,同学们迈着整齐的步伐向烈士陵园行进,每个人似乎都带着些许的悲伤,脸上的表情都是那么地严肃,我想:兴许那些英雄们看到了这一幕,也会高兴吧?随着同学们不知不觉地走动下,烈士陵园,到了。或许,我是说或许,我并不想来到这儿,我不想看到他们的墓碑,我想看到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已经死了,但是他们死得值得,死得重于泰山,他们对得起党,更对的起我们老百姓。看着他们的墓碑,我似乎看到了他们当年与日本侵略者在战场上厮杀的情景,血迹斑斑,惨不忍睹,每当想到这些,我对日本人的恨就多一些。默哀开始了!同学们都轻轻地把头低下去,默不吱声,四周死一般地沉寂,就在这时,我似乎又听到了那些英勇的战士们在战场怒如狂狮,疯狂般地怒吼着,冲向敌人……他们勇敢、他们善良﹑他们不畏生死、他们英勇奋战。他们的好,老百姓们都领略到了;他们在打完胜仗后的欢呼声,我们也感受到了;他们在短暂的失败后,稍稍有些气馁,但很快又恢复了士气,互相鼓劲加油,我们也察觉到了……
他们是人民的公仆,是党的“得力助手”,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追寻红色足迹征文(二)】
今天,秋高气爽,天高云淡,趁着好天气,我们来到了徂徕山游玩,山青水秀,景色美极了!忽然,一座雄伟壮观的纪念碑展现在我们面前,走近一看,原来是徂徕山起义纪念碑。这个纪念碑它是1987年为纪念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50周年,建的高23米的纪念碑,徐向前题写“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纪念碑”,武中奇题写隶书碑文。
看着这座碑,让我心潮澎湃,想起当年的徂徕山起义!1938年1月1日,中共山东省委组织发动泰安、新泰、莱芜、泗水等地群众和平津沦陷区的流亡学生,在此誓师,宣布抗日武装起义,编为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第四支队。洪涛任队长,赵杰任副队长,黎玉任政治委员。队伍以徂徕山为根据地,转战于鲁中南地区,经过短期训练后,1月中旬,部队下山,沿泰安的茅茨、良庄向新泰进发。途中,得知敌人要从大汶口去新泰便决定伏击敌人以打击敌人、锻炼部队。部队从二、三中队中挑选了部分精干人员和武器,由赵杰、封振武率领,26日拂晓隐蔽进入设伏阵地寺岭村。下午15时,日军的一支马车运输队由大汶口方向进入了伏击圈。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战士们向敌人猛烈开火,排子枪、手榴弹,打得敌人人仰马翻,打响了四支队抗日的第一枪。但是战斗中,三中队班长杨桂芳在抽出大刀要冲上去砍鬼子机枪时不幸被敌人的枪弹击中胸口儿壮烈牺牲,成为四支队创建以来的第一位烈士。
徂徕山起义是山东省委直接发动领导的一次起义,发挥了山东抗战的源头作用、山东抗日队伍的种子作用,在山东首次打出了八路军的旗号,打响了山东省委独立领导山东抗战的第一枪,揭开了山东省党组织独立自主领导抗战的序幕。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到一九三八年六月间,全省共爆发了十余起较有影响力的抗日武装起义,而泰安地区这两场起义为今后抗日战争的胜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看着长埋在大山里的这些英雄,想想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这一些真的是来之不易,是先烈们为国捐躯,不怕牺牲,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我们现在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了铭记历史,勿忘国耻,要为祖国做出贡献,做一个对祖国、对社会有用的人!
【追寻红色足迹征文(三)】
每当看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脑海里总会浮现出他们的身影……
记得伟大领袖毛主席曾说过“革命烈士永垂不朽!”是啊,是革命烈士们用他们的青春、他们的热血、他们的生命为我们创造了现在的`幸福生活!我坚信!虽然他们的身体已死,但他们的精神却依旧存在!我坚信,即便是在和谐的现在,我们依旧可以找到他们留下的“红色足迹”!
还记得“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吗?张丽莉老师的事迹感人肺腑。在生死一线之际,她完全没有考虑自己的人身安危,而是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以自己的柔弱身躯支撑起一片生命的天空,用行动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大爱赞歌。将学生推开,确保了学生的生命安全,彰显了一位人民教师无私、伟大的品格。这样的老师,足以成为共和国人民教师的代表。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她在生死考验关头,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用爱谱写了一曲生命的赞歌,用生命诠释了师爱的真谛。都说人生没有彩排,可即便再面对那一刻,我想这也是她不变的选择。
还有他,被大家称为“最美司机”的吴斌。5月29日,杭州长运客运二公司员工吴斌,驾驶客车从无锡返杭途中,突然有一块铁块像炮弹一样,从空中飞落击碎车辆前挡风玻璃砸向他的腹部和手臂。面对肝脏破裂及肋骨多处骨折,肺、肠挫伤,危急关头,吴斌强忍剧痛,换挡刹车将车缓缓停好,拉上手刹、开启双跳灯,以一名职业驾驶员的高度敬业精神,完成一系列完整的安全停车措施,确保了24名旅客安然无恙,而他自己虽经全力抢救却因伤势过重去世,年仅48岁。
恍惚间我看到他们的身影和足迹与革命烈士们重合在了一起,我明白了!他们便是革命烈士精神的体现,他们留下的足迹就是我们要寻找“红色足迹”!
【追寻红色足迹征文(四)】
还记得甲午战争吗?还记得五三惨案吗?还记得南京大屠杀吗?这些都是日本侵略者给中华人民留下的深刻记忆、惨痛伤痕。为了重温历史,我们江宁小学校外辅导员李爷爷带领我们雏鹰假日小队来到了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寇修建的一座碉堡。
那是一座陈旧的碉堡,砖头与砖头间已有了缝隙,似乎随时就要倒塌。它的门建在距离地面约二米处。破烂的木门上了锁,通过一指长的裂缝望进去,却发现里面断垣残壁,布满灰尘的房梁上结满了蜘蛛网,暗灰色的地上,只有几张破烂的椅子。碉堡上有四个机枪口,据李爷爷说,这些机枪口是用来窥探和袭击的,敌人在里面就可以射中外面的老百姓。
李爷爷告诉我们,这座碉堡是日本人为了保护铁轨,运送军需物资而修建的。当时,由于中国国民党军腐败无能,导致几十万中国军队被几万日本军队打得溃不成军。老百姓想反抗,就拿起各家的铁锹,去砸那道铁轨,想要断送日本军队的军需物资。于是,日本军队为了保护铁轨,保护自己的军需物资,就建造了这碉堡来保护铁轨。
“日本侵略者太可恶了!”听完李爷爷的故事后,我愤愤的想:“不仅日本侵略者可恶,中国国民党军队也太懦弱了!他们面对仅仅只有几万的日本军队,选择的是逃避而不是面对,选择的是投降而不是抗争。这说明了什么?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就要仰人鼻息!以前,中国军队弱小,日本侵略者才进行了惨无人道的杀掠。现在,中国强大起来了,还会被挨打吗?不,不会!祖国强大了,人民强大了,就能阻挡别国的侵略了,就可以不怕挨打了!由于时代的发展,人民强大了,做贡献了,让祖国强大起来了!我也要努力学习,为祖国的发展献出一份自己微薄的力量!”
勿忘国耻,圆梦中华。我一定要好好学习,追寻着革命先辈留下来的足迹,为祖国的发展献出自己的力量!
第2篇:追寻红色足迹主题征文
老寨山上的枪声
星村镇 小学 年级 班
在泗水县城东北部
40里处和新泰市交界的地方,有一个群山环绕的小山村,这便是泗水县星村镇的王家庄村,村后有一座巍峨的大山,这便是大名鼎鼎的老寨山。抗日战争时期就是在这座大山上曾发生了一场可歌可泣的战斗故事。
2015年7月,我们 小学少先大队部组织优秀少先队员来到革命老区王家庄村进行“寻访红色足迹”活动,听着当地村民们讲着当年革命前辈抗击日寇的故事,我们似乎又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耳畔仿佛又响起了一阵阵枪炮声。
话说1941年夏秋相交的一天下午,八路军鲁南老三团下属的一个连队行军来到了泗水、新泰交界的王家庄村附近,却被鬼子发现了行迹,于是日寇便集结泗水、新泰、蒙阴的1000多名日伪军向我军合围而来,并出动汽车、坦克十多辆,配备火炮四十余门,兵分三路对我军形成铁臂合拢之势。
无奈之下,我军只好爬上老寨山,利用悬崖峭壁等有利地形作掩护和敌人进行战斗,八路军战士们凭借钢铁般的意志一次又一次的打退了敌人的进攻,远远望去漫山遍野躺满了敌人的尸体。
傍晚,丧心病狂的日军利用大炮对我们的阵地进行了狂轰滥炸,山头被炮弹足足削去了一两米,战士们大多都负了伤,但依旧坚守阵地,连长王进文大声喊道:“人在阵地在,誓与阵地共存亡。”鬼子向我军阵地发起了最后的冲锋,我军战士在弹药用尽的情况下,纷纷利用周围的石块狠狠的砸向敌人,石块像冰雹一样打的敌人哇哇乱叫,有的直接坠下悬崖粉身碎骨。最后越来越多的战士牺牲了,献血染红了老寨山山顶上的岩石,敌人眼看就要攻上来,为了不做俘虏,连长王进文带领剩下的七八个战士纷纷跳下悬崖。战士们用生命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可敬的感人故事。
战斗已经结束,战争也已远去,但我似乎仍能听得到当年战斗时的枪声,大山岩石上的弹痕,依旧清晰可见,先烈们用鲜血染红的岩石在几十年后的今天依旧没有褪色,它似乎是在用无声的语言警示我们这些后人要“努力学习,振兴中华”,又仿佛是在教育我们要继承革命传统,实现我们的“中国梦”、“复兴梦”!
指导教师:
联系电话:
第3篇:追寻红色足迹主题征文
追寻红色足迹主题征文
红色足迹是我们追寻革命先烈的重要回忆方式,我们要不忘曾经,铭记国耻,使国家繁荣富强。小编整理了相关的作文范文,欢迎欣赏与借鉴。
追寻红色足迹主题征文【篇一】
年幼时,父亲常教导我:“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心身事莫为。”那时我还不理解这句话的真正要义。此次,我有幸参加了“红色追寻”采访活动,在车流如织的蔡锷北路边一个小小弄堂里,找到了八路军驻湘通讯处旧址。这里曾是伟大无产阶级革命家徐特立先生的办公地。在旧址陈列馆里,一副字迹隽永的对联使我倍感亲切:“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心身事莫为。”
随行采访的文史专家介绍,徐特立先生1938年9月赴延安出席党的六届六中全会,途经湘潭,在一家油盐店住宿了一晚。当时店里几位青年店员围坐在徐老面前,要他讲革命道理。徐老从国家大事谈到社会生活,深受鼓舞的青
第4篇:追寻红色足迹
追寻红色足迹 ——八一南昌起义
中文摘要:“南昌起义”发生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继承孙中山的武昌革命起义,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成了我们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南昌起义、红色精神、正文:
1927年8月1日凌晨二时在中国江西省南昌市,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周恩来、谭平山、叶挺、朱德、刘伯承和贺龙发起了一场针对中国国民党的反共政策而武装反抗事件,这次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1.红色历史
1.1起义背景
1927年3月,国民党在武汉的汪精卫和南京的蒋介石集团不合作,所谓“宁汉分裂”。江西南昌则在武汉和南京之间。由于共产党的影响不断扩大,从4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