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红色足迹 弘扬革命精神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6 23:53:5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追寻红色足迹 弘扬革命精神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永远跟党走 青春献祖国

天津理工大学开展“追寻红色足迹 弘扬革命精神”暑期社会实践

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向青年学生发出的“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的号召,充分发挥社会实践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途径的优势,引导广大青年学生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为契机,在实践中学党史、知党情,进一步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努力为“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积极贡献,7月5日—11日,我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服务团深入河北省地道战遗址、狼牙山、白洋淀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追寻红色足迹,重温党的历史,弘扬革命精神。

活动中,服务团围绕庆祝建党90周年,组织学生开展寻访老党员(老红军)、探寻革命遗迹等历史回顾、记录类活动,参观革命历史纪念馆、走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结合学习党史的研究课题开展实地调查研究活动,并为老党员(老红军)提供各种志愿服务,引导学生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悠悠白洋淀 浓浓革命情

绿波荡漾,激起千层浪;芦苇丛生,燃起革命情。众所周知,白洋淀是中国海河平原上的最大湖泊,淀上波光荡漾,水鸟啁啾,芦苇婆娑,风光无限好。观看“水上爆破演习”,让我们身临其境地真切感受白洋淀人民的智慧和勇于斗争的精神。参观“白洋淀雁翎队展览馆”,让我们全方面了解以小兵张嘎为代表的雁翎队,他们是水上游击队,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我们一面欣赏着白洋淀美丽的风光,一面被革命前辈的精神感染着,激励着。普党史 绘党旗 写祝福 走访老红军

在保定市清苑县政府广场,服务团通过宣传展板、海报、单页向老区人民展出了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之初到今天90年的风雨之路和艰辛历程,并送上一面面鲜艳的党旗和国旗,“9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同学们向络绎不绝前来观看的乡亲们做着深情动人、耐心细致的解说,并为小朋友们讲述党旗和党徽的意义:中国共产党党旗底色为红色,上有由黄色的锤子、镰刀交叉组成的图案。红色象征革命,黄色的锤子、镰刀代表工人和农民的劳动工具,象征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代表着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村民们通过天津理工大学学生现场对党史与党旗的宣传和讲解,了解了党的艰辛过去、辉煌的现在,并展望伟大祖国和中国共产党的美好未来,并纷纷表达出一定要发扬老区人民艰苦奋斗、勤劳质朴、英勇智慧的优良传统,继续为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贡献光和热。

乡亲们纷纷加入活动中来,拿起画笔和同学们共绘党旗,通过大家充满感情一笔一画地精心绘制,两幅精致的党旗展现在大家面前。乡亲们还在留言板上留下对党的祝福、在主题布标上郑重签名、共同呼喊“永远跟党走,青春献祖国”“追寻红色足迹 弘扬革命精神”“我们永远爱您,亲爱的党”口号,整个活动现场成了沸腾的红色。

服务团的队员们还深入走访了几位革命老红军、老党员,在访谈中同学们了解到冉庄地道战的历史故事和英雄事迹。其中一位老党员在冉庄执教多年,他动情的说:冉庄地道战的革命精神是当前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重要精神力量,继承和弘扬革命精神也是当代中国发展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你们当代大学生党员是社会主义建设、共产主义事业的主力军,务必要在学习和生活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服务团的同学们被前辈们的谆谆教导一次一次激励着。

七七事变冉庄行 绵绵地道军民亲

冉庄地道战遗址,位于河北省保定市西南30公里处清苑县境内,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华北抗日主战场上一处极为重要的战争遗址。就在这个普通的村子里,六十年前在共产党领导下,村庄的农民创造出神出鬼没、举世震惊的地道战,打得日本侵略者胆战心惊,狼狈不堪。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军的铁蹄踏进华北,冉庄人民为保存自己,抗御外侮,开始挖地洞,逐步由单口洞发展为双口洞、多口洞和战斗地道。

服务团的同学们参观了地道战纪念馆,据陈列馆讲解员介绍,在抗日战和解放战争中,冉庄民兵利用地道优势,配合武工队、八路军对敌作战157次,歼敌2100人,曾荣获“地道战模范村”称号,为中国人民的解中国论文联盟整理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为此聂荣臻、杨成武、吕正操等老一辈共产党给予了高度评价。同学们呢深刻认识到,正是依靠人民的支持,我们党的事业才获得了不断胜利前进的基础。

冉庄地道战纪念馆展厅占地面积980平方米,厅内珍藏着大批宝贵文物,主要有挖地道使用过的镐、铁锨、辘轳和照明灯;民兵集合、作战使用过的铜锣、军号、牛角号;士兵工厂制作的土枪、土炮、翻火子弹及使用过的工具;烈士遗物、遗诗、资料、照片、奖旗及抗日支前用具等。

穿梭在地道战在地道里,回顾着那段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想象着当初战争年代的敌我战争,强烈的名族自豪感,保家卫国的使命感,建设祖国的责任感的爱国主义情怀油然而生。学生党员纷纷表示,全体共产党员向领导冉庄人民群众抗击侵略者的党员们学习,学习先辈们的光荣传统,主观上树立向群众学习观念,行动上主动争取并创造机会与群众接触,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了解群众的疾苦与需求,发现群众的创造与发明,总结经验与教训,将发展与群众的需求联系起来。

葱葱狼牙山 烈烈壮士情

全体学生代表在赴狼牙山途中,唱响了一首首红色歌曲,气氛十分活跃,充分体现当代大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的良好品质及素养。在狼牙山五勇士革命纪念馆的党旗下,服务团全体师生党员在纪念馆前举行了隆重的入党宣誓仪式,重温革命精神。

同学们陆续参观了狼牙山纪念馆、五勇士跳崖处、纪念塔。在“ “狼牙山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五勇士血战狼牙山永恒的纪念”两个展厅,同学们参观了珍贵的历史图片、资料、抗战文物、战斗场景雕塑和当年抗战的兵器遗物等资料,生动地再现了抗日军民在党的领导下抗击日寇、保家卫国的英雄业绩和悲壮历史,反映了五勇士在狼牙山所表现出的面对强敌毫不畏惧、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登上狼牙山主峰,同学们瞻仰了“五壮士纪念塔”和“五勇士跳崖处”。在“五勇士跳崖处”,详细了解了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一团七连战士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为了掩护主力部队和当地群众安全撤离,他们故意将自己暴露在敌人面前,充分利用熟悉地理环境的优势,机智顽强地与敌人展开周旋到最后跳下了万丈悬崖的故事,谱写了八年抗战史上最为悲壮的篇章。同学们为五壮士这种与敌人殊死拼搏的战斗精神和在危急时刻,宁死不屈、至死不辱的民族气节所深深地折服。

另外,同学们还陆续参观了直隶总督府、古莲花池、贡院、军校广场等地。

威威总督府 肯肯忠言训:在直隶总督府,同学们听导游细细讲述各朝各代的直隶的故事,被直隶总督的精神感动着,也认真地聆听了古人的忠言,其中给我们最大感触的就是“居官八约”——事君笃而不显,与人共而不骄,势避其所事,功藏于无名,事止于能去,言删其无用,以守独避人,以清费廉取。这虽然是居官的道理,也给予同学们做人处事的道理。同学们还参观了反帝爱国义和团在直隶展览馆,感受着义和团在直隶所做的突出贡献和义和团人民大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

游军校广场 敬革命先辈:在华北地区最大的广场——军校广场,同学们一起参观了这里的历史文化墙,历史文化墙总共有10面文化墙,每面文化墙上雕有4幅浮雕,共计40幅。它反映的是保定军校历史和保定古今的历史事件,历史文物和文化科技体育名人等。从保定军校的建立到抗日战争的胜利,同学们一幅一幅慢慢参观,瞻仰着一幅幅文化墙,畅游在历史文化长廊中的每个人,都暗生敬仰之情。

重温历史,缅怀为民族独立献身的先烈们,使大学生受到了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振奋了民族精神,激发了爱国热情和报国之志。参观过后同学们纷纷表示:一段段长长的革命路,让我们仿佛又回到了峥嵘革命岁月,是一次深刻的心灵洗礼和思想升华,我们一定会继承先烈遗志,弘扬革命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听党的话,永远跟党走,树立新世纪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贡献青春和力量。我们一定会好好珍惜大学时光,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力使自己成长为一名新时代合格的共产党员。

(2011年7月10日)

追寻红色足迹 弘扬革命精神

弘扬革命精神 松原市青年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培训班全体学员在局领导的带领下,怀着对老一辈革命家的敬仰之情和对革命圣地的向往之心,于 7月17日赴中国革命的摇篮“天下第一山”......

追寻红色足迹_弘扬革命精神

系部:车辆工程 班级:汽车技术101 姓名:庄庆雨 学号:215100142 时间:11年7月10日至8月20南京工程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报告实践的目的:把暑期社会实践工作与建党90周年纪念活动相结......

追寻先辈足迹 弘扬革命精神

追寻先辈足迹 弘扬革命精神——市公安局政工领导干部延安精神培训班圆满完成 为大力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和党史教育、进一步增强党性修养和理想信念,5月16日至21日,中山市公安局......

追寻红色足迹 弘扬长征精神

追寻红色足迹 弘扬长征精神曾几何时,这里留下红军深深的脚印;曾几何时,这里流传可歌可泣的故事;曾几何时,这里流传永恒的长征精神!这里是波涛汹涌的大渡河;这里是插入云霄的娄山关;......

追寻红色足迹

“追寻红色足迹”主题活动设计方案策划人:一、活动目的今年是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斗争胜利70周年,为了缅怀革命先烈、发扬革命烈士的顽强拼搏、敢于奉献的精神,回顾党......

下载追寻红色足迹 弘扬革命精神word格式文档
下载追寻红色足迹 弘扬革命精神.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