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乘法分配律练习课教案.
乘法分配律练习课教案
课 题:乘法分配律练习课 授课时间:2013年5月6日 授课教师:姚发金 课 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四年级数学课本第38页及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把握能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的式题的特点,学会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比较简便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获得运用数学规律提高计算效率的愉悦感和成功感,增加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乘法分配律,初步掌握了乘法分配律的内容,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体验简便算法的实际应用价值。教学重点:掌握能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的式题的特点。教学难点:学会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教学手段运用及分析: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运用及分析:通过讲学练相结合,设计相应的练习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回顾定律。
师:同学们,你们都喜欢看《喜羊羊与灰太狼》吗?
生:(喜欢)
师:故事里面主要是讲喜羊羊和灰太狼斗智斗勇的故事,你看,灰太狼又绞尽脑汁的设计关卡来抓羊了,同学们,如果你是喜羊羊,有信心运用知识顺利闯关吗?(能),那,我们一起去试试!
二、回顾学过的乘法简便运算的定律:(第一关)说出三个乘法定律的字母公式
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分配律,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对一些式子进行简便运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板书课题:乘法分配律及简算)
三、分组练习乘法分配律的两种基本形式的题(第二关)
1、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分组)(25+125×8 8×(125-8)32×27+32×73 50×29+50(分组完成,小组交流,指名汇报)
四、自主学习,以旧带新(第三关)
(画外音:灰太狼说:你们不要得意,下面可是难关,一定能难倒你们的!)
下面的题你能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吗?比比谁的速度快。99×17+17 103 × 12 85×981、学生独立做。
2、展示学生习题,说出简算过程与方法
3、学生错题分析及订正
师:这三位小老师做得非常出色。但老师在你们平时的作业中发现同学们中间有一些小马虎,我们来当一回小医生,看看这些题的毛病出在哪儿?
125×(8+20)120×15+15×80 17×201 25×32×125
=125×8+20 =(120+80)×(15+15)=17×200+1 =25×4+8×125 =1000+20 =200×30 =3400+1 =100+1000 =1020 =6000 =3401 =1100
(1)一题一题出示,说说错在什么地方。(2)我们做题时要注意什么?
五、巩固练习:(第四关)
(一)、综合练习
1、我会填,填出方框的数字?
(1)(12+40×3= × 3 + ×3(2)105×(40 + 8 = 15× + 15×(3)99×20+20=(+)×20(4)66×28 + 66×32 + 66×40
=(+ +)×66
(二)、对应练习
我会运用乘法分配律来进行简算:(指生板演,余生在自己练习本上做)
12×(8+80)125×23-25×23 31×99 125×15×8×4
2、我 会 解(机 动 题)
为 了 丰 富 同 学 们 的 课 余 生 活,学 校 准 备 购 置 足 球 和 篮 球 各 20 个,一共花了多少钱?
足 球:35 元 篮 球:65 元
(1)让 学 生 根 据 要 解 答 的 问 题 分 别 列 出 不 同 的 算 式 并 独 立 完 成。(2)集 体 校 对。
(3)组 织 比 较:哪 道 算 式 算 起 来 比 较 简 便?
六、总 结 评 价
通 过 这 节 课 的 学习你 有 什 么 收 获? 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及简算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 ×c=a×(b×c 乘法分配律:(a+b ×c=a×c+a×c
12×(8+80)125×23-25×23 31×99 125×15×8×4 课后反思:
第2篇:乘法分配律磨课反思
《乘法分配律---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上册数学》磨课反思
目标任务: 磨课目标:
1.通过本次磨课,让本组数学教师熟悉磨课的操作流程。
2、全组所有教师认真参与研课磨课、观课评课等活动,针对执教人的三次备课,进行教案修改;根据分工进行观课评课,整理出评课材料;写出磨课反思
3、进行教学研讨,提高认识,集中解决教学问题,促进磨课的顺利实施。
教学目标:
1、学会解答相遇问题,在解答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乘法分配律。
2、借助已有经验和具体运算,初步学会用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等数学方法学习知识。
研究问题
探讨学生知识规律的学习,如何做到算理与算法相结合?如何让学生形成和利用数学经验?
乘法分配律是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上册数学的内容,听完这节课后我有这样的体会:
一、这节课比较成功的方面:
1、本节课在解答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乘法分配律,利用相遇问题解题思路和经验,探究学习乘法分配律,学生在利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学习知识。
2、借助相遇问题的两种解决方法,让学生去探究、比较、归纳、总结,两种计算方法之间的规律,从而得出-----乘法分配律。让学生去探究体会算法与算理的有机结合。教师主要是把学生说得方法进行小结。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
3、注重学生的探究方式、方法,在这节课中,程老师多次让学生自己探究、同位讨论、小组合作交流、全班交流等不同的学习方法,体现了学习方法的多样性。
4、教学设计经过反复修改,每个教学环节的不断调整只为一个目的提高有限时间内老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二、这节课今后改进的方面
在练习的环节上,应该采用形式多样的习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去巩固知识掌握知识。
第3篇: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
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共14篇)由网友 “幽幽傻人” 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篇1: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一些有关运算律的知识,对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这些都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本课的教学环节和前面学习运算律的教学基本相似,所以学生也有一定的学习方法和经验,所以乘法分配律的归纳和揭示还是比较顺利的。我重点是结合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的认识乘法分配律的意义以及它与其他运算律的区别。特别是对几个数字的观察和比较以及等式两边的式子分别表示的意义等,通过这样的引导,加深学生对乘法分配律含义的理解,为后面的简便运算的学习奠定基础。
相对于其他运算律的简便运算,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学生在
第4篇: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
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 篇1
《乘法分配律》是一节比较抽象的概念课,是学生们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以及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乘法分配律的特点和应用。开始导入我是利用小学教学热身赛展开的教学。9×37+9×63和9×(37+63)。左右两排学生做不同的题,让学生认识到这两道题难易程度的不同,用的时间也是不同的,体现了用括号的必要性和简便性,通过学生总结说特点引导他们猜想,然后对猜想进行验证,得出结论,并应用到实际中,培养学生们学以致用的好习惯。
上周去滨州
第5篇: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
《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
康家营子小学 崔广兰
乘法分配律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及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的基础上教学的,乘法分配律也是学习这几个定律中的难点。故而,对于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我没有把重点放在数学语言的表达上,而是把重点放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方法的计算以及乘法意义的理解去完整地感知,对所列算式进行观察、分析和总结归纳。本节课我认为自己处理得当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一、本节课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我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体验中学到知识。在课的开始,我通过买衣服的情境引入,从解决“付多少钱”的问题入手开启学生探究的思维。通过解决这个问题得到第一个等式,从这个等式开始逐层深入探究乘法分配律。
二、难点的分散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得出。本节课的教学难
第6篇:《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
《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
《乘法分配律》是本章的难点,它不是单一的乘法运算,还涉及到加法运算。教材对于这部分内容的.处理方法与前面讲乘法结合律的方法类似。通过观察几组数目不同的算式,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然后归纳、总结,用语言表述出来。在教学时,我也是按照教学参考书的建议安排教学过程的。先复习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接着导入新课。通过
(18+7)×6○18×6+7×6、20×(15+90)○20×15+20×3
让学生观察、分析、思考、归纳,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出乘法分配律并加以运用。
教学过程中,导课比较快,在归纳乘法分配律的内容时,主观上是时间紧张,可课后想想,实际上是引导不到位。课堂上学生气氛不活跃,思维不积极,难以完整地总结出乘法分配律。结果,学生对乘法分配律不太理解,运用时问题较多。如当天在作业
第7篇:《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
《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
长临学区中心校 王俊春
乘法分配律是教学的难点也是重点。这节课采用从生活中的问题入手,利用学生感兴趣的买奶茶展开。这节课我力图将教学生学会知识,变为指导学生会学知识,将重视结论的记忆变为重视学生获取结论的体验和感悟,将模仿式的学习变为探究式的学习。学生经历了“观察、初步发现、举例验证、再观察、发现规律、概括归纳”这样一个知识形成过程。这样不仅让学生获得了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更能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发现知识的能力。回顾整个教学过程,这节课的亮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身边引入熟悉的生活问题,激趣探究
我们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大量生动、具体、鲜活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到数学就是从身边的生活中来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在教学时,我先创设情景,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名学生参加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