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北京市大兴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途径探讨论文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6-20 07:14:02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关于促进北京市大兴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途径探讨论文

关于促进北京市大兴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途径探讨论文

摘 要:结合大兴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分析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探讨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途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科技; 成果转化; 途径

农业科技是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农业现代化的有力驱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体现农业科技价值的重要因素,是将生产力由实验室转化到田间地头的关键环节,是促进资源集约、环境友好、产业升级、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1 北京市大兴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现状

1.1 农业科技推广平台多元 完成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区、镇农技推广机构全部改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人员工资与职能履行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在机制上给予公益性农技推广充分保障。采取整村推进的方式,每年开办60所农民田间学校,通过启发式、参与式、互动式的培训方式,农民对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兴趣和应用水平逐步增强。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通过固定项目的形式开展院区科技合作,通过研发、引进、示范、推广、培训5条主线,实现了区域农业产业资源与科研院所科技资源进行高效结合,促进了农业科技水平和农民综合素质双提升。

1.2 农业科技水平逐步提升 “量体裁衣、研产对接、示范带动”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形式,使一批提升产品品质、延长产业链以及工厂化、省力化、集约化、智能化的关键技术和一批适用品种、功能性品种和自育品种不断落地推广。每年培育700户科技示范户和近2 000户农民田间学校学员,辐射带动农业科技推广全覆盖。

1.3 本土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大兴区现有农技推广人员563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4人,副高级职称20人,中级职称75人,初级职称72人。服务于“最后一公里”的375名村级全科农技员中,356人通过国家三级农业技术指导员职业资格鉴定。每年培养500名农村实用人才,目前全区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达6 796名,人才的年龄结构和类型结构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逐渐趋于一致。

2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过程复杂,影响转化效果的.因素多种多样。部分农业科技成果需要相应的设施设备作为支撑,在土地和资金方面投入大,对承担能力薄弱的分散生产的农户适用性较差[1]。宣传推广力度制约着应用主体对农业科技成果的知晓率。农业科技成果对市场需求的满足情况和市场占有率,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应用主体对成果的选择。

3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途径

3.1 建立成果供需动态库 科技是发展现代农业,释放农业潜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需要成果符合区域产业发展需求,满足应用主体转化能力,具有市场竞争优势。建立基于移动终端或互联网等平台的成果供需动态库,对于增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选择性、针对性、适用性和时效性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3.2 加强成果宣传推广 系统规划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目标,分别从生产和市场两个层次开展农业科技成果宣传推广。针对农业生产,将成果应用的投入产出比、生产方式和产品等的优势,通过示范场户带动、现场观摩、田间学校、发放宣传材料、搭建信息化宣传平台等途径进行宣传推广,培养各类生产经营主体学科技用科技的理念;同时,跟进相应的技术培训,保障农业科技成果应用效果。针对消费主体,将产品的品质、功能等优势,通过微信、微博、电视媒体、贴士、宣传片以及提供检测服务等途径进行推广,使消费者或经营主体获得了解农业科技成果的便捷渠道,提高成果推广的普及度[2]。

3.3 拓展市场承接渠道 市场是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源泉,畅通的市场承接渠道是加速成果转化的催化剂。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通过各类实体和电商平台,使通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所生产的优质农产品,取得相应的市场收益和市场占有率。拓展社会主体参与渠道,使社会主体能够通过成果交易或有偿服务等方式,获得农业科技成果的分配收益,推动社会主体成为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应用的主体,激发农业发展活力。

4 结语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发挥科技支撑作用的关键环节,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课题。因此,需要科学分析成果转化推广的影响因素,探索有效的成果转化途径,促进农业科技创新驱动作用的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 沈俊国,沈业松. 当前关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问题的几点探讨. 现代农业科技,2014(24):5-7.

[2] 郑月兰,买小虎. 农业科技推广和成果转化模式初探. 北京农业,2011(30):180.

第2篇: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措施

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措施

摘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已成为我国农业整体素质难以提高的“瓶颈”性因素。吉林市农业科学院从自身特点出发,在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民对农业科技成果的需求等方面积极探索,提出了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6项切实可行的措施,对其进行总结,以期加速现有科技成果的转化,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做出贡献。

关键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F32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3-0367-02

据报道,“十五”期间我国每年获得各类农业科技成果有4 000多项,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30%~40%,相对于发达国家(70%~80%)较低。这不仅成为我国农业整体素质难以提高的“瓶颈”性因素,而且直接影响到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寻找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途径,已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现将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措施总结如下。

1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竞争力,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前提条件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科技进步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和振兴的决定性因素。历史经验表明,农业科技创新和进步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强大动力。从人类农业发展史看,由原始农业、传统农业、近代农业到现代农业,每一个阶段无不以技术变革为动力、以技术进步为标志。

农业科技创新对农业发展的作用,是通过其对生产力诸要素的物化,使生产力发生质的变化实现的。任何一项技术措施,随着自身的不断改进、创新,其增产效益和作用会不断提高,从而可为农业生产发展开辟更广阔的前景。农业科技成果不仅要解决当前生产中制约农业发展的关键问题,而且要面向企业,与市场接轨,本着因时、因地、因物制宜的原则,保持无限的生命力和强大的竞争力,才能实现快速转化[1]。

2007年吉林市农业科学院在工业用高淀粉玉米的转化应用方面的探索就说明了这一点。众所周知,玉米的粗淀粉平均含量为68.31%,多在60%~72%,其中大于72%的为高淀粉玉米。在用玉米酿造燃料乙醇时,玉米的粗淀粉含量每增加1个百分点,加工企业可纯增收60元/t。吉林市农业科学院多年来一直开展优质、超高产高淀粉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已经选育出的九单57,其淀粉含量高达75%,生育期127 d,一般产量11.5~12.0 t/hm2,肥水条件好的地块可达14.0 t/hm2,2006年曾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九单64淀粉含量74.44%,生育期129 d,一般产量12.0 t/hm2,肥水条件好的地块可达14.0 t/hm2。这2个品种淀粉含量高、品质好、产量高,适合吉林地区种植。而吉林燃料乙醇有限公司、吉林沱牌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等玉米深加工企业落户吉林市,亟需大量优质工业加工用高淀粉玉米。吉林市农业科学院和吉林市粮食局及以上2家公司达成协议:由农科院为农民提供批发价的优质种肥药,并免费提供配套栽培技术,全程跟踪指导;粮食局与加工企业联合订单以高于普通玉米收购价0.03元/kg的价格收购九单

57、九单64。实践证明,合作的四方实现了共赢。

2提高农民对农业科技成果的需求,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必要条件

目前,大多数农民文化素质不高,有效接纳农业科技成果的能力差,承担风险能力较弱,导致其对农业科技成果的有效需求相对不足。要提高农民对农业科技成果的需求,就必须改变这一现状,这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必要条件。

现阶段,我国农村农民的教育必须摆脱城市普通教育模式,从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把提高广大农村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作为主要目标。一方面,要使绝大多数青年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以新型劳动者的姿态投身到农业生产行列;另一方面,要强化农民职业技术培训,传授“一技之长”,使广大农民掌握必要的农业生产知识和技术,掌握致富本领,增强农民采用农业科技成果的积极性。切实改善农业生产的内部和外部环境条件,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农民的经济实力。同时,对采纳农业科技成果的农民给予适当的风险补助,以减少农民的后顾之忧。

吉林市农业科学院在这方面做了3件实事,一是发动职工捐书,并用项目经费购买一部分新书,为农民建立“农家书屋”;二是印制《农业实用技术手册》等技术资料,免费发放给农民;三是成立了专家讲师团,把要讲的内容制作成多媒体,做到直观、易懂,在全地区范围内,直接到乡、镇、村、屯,免费为农民讲课,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

3培养一批具有责任心、亲和力强、水平高的科技推广队伍,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基础

当前,我国农业推广队伍缺乏活力,农业推广队伍人才结构不合理,出现断层,推广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技术推广学科带头人、专家及中壮年技术人员缺乏,而且由于农业推广工作的环境不佳、待遇不高,基层推广部门很难吸引高知识、高学历的人才,后备人才库空虚,不能适应农业推广的长远发展。另外,农业推广人员知识老化、陈旧,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由于缺乏后续教育和培训,面对现代农业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农业推广人员的知识不能及时更新,不能适应时代进步的要求。现阶段亟需培养一批具有责任心、亲和力强、水平高的科技推广队伍,这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基础。

培养措施:一是加快农业推广队伍的人才建设,稳定现有的推广人员。农业推广人员工作、生活环境艰苦,应建立激励机制,切实解决他们普遍关心的工作地位、经济待遇等问题,激发基层推广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是不断充实农业推广队伍。一方面争取吸引各类农业院校愿意从事农业推广工作的人才;另一方面,立足当地实际,选拔优秀农民进行职业培训后充实到推广队伍中。三是持续不断、有计划地对推广人员组织在职教育和培训,促进其知识更新、拓宽知识领域,提高其业务水平。四是建立科学的考核评比机制,实行严格的资格考试制度,提高从事推广工作人员的资格标准;同时,建立科学的业绩考核制度,并视其工作业绩进行相应的奖惩[2]。

4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手段

从推广的角度讲,农业分散经营的特点决定了农业技术推广面广、工作量大,有必要通过示范基地这一有效载体,搭建科技人员与农民直接对话的桥梁,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展示平台。通过现场示范,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

吉林地区位于吉林省的中东部,长白山高山带向松嫩平原过渡地带,生态区域复杂,现有耕地面积64万hm2,其中玉米28万hm2,水稻16万hm2,大豆10万hm2,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吉林市农业科学院是地区级公益型科研机构,有一批适区对路的科研成果。2007年在吉林地区建立了20个具有生态区域代表性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专业技术人员进村入户,手把手、面对面地向农民示范玉米、大豆、水稻新品种、新型种子包衣剂、生物质能源甜高粱、新型水旱田除草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及相关配套技术。与常规种植相比,三大作物增产均达10%以上,节本300元/hm2以上。

科技示范基地以点带面,辐射带动作用显著。2008年将在吉林地区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21.6万hm2,对促进吉林地区粮食稳产、增产,种植业结构调整,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民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5持续且不断增加的资金投入,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保障

目前,我国政府对农业科研的平均投资强度不到发达国家的10%,推广投资强度也仅为发达国家的60%~70%。科研经费普遍不足,而真正投入到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的经费更少,致使农业科研机构无力进行成果开发与推广[3]。针对这种情况,在积极申请国家、省、市各级各类项目资金的同时,应从开发创收中提出一部分资金,用于科研及科研成果的推广示范,以确保农业科研和推广有足够的资金,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使之形成良性循环。

6发挥媒体作用,积极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传播媒介宣传新成果、新技术,传播迅速,覆盖面大,对发挥农业科技对农业增产增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吉林市农业科学院为了加大宣传力度,借助吉林市江城日报农民致富专栏、市经济广播电台金土地栏目、市电视台走进乡村农家科技大院等媒体,以及召开现场会等形式,做到常年报上有字、广播有声、电视有影、现场会上有样板,全方位宣传、传播、推广现代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既提高了农民科学种田的水平,又提高了科技成果转化率[4-5]。

7参考文献

[1] 姚景珍,董哲生,武宗信.依靠科技创新推动区域农业经济发展[J].农业科技管理,2006(5):21-23.[2] 刘景梅,邓铭光.建立示范基地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形式之一[J].农业科技管理,2006(1):63-64.[3] 刘永忠,王根全,李万星,等.从农民对科技接受的心理特点谈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对策[J].农业科技管理,2006,25(1):73-75.[4] 高山,范兴奎,肖扬书,等.加强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J].农业科技管理,2007,26(1):84-86.[5] 杨曙辉,宋天庆.浅谈我国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问题[J].农业科技管理,2005(6):84-88.

第3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研究论文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研究论文

摘要: 在介绍我国农业发展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基层农业科研单位发展的现状,阐述改革开放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取得的成果,提出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措施,以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关键词: 农业;基层农业科研单位;科技成果转化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尽管世界各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一,但农业的基础地位依然不变。我国是古老的农业大国,存在着农业人口多、自然资源缺乏、生产力水平不高三大特点。我国现有人口13亿人,农村人口近6成。土地情况是山地、丘陵占主体,多属干旱或半干旱地,地少水缺是我国自然资源贫乏的主要特征。就农业生产的物质技术装备能力而言,我国仍处于低水平状态。当前我国农业科技转化率、化学肥料当季吸收率和灌溉水的保蓄率均在30%~40%之间,而发达国家这三方面指标均高于我国1倍左右。我国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促进北京市大兴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途径探讨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促进北京市大兴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途径探讨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