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目标达标率(网友来稿)
山东省龙口市第五中学曹玉桥
对于一堂课而言,在确立了正确的课时教学目标之后,面临的就是如何通过科学施教完成教学目标的问题。而要绝大多数学生能有效地达到课时目标的要求,提高课时目标在全体学生中的达标率,须有一个合理的、科学的课堂教学结构。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只有向课堂要效益,向45分钟要质量,才能够大面积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标率。为此,我借鉴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摸索出一套比较可行的课堂教学模式。其具体步骤如下:
一、课前演讲,训练表达能力
众所周知,语文学习主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我侧重培养学生的这四种基本能力。在每节课开始授课前,我举行课前3分钟演讲活动。演讲的内容一般与本节课所学有关,让学生自己准备演讲的内容。这样,学生就要搜集演讲材料,撰写演讲稿,练习演讲,为课堂演讲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此项活动中,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充分调动思维的积极性,同时使多种感官都得到锻炼。演讲者演讲完毕,教师或学生可以加以简短评价,一周或一月评出“最佳小演讲家”。此项活动,贵在坚持。教师常抓不懈,学生能力定有提高。
二、前提测评,打下坚实基础
前提测评,就是在学习新课前,对学生应具备认知前提能力和情感前提特性进行测评,看学生是否具备学习新知识的技能基础和思想感情基础。前提测评是课时目标得以实施的前提保证。所以,美国著名教育家洛克说:“教师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于保持学生的注意,这对于学生积极的学习新知识是很有帮助的。”在新课开始前,用2-3分钟时间为绝大多数学生解决认知前提障碍,激励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处于最佳学习状态。可以提问或讲解有关作者的生平、轶事,文章的写作背景,与文章有关的小故事等,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求知的欲望。
三、激情导入,认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顾名思义,应当是指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的结果。它不仅应为教师所“想”,同样应让学生共“想”。即教学目标不仅是教的目标,也应成为学的目标。上课时,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趣味导入。将课时教学目标,采取适当方式明白地告诉学生,使学生带着明确的学习任务有目的地听课学习。教学目标的认定不仅应让学生知道学什么,而且应告诉学生学到什么程度,还应让学生知道怎么学和最后要达到的学习效果。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我提出层次目标,将学习目标分为A、B、C三级。A类为“识记”,B类为“理解、应用”,C类为“分析、综合、评价”。不同的学生分别达到不同的层次。这样,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品尝到胜利的喜悦,也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力争上游。教学目标的认定一般用时1-2分钟。
四、启发诱导,实施达标导学
这是教学目标实施的重要一环。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善于设计引发学生积极思维的问题,通过点拨启发,让学生回忆、观察、类比、联想等,缩短新旧知识的“潜在距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并排除障碍。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根据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程序,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和使用恰当的教学媒体,来组织教学活动。这些做法是设法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认知领域内的最近发展区,使之继认定目标后,进一步激发动机,开启智慧,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于A类目标,在教师的指导、点拨下,学生通过预习、阅读、讨论等方式迅速掌握。B类目标,教师要采用启发式,引导学生质疑、探讨,通过自学、讨论,逐步达到目标。C类目标,教师要在学生口欲言而未能时予以指点。达标导学时间,一般在20分钟左右。
五、训练巩固,进行达标检测
训练对于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发展能力都是必不可少的,是学好新知的必要条件。它能及时发现和弥补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遗漏和不足,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训练要有针对性,要紧扣教学目标,分层次进行训练。这样,才能够起到巩固所学新知识的作用。形成性测试是教学过程中的及时评价,它可使师生及时准确地获得有关达标情况的信息。为此,我每堂课抓住恰当时机进行当堂检测。检测题的设计应与目标教学相对应,具有典型性,试题容量难度适中,也分成A、B、C三级。方式可采用口头,板演,答卷等。对于书本上的习题应尽可能加以采用。此项时间为6-8分钟。
六、矫正小结,评价教学目标
对于达标检测,教师要予以当堂矫正。对测试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教师要找出问题的症结,确定是共性还是个性,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矫正。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照教学目标,将全课要点提炼、浓缩,形成完整的表象。做法上,可以让学生说,也可以教师提出:通过本课学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新的认识和提高?总结一下达标的情况,学习的得与失等。矫正评价用时2-3分钟。对于极个别当堂达不到目标的,再进行二次达标检测。
七、当堂写作,完成升华提高
语文学习,要培养学生写的能力。这最后一个步骤,就是写。课末七、八分钟,根据本课所学,教师适当引导,引申拓展,进行写作训练,达到深化升华的目的。比方:学了《卖炭翁》,让学生发挥想象,写《炭被抢走了以后》;学习《白杨礼赞》,用象征手法仿写《绿叶赞》、《小草颂》;续写《皇帝的新装》;改编《愚公移山》为剧本等。写作训练应注意,篇幅不宜过长,一般200字左右。写完之后,当堂朗读交流,互相借鉴,共同提高。个别完不成的,课后继续。
以上七步是一般课的结构模式。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当然还可以视具体的教学内容的不同和教学对象的差异而做相应的调整,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作者邮箱:daxueyouhen@163.com
第2篇: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目标达标率(教师中心稿)
曹玉桥
对于一堂课而言,在确立了正确的课时教学目标之后,面临的就是如何通过科学施教完成教学目标的问题。而要绝大多数学生能有效地达到课时目标的要求,提高课时目标在全体学生中的达标率,须有一个合理的、科学的课堂教学结构。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只有向课堂要效益,向45分钟要质量,才能够大面积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标率。为此,我借鉴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摸索出一套比较可行的课堂教学模式。其具体步骤如下:
一、课前演讲,训练表达能力
众所周知,语文学习主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我侧重培养学生的这四种基本能力。在每节课开始授课前,我举行课前3分钟演讲活动。演讲的内容一般与本节课所学有关,让学生自己准备演讲的内容。这样,学生就要搜集演讲材料,撰写演讲稿,练习演讲,为课堂演讲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此项活动中,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充分调动思维的积极性,同时使多种感官都得到锻炼。演讲者演讲完毕,教师或学生可以加以简短评价,一周或一月评出“最佳小演讲家”。此项活动,贵在坚持。教师常抓不懈,学生能力定有提高。
二、前提测评,打下坚实基础
前提测评,就是在学习新课前,对学生应具备认知前提能力和情感前提特性进行测评,看学生是否具备学习新知识的技能基础和思想感情基础。前提测评是课时目标得以实施的前提保证。所以,美国著名教育家洛克说:“教师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于保持学生的注意,这对于学生积极的学习新知识是很有帮助的。”在新课开始前,用2-3分钟时间为绝大多数学生解决认知前提障碍,激励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处于最佳学习状态。可以提问或讲解有关作者的生平、轶事,文章的写作背景,与文章有关的小故事等,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求知的欲望。
三、激情导入,认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顾名思义,应当是指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的结果。它不仅应为教师所“想”,同样应让学生共“想”。即教学目标不仅是教的目标,也应成为学的目标。上课时,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趣味导入。将课时教学目标,采取适当方式明白地告诉学生,使学生带着明确的学习任务有目的地听课学习。教学目标的认定不仅应让学生知道学什么,而且应告诉学生学到什么程度,还应让学生知道怎么学和最后要达到的学习效果。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我提出层次目标,将学习目标分为A、B、C三级。A类为“识记”,B类为“理解、应用”,C类为“分析、综合、评价”。不同的学生分别达到不同的层次。这样,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品尝到胜利的喜悦,也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力争上游。教学目标的认定一般用时1-2分钟。
四、启发诱导,实施达标导学
这是教学目标实施的重要一环。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善于设计引发学生积极思维的问题,通过点拨启发,让学生回忆、观察、类比、联想等,缩短新旧知识的“潜在距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并排除障碍。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根据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程序,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和使用恰当的教学媒体,来组织教学活动。这些做法是设法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认知领域内的最近发展区,使之继认定目标后,进一步激发动机,开启智慧,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于A类目标,在教师的指导、点拨下,学生通过预习、阅读、讨论等方式迅速掌握。B类目标,教师要采用启发式,引导学生质疑、探讨,通过自学、讨论,逐步达到目标。C类目标,教师要在学生口欲言而未能时予以指点。达标导学时间,一般在20分钟左右。
五、训练巩固,进行达标检测
训练对于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发展能力都是必不可少的,是学好新知的必要条件。它能及时发现和弥补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遗漏和不足,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训练要有针对性,要紧扣教学目标,分层次进行训练。这样,才能够起到巩固所学新知识的作用。形成性测试是教学过程中的及时评价,它可使师生及时准确地获得有关达标情况的信息。为此,我每堂课抓住恰当时机进行当堂检测。检测题的设计应与目标教学相对应,具有典型性,试题容量难度适中,也分成A、B、C三级。方式可采用口头,板演,答卷等。对于书本上的习题应尽可能加以采用。此项时间为6-8分钟。
六、矫正小结,评价教学目标
对于达标检测,教师要予以当堂矫正。对测试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教师要找出问题的症结,确定是共性还是个性,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矫正。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照教学目标,将全课要点提炼、浓缩,形成完整的表象。做法上,可以让学生说,也可以教师提出:通过本课学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新的认识和提高?总结一下达标的情况,学习的得与失等。矫正评价用时2-3分钟。对于极个别当堂达不到目标的,再进行二次达标检测。
七、当堂写作,完成升华提高
语文学习,要培养学生写的能力。这最后一个步骤,就是写。课末七、八分钟,根据本课所学,教师适当引导,引申拓展,进行写作训练,达到深化升华的目的。比方:学了《卖炭翁》,让学生发挥想象,写《炭被抢走了以后》;学习《白杨礼赞》,用象征手法仿写《绿叶赞》、《小草颂》;续写《皇帝的新装》;改编《愚公移山》为剧本等。写作训练应注意,篇幅不宜过长,一般200字左右。写完之后,当堂朗读交流,互相借鉴,共同提高。个别完不成的,课后继续。
以上七步是一般课的结构模式。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当然还可以视具体的教学内容的不同和教学对象的差异而做相应的调整,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第3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湖北枣阳熊集中学
杨进
课堂教学结构是指课堂教学系统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等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与联系的形式。课堂教学结构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即各要素的时间关系和空间关系。课堂教学结构中各要素的时间关系主要是指教师与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先后顺序,即我们平时所说的教学程序、教学步骤、教学过程等;课堂教学结构中各要素的空间关系则主要是指教学内容的层次关系、课堂教学的逻辑关系等。课堂教学结构的这种空间关系,更能体现课堂教学的模式和教学方法。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是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一节课的效果如何,则首先取决于课堂结构是否合理。合理的课堂结构,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变得生气勃勃,学生的智能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愿望才得以实现。英语
第4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徐苏娥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传统的语文教学结构阻碍了学生智能的发展,要想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必须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结构。在近几年的探索实践中,我们针对不同特点的课文,构建了不同类型的语文教学结构。
一、以教读为主的课堂结构。这种课堂教学结构要求教师将主要精力放在指导学生读书上。教师用自己读懂一篇文章的过程指导学生,让学生沿着这个过程去读书、去思考、去理解,从而达到语文教学的目标。如《古井》这篇课文,运用了借物喻人、寓理于物的手法,教学时,可采用以读为主的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①初读知大意,理思路。让学生反复读课文,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感受,理清课文是按“村的东头有一口井----村里的人每天都到古井取水----乡亲们帮助老人挑水----古井给人们的启示”来叙述的,建立起对课文的初步印象。
②细读品词句,
第5篇:优化美术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果
优化美术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果
优化美术课堂教学结构,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每一个美术教师苦苦追求的目标。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注重活动的趣味性和学生的主体性,这一点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忽视了活动的有效性,那就会导致活动流于形式,这样不但学生基本能力得不到培养,而且教学任务也难以完成。我下面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几点想法。
一、尊重教学条件与教学内容的实际
开展课堂教学,应该以尊重教学条件和教学内容的实际为前提,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真实有效。一切都要从实际出发。课堂上,我们在选用各种教学媒体时,应遵循“简单、实际、经济、易操作”这一基本方向,以是否适合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为基本出发点,就像广告说的:不选最贵的,只选最“适合”的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使课堂回归自然。
我现在担任一年级和四年级
第6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训练英语运用能力 ——中学英语素质教育的思考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是一个包括听、说、读、写的操练和语言
信息的输入输出的实践过程。因此,把学生置于运用语言的活动中去感知、分析、领悟、操练,从模拟交际到真实交际,以期达到真正 掌握英语。所有这
一切都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和教 师为其创造良好的客观条件,才能有效地实现。因此优化课堂教学论文
结构,训练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是实施英语 素质教育的重要关键。
一、优化学习氛围,创设会话环境。
要使英语学习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语言环境是非常重要的,要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就一定要给学 生创设一个学英语用英语的环境,这个环境包括
硬环境和软环境。所谓“硬环境”,就是在室内设置英语墙报,英文标语,英
第7篇:如何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咸丰县丁寨湾田小学覃柏洲咸丰县尖山龙潭坝小学秦家宇
当前,新课程改革正蓬勃开展,新课改让课堂教学充满了激情和活力。但随着课改的深入和发展,在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仍然是“涛声依旧”,产生了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造成了课堂教学效率低下。那么,在新课改当中,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笔者就语文课堂教学略谈一些肤浅的认识。
一、 认真钻研课标教材,提高备课质量
俗话说,备课是上课的基础。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克服课堂教学的随意性及低效问题,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新课程理念下的备课应从传统的备教师怎样教为主,转为备学生怎样学为主。在备课中,一是要认真学习和掌握新课程标准,准确定位教学目标。二是充分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注重面向全体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