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功与功率八年级教案
功与功率八年级教案
一.功
1、做功的含义: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显示出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②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不做功的三种情况:①有力无距离
②③
2、功的定义:力与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
公式:
单位:焦耳 (J)1J=1N·m
注意: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
②。
3、不省功。
说明:①功的原理是一个普遍的结论,对于任何机械都适用。
②功的原理告诉我们,使用机械要省力必须费距离,要省距离必须费力,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没有的。
③使用机械虽然不能省功,但人类仍然使用,是因为使用机械或者可以省力、或者可以省距离、或者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给人类工作带来很多方便。
④理想机械就是忽略摩擦和机械本身的重力。
二、功率
1、物理意义: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功与做功所用时间之比。
公式:P= W/t
单位:瓦特(w)
千瓦(kw) 1kw=1000w
注意:功率是由功与时间共同决定的,与它们的比值有关
3、推导公式:
推导过程:P=W/t
=(F·S)/t
=F·V (V表示速度)
功与功率专题训练
1、下列关于功的选项,哪一个是正确的(C )
A.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举力做了功.
B.人提着一重物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一段距离,提力对重物做了功.
C.苹果从树上落下,重力对苹果做了功.
D.小球在光滑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桌子的支持力对小球做了功.
2.下列几种情况,力对物体做功的是(B )
A.人用力推桌子,桌子不动
B.人从一楼上到三楼
C.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
D.起重机吊着重物沿水平方向移动
3、两名运动员,甲比乙高,如果他们举起相同质量的杠铃所用时间相等,则(A )
A.甲做功较多,功率较大
B.甲做功较多,功率较小
C.甲做功较多,甲、乙功率相同
D.甲、乙做功相同,乙的功率较大
4.使用杠杆、定滑轮、动滑轮、轮轴等简单机械,将同一重物匀速提升.若机械的摩擦
正确的是 (D)
A.因为定滑轮不能省力,所以使用定滑轮比使用杠杆做功多
B.因为动滑轮费距离,所以使用动滑轮比使用定滑轮做功多
C.因为动滑轮要费距离,所以使用动滑轮比使用杠杆做功多
D.使用它们做的功一样多
5.下列关于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C )
A、做功越多,功率越大
和自重均不计,下列说法中
B、做功时间越长,功率越大
C、机械的功率越大,机械工作时做功越快
D、机械的功率越大,机械工作时能量转化越快
6.一个人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沿水平方向拉木箱,使木箱分别在光滑和粗糙两种不同水平地面上前进相同的距离。关于拉力哪一次所做的.功多?答:一样多
7.三辆汽车用相同的大小的牵引力和速度行驶,甲沿上坡路,乙沿水平路,丙沿下坡路,都行驶相同的时间,哪辆车的牵引力做的功多?答:一样多
8、起重机把800N的重物竖直向上匀速提升5m,然后又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了2m,在这一过程中钢丝绳的拉力对重物做功是多少焦?答:4000J
9、一个人沿水平方向匀速推一辆小车前进2m,如果小车受到的阻力是50N,求这个人对车做的功是多少? 答:100J
10.建筑工地上,水泥板质量为0.5t,起重机在10s内把它匀速提升到4m的高度,起重机提升重物的功率是多少? 答:2000J
11.质量为50kg的物体,用50N的水平推力使它在粗糙水平面上以2m/S的速度匀速移动10m。问(1)推力功率多大?(2)重力的的功率多大?
答:100W,0
12.用一台水泵把50m3的水提升到距水面30m的水箱,水泵需做多少功?若做完这些功用时50min,这台水泵的功率是多少瓦?(g=10N/kg)答:15000000J,5000w
13.一支步枪,枪筒长0.8m,火药燃烧时产生的高压气体对子弹的平均推力是2000N,子弹离开枪口在空中飞行了500m后落在地面上,求高压气体对子弹所做的功是多少?
答:1600J
第2篇:功与功率教案(通用17篇)
教案能够系统地安排教学内容和活动流程,使教学有序、有针对性。编写教案时,需要综合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功与功率教案篇一
课题:功率(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上课时间:20xx年4月17日。
课标要求:理解功率,关心生产生活中机械功率的大小及意义。
立足于培养学生利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功率,理解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理解功率与速度的关系。
2、能力目标:体验功率概念的形成,体会比值法建立物理概念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功率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功率的理解。
平均功率与瞬时功率的计算。
难点: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的计算。
教学手段: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二、温故知新。
三、新课教学。
1.功率概念。
2.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3.额定功率和瞬时功率。
4.功率和速度的关系。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
联系生活。
思考回答。
思考计算。
对比。
联系实际。
做题练习。
激发兴趣。
探究。
巩固。
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板书设计。
7.3功率。
一、功率二、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1、物理意义平均功率——时间。
2、定义瞬时功率——时刻。
3、定义式:
t
w
p?三、额定功率和瞬时功率。
4、单位四、功率和速度的关系。
5、功率是标量?cosfvp?
教学反思。
文档为doc格式。
-->
-->。
功与功率教案篇二
一、电功率:表示消耗电能快慢的物理量,它的大小等于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功。
计算公式:p=,单位:(1)焦/秒(j/s);(2)瓦特(w);(3)1w=1j/s。
二、千瓦时的来历:1kw・h=1000w×3600s=3.6×106j。
三、额定功率:用电器在电压下的功率。
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的区别。
1.根据定义式进行测量;2.利用电流和电压进行测量。
课
后
反
思
这节课内容较多,概念较多,是以后学习的关键章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我感到:。
1.上课的节奏尽量加快。与速度的类比不能耽误太长时间,让学生提及速度的概念、公式即可类比引出电功率的概念及公式。
2.对公式、原理的理解多通过训练解决。设置课堂的习题不要太难,重在对公式的应用,并让学生熟悉公式的单位换算即可,更多的习题可以放在后面进行,对数值的设计也应以巧数为主,不涉及过难、过深的纯数学式的计算,以节约课堂时间。
功与功率教案篇三
1.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意义,建立功率概念,得出计算公式。
2.了解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能进行简单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建立功率概念的过程,学习比较的方法。
2.通过实践活动,渗透sts的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生活现象中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点:建立功率的概念,渗透建立概念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功率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按照书上的情境引入。
我们来观察下面这幅图,这是在日常生产生活中需要注意到的问题。
吊车和人都是在对砖头做功,但是有快有慢,今天我们就主要来研究做功快慢的问题。
功与功率教案篇四
通过实验,以不同的电热水器烧水快慢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电功率的意义,并建立电功率概念。通过对一些用电器的功率的了解联系到生活实际中去,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习欲望,思考并发现“耗能快慢,与耗能多少”的区别。通过“跑步快慢”的事实类比引起学生讨论,掌握电功率的定义及含义,锻炼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从生活中常见现象入手,创设物理情景,体现“从生活走入物理”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
一、知识和技能。
1、知道电功率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知道电功率的单位是w或kw。
2、会用电功率的计算公式p=w/t进行简单的计算。
3、会用电功率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观察体验电热水壶烧水的快慢跟用电器电功率的关系。
2、通过对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探讨,加深对电功率概念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掌握电功率的概念、公式。难点:运用电功率公式计算实际问题。
一只1850w的电热水壶,一只1500w的'电热水壶,一个调压变压器,一只40w的电灯,多媒体设备。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了解不同学生家中的用电器,并了解学生家中那个用电器使用最多?
学生活动:学生罗列出自家的用电器,并指出使用多的是冰箱或电视和电脑。
意图:从生活中常见现象入手,创设物理情景,体现“从生活走入物理”的教学理念,并激发学生求知欲。
教师活动:
2、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电热水壶的名牌,使学生认识到瓦数的不同导致了烧水的快慢。
3、引入电功率的概念,幻灯片显示:电功率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符号:p单位:瓦特(瓦)(w),其他单位:千瓦(kw)1kw=103w。
4、组织学生看各种家用电器的功率,参见教材第33页。
学生活动:
1、在学生做猜想,并说出猜想依据。
2、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出“瓦数”不同烧水快慢不同,即消耗电能的快慢不一样,1850w的消耗电能快,1500w的消耗电能慢。使学生得到直观认识:不同用电器消耗电能快慢是不一样的。通过演示实验启发诱导学生,为新知识的学习做铺垫。
3、学生理解:物理学中,用“电功率”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平常所说的“瓦”是电功率的单位。
4、让学生对各种电器消耗电能的快慢(电功率)有一个大致认识。
意图:通过演示实验启发诱导学生,为新知识的学习做铺垫,并让学生了解认识学习新物理量的流程,培养学生自学物理量的习惯。
教师活动:
1、电功率表明了电器消耗电能的快慢,那么应该在什么条件下比较不同电器消耗电能的快慢?提醒学生“如何确定谁跑得快。”
2、综上所述,我们在比较任何电器的电功率时,只需要比较一秒钟内谁消耗的电能多即可。由此引出电功率的定义。
3、幻灯片显示出公式中p、w、t三个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4、看小资料,让学生练习1000w表示的含义。
5、介绍变形公式,并引出千瓦时的来历。教师打出幻灯片。
学生活动:
1、学生讨论:应该包含两个方面的因素:消耗电能的多少。消耗这些电能所用的时间。
2、相同时间的前提下,比较消耗电能的多少。
3、单位时间内消耗的电能。
4、应表示成:p=w/t即电功率的公式。
5、w电流做的功(消耗的电能)焦耳(j);t所用的时间秒(s);p用电器的功率瓦特(w)。
6、1000w表示:1秒消耗的电能为1000焦。
意图: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习欲望,思考并发现问题。引起学生讨论,各抒己见,通过事实类比锻炼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四、千瓦时的来历。
教师活动:
1、“千瓦时”是电能的单位,它的由来我们能不能从p=w/t变形公式中得出?
2、看来1千瓦时是功率为1kw的用电器使用1h所消耗的电能。区分“千瓦时”与“千瓦”,一个是电能单位,一个是电功率的单位。
3、用例题巩固电功率公式的使用。
4、联系生活实际,要求学生估算自家当天的耗电量。
学生活动:
1、公式变形为w=pt。p取“千瓦”为单位,t取“时”为单位。
2
学生理解并记忆。
3、学生思考并计算。请学生估算自家当天的耗电量。
意图:培养学生运用公式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活动:
问:此灯工作一小时一定是消耗这么多的电能吗?
2、演示实验:用自动调压变压器调节灯泡两端的电压,观察灯泡的工作情况。引出额定和实际的定义。
3、幻灯片显示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实际电压、实际功率定义。
学生活动:
1、学生思考并计算。
2、学生思考讨论,认为不是,认为在电压不稳时,消耗的电能或多或少。
3、学生记笔记。
意图: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习欲望,并在拿到灯泡后通过观察、思考并发现问题。引起学生讨论,各抒己见,并通过事实来检验,同时又是对学生动脑、动手、分析、归纳能力的最佳锻炼时机。
功与功率教案篇五
1.知道及其单位.
了解从能量分析入手去认识物理规律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
使学生获得解决实际用电的初步知识.
本节教材从比较在相等时间内做功的多少引入的概念,再根据的定义和电功公式导出的计算公式,给出的单位.然后从的单位引出电功的单位千瓦时,说明1度就是1千瓦时.为帮助学生理解额定功率教材安排了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工作的演示,教材还介绍了不同用电器的两个重要指标,额定电压、额定,以使学生对常见用电器设备的功率有所了解.
1.重点:掌握的概念、公式及其应用.
2.难点:实际功率的概念、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别.
3.疑点:灯泡的亮度决定于什么?
本节教材包括和用电器额定功率两块内容.教师可以利用前面学生学过的功率的知识和研究方法,突出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比较单位时间内用电器做功的多少.在讲解的`公式时,注意强调公式中的各量的对应关系,是同一段电路中的各量.不易同时给出的导出公式,使学生感觉公式多不易掌握.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别学生不易做到,教师要通过实验讲清对一个用电器额定功率和额定电压只有一个,而实际电压和实际功率有很多.
重难点:重点是的概念和单位,难点是额定功率.
一.引入新课。
方案一:复习功率概念引入电流做功有快慢的问题,然后可以举出一些实例如:电力机车每秒做功400多万焦,公共电车的电机每秒做功6万焦,洗衣机的电机每秒做功100多焦,而小收录机的电机每秒做功几焦.再举出时间不同做功不同的实例,问学生如何比较做功快慢,引出的定义.
方案二:分析类比建立的概念:可用幻灯片设计一组问题:1)怎样比较运动快慢?2)这样比较力对物体做功快慢?3)这样比较电流做功快慢?引出的概念.
二、:功率的概念要讲清:电流做功快,就大;电流做功慢,就小.的定义公式为p=w/t,的普遍适用公式是p=ui,比较大小时,要全面考虑到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关系,才能确定的大小关系.例如:在相等的时间内,根据p=w/t,电流做的功越多,就越大.
功率的单位容易和电功单位千瓦时混淆,可采用让学生计算1千瓦时的电功是多少焦,让学生体会千瓦时的意义.
三、额定功率:
方案一:可以用并进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验体会用电器的工作有正常工作问题,然后引进额定功率的概念.学生实验可以设计三组,1)是在比额定电压低的情况下工作;2)是在额定电压下工作;3)是在比额定电压高出1/5的情况下工作.
方案二:教师拿出220v60w和220v100w的.灯泡,问将他们串联起来,哪盏灯亮?然后做实验,引出额定功率的概念.
例题1、一只额定电压为220伏特的电热煮水器,在正常工作时通电12分钟,电度表的示数增加0.1度,问:
这个电热煮水器的功率多大?
a.甲图亮b.乙图亮c.同样亮d.无法判断。
分析解答同一盏灯的亮度与它的实际功率情况有关,在甲乙两图中,灯1的实际电压不同,甲图中的实际电压小于乙图中,所以灯1在甲图中实际功率小于乙图中,所以灯1在乙图中较亮.b选项正确.
板书设计:探究活动课题灯泡的亮度决定于什么?
组织形式:学生分组。
活动方式:教师提供实验器材:低压电源、电压表、电流表、标有2.5v的小灯泡、开关、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220v40w白炽灯泡一只.(1)提出问题(2)教师可先演示或提示,再由学生操作.(3)观察灯泡两端的电压变化与灯泡相应的亮度变化.(4)讨论,分析.
功与功率教案篇六
2、理解额定功率。
(二)能力目标。
了解从能量分析入手去认识物理规律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
(三)情感目标。
使学生获得解决实际用电的初步知识。
本节教材从比较在相等时间内做功的多少引入电功率的概念,再根据电功率的定义和电功公式导出电功率的计算公式,给出电功率的单位、然后从电功率的单位引出电功的单位千瓦时,说明1度就是1千瓦时、为帮助学生理解额定功率教材安排了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工作的演示,教材还介绍了不同用电器的两个重要指标,额定电压、额定电功率,以使学生对常见用电器设备的功率有所了解。
1、重点:掌握电功率的概念、公式及其应用。
2、难点:实际功率的概念、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别。
3、疑点:灯泡的亮度决定于什么?
本节教材包括电功率和用电器额定功率两块内容、教师可以利用前面学生学过的功率的知识和研究方法,突出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比较单位时间内用电器做功的多少、在讲解电功率的公式时,注意强调公式中的各量的对应关系,是同一段电路中的各量、不易同时给出电功率的导出公式,使学生感觉公式多不易掌握、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别学生不易做到,教师要通过实验讲清对一个用电器额定功率和额定电压只有一个,而实际电压和实际功率有很多。
重难点:重点是电功率的概念和单位,难点是额定功率。
(一)引入新课。
方案一:复习功率概念引入电流做功有快慢的问题,然后可以举出一些实例如:电力机车每秒做功400多万焦,公共电车的电机每秒做功6万焦,洗衣机的电机每秒做功100多焦,而小收录机的电机每秒做功几焦、再举出时间不同做功不同的实例,问学生如何比较做功快慢,引出电功率的定义。
方案二:分析类比建立电功率的概念:可用幻灯片设计一组问题:
1)怎样比较运动快慢?
2)这样比较力对物体做功快慢?
3)这样比较电流做功快慢?引出电功率的概念。
电功率的概念要讲清:电流做功快,电功率就大;电流做功慢,电功率就小、电功率的定义公式为p=w/t,电功率的普遍适用公式是p=u·i,比较电功率大小时,要全面考虑到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关系,才能确定电功率的大小关系、例如:在相等的时间内,根据p=w/t,电流做的功越多,电功率就越大。
电功率的单位容易和电功单位千瓦时混淆,可采用让学生计算1千瓦时的电功是多少焦,让学生体会千瓦时的意义。
(三)额定功率:
方案一:可以用并进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验体会用电器的工作有正常工作问题,然后引进额定功率的概念、学生实验可以设计三组。
1)是在比额定电压低的情况下工作;
2)是在额定电压下工作;
3)是在比额定电压高出1/5的情况下工作。
方案二:教师拿出“220v60w”和“220v100w”的灯泡,问将他们串联起来,哪盏灯亮?然后做实验,引出额定功率的概念。
a、甲图亮b、乙图亮c、同样亮d、无法判断。
【分析解答】同一盏灯的亮度与它的实际功率情况有关,在甲乙两图中,灯1的实际电压不同,甲图中的实际电压小于乙图中,所以灯1在甲图中实际功率小于乙图中,所以灯1在乙图中较亮、b选项正确。
(1)提出问题。
(2)教师可先演示或提示,再由学生操作、
(3)观察灯泡两端的电压变化与灯泡相应的亮度变化、
(4)讨论,分析、
功与功率教案篇七
1.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意义,建立功率概念,得出计算公式。
2.了解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能进行简单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建立功率概念的过程,学习比较的方法。
2.通过实践活动,渗透sts的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生活现象中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点:建立功率的概念,渗透建立概念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功率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按照书上的情境引入。
我们来观察下面这幅图,这是在日常生产生活中需要注意到的问题。
吊车和人都是在对砖头做功,但是有快有慢,今天我们就主要来研究做功快慢的问题。
2.播放动画引入请点击下载word版完整教案:九年级物理上学期《功率》教案。
功与功率教案篇八
方案一:复习功率概念引入电流做功有快慢的问题,然后可以举出一些实例如:电力机车每秒做功400多万焦,公共电车的电机每秒做功6万焦,洗衣机的电机每秒做功100多焦,而小收录机的电机每秒做功几焦.再举出时间不同做功不同的实例,问学生如何比较做功快慢,引出电功率的定义.
方案二:分析类比建立电功率的概念:可用幻灯片设计一组问题:1)怎样比较运动快慢?2)这样比较力对物体做功快慢?3)这样比较电流做功快慢?引出电功率的概念.
功与功率教案篇九
本节教材从比较在相等时间内做功的多少引入电功率的概念,再根据电功率的定义和电功公式导出电功率的计算公式,给出电功率的单位.然后从电功率的单位引出电功的单位千瓦时,说明1度就是1千瓦时.为帮助学生理解额定功率教材安排了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工作的演示,教材还介绍了不同用电器的两个重要指标,额定电压、额定电功率,以使学生对常见用电器设备的功率有所了解.
1.重点:掌握电功率的概念、公式及其应用.
2.难点:实际功率的概念、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别.
3.疑点:灯泡的亮度决定于什么?
功与功率教案篇十
1.知道电功率及其单位.
2.理解额定功率.
(二)能力目标
了解从能量分析入手去认识物理规律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
(三)情感目标
使学生获得解决实际用电的初步知识.
本节教材从比较在相等时间内做功的多少引入电功率的概念,再根据电功率的定义和电功公式导出电功率的计算公式,给出电功率的单位.然后从电功率的单位引出电功的单位千瓦时,说明1度就是1千瓦时.为帮助学生理解额定功率教材安排了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工作的演示,教材还介绍了不同用电器的两个重要指标,额定电压、额定电功率,以使学生对常见用电器设备的功率有所了解.
1.重点:掌握电功率的概念、公式及其应用.
2.难点:实际功率的概念、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别.
3.疑点:灯泡的亮度决定于什么?
本节教材包括电功率和用电器额定功率两块内容.教师可以利用前面学生学过的功率的知识和研究方法,突出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比较单位时间内用电器做功的多少.在讲解电功率的公式时,注意强调公式中的各量的对应关系,是同一段电路中的各量.不易同时给出电功率的导出公式,使学生感觉公式多不易掌握.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别学生不易做到,教师要通过实验讲清对一个用电器额定功率和额定电压只有一个,而实际电压和实际功率有很多.
教学设计方案
重难点:重点是电功率的概念和单位,难点是额定功率.
方案一:复习功率概念引入电流做功有快慢的问题,然后可以举出一些实例如:电力机车每秒做功400多万焦,公共电车的电机每秒做功6万焦,洗衣机的电机每秒做功100多焦,而小收录机的电机每秒做功几焦.再举出时间不同做功不同的实例,问学生如何比较做功快慢,引出电功率的定义.
方案二:分析类比建立电功率的概念:可用幻灯片设计一组问题:1)怎样比较运动快慢?2)这样比较力对物体做功快慢?3)这样比较电流做功快慢?引出电功率的概念.
电功率的概念要讲清:电流做功快,电功率就大;电流做功慢,电功率就小.电功率的定义公式为p=w/t,电功率的普遍适用公式是p=u·i,比较电功率大小时,要全面考虑到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关系,才能确定电功率的大小关系.例如:在相等的时间内,根据p=w/t,电流做的功越多,电功率就越大.
电功率的单位容易和电功单位千瓦时混淆,可采用让学生计算1千瓦时的电功是多少焦,让学生体会千瓦时的意义.
(三)
方案一:可以用并进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验体会用电器的工作有正常工作问题,然后引进额定功率的概念.学生实验可以设计三组,1)是在比额定电压低的情况下工作;2)是在额定电压下工作;3)是在比额定电压高出1/5的情况下工作.
方案二:教师拿出“220v60w”和“220v100w”的灯泡,问将他们串联起来,哪盏灯亮?然后做实验,引出额定功率的概念.
例题1、一只额定电压为220伏特的电热煮水器,在正常工作时通电12分钟,电度表的示数增加0.1度,问:
这个电热煮水器的功率多大?
a.甲图亮 b.乙图亮 c.同样亮 d.无法判断
【分析解答】同一盏灯的亮度与它的实际功率情况有关,在甲乙两图中,灯1的实际电压不同,甲图中的实际电压小于乙图中,所以灯1在甲图中实际功率小于乙图中,所以灯1在乙图中较亮.b选项正确.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课题】灯泡的亮度决定于什么?【组织形式】学生分组【活动方式】
教师提供实验器材:低压电源、电压表、电流表、标有“2.5v”的小灯泡、开关、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220v 40w”白炽灯泡一只.(1)提出问题(2)教师可先演示或提示,再由学生操作.(3)观察灯泡两端的电压变化与灯泡相应的亮度变化.(4)讨论,分析.
功与功率教案篇十一
1知道力学中的功的含义。
2理解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
3理解功的计算式和单位,会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4理解功率,知道什么是功率,知道功率的物理定义,知道计算功率的公式及功率的单位。
5会用功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知道力学中的功的含义;理解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目标4。
理解功的计算式和单位,会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目标5。
演示。
学生。
一.复习,知识准备。
二.引入新课。
依日常生活中一些做:“工”和“功”的例子。引入新课并启发学生区分“工”与“功”,进一步得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三.新课教学。
1.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的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f)。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
2.举例几个不做功的例子:
(1)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但因为惯性通过一段路程,也就是没有力做功。如在光滑的水平冰面上,一物体由于惯性做匀速直线运动。没受力。
(2)物体受到力,但没有移动距离,即通过的路程为零。如一人用很大的力推一辆汽车,汽车没移动,推力对物体没有做功。
(3)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也移动了距离,但移动的距离不是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如手提一桶水在水平地面上行走,提桶的力没有对桶做力。
3.功的计算,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1)功的计算式:w=fs。
(2)功的单位:焦耳,1焦=1牛米。
(3)功的大小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跟物体通过的距离成正比。
4.1焦耳的物理含义:在1牛顿力的作用下,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是
甲同学把一桶水提到3楼用了30秒,而乙同学把同样的一桶水提到3楼却用了40秒,问谁做功快?如果甲物体1分钟做了300j的功,而乙物体40秒钟做了240j的功,问谁做功快?从而提出物体做功的快慢用功率表示来引入新课。
1.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叫做功率。
3.功率的定义式:p=w/t。
4.功率的单位:瓦特(符号w)1瓦=1焦/秒;1千瓦=1000瓦。
5.物理意义:1瓦表示物体在一秒钟内完成的功是1焦。
6.介绍功率另一个单位:1马力=0.735千瓦=735瓦。
7.一些机械常见的功率。(学生阅读)。
8.例题(p215),用分析法分析,板书。
p=w/t而w=gh、g=mg、m=ρv。
9.绍额定功率(铭牌上的功率)。
四小结及测试。
五.布置作业。
四.例题(p167)。
五.小结及五分钟测试。
功与功率教案篇十二
方案一:可以用并进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验体会用电器的工作有正常工作问题,然后引进额定功率的概念.学生实验可以设计三组,1)是在比额定电压低的情况下工作;2)是在额定电压下工作;3)是在比额定电压高出1/5的情况下工作.
方案二:教师拿出“220v60w”和“220v100w”的灯泡,问将他们串联起来,哪盏灯亮?然后做实验,引出额定功率的概念.
例题1、一只额定电压为220伏特的电热煮水器,在正常工作时通电12分钟,电度表的示数增加0.1度,问:
这个电热煮水器的功率多大?
a.甲图亮b.乙图亮c.同样亮d.无法判断。
分析解答】同一盏灯的亮度与它的实际功率情况有关,在甲乙两图中,灯1的实际电压不同,甲图中的实际电压小于乙图中,所以灯1在甲图中实际功率小于乙图中,所以灯1在乙图中较亮.b选项正确.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课题】灯泡的亮度决定于什么?【组织形式】学生分组【活动方式】。
教师提供实验器材:低压电源、电压表、电流表、标有“2.5v”的小灯泡、开关、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220v40w”白炽灯泡一只.(1)提出问题(2)教师可先演示或提示,再由学生操作.(3)观察灯泡两端的电压变化与灯泡相应的亮度变化.(4)讨论,分析.
功与功率教案篇十三
本节教材包括电功率和用电器额定功率两块内容.教师可以利用前面学生学过的功率的知识和研究方法,突出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比较单位时间内用电器做功的多少.在讲解电功率的公式时,注意强调公式中的各量的对应关系,是同一段电路中的各量.不易同时给出电功率的导出公式,使学生感觉公式多不易掌握.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别学生不易做到,教师要通过实验讲清对一个用电器额定功率和额定电压只有一个,而实际电压和实际功率有很多.
教学设计方案。
重难点:重点是电功率的概念和单位,难点是额定功率.
功与功率教案篇十四
电功率的概念要讲清:电流做功快,电功率就大;电流做功慢,电功率就小.电功率的定义公式为p=w/t,电功率的普遍适用公式是p=u·i,比较电功率大小时,要全面考虑到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关系,才能确定电功率的大小关系.例如:在相等的时间内,根据p=w/t,电流做的功越多,电功率就越大.
电功率的单位容易和电功单位千瓦时混淆,可采用让学生计算1千瓦时的电功是多少焦,让学生体会千瓦时的意义.
(三)。
功与功率教案篇十五
1、知道平抛运动的特点是:初速度方向为水平,只在竖直方向受重力作用,运动轨迹是抛物线。
2、理解平抛运动是匀变速运动,其加速度为g。
3、理解平抛运动可以看作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并且这两个运动互不影响。
4、会用平抛运动的规律解答有关问题。
二、重点难点。
重点:平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难点:对平抛运动的两个分运动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
实验观察、推理归纳。
四、教学用具:
平抛运动演示仪、多媒体及课件。
五、教学过程。
引入:粉笔头从桌面边缘水平飞出,观察粉笔头在空中做什么运动,这种运动具有什么特点,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一)平抛运动。
1、定义:将物体用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不考虑空气阻力,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运动,叫做平抛运动。
举例:用力打一下桌上的小球,使它以一定的水平初速度离开桌面,小球所做的运动就是平抛运动,并且我们看见它做的是曲线运动。
分析:平抛运动为什么是曲线运动?(因为物体受到与速度方向成角度的重力作用)。
2、平抛运动的特点。
(1)从受力情况看:
竖直的重力与速度方向有夹角,作曲线运动。
b.水平方向不受外力作用,是匀速运动,速度为v0。
c.竖直方向受重力作用,没有初速度,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是自由落体运动。
(二)、实验验证:
演示实验】用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时,a球向水平方向飞出,做平抛运动,而同时b球被松开,做自由落体运动。
现象:越用力打击金属片,a球的水平速度也越大;无论a球的初速度多大,它总是与b球同时落地。
(2)、用课件模拟课本图5—16的实验。
结果分析: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是自由落体运动,水平方向的速度大小。
并不影响平抛物体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而水平分运动是匀速的,且不受竖直方向的运动的影响。
(3)、利用频闪照相更精细地研究平抛运动,其照片如课本图5—17所示。
可以看出,两球在竖直方向上,经过相等的时间,落到相同的高度,即在竖直方向上都是自由落体运动;在水平方向上可以看出,通过相等的时间前进的距离相同,既水平分运动是匀速的。由此说明平抛运动的两个分运动是同时、独立进行的,竖直方向的运动与水平方向的运动互不影响。
(三)、平抛运动的规律。
1、抛出后t秒末的速度。
水平分速度:vx=v0。
竖直分速度:vy=gt。
合速度:
2、平抛运动的物体在任一时刻t的位置坐标。
水平位移:x=v0t。
竖直位移:
合位移:
运用该公式我们可以求得物体在任意时刻的坐标并找到物体所在的位置,然后用平滑曲线把这些点连起来,就得到平抛运动的轨迹,这个轨迹是一条抛物线。
(四)例题分析。
答:不能。因子弹和松鼠在竖直方向都是自由落体运动,竖直方向的位移总是相同的,所以只要在子弹的射程内,就一定能射中松鼠,松鼠在劫难逃。
解:用多媒体模拟题目所述的物理情景。
让学生对照课本上的例题解答——书写解题过程。
飞机投弹时,沿水平方向它与敌舰之间的距离位744m,由于飞机和炸弹在水平方向的速度相等,所以在炸弹击中敌舰时飞机在敌舰正上方。
(五)、课堂练习。
1、讨论:练习三(1)(2)(3)。
a.倾斜直线b.竖直直线c.平滑曲线d.抛物线。
b】。
_3、平抛一物体,当抛出1秒后它的速度与水平方向成45o角,落地时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成60o角。(g取10m/s2)。
(1)求物体的初速度;。
(2)物体下落的高度。(答案:v0=10m/sh=15m)。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
1、什么是平抛运动。
2、平抛运动可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3、平抛运动的规律。
六、课外作业:
任时光飞逝,我们辛勤工作,蓦回首,一学期的教学又告结束。回顾一学期的物理教学工作,我们感叹良多,点滴作法涌上心头,存在的问题还需努力解决。谨记于下,权作经验教训的总结。
功与功率教案篇十六
通过实验,以不同的电热水器烧水快慢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电功率的意义,并建立电功率概念。通过对一些用电器的功率的了解联系到生活实际中去,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习欲望,思考并发现“耗能快慢,与耗能多少”的区别。通过“跑步快慢”的事实类比引起学生讨论,掌握电功率的定义及含义,锻炼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从生活中常见现象入手,创设物理情景,体现“从生活走入物理”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
1.知道电功率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知道电功率的单位是w或kw。
2.会用电功率的计算公式p=w / t进行简单的计算。
3.会用电功率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1.观察体验电热水壶烧水的快慢跟用电器电功率的关系。
2.通过对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探讨,加深对电功率概念的理解。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掌握电功率的概念、公式。 难点 运用电功率公式计算实际问题。
一只1850w的电热水壶,一只1500w的电热水壶,一个调压变压器,一只40w的电灯,多媒体设备。
教师活动:了解不同学生家中的用电器,并了解学生家中那个用电器使用最多?
学生活动:学生罗列出自家的用电器,并指出使用多的是冰箱或电视和电脑。
意图:从生活中常见现象入手,创设物理情景,体现“从生活走入物理”的教学理念,并激发学生求知欲。
2.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电热水壶的名牌,使学生认识到瓦数的不同导致了烧水的快慢。
3.引入电功率的概念,幻灯片显示:电功率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符号:p 单位:瓦特(瓦) (w) ,其他单位:千瓦(kw) 1 kw=103 w。
4.组织学生看各种家用电器的功率,参见教材第33页。
1.在学生做猜想,并说出猜想依据。
2.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出“瓦数”不同烧水快慢不同,即消耗电能的快慢不一样,1850 w的消耗电能快,1500w的消耗电能慢。使学生得到直观认识:不同用电器消耗电能快慢是不一样的。通过演示实验启发诱导学生,为新知识的学习做铺垫。
3.学生理解:物理学中,用“电功率”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平常所说的“瓦”是电功率的单位。
4.让学生对各种电器消耗电能的快慢(电功率)有一个大致认识。
意图:通过演示实验启发诱导学生,为新知识的学习做铺垫,并让学生了解认识学习新物理量的流程,培养学生自学物理量的习惯。
教师活动:
1.电功率表明了电器消耗电能的快慢,那么应该在什么条件下比较不同电器消耗电能的快慢?提醒学生“如何确定谁跑得快。”
2.综上所述,我们在比较任何电器的电功率时,只需要比较一秒钟内谁消耗的电能多即可。由此引出电功率的定义。
3.幻灯片显示出公式中p、w、t 三个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4.看小资料,让学生练习1000w表示的含义。
5.介绍变形公式,并引出千瓦时的来历。教师打出幻灯片。
学生活动:
1.学生讨论:应该包含两个方面的因素:消耗电能的多少。消耗这些电能所用的时间。
2.相同时间的前提下,比较消耗电能的多少。
3.单位时间内消耗的电能。
4.应表示成:p=w / t 即电功率的公式。
5.w ―电流做的功(消耗的电能)―焦耳(j) ;t ―所用的时间―秒(s); p―用电器的功率―瓦特(w) 。
6.1000w表示:1秒消耗的电能为1000焦。
意图: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习欲望,思考并发现问题。引起学生讨论,各抒己见,通过事实类比锻炼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教师活动:
1.“千瓦时”是电能的单位,它的由来我们能不能从p= w/ t变形公式中得出?
2.看来1千瓦时是功率为1 kw的用电器使用1 h所消耗的电能。区分“千瓦时”与“千瓦”,一个是电能单位,一个是电功率的单位。
3.用例题巩固电功率公式的使用。
4.联系生活实际,要求学生估算自家当天的耗电量。
学生活动:
1.公式变形为w= p t。p取“千瓦”为单位,t取“时”为单位。
2..学生理解并记忆。
3.学生思考并计算。请学生估算自家当天的耗电量。
意图:培养学生运用公式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活动:
2.演示实验:用自动调压变压器调节灯泡两端的电压,观察灯泡的工作情况。引出额定和实际的定义。
3.幻灯片显示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实际电压、实际功率定义。
1.学生思考并计算。
2.学生思考讨论,认为不是,认为在电压不稳时,消耗的电能或多或少。
3.学生记笔记。
意图: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习欲望,并在拿到灯泡后通过观察、思考并发现问题。引起学生讨论,各抒己见,并通过事实来检验,同时又是对学生动脑、动手、分析、归纳能力的最佳锻炼时机。
总之,从生活中常见现象入手,创设物理情景,体现“从生活走入物理”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
功与功率教案篇十七
课题: 功率 (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 上课时间:20xx 年4 月17 日
课标要求:理解功率,关心生产生活中机械功率的大小及意义。
立足于培养学生利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知识目标:知道功率,理解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理解功率与速度的关系。
2、能力目标:体验功率概念的形成,体会比值法建立物理概念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功率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 功率的理解。
平均功率与瞬时功率的计算。
难点: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的计算。
教学手段: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归纳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二、温故知新
三、新课教学
1.功率概念。
2.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3.额定功率和瞬时功率。
4.功率和速度的关系。
联系生活
思考回答
思考计算
对比
联系实际
做题练习
激发兴趣
探究
巩固
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板书设计
一、功率 二、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1、物理意义平均功率——时间
2、定义 瞬时功率——时刻
3、定义式:
t
w
p ? 三、额定功率和瞬时功率
4、单位 四、功率和速度的关系
5、功率是标量 ? cos fv p ?
教学反思
【本文地址:http://www.daodoc.com/zuowen/10324236.html】
第3篇:功与功率教案(专业19篇)
教案还要考虑不同学生的差异,提供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和评估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编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呢?首先,我们需要充分了解教学内容和教材要求,明确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其次,我们要合理安排教学步骤,确保教学过程的连贯性和递进性。同时,我们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水平,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另外,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和辅助材料,提高教学效果。最后,我们要及时进行教学评估和反思,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教案中的评价环节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教师及时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方法。
功与功率教案篇一
(1)理解功率的公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实例的分析,讨论、归纳,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1
第4篇:功与功率教案(模板12篇)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功与功率教案篇一
班级:高一(6)班 科目:物理 任课老师:姚叶
课题: 功率 (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 上课时间:20xx 年4 月17 日
课标要求:理解功率,关心生产生活中机械功率的大小及意义。
立足于培养学生利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知识目标:知道功率,理解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理解功率与速度的关系。
2、能力目标:体验功率概念的形成,体会比值法建立物理概念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功率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 功率的理解。
平均功率与瞬时功率的计算。
难点: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的计算。
教学手
第5篇:功与功率典型计算题
类型一:滑轮组 1.(2014•凉山州)某人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用100N的拉力F将180N的重物在4s内匀速提高5m,若不计绳重和摩擦.求:
(1)拉力做功的功率;
(2)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2014•天水)装卸工人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提升质量为80kg的货物,所用的拉力F为500N,绳子自由端在50s内被匀速拉下4m(g=10N/kg),求:(1)拉力F的功率;
(2)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2013•资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居民小区都配备了健身房.小明每个周末回家都会到健身房锻炼,如图所示是小明最喜爱的用于锻炼臂力的健身拉力器结构示意图.如果小明每次向下拉动拉杆时,拉力为F=250N,在0.4s内使质量为m=20kg的配重块匀速升高到h=40cm后放手让其自由落下.不计拉杆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