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月球之谜》教学设计(优秀)
《月球之谜》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面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有关的未解之谜。
(2)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3)积累一些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月球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未解之谜?
教学难点:利用资料交流、古诗句积累和想象等手段,引导学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与奥秘,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三、课前准备
月球有关图文资料、视频及PPT课件
四、教学过程
㈠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语文来源于生活,开课时向学生提出:你想去太空旅行吗?为什么想去?的问题,并通过与学生交流太空旅行的话题,引出课题——《月球之谜》,导入新课。
2、揭示课题,板书,齐读课题。㈡ 遥望月球 引发遐想
1.出示月景图,让学生通过看图感受月色的美丽。
2、默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用横线勾画出描写月色的句子。
3、采用朗读感悟法,抽生读、齐读、配音读,以读代讲,以读促学,通过自读自悟让学生在读中 “体会月光的美丽皎洁”,在读中“引导学生对月亮展开无限的遐想”,在读中“感受月亮的魅力”
4、丰富积累,引导学生拓展有关描写月亮的诗句和月亮的美称。㈢ 登录月球 感受奇异
1、这个环节是结合资料袋学习月球奇异的景色。利用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以小宇航员的形式为学生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神秘的月球上,感受月球的奇异。
2、让学生说说第一眼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色。
3、让学生以宇航员的身份向我们汇报第一眼看到的景色,并试着用一个词来概括。
4、默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思考为什么说月球的景色奇异?
5、适时出示图片,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月球的奇异。
6、引导学生通过课后资料袋了解什么是“环形山”
7、齐读句子告诉地球上的人们月球的奇异。
8、出示一段视频,将宇航员在月球上行走的画面活生生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
9、让学生能够直观的感受月球行走的奇异并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通过资料袋解决问题。㈣ 合作探究 寻找奥秘
1、出示学习要求,分小组自主合作探究,从科学家所做试验中你能发现什么问题?提出什么问题?并用“神秘的月球,请你告诉我,为什么
?难道 ?”的形式进行汇报。
2、对学生提出的这些让我们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进行总结,理解“令人费解”的意思,并学习省略号在本文中所起的作用。㈤ 总结全文 追寻脚步
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现人类探索月球的脚步从未停止的图片,给学生插上理想的翅膀,发散思维,假如20年后你登上了月球,你准备去做什么?并寄予希望 “在未来的探月之旅中,希望看到你们的身影。” ㈥板书设计
22、月球之谜 尘土是否能杀菌? 美丽皎洁 水藻为何鲜嫩青绿? 十分奇异 年龄是否比地球大?
„„
第2篇:月球之谜优秀教学设计
月球之谜优秀教学设计
教材说明:
《月球之谜》是新课程标准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科普性的文章。文章短小精悍,蕴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可读性强,趣味性强。学生通过对这么主题活动的探究,进一步了解有关月球的知识,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以及积极探索的精神。
学习目标:
1、学习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获取资料的方法。
2、朗读课文,通过讨论初步认识月球及其未解之谜。
3、了解月球的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培养科学探索精神和人文精神。
4、展开想象,进行写作练习。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分组卡片、主题网站、月光奏鸣曲、春江花月夜
学生准备:概念图作品、站、幻想画、神话传说
教学时间:50分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月亮自古以来,就于人们结下了不解之缘,它尤其受诗人们的钟爱。那皎洁的月光,富有变化的月形,激起了诗人们多少怀念与感慨,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月亮的诗歌?(师生背诵有关月亮的诗词)
月亮在诗人们的描绘下是如此的美好,课前大家针对自己不同的特长和兴趣分小组展开的对月球的探索,现在就来看看我们的成果。(分别展示概念图、站、幻想画和神话传说)我真为大家的聪明智慧所叹服!
二、学习课文,解疑问答
1、自读课文
现在就让我们登上月球,去看看那是个怎样的世界!打开课本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惑?
3、小组活动:写出人类探索月球未解之谜。教师准备红、黄、绿、蓝、紫、橙六色卡片四套,分别写有1、2、3、4、5、6。由学生随机抽取,按照数字相同的规律做在一组,每组发给1张白纸,然后按照顺时针依次传给其他同学,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出尽量多的问题,最后一名同学汇报,比赛哪个小组获胜。
4、总结表达,读懂了什么,讲述疑惑,
三、网络探究,自主学习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会永远生活在摇篮里。人类选择走出地球,那么第一站就自然而然的选择了离我们最近的未知土地月球。可能许多年后回首人类登月的历史,我们会觉得我们现在所取得的成绩很微薄,但是对人类进步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如一位踏上月球的人所讲:虽然这只是我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让我们一起登入主题网站,看看月球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世界?请特别关注人们探索月球之谜的历程。
四、高智慧学习,小组讨论
结合实例,从古至今,人类一直孜孜不倦的探索着宇宙星空的奥秘,不仅仅是月球,还有火星,银河系等等,为什么会出现哥伦比亚事件?为什么今年美国对于火星的探索遇到困难的新闻牵动了全世界的关注?我们知道就是因为这样一种探索的精神使得今天的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和进步,那么科学进步的含义仅此而已吗?提出不完整的等式,科学进步=牺牲+探索++++启发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填写不等式。说出相应的'理由
小组活动:按照形状相同的规律划分小组,小组讨论填写等式,然后按照颜色分组到别的小组讨论,了解别人的想法,最后回到自己的小组,修改本组的观点,红色留下负责解释本组的想法,全班汇报交流。
五、课堂小结
假如30年后你登上了月球,你准备去做什么?
附资料:
每当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时,你也许会想:月亮上面有什么东西?它和地球一样吗?月亮是从哪里来的?这些问题,不但你在想,也一直是科学家在探索研究的课题。古往今来,风风雨雨,人们为了探索月亮的秘密曾经付出了巨大的劳动!
月球离我们有38.4万千米远,假如乘喷气式飞机,从地球飞到月球要18天才能到达。不过,喷气式飞机是离不开地球的。
近几十年来,科学家们用宇宙飞船把宇航员送上了月球,去探索月球上的秘密。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是美国的两个宇航员。他们在1969年7月20日乘阿波罗11号登月载人宇宙飞船在月球上着陆,进行了探险。他俩看到了人们在地球上无法看到的景象,证实了许多科学家们的猜想。他俩还在月球上做了一些实验,并把月球上的石块和尘土等带到了地球。
回到地球上,他俩回忆:登上月球后,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十分奇异的景象。在地球上,人们看到的天空是蓝色的,白云在空中飘浮,金色的阳光照耀着大地。可是,在月球上,看到的天空是黑洞洞的,月球的地面上却洒满了灿烂的阳光;天空中的星星分外明亮,似乎直瞪瞪地盯着你;月球的一边高悬着一个大蓝球──地球。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水,没有生命,只有岩石、环形的高山和尘土,处处是一片荒凉,静得出奇。
科学家们把宇航员从月球上带回来的东西进行了各种化验,化验结果表明,还有许多奥秘等待人类去探索。
──显微镜下的月球石块,在坑坑洼洼的石面上布满了一层玻璃质的东西,还在闪闪发光。
──月球尘土,经化验,科学家们惊奇地发现:它竟有一半是有棱有角的玻璃粉。
月球上的玻璃质为什么这么多呢?真是个难解的谜!
从月球取回的样品中,还发现了一些铁质颗粒。奇怪的是带回来放了那样久的铁质颗粒一直未生锈,拿去做生锈实验,也还是不生锈,这又是一个谜。
科学家们把从月球上带回来的尘土撒到地球的细菌上,试试月球的尘土能不能像地球尘土那样成为细菌的温床?
咦?细菌一下子都死了!难道月球上的尘土能杀死细菌?怎么会有这种特殊的杀菌能力呢?又是一个谜!
科学家们还用植物做试验,把玉米种在月球尘土里,它的生长和在地球土壤里的生长没有明显的不同。水藻在月球尘土里长得特别鲜嫩青绿。这是什么原因?又是一个谜!
玄武岩是火山爆发而形成的岩石。月球中有玄武岩,这证明月球早先有过火山活动。分析这些岩石,估计出它的年龄已有46亿岁了。但是,在地球上,只有在格陵兰最偏僻的地方才能找到有40亿年的石块。难道月球的年龄比地球的年龄大吗?又是一个谜!
小朋友们,月球之谜等待着你们去探索,去揭开,神秘的宇宙在向你们召唤,努力学习吧!
第3篇:月球之谜优秀教学设计
教材说明:
《月球之谜》是新课程标准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科普性的文章。文章短小精悍,蕴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可读性强,趣味性强。学生通过对这么主题活动的探究,进一步了解有关月球的知识,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以及积极探索的精神。
学习目标:
1、学习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获取资料的方法。
2、朗读课文,通过讨论初步认识月球及其未解之谜。
3、了解月球的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培养科学探索精神和人文精神。
4、展开想象,进行写作练习。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分组卡片、主题网站、月光奏鸣曲、春江花月夜
学生准备:概念图作品、站、幻想画、神话传说
教学时间:50分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月亮自古以来,就于人们结下了不解之缘,它尤其受诗人们的钟爱。那皎洁的月光,富有变化的月形,激起了诗人们多少怀念与感慨,同学们知道哪
第4篇:《月球之谜》优秀教学设计
《月球之谜》优秀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1.带生字的词语卡片。
2.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纪录片。
3.学生查找有关月亮的资料,可以是有关月亮的故事、诗歌或知识。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2.观看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纪录片,相机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
1.自由轻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词语做个记号,可以向你的学习伙伴请教,也可以向字典求助。
2.课件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学生在小组内认读。
3.鼓励质疑,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学生能解释的请学生解释,不能解释的,指导学生边学课文边理解。
4.游戏:猜一猜。
从学生的描述中猜测他讲的是哪个词语。
三、整体感知,展示朗读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中提到的未解开的月球之谜和已解开的月球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