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笔直书说课稿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6-06 07:16:46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秉笔直书说课稿

《秉笔直书》说课稿 东乐中心小学

周玉萍

一、说教材:

文章记叙的是战国时代的一个历史故事。故事发生的年代非常久远,文章采用对话的形式,对几位太史宁可断头也不屈服于残暴的崔杼,恪守本分的职业道德精神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同时又运用崔杼由不可一世到无可奈何的心理变化描写衬托了太史们这种忠于职守的精神的伟大。因此,通过对于人物语言以及神态描写的学习,感受、体会、学习人物“秉笔直书”的伟大的人格精神是本课学习的重点。

二、说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根据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人物的优秀品格。

2.学会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说教学准备:学生课前充分预习,教学课件。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词语,学生认读。2.回顾课文内容。

(二)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指名学生朗读1-2自然段。其他学生划出描写崔杼的句子。(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崔杼大权独揽的地位以及残暴、易怒的个性。)

[设计意图:先引导学生了解崔杼的残暴以及位高权重,从而使学生想象人们对于崔杼的态度:害怕甚至于服从。然后引导学生了解太史们对崔杼不屈服的态度,在强烈的对比中使学生感受太史的刚正不阿。]

2.师提问:崔杼要求记录历史的太史们怎样写这段历史呢?

3.如果这个位高权重并且非常残暴的崔杼对你提出了要求,你会怎样做呢?

当崔杼要求太史们在史书上写下“先君是害病死的”时,太史们是怎样做的呢?

(1)太史们分别怎样拒绝了崔杼的不合理要求的?

(2)朗读指导。太史的职责是什么?(引导学生了解太史的职责是真实的记录历史)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应当从文本出发,引导学生在感悟文字的过程中接受文本所要传达出来的信息,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学习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读书机会,让学生在充分感受文本的基础上深入体会太史们所共有的坚守本分的精神。]

(3)崔杼是个非常残暴的人,太史们为什么还要这样说,这样做呢?他们不害怕吗?(引导学生结合句子体会太史们“忠于职守,恪守本分”的高尚的精神。板书:恪守本分。)

4.当崔杼一次次的要求太史歪曲历史事实而一次次遭到拒绝之后,他的心理有没有变化呢?(学生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崔杼心理变化的词语。)

(出示:生气――大怒――气得说不出话来――生气并恐慌――长叹一口气。)崔杼的心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引导学生体会太史们坚守本分的精神让残暴的崔杼也变得无可奈何,真言必将战胜谎言,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设计意图:崔杼的心理变化是贯穿全文的一条次要线索,衬托出了太史们忠于职守的精神给人的巨大的震撼,由于其分布位置较散,所以安排在分析完文章的要点后体会。] 5.教师小结:太史伯、仲、叔、季坚持自己的本分,宁肯舍弃生命也不歪曲历史事实的刚正不阿的精神征服了崔杼,让他心存恐惧地放弃了继续杀害太史来掩盖自己罪行的行为。故事到这里似乎应该结束了,可是课文中还出现了另外一个记录历史的人――南史氏,他来做什么呢?

6.指名朗读课文第6自然段,其他同学考虑南史氏前来做什么呢?作者为什么要写南史氏呢?

(三)小结

太史们这种不畏强权,不贪生怕死的坚守本分的精神,让“谎言”灰溜溜地逃走了,让今天的我们能够了解更加真实的历史情况,让我们坚信邪永不胜正。太史伯、仲、叔、季和南史氏的故事令人钦佩,你还知道哪一位太史的故事呢?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通过查阅资料去了解,这节课就上到这里。

五、说板书设计:

一目了然的板书设计是一堂课的关键,所以我在上课中首先利用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提炼课文的主要人物,然后让学生在品读崔杼与太史们的对话中,感受太史们宁死不屈、恪守本分的精神,教师随机板书,让学生可以清楚的了解到太史们的品格。

六、说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将主要线索的内容——描写太史话语的句子集中起来分析,避免了讲课过程中的重复,并突显了太史们所共有的精神——刚正不阿、坚守本分,廉洁正直。次要线索安排在主要线索之后处理,适时地衬托太史们的这种精神,也顺应了学生认知特点。引导学生在感受文字的过程中,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本文所要传达出来的信息,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并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在本课教学中,在引导学生找出描写太史表情和语言的句子之后,先请同学们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内化文字的意义。教学中注意将齐读、分角色读、比赛读与评价朗读进行结合,学生在朗读与评价的过程中,加深对人物性格的理解,受到人物精神的感染。

第2篇:《秉笔直书》说课稿

《秉笔直书》说课稿

一、说教材:

文章记叙的是战国时代的一个历史故事。故事发生的年代非常久远,文章采用对话的形式,对几位太史宁可断头也不屈服于残暴的崔杼,恪守本分的职业道德精神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同时又运用崔杼由不可一世到无可奈何的心理变化描写衬托了太史们这种忠于职守的精神的伟大。因此,通过对于人物语言以及神态描写的学习,感受、体会、学习人物“秉笔直书”的伟大的人格精神是本课学习的重点。

二、说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根据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人物的优秀品格。

2.学会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说教学准备:学生课前充分预习,教学课件。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2.回顾课文内容。

(二)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指名学生朗读1-2自然段。其他学生划出描写崔杼的句子。(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崔杼大权独揽的地位以及残暴、易怒的

[设计意图:先引导学生了解崔杼的残暴以及位高权重,从而使学生想象人们对于崔杼的态度:害怕甚至于服从。然后引导学生了解太史们对崔杼不屈服的态度,在强烈的对比中使学生感受太史的刚正不阿。]

2.师提问:崔杼要求记录历史的太史们怎样写这段历史呢?

3.如果这个位高权重并且非常残暴的崔杼对你提出了要求,你会怎样做呢?

当崔杼要求太史们在史书上写下“先君是害病死的”时,太史们是怎样做的呢?

(1)太史们分别怎样拒绝了崔杼的不合理要求的?

(2)朗读指导。太史的职责是什么?(引导学生了解太史的职责是真实的记录历史)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应当从文本出发,引导学生在感悟文字的过程中接受文本所要传达出来的信息,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学习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读书机会,让学生在充分感受文本的基础上深入体会太史们所共有的坚守本分的精神。]

(3)崔杼是个非常残暴的人,太史们为什么还要这样说,这样做呢?他们不害怕吗?(引导学生结合句子体会太史们“忠于职守,恪守本分”的高尚的精神。板书:恪守本分。)

4.当崔杼一次次的要求太史歪曲历史事实而一次次遭到拒绝之后,他的心理有没有变化呢?(学生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崔杼心理变化

(出示:生气――大怒――气得说不出话来――生气并恐慌――长叹一口气。)崔杼的心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引导学生体会太史们坚守本分的精神让残暴的崔杼也变得无可奈何,真言必将战胜谎言,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设计意图:崔杼的心理变化是贯穿全文的'一条次要线索,衬托出了太史们忠于职守的精神给人的巨大的震撼,由于其分布位置较散,所以安排在分析完文章的要点后体会。]

5. 教师小结:太史伯、仲、叔、季坚持自己的本分,宁肯舍弃生命也不歪曲历史事实的刚正不阿的精神征服了崔杼,让他心存恐惧地放弃了继续杀害太史来掩盖自己罪行的行为。故事到这里似乎应该结束了,可是课文中还出现了另外一个记录历史的人――南史氏,他来做什么呢?

6.指名朗读课文第6自然段,其他同学考虑南史氏前来做什么呢?作者为什么要写南史氏呢?

(三)小结

太史们这种不畏强权,不贪生怕死的坚守本分的精神,让“谎言”灰溜溜地逃走了,让今天的我们能够了解更加真实的历史情况,让我们坚信邪永不胜正。太史伯、仲、叔、季和南史氏的故事令人钦佩,你还知道哪一位太史的故事呢?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通过查阅资料去了解,这节课就上到这里。

五、说板书设计:

一目了然的板书设计是一堂课的关键,所以我在上课中首先利用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提炼课文的主要人物,然后让学生在品读崔杼与太史们的对话中,感受太史们宁死不屈、恪守本分的精神,教师随机板书,让学生可以清楚的了解到太史们的品格。

六、说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将主要线索的内容——描写太史话语的句子集中起来分析,避免了讲课过程中的重复,并突显了太史们所共有的精神——刚正不阿、坚守本分,廉洁正直。次要线索安排在主要线索之后处理,适时地衬托太史们的这种精神,也顺应了学生认知特点。 引导学生在感受文字的过程中,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本文所要传达出来的信息,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并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在本课教学中,在引导学生找出描写太史表情和语言的句子之后,先请同学们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内化文字的意义。教学中注意将齐读、分角色读、比赛读与评价朗读进行结合,学生在朗读与评价的过程中,加深对人物性格的理解,受到人物精神的感染。

第3篇:秉笔直书说课稿范文

秉笔直书说课稿范文

秉笔直书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

文章记叙的是战国时代的一个历史故事。故事发生的年代非常久远,因此文中出现了大量学生不易理解的历史性词语,如“齐庄公”、“相国”、“太史”等。因此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查找资料辅助课文教学的作用。文章采用对话的形式,对几位太史宁可断头也不屈服于残暴的崔杼,恪守本分的职业道德精神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同时又运用崔杼由不可一世到无可奈何的心理变化描写衬托了太史们这种忠于职守的精神的伟大。因此,通过对于人物语言以及神态描写的学习,感受、体会、学习人物“秉笔直书”的伟大的人格精神是本课学习的重点。

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课文中的8个认读生字,掌握写字表中的11个生字。

2.引导学生根据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人物的优秀品格。

3.学会抓住重点词句(忠实、本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秉笔直书

《秉笔直书》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秉笔直书》一课节选自《不怕死的太史》。文章讲述了战国时代齐国的国王齐庄公被相国崔杼杀了。崔杼串通几个人立齐庄公的兄弟为国君,自己独揽大权。崔杼叫太史伯记录这件事说先君是害病死的。太史伯却不从,他严肃的说:“按照事实写历史,是太史的本分,哪能捏造事实,颠倒是非呢?”他照实记录在竹简上,“夏五月,崔杼谋杀国君光。”崔杼一怒之下把太史伯杀了。太史伯的弟弟仲接替了哥哥的职位,他也是照实记录,崔杼想不到天下竟有这样不怕死的人,气哼哼的问:“你难道没看到你哥哥的下场吗?你不怕我把你也杀了吗?”太史仲面不改色,冷笑着回答:“太史只怕不忠实,可不怕死。你就是把我也杀了,难道还能把所有的人都杀了吗?”崔杼吩咐手下把他杀了。第三个太史叔还是不屈服,也被崔杼杀了。崔杼一连杀了三位太史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秉笔直书

秉笔直书

《孔子家语》精读笔记

——第十卷·正论解·第四十一·二

(峻岫)

提要:这一段有三个故事组成。第一个故事是关于赵盾的。赵盾的从弟赵穿“弑君”,董狐却把这笔帐记在赵盾的身上,赵盾不服。孔子读这段历史说:“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晋灵公不是赵盾杀的,但是他是当时的“正卿”,赵穿又是他的从第,他能脱得了干系吗?

第二个故事,是郑国人子产向晋国进献俘掳的。晋人指责郑国“以大欺小”,很不公道,子产一番说辞,弄得晋人哑口无言。孔子说:“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之不远。”理由再正当,道理再充分,你不会说,说不好也会适得其反的。

第三个故事,是关于楚灵王的,这个人穷奢极欲,四处用兵,杀人如数,而不知自己错在哪里?右尹子革,用一首《祈昭》诗歌,说得楚灵王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对于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秉笔直书教案

《秉笔直书》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历史是一本充满智慧的书,了解历史才能变得更加聪明。喜欢听历史故事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林汉达先生带给我们的一个描写战国时期在齐国发生的小故事――《秉笔直书》。(板书课题,学生齐读)那“秉笔直书”又是什么意思呢?相信欣赏完这个故事之后你一定会了解了。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课文里出现了几个人物?分别是谁?

2.看一看课文中有几位主要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指名读课文。)

3、课文中有几位主要人物?他们分别是谁?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崔杼

太史伯、仲、叔、季

南史氏)

4、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崔杼杀害了国君“齐庄公”,他想让太史们歪曲事实记录历史,但太史们宁死不屈,崔杼杀害了太史伯、仲、叔,他最后并未杀害太史季,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秉笔直书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秉笔直书说课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