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记录范文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6-02 07:13:06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听课记录

《送元二使安西》听评课记录

日照第四实验小学

赵辉

吕凤荣:《送元二使安西》是盛唐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诗歌的前两句写的是送别的地点、时间。环境虽美,但送别友人,心情却十分沉重。后两句写别前劝酒,实际是敬酒赠言,表达了诗人对老朋友的关怀及深厚的友情。通过情境对话,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然的进入送别题材的古诗意境中。

周瑞芳:赵老师在教学中力求将文字符号化为一种情感符号,将叙述转化为一种有生命体验的联想和想象,通过“读、想、议、写”等教学方式,实现师生、生生互动,让拓展思维与丰富积累并行。

宋丽娜:通过情景对话,去解读和领悟王维的内心,这既是一种想象语言训练,又是对朋友情的感悟。实际上还表达了学生自己的心声,文与人、人与己的相遇交融。

亓玉霞:引导学生理解诗的词句,感悟诗句、走进诗的意境,是深入理解古诗内涵、体会作者感情的重要一环。整个环节的设计是“以读为本”,始终让“读”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采用“以读代讲,层层推进”的形式进行教学,教师层进式的以情“引读”,学生心潮逐浪高的“复读”。以“以读代讲”的魅力,去引领学生进行一次精神的洗礼,从而感受王维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和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

赵辉:在这次古诗教学中,我大胆尝试了“读,唱,吟,舞”的方式教学古诗。首先为学生创设情境。这首诗,对如何设宴饯别,宴席上如何频频举杯、殷勤话别,以及启程时如何依依不舍,登程后如何瞩目遥望,等等,一概舍去。全部感情都倾注在一杯“酒”中。所以开始导入问孩子们:家人在什么时候喝酒。学生很快进入到“幸福酒”的氛围中,对比引出此诗中的送别酒。渗透了古人饮酒送别,折柳赠别的习俗。

刘青:当学生的情感急需待发时,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抒写自己情怀的舞台,让学生的情感尽情挥洒,达到了课已尽,意未了的效果。

付成桂:以一首诗带动学生对同类诗的了解,既拓展了学生视野,又增加了学生积累,让其进一步了解了不管是怎样的送别诗,所体现的诗境都是人间真情。

周鲁艳:指导古诗诵读从“平长仄短”“尾韵拖长”“依字行腔”的最基本的读法要求做起。就在那平长仄短之间,就在那曼声唱和之间,就在那尾音的颤动.修饰.延绵之中,感受到了诗人的心境,沟通了与诗人的情感。

相丽:“有比较才有鉴别”,利用比较阅读进行古诗词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活跃思维,学会思考。同一个诗人写的诗要比较,通过比较,我们会发现诗的特点,进入诗的境界。

卞玉洁:看图理解字词,是创造了直观、生动情景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重点词,理解诗句的意思,为下面悟诗情奠定了基础

第2篇:听课记录

小壁虎借尾巴

一、随音乐拍手进场。

二、引入主题。

①森林里举行一场比赛,看看谁的尾巴最有用。

②出示图片,问:谁来参加比赛?(观察图片)

③谁的尾巴没有了?没有尾巴怎么办?

三、讲述故事。

①边讲述边提问。

②提问:故事内容。

③帮助幼儿巩固故事内容。

四、出示盒子,让小朋友猜猜。① 出示字卡,② “壁虎”、“小鱼”、“老牛”、“燕子”

②学习字词。△以动作加深印象。△教师做动作,幼儿猜。

△检查幼儿掌握情况。

五、小结:教育幼儿懂的爱护动物。优点:①教师教态较好。

②利用多媒体教学,课堂气氛较好。

缺点:①没有更好地掌握本次语言教学活动的重点。(学习礼貌 对话,知道小壁虎尾巴的作用以及与其他动物尾巴的区别)

建议:①故事第一遍,教师要完整地讲述。

②加强故事中的礼物对话,教育幼儿平时向别人借东西 时要有礼貌。③让幼儿知道不是所有动物的尾巴断了都可以长出来。风儿来了、律动

二、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

①让幼儿说出这是什么地方。

②让幼儿听“风”声。

③依次出示教具“风”、“树”、“草”、“小宝宝”

三、引出课题“风儿”。①教师逐句教幼儿儿歌。

②教师逐句带领幼儿朗读儿歌。

③幼儿集体朗读儿歌。

④请个别幼儿朗读。

五、出示字词:树、花、草、风、头发、弯腰、点头。

①教师带领幼儿朗读。

②教师任意抽取一张字卡,幼儿回答。

③个别回答。

六、总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儿歌?把这首儿歌送给爸 爸、妈妈

优点:①教师教态活泼、自然。

②利用“风”的声音较好。

缺点:

①教学活动内容有些多,对于大班的幼儿很难全部掌握。②注重侧重点,不能全部兼顾。

③教师个别发音发音不准。

④教学活动环节不够紧凑。

建议:①分清侧重点,加强学习。

②在朗读儿歌时,设置情境教学,如有些背景音乐。

③ 语言课重在法杖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教师应以幼儿为 主体,引导幼儿说,鼓励幼儿大胆的说。小白兔找太阳

一、问好,音乐律动(合拢放开)

二、出示头饰,“小白兔” ①出示背景图,引导幼儿观察。

②引入课题“小白兔找太阳”。

三、教师讲故事,边讲述边出示教具。

①提问。

②学习字宝宝“兔”“子”。

四、游戏:丢手绢。

五、第二遍故事(教师讲故事)

提问:为什么它们把“灯笼”“萝卜”“气球”当成太阳。

六、提问总结:太阳是红红的,圆圆的,会发光,照在 身上暖洋洋。优点:①具丰富,准备充分。②教师语音语速较好。缺点:①教具利用不够。

②引入课题衔接不够紧凑。

③头饰太大。

建议:①在引入课题时,应让幼儿自由说说自己印象中的太阳 是怎样?

②第一遍故事要完整讲述。

④ 重点让幼儿掌握故事中角色对话,掌握太阳的特点

《猴子学样》 导入:

今天给孩子们带来一位神秘客人,闭上眼睛,数三声,1,2,3,当孩子们睁开眼睛时,老师已经戴上草帽,贴上白色胡须,扮演起了老爷爷的角色。

二、进入主题:1观看绘本阅读的图片,强调幼儿仔细观看。

请幼儿回答你看到的现象,其中猴子表情奇特,请幼儿前来表演。2继续播放下一幅图片,再次强调幼儿仔细观看,之后老师会进行提问。

请幼儿讨论并举手回答故事可能的发展情节。

幼儿回答完后,教师加以引导图中人物如何。

3图片播放结束,教师生动形象的讲述整个故事,讲故事过程中加上肢体动作。

4故事讲完后,教师提出问题,请幼儿回答。

如:谁抢走了老爷爷的草帽?

老爷爷生气时的动作?

老爷爷是如何要回草帽的 1老师以老爷爷身份出场,切合主题,容易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在观看图片之前,强调幼儿仔细观看,提高幼儿的 注意度。

3、教师在讲述故事时要生动形象,富 有表现力,大胆夸张。

《寻找空气》

一、导入:

1先向来听课的老师们打招呼“老师好”

二、进入:

1、教师拿出一个空瓶子,问:“孩子们瓶子当中有什么呀?”

2、教师在孩子脸前捏捏瓶子,感受气体的流动。

3、把一张废纸放进瓶子里,把瓶子竖直放进事先准备好的水盒中,问“瓶子中的纸湿了没有?”

幼儿大都回答“纸已经湿了”。

4、教师拿出瓶子发现纸并没有湿,幼儿对此感到很惊讶

教师问: “如果瓶子不再竖直又会怎么样呢?”

5、教师转动瓶子,让瓶子不再竖直,发现水盒中有气泡冒出,教师讲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6、幼儿在得知空气存在时,继续讨论空气的性质,教师分发方便袋,请幼儿收集空气,了解空气无色、无味、无处不在、看不见、摸不着的性质。

三、结束:外面的空气很新鲜,我们出去寻找空气、开始请幼儿与听课的老师们打招呼,满足幼儿的好奇心。

2、教师提问问题不明确,孩子们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3、讲述内容过多,应考虑幼儿的接受 能力

第3篇:听课记录

外出听课心得体会

新源县中心小学 帕孜拉

2016年10月218日,我校双语数学教师参加了在临沂金雀伊宁市一小和伊宁市2小小学听课结对子交流活动。并听了这次两个学校的四位老师的课:尼露帕尔老师的《角的认识》、阿斯彦老师的《分数的认识》、尹老师的《和倍问题》、和古丽江的《找规律》他们的课堂教学风格各有千秋,都浸润着浓浓的求知精神和探索理念,真实、朴实、扎实、精彩呈现,她们的教学都充满了激情,分别以自己的特色诠释着数学课堂教学中生命的对话,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回想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从他们的教学中我学到了很多,也着实让我感觉到了自己的渺小。这次听课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老师精心独到的课堂设计

细细品味这四节数学课,从每位老师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能感受到教师的准备是相当充分的:不仅“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听课记录

听课记录

本学期第十四个工作周是初中部的听课周,在这一周中,各位青年教师发挥了自己的优势,让我受到许多的启发,现在联系我平时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来说一说我的心得体会。

人们常说:教学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在上课时,教师语言的魅力深深地令我折服;尤其是课堂教学评价的语言,对学生回答问题或对其课堂表现进行评价时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评价是否科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新课改提倡多鼓励、多表扬和多肯定学生,帮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树立深入学习和研究语文的信心。老师和学生都是评价的一员,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能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得失,反思自己的行为,改正自己的缺点,学生的这一过程是他们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过程。作为一名新教师,我一直苦于课堂语言,尤其是对学生的评价。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听课记录

听课记录1

科目:物理

课程章节:曲线运动 教学过程及方法:

1.寻找生活中的曲线运动,提出问题。

2.猜测物体在经过某一位置(某一时刻)时的速度方向,实验探究,理论分析,得出结论。

3.推广应用,提出问题:做曲线运动的条件。4.实验探究,形成结论,分析事例。

优点: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引导学生如何学、如何做,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习,教学目标非常明确,而且学案切合学生实际,课件的制作非常实用。

缺点:

1、本节课老师一直没有板书课题。

2、老师教具准备应加以改进。

建议:建议老师不会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多用小黑板,以便节省不必要的抄题时间。老师 上课是真正留给学生探究的时间很少,实验班应尽量放手让学生去思考。

听课记录2 科目:物理

课程章节: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 教学过程及方法:

1、设计验证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和在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听课记录

听课记录(含点评)

时间:9月18日 星期四 第3节 听课学校: 董恒甫高中 班级:高三3班 课题:《归去来兮辞》 教时:1 执教者:沈艳老师 教学过程:

一、背古诗文

读背诗歌并 默写

二、朗读《归去来兮辞》

三、品味课文

1、弃官为民:心为形役、何等庆幸

2、划分:归途中 抵家时

四、讨论鉴赏

1、师:归途中作者的心情怎样? 生:念切(恨、问)

轻松(物)

2、抵家后的快乐体现在哪里? 家园之乐:(1)家人欢聚之乐(2)室中独处之乐

(3)游园忘返之乐 联系高一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3、“云”、“鸟”与情之关系? 内心写照

无心的云,急切的鸟回家——归隐

4、“松”“菊”在文中的用意? 品质的象征:高洁、孤傲、坚贞

5、写法:托物言志

五、布置作业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听课记录

听课体会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很快一个学期就要结束了。在这一个学期中,我跟随刘周堂老师学习了儒家思想这门课,收获颇多。以下则是我的听课心得体会。

在刘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好像又重新回到了战火纷乱的春秋战国时代。在这里,我仿佛看到了博学多才的孔子、孟子和荀子等人,并不断地在儒家思想中遨游。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对儒家深厚的底蕴和文化内涵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越来越清晰地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主要思想和现实意义等知识点。儒家思想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并一度成为中国统治者的主流思想,占据着主导地位。自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以来,通过后人的不断继承与发展,儒家思想的合理内核一直流传至今,成为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代又一代的国人不断地接受其熏陶,造就了中华民族这个礼仪之邦。儒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听课记录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听课记录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