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课题选题
2011年度有关课题选题:
1.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策略研究(很多学校选这个题目)
2.普通高中信息技术环境下语文、数学、体育、生物、物理、英语、化学学科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3.农村地区信息化教育的模式、方法、策略研究(云南省一所农村初中)
4.信息技术环境下农村高中留守儿德育研究及对策
5.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远程教育服务体系建设与应用研究(湖北郧县的一个小学)
其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建章立制,完善体系,使家长素质得到提高,教师德育能力增强,学生人身安全得到保障,家校沟通、亲子沟通顺畅,留守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研究内容:
1.利用网络技术手段,加强学生的监管,保障学生在校的人身安全;
2.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建立留守儿童活动室,让学生课外有去处,利用好网络工具,告别营业性网吧;
3.利用远程技术手段对留守儿童家长或监护人进行家庭教育知识培训、指导等服务; 4.利用远程教育对教职工进行师德师风、德育技能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他们教育与服务留守儿童的能力;
5.通过网络让留守儿童与家长、老师以及家长与老师之间保持良好沟通;
6.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老师对学生心理问题、学业困惑给予帮助;
6.人人都是多媒体网络课件制作高手(深圳一所中学)7.导学案中运用信息技术个性化教学(天津)8.中外数字阅读的比较研究(山西的一所中学),研究目标:以“数字阅读”的比较研究为平台,全面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建构和健全“以学校为中心,向家长和社会辐射”的开放式的管理网络。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发挥学生家长的能动性,增强家校之间更为紧密的合作。引领部分家长借助信息化手段,参与并监督学校管理,共享教育资源。选题没有新意的课题:
1.县域农远工程的“五步循环”管理模式研究 2.提高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绩效的研究 比较规范的课题选题:
1.网络环境下提高高中学生物理有效学习的研究 2.信息技术与七年级数学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 3.信息技术条件下,小学语文主题读写实验研究
子课题选题: 总课题:《“学科网站群”建设及应用研究》 其子课题:
1.学科网站群建设及应用研究 *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 * 3.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研究* 4.学科网站群促进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的研究 5.“学科网站群”促进初二数学自主性学习的研究
第2篇:课题选题
附件1:
许昌市教育科研课题研究2014年度
课题选题参考
重要提示:本立项指南是基于我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形势与任务,以及各学科教育教学研究的现状与趋势提出的,给出了一些研究领域,但其中仅有少数题目适合直接用作具体的研究课题名称,大部分题目需要细化、分解、校本化处理。为此,各地教育、教研工作者在筹备申报立项的过程中,可以参考但不必拘泥于这些题目,应从自己所处的地域、学段实际出发,基于自身教研中发现的真实问题,选定科学性、针对性、创新性、可操作性都比较强,且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普适性、有推广应用价值的具体研究课题。力戒那些科学性差、脱离实际、大而无当、力不从心的研究选题。
一、许昌市名校带动战略
1、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实践研究;
2、规范化办学的实践研究;
3、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创建实践研究;
4、和谐校园建设的实验研究;
5、名师培养方略研究;
6、中小学特色名校建设的实验研究;
7、名校带动促学校发展的实践研究;
8、以人为本的名校带动策略研究;
9、创建名师工作室的实验研究。
二、素质教育
1、扎实推进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的实验研究;
2、素质教育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的实验研究;
3、提高学生的质疑、探索能力的实验研究;
4、推动学校素质教育发展动力的实验研究;
5、素质教育与分层教学的实践研究;
6、素质教育中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研究;
7、素质教育与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研究;
8、家庭教育推动素质教育发展问题研究;
9、社会环境与学生素质教育研究。
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1、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研究;
2、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策略研究;
3、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模式研究;
4、促进教育公平的实践研究;
5、教育条件的差异问题和资源配置不公的问题研究;
6、保障薄弱学校学生平等受教育权益的实践研究;
7、推进教育公平缩小校际间教育差距的实践研究;
8、城乡之间教育差距比较与调查的研究;
9、有效解决择校生择校问题的策略研究。
四、现代化教学手段
1、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建设与应用研究;
2、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3、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教师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4、现代教育教师环境下学生学习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5、中小学校园网建设与网络资源建设研究;
6、中小学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7、以人为本的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应用的研究;
8、关于农村教师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培训与研究;
9、网络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策略研究。
五、教师专业成长
1、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与方法研究;
2、以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研究;
3、青年教师培养的机制与方法研究;
4、提高教师听评课能力的实验研究;
5、教师个性化反思与提升常态教学质量的比较研究;
6、教师及时处理课堂生成性问题的能力研究;
7、教师自我更新、自我调节、自我充实能力的调查研究;
8、同伴互助与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研究;
9、校园文化与教师专业成长的比较研究。
六、中学语文
1、中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理论与实践;
2、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
3、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
4、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
5、中学语文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6、高中语文新课程必修课教学的研究;
7、高中语文新课程选修课教学的研究;
8、高中语文新课程与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研究;
9、高中语文新课程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
10、高中语文新课程与高考改革的研究;
七、小学语文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
2、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研究;
3、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研究;
4、小学语文拼音教学的研究;
5、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的研究;
6、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研究;
7、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方式的研究;
8、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
9、小学语文新课程典型课例的研究;
10、小学语文校本教研的研究。
八、中学数学
1、中学数学课标教材的对比研究;
2、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研究;
3、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与实践;
4、中学数学教学方式与策略研究;
5、中学数学典型课例研究;
6、中学数学新增内容的教学方法与策略研究;
7、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实验与研究;
8、高中数学选修课程教学的实验与研究;
9、中考、高考命题中如何考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研究;
10、中学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九、小学数学
1、新课程小学数学典型课例研究;
2、新课程理念下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的实验与研究;
3、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分析与研究;
4、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研究;
5、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实验与研究;
6、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实验与研究;
7、小学数学探究学习的实验与研究;
8、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
9、小学数学大班额教学策略的实验与研究;
10、小学数学校本教研的研究;
十、英语
1、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艺术研究;
2、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研究;
3、中小学英语教学过程及考察方式的分析研究;
4、中小学英语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5、中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化提升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6、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与评价融合的研究;
7、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与评价融合的研究;
8、新课程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研究;
9、新课程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研究;
10、新课程英语高考的发展研究。
十一、物理
1、新课程物理课程标准的研究;
2、新课程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研究;
3、新课程下物理教学评价方式的研究;
4、新课程下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研究;
5、物理教学中渗透学习策略与方法教育的研究;
6、高中物理新课程选修模块教学的实验与研究;
7、物理专题研修的实施研究;
8、新课程高考物理试题研究;
9、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策略研究;
10、以校本教研促进物理教学质量提高的研究。
十二、化学
1、化学课程标准在不同版本教材中呈现方式的研究;
2、关于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衔接问题的研究;
3、化学教学中如何有效设计问题;
4、化学新课程中有效开发与整合教学资源的研究;
5、化学新课程评价方式与中考改革的研究;
6、化学在课堂中学生互评的有效性研究;
7、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如何优化化学实验教学;
8、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重整;
9、化学教师适应新课程、与新课程共同成长的研究;
10、校本化学教研内容和方式的研究。
十三、生物
1、生物学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
2、生物学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的研究;
3、生物学教学方法与策略研究;
4、生物学课堂教学的评价研究;
5、提高生物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途径与方法研究;
6、农村中学生物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
7、中学生物校本教研途径与方法研究;
8、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实验室配置方案的研究
9、高中生物新课程探究性活动教学的策略研究;
10、农村中学实施生物新课程的困难及对策研究。
十四、政治
1、思想品德(思想政治)教材建设研究;
2、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研究;
3、思想品德(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艺术研究;
4、思想品德(思想政治)新课程实施情况专题研究;
5、思想品德(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评价研究;
6、思想品德(思想政治)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
7、生活德育实践研究;
8、思想政治新高考试题的开放性研究;
9、中学时事政策教育问题研究;
10、中学法制教育问题研究。
十五、小学品德、社会
1、小学生养成教育研究;
2、关注生命成长,建设和谐校园研究;
3、小学德育评价体系研究;
4、小学德育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研究;
5、兼职老师如何上好小学德育课堂;
6、农村小学品德课教学模式研究;
7、打工子女品德现状的调查研究;
8、品德课堂师生交流问题研究;
9、品德与社会课程实施公民教育状况研究。
10、新时期家长学校教学内容及方法途径研究。
十六、历史
1、历史课程改革与学生历史素养培育研究;
2、新课程高中历史教学评价问题研究;
3、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研究与实践;
4、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
5、初中历史课堂典型课例研究;
6、初中历史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有效整合的研究;
7、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方法与能力提高研究;
8、校本教研与历史教师备课能力提高研究;
9、地方课程的开发、有效使用问题研究;
10、高考模式下历史试题特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十七、地理
1、地理教育教学资源优化配置方略研究;
2、网络环境下地理教学的方法研究;
3、普通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与策略研究;
4、普通高中地理课程典型案例研究;
5、初中地理课堂发展性教学评价研究;
6、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
7、初中地理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的研究;
8、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地理试题编制研究;
9、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结构分析研究;
10、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资源的有效开发与整合研究。
十八、体育与健康
1、体育教学内容的改革实验研究;
2、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体能发展的实验研究;
3、学生健身运动处方的研究;
4、体育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改革实验研究;
5、体育教学中学法与教法的改革实验研究;
6、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计划的研究;
7、高中体育与健康选项教学设施方案的研究;
8、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评价方式与方法的研究;
9、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方式与策略的研究;
10、体育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研究。
十九、音乐
1、农村小学(初中、高中)音乐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
2、小学(中学)音乐课教学评价标准的研究;
3、小学(中学)音乐课调节教学方法的研究;
4、小学(中学)音乐欣赏课教学方法的研究;
5、小学(中学)音乐唱歌课教学方法的研究;
6、高中音乐《歌唱》模块教学计划的研究;
7、高中音乐《歌唱》模块教学计划方式的研究;
8、高中音乐《歌唱》模块教学评价方式与方法的研究;
9、高中音乐《歌唱》与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比较研究;
10、高中音乐新课程选修模块教学实施的研究。
二十、美术
1、中小学美术教育普及与提高关系的研究;
2、中小学美术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律、特点以及发展态势的研究;
3、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改革案例分析及教学手段、方法的创新和实验的研究;
4、中小学美术教育考试评价机制改革的研究;
5、在中小学开展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教育的研究;
6、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提高美术教育教学质量的研究;
7、基于新课程改革的中小学美术教育课堂教学研究;
8、利用本地资源上好美术课的研究;
9、在师资、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开展高中美术新课程教学的研究。
10、普通高中美术教育状况的调查与研究。
二十一、幼儿教育
1、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实践研究;
2、幼儿园课程园本化研究;
3、幼儿心理与健康教育研究;
4、幼儿语言教育研究;
5、幼儿学习方式方法研究;
6、幼儿园环境创设与教育的研究;
7、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研究;
8、幼儿园玩教具有效性研究;
9、幼儿教育有效性研究;
10、民间文化资源与幼儿教育研究;
11、幼儿园区角活动与材料投放的研究;
12、幼儿家园、园校过渡期适应能力研究。
二十二、心理健康教育
1、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模式研究;
2、中小学(幼儿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模式研究;
3、教师心理健康与专业成长;
4、教师的心理健康对学生影响的研究;
5、中小学心理咨询室建设研究;
6、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价的方式方法研究;
7、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研究;
8、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新课程改革中的作用研究;
9、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调查与经验研究;
10、如何营造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校园生活空间;
11、未成年人常见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干预研究;
12、中小学、幼儿园校园、园所心理剧研究。
二十三、综合实践活动
1、实践活动课程与实施策略研究;
2、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资源开发研究;
3、有效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途径研究;
4、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方式研究;
5、高中研究性学习指导方法研究;
6、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策略研究;
7、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研究;
8、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整合的研究;
9、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实践研究。
二十四、综合类
1、新课程典型课例研究;
2、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改革的实验研究;
3、优化教学过程的实验研究;
4、新课程课堂教学艺术研究;
5、实施网络教研的实践研究;
6、跨校联片教研的实验研究;
7、创新教研方式提高教研水平的行动研究;
8、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的研究;
9、以校本教研提高教学质量的实践研究。
第3篇:课题选题心得体会(热门23篇)
在工作和学习中,经常总结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成长和进步。那么,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示和帮助。
课题选题心得体会篇一
第一段:引言(200字)。
课题选题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决定了后续研究工作的方向和成果。通过这次选题工作,我深切意识到选题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在实践中,我经历了一系列的考虑和选择过程,收获了宝贵的经验和体会。
第二段:思考与研究(200字)。
选题工作的第一步是深入思考和广泛研究。我首先对自己的学科背景和兴趣进行了分析,确定了研究的方向。然后,我进行了大量的文献阅读和调研,了解了当前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通过这些努力,我对自己的选题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并对可能的研究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第三段:选题准备(200
第4篇:课题如何选题
课题选题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开展教育科学研究首先要做的就是恰当地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然后根据课题的性质和研究者所具备的条件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是进行科研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一项完整的研究工作的开端,决定着科研的方向和水平,是衡量教师科研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一)了解课题及课题来源
1.课题
科研课题与一般教学问题不同,问题是极为宽泛的概念。课题虽然是一种问题,但课题专指那种通过探究过程,即通过提出问题、假说、试验等过程加以解决的问题。一般说,科研课题是有普遍意义的特定问题或亟待解决的重大事项,是有明确而集中的范围、目的和任务的研究课题。如“怎样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一般问题,而“从开拓思维入手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实验研究”就是课题。
2.课题的主要来源
课题是教学实践中主要矛盾、问题的
第5篇:课题选题指南
年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选题指南2016
个门25重要提示:本选题指南是基于我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形势与任务,以及各学科(但其中仅有少数题目适合直给出了一些研究领域,教育教学研究的现状与趋势提出的,类)接用作具体的研究课题名称,大部分题目需要细化、分解、校本化处理。为此,各地教育、应从自己所处的地可以参考但不必拘泥于这些题目,教研工作者在筹备申报立项的过程中,域、学段实际出发,基于自身教研中发现的真实问题,选定科学性、针对性、创新性、可操力戒那些科有推广应用价值的具体研究课题。且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普适性、作性都比较强,学性差、脱离实际、大而无当、力不从心的研究选题。中学语文01 中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理论与实践1)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2)中学语文评价研究3)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论与实
第6篇:毕业设计课题选题
2014毕业设计题目
第一组:
指导老师:马天兵(11人)
学生名单:任明远、刘雨、廖绍华、朱立群、梁星、朱思文、高勇国、刘江海、孙悦、张丽君、郑明明
第二组:
指导老师:杜菲(10人)
学生名单:张磊、檀江、周龙、郑润梅、丛公乔、闫晓娟、耿琳杰、耿为奇、李文龙、王斐然
设计题目:
类型一(PLC与组态):
1.基于PLC和组态软件的斜井跑车防护装置监控系统设计
2.基于组态软件的立体车库监控系统设计(朱思文)
3.基于PLC和组态软件的四层电梯控制系统设计(周龙)
4.基于PLC和组态软件的邮件分拣系统设计(张磊)
5.基于PLC和组态软件的装配流水线控制系统设计(廖绍华)
6.基于PLC和组态软件的自控成型控制系统设计(孙悦)
7.基于PLC和组态软件的自动轧钢机控制系统设计(耿林杰)
8.基于PLC的卷帘式黑板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