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与朱元思微课说课课件
与朱元思微课说课课件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融合其情后写给他的朋友朱元思的一封书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与朱元思微课说课课件,欢迎阅读。
与朱元思微课说课课件
一、教材分析
《与朱元思书》是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精读课文。本单元都为古诗文。在学习本课时,要注意在大致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体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了解古人写景的艺术,体会语言运用的妙处;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增强语感。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文章的语言,体会作者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描绘的写作手法。
2、能力目标:了解文中写景时的虚实结合,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拓展学生写作思维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认识这不是一般的书信,而是一篇写景小品文。文章所表现出的作者高雅的志趣和高洁的情怀。
三、学情分析
对于有一点文学基础的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词汇的`积累,再加上本篇文章内容简短,意思明了,所以在文章的理解层面上没有多大难度,难度在于理解文中所呈现的作者的高雅志趣和高洁情怀。
四、教学重点
1、理解文章的语言,体会作者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描绘的写作手法。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背诵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五、教学难点
了解文中写景时的虚实结合,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拓展学生写作思维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
本课内容丰富且需要背诵全篇,需2—3个课时才能完成。
第一课时(40分钟)
第一步:(5—10分钟)
介绍作者生平简介以及此文的写作背景。
第二步:(10—15分钟)
教师范读,学生注意文中词语的读音,句子的停顿。由学生单个练习朗读,纠正其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全班起读。
第三步:(10—15分钟)
对文中作者所用到的骈句的文学常识进行介绍,在学生脑海中以勾勒出一幅“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自然美景来,体会文中语言运用的妙处。初步进行背诵。
第二课时(40分钟)
第一步:(10—15分钟)
对文体的讨论,教师把文中较难理解的词语进行注释:(一)通假字;(二)一词多义;(三)古今异义。学生结合补充注释和文中注释,可自行对文章进行现代文翻译。
第二步:(10—15分钟)
经过上面对文章的处理,学生可以了解古人写景的艺术,体会作者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描绘的写作手法。那么,在此基础上,就由学生按照脑中勾勒的风景画,想象自己就是作者,来背诵课文。
第三步:(5—10分钟)
通过对全文的熟练把握,让学生了解作者通过对山光水色的描述,给读者创造了一种清新自然的意境,同时也表现出作者沉湎与山水的生活情趣。
七、总结升华,布置作业
(一)学生总结:说说自己的收获。
(二)教师总结:提出要求,布置作业。
第2篇:与朱元思书评课稿
《与朱元思书》评课稿
执教者:陈永梅
评课者:李娜
今天听了陈老师执教的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一课,深深的体会到了教师丰厚的语文功底、教学风格和教学魅力,教师语言优美、丰富,感染力强,教学既有创新,求真务实,充分突出课标中规定的“学习文言文,要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更要注重阅读。”本节课教师让学生在读中感悟领会,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以发挥,并运用运用朗读法和自主学习,探究质疑等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这节课有许多优秀的地方值得我们品味借鉴,下面就本节课谈谈我个人看法:
一、教学目标具有明确的目标导向:
从教师提前完成准备的学案当中看到,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完全依据于语文教学大纲对文言文的要求,并结合初二学生的认知能力及发展水平,由浅入深层次性较比清晰,分明,使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得以充分融合与体现。在多维目标中更注重双基,这是本节课最心慰的地方,学生在教师引领下突破目标,获敢新知。
二、教学程序设计合理
通过本节课观摩我们不难看出,这节课是执教者精雕细练的杰作,本节课教师下了不少功夫。
1、教学思路设计较比清晰
通过《与朱元思书》学案看出,教师精心准备,精心设计了本节课,通过导课——作者及文体简介——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理解内容,欣赏课文——拓展练习,整个的教学流程较比清晰,脉落清楚,这为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奠定了基础,导学案的使用应该说是他的一个亮点,学生预习与跟踪教师学习都起了引领作用。
2、教学方法、策略恰当得体
导课:教师采用激励性语言,激发了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既简练的方式直接进入本节课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作者及文体简介:主要简介“骈体文”,本文就是南朝时盛行的一篇写景小品文,简介作者,教师着重介绍了作者“编撰出书,触及当朝皇帝痛处,被毁书罢官”,主要交待作者背景与处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写作目的,意图以及作者心情打下了伏笔。
朗读课文:
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及时点拔字、词、句,让学生注重朗读技巧,如:读字、词,让学生注意发音准确,朗读要注意语速,注意停顿,注意重音,注意节拍,同时还注意朗读的方式方法,有默读,提问学生有感悟朗读,并让学生找出骈句,让学生去品读,同时还放录音,倾听有节奏的示范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体会,掌握朗读的技巧,授之以渔,为今后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疏通文意,欣赏课文:
华老师要求学生利用课下注释,翻译课文,理解文意,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又让学生理解掌握重点字、词、修词方法,古今通用,通假字等。让学生大胆质疑,通过对课文的研读分析,老师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如:
1、富春江的水“异”在哪里?作者如何写“奇山”?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特点?文章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这些问题紧扣教学目标,通过师生共同探究学习,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透彻了,另外,教师还选择了典型的句子进行点拨,赏析,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感悟课文的主旨,从而让学生深入的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尽而突破了本节课的情感目标,同时也体会到了文章的“结构美、语言美、意境美、志趣美”,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鉴赏能力。
3、教学效果良好
本节课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师始终把自己置身与学生平等的地位,能够尊重学生人格,自尊心,让学生在平等中交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师生配合较比默契,教师对学生评价,点拔及时到位,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得以展示,课堂的实效性比较强。
三、教师基本功比较扎实
教师的新课程理念、专业技能,对教材的驾驭能力较强。
1、教师语言规范,简练,思维清晰,教态自然大方,举止得体。
2、能娴熟的掌握多媒体技术,能自制课件,收集材料,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3、能面向全体学生,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大胆质疑。
4、板书设计简约合理,重点突出,层次分明。
教学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完善的课堂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遗憾,下面就说一下不足之处:
四、不足建议
1、本节课教师没有完成即定的教学流程,拓展训练没有进行就已超时,因为教师在时间上安排不合理,教师调控,应变能力不强。
2、本节课虽然有导学教案,但听课者手中没有,教者应明确口述或展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让听课者对本节课有更清楚的认识,另外导学教案中也缺少重点,难点,这应是教师的失误。
3、学案中规定,本节课要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方法完成教学目标,但现实中仅使用了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都没有明显体现。
4、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交流,学习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5、教师讲的内容太多,学生说的少,并且教师语速较快,没有注意听教师的感受。
6、教师评价单一,就是“请坐”,可用一些肯定或激励性语言能更好。
7、作者的思想感情与现实的联系没有讲清楚,要理解作者处境写出了此文,而现在中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以及是我的点评,不足之处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第3篇:21《与朱元思书》精品说课稿说课
《给朱元思书》说课稿
一、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设计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大纲中有文言文背诵推荐篇目20篇。《与朱元思书》即是其中的一篇。它是初中语文第四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单元提示中要求“熟读并背诵课文,读出一点语气来”。《与朱元思书》是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称的吴均写给友人信中的一部分,选文层次清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富春江自富阳到桐庐间的山光水色,描绘了祖国南方秀丽江山的奇异景象,使人读后确有悠然神往之感。同时,文中也表现出作者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从形式上,本文是一篇骈文,文笔精美,自然流畅,基本上使用四六句式,声律和谐,具有一种音乐美。根据以上内容和要求,我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感知理解课文内容;
2、熟读背
第4篇:微课说课课件
微课说课课件
微课说课课件怎么设计?许多人并不是很清楚了解,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相关范文,欢迎阅读。
教学要求
1.了解课文所讲的故事,并从中体会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2.知道课文哪些内容围绕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详写。学习这种表达中心思想的写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常用词语。会用“真挚”、“意外”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并学习课文表达中心的写法。
教学难点
课文中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理解“我”每一次的感受。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引入课文
审题:难忘的一课。设问:谁给作者上的难忘的一课呢?这难忘的一课的内容是什么呢?为什么这么令人难忘呢?这些问题大家想不想知道啊
第5篇:《与朱元思书》练习课教案
《与朱元思书》练习课教案
一、给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注音。
缥()碧
轩邈()
泠()戾()天
横柯()
二、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2.奇山异水,天下独绝()3.急湍甚箭,猛浪若奔()4.负势竞上,互相轩邈()5.猿则百叫无绝()6.经纶世务者()
三、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文章总领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水时,作者抓住了水的______和_____的特点。
3.写山奇,分别从____觉和____觉来写景,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 4.作者在欣赏了奇山秀水后发出了怎样的感慨?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的结构有何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文,回
第6篇:与朱元思书.复习课教案
《与朱元思书 》 复习课教案
复习目标:
1、.翻译课文,积累识记文言词
2、品味优美的语言
3、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怀。复习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板书文题、作者。齐背课文
二、讨论并出示目标
三、翻译课文,积累文言词
1、先自己对照课下注释翻译,再同桌互相提问。积累
2、检测
(1)、解释文言词
1急湍甚箭
2猛浪若奔
3.互相轩邈
4蝉则千转不穷
5.鸢飞戾天者
6经纶世务者
(2)、翻译重点句子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四、梳理文章内容
1、文章写了什么?总领句?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文章结构是什么?
2、写水突出了什么特点?
3、写山从哪些方面写的?写出了山什么特点?
五、赏析
(一)与文本对话---------赏美景
请以“我认为
句最美,美在它是通过
(方式:描写角度、词语
第7篇:《与朱元思书》评课稿
《与朱元思书》评课稿
今天第二节课,我听了xxx老师上的一节生动有趣的公开课,获益匪浅,现在由我对这节课作如下评说:
X老师语文功底深厚,教师语言丰富、优美、感染力强。既求新又求实,充分突出了文言文教学中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读中悟。教师充分体现了参与式教学的理念,运用了朗读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分析课文层次清楚、循序渐进,使学生在教师的步步引导下深入理解了课文,把握了文章的主旨。
一、情景导入,画龙点睛
本文是一篇非常优美的写景散文。情景导入时,X老师用那声情并茂、富于文采的语言,引领学生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让学生在品味祖国奇山异水的同时,激发出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和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导语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讲解朗读、方法多样中学语文在线
作者简介上,X老师采用了让学生简介的'办法,简洁明了地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