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问题到方程一的教案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5-21 07:13:1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从问题到方程(一)的教案

从问题到方程(一)的教案

从问题到方程(一)的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方程是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一种手段;

2、初步掌握从现实生活问题到列出方程一般途径。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归纳能力和团结协作的意志品质。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从现实生活问题到列出方程的`一般途径。

教学难点:正确找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请一位同学上黑板写出一至两个方程,让学生感知方程概念。

二、新授内容。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问题①:图5—1,(图上标明:砝码质量,1kg和5kg,两个相同小球的质量为xkg)

2、师:观察这个图形,你可以列出方程吗?

3、师:你列出方程的依据是什么?(即等量关系)

(二)大胆推测,积极探索

1、师:从上述问题的解决可以看出,方程是解决现实生

活问题的一种手段,那么用方程解决的生活问题一般途

径是什么呢?

2、观察问题一的解决过程,学生分小组讨论的同时教师

画出思维线路图:

实际生活问题 列出方程

针对讨论后的结论:教师点评,从实际问题中要设出未知

数、列出代数、找出等量关系等。

(三)提出新问题验证猜想,初中数学教案《数学教案-从问题到方程(一)》。

1、出示问题②(书P140)

2、带学生认真审题。

3、师:谁能把这个问题数学化(即出未知数,用代数式表示有关量,找出等量关系等)。

4、为了能更容易地找出等量关系,我们可以作如下猜想:

胜场数

负场数

得分数

假设一

10

2

假设二

8

4

本题讨论

x

(归纳等量关系:得分数=胜场得分+负场分分,学生列出方程从而解决问题)

三、总结经验,形成成果

师:从问题①中,我们探讨是用方程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一般途径,在问题②中我们运用这信途径顺利列出了方程,请一位同学再把你的得出的这个结论再说明一下。

四、交流验证

学生讨论解决P141试一试

五、练习巩固P141练一练1、2

六、作业布置P143 1、2、3

第2篇:从问题到方程教案

从问题到方程教案

从问题到方程教案

学习目标:

1.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方程进行描述,进而让学生初步体验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模型。

2. 通过观察所列的方程的特点,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并能够熟练识别一元一次方程

3.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建模的数学思想。

4.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难点:

分析与确定问题中的等量关系,能用方程来描述和刻画事物间的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问题一:

甲、乙两城市间的铁路经过技术改造,列车在甲乙两城市间的运行速度从80千米/时 提高到100千米/时,运行时间缩短了3小时.甲、乙两城市间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変式1: 甲、乙两列车都从A市驶向B市,甲车用了3小时,乙车用了2小时。已知乙车的速度是甲车速度的2倍少40千米,甲、乙两车的速度分别是多少?

変式2: 甲、乙两列车都从A市驶向B市,甲车用了3小时,乙车用了2小时。已知乙车的速度是甲车速度的2倍少40千米,A、B两城市间的路程是多少?

二、合作质疑,探索新知

问题二: 小明用50 元钱购买了面值为1元和2元的邮票共30张,他买了多少张面值为1元的邮票?

如果设面值为1元的邮票买了x张,那么面值为2元的邮票买了_______张.

买面值为1元的邮票的钱+买面值为2元的邮票的钱=50元.

可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三: 某通讯公司有两种手机话费付费方式:第一种方式不交月租费,每分钟付话费0.6元;第二种方式每月交月租费50元,每分钟付话费0.2元.一个月通话多少分钟时,两种付费方式费用相同?

三、自主归纳,形成方法

1、学生自主归纳:如何从问题到方程?

2、自主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特点,并举例说明

四、巩固练习:

根据实际问题的意义列出方程

1. 甲车的速度为60km/h,乙车的速度80km/h,两车同时同地出发,反向而行,经过多长时间两车相距280km?

2 .小丽花50元钱买了面值为1元和2元的两种邮票,如果面值为2元的邮票比面值为1元的邮票少5张,那么,这两种面值的邮票各买了多少张?

3.一个长方形足球场的周长是300m,它的长比宽多30m,求这个足球场的长.

五、课堂小结,感悟收获

1、从实际问题到方程,一般要经历哪些过程?

2、列方程的关键是什么?

【课后作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选择:

1.下列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

A. B. C. D.

2. 根据下列条件能列出方程的是( )

A. 一个数的 与另一个数的 的和 B. 与1的差的.4倍是8

C. 和的60% D. 甲的3倍与乙的差的2倍

3.七年级二班共有学生48人,已知男生比女生少2人,问七年级二班男生、女生各有多少人?设七年级二班男生有男生x人,则下列方程中错误的是( )

A. B. C. D.

4.课外兴趣小组的女生人数占全组人数的 ,再加入6名女生后,女生人数就占原来人数的一半,课外兴趣小组原有多少人?若设原有x 人,则下列方程正确的是( )

A. B. C. D.

二、根据实际问题的意义列出方程

5.根据x的5倍比它的35%少28列出方程为________ .

6.一年三班55人,一年八班29人,因植树需要从三班中抽出x人到八班,使得两班人数相同,则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_____________.

7.一个足球场的周长为310米,长和宽之差为25米,这个足球场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

8.甲、乙两队开展足球对抗赛,规定每队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得0分。甲队与乙队一共比赛了10场,甲队保持了不败记录,一共得了22分。甲队胜了多少场?平了多少场?

9. 三个连续奇数的和为57,求这三个数。

10.一位教师和一群学生一起去看足球赛,教师门票按全票价每人70元,学生只收半价。如果门票总价910元,那么学生有多少人?

11.某班学生39人到公园划船,共租用9艘船,每艘大船可坐5人,每艘小船可坐3人,每艘船都坐满.问大船、小船各租了多少艘?

12.议一议:育红学校七年级学生步行到郊外旅行,1班的学生组成前队,步行的速度为4 千米/小时,2班的学生组成后队,速度为6千米/小时,前队出发1小时后,后队出发, 同时后队派一名联络员骑自行车在两队之间不间断地 来回进行联络,他骑车的速度为12千米/小时。

问题1:后队追上前队用了多长时间 ?

问题2:后队追上前队时联络员行了多少路程?

问题3:联络员第一次追上前队时用了多长时间?

问题4:当后队追上前队时,他们已经行进了多少路程?

你能根据题意再提出两个问题吗?和你的同学交流一下

第3篇:从问题到方程数学教案

从问题到方程数学教案

从问题到方程数学教案

一、复习提问。

请一位同学上黑板写出一至两个方程,让学生感知方程概念。

二、新授内容。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问题①:图5—1,(图上标明:砝码质量,1kg和5kg,两个相同小球的质量为xkg)

2、师:观察这个图形,你可以列出方程吗?

3、师:你列出方程的'依据是什么?(即等量关系)

(二)大胆推测,积极探索

1、师:从上述问题的解决可以看出,方程是解决现实生

活问题的一种手段,那么用方程解决的生活问题一般途

径是什么呢?

2、观察问题一的解决过程,学生分小组讨论的同时教师

画出思维线路图:

实际生活问题 列出方程

针对讨论后的结论:教师点评,从实际问题中要设出未知

数、列出代数、找出等量关系等。

(三)提出新问题验证猜想。

1、出示问题②(书P140)

2、带学生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精选从问题到方程的教案

精选从问题到方程的教案

学习目标:

1.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方程进行描述,进而让学生初步体验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模型。

2.通过观察所列的方程的特点,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并能够熟练识别一元一次方程

3.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建模的数学思想。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难点:

分析与确定问题中的等量关系,能用方程来描述和刻画事物间的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问题一:

甲、乙两城市间的铁路经过技术改造,列车在甲乙两城市间的运行速度从80千米/时提高到100千米/时,运行时间缩短了3小时.甲、乙两城市间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変式1:甲、乙两列车都从A市驶向B市,甲车用了3小时,乙车用了2小时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从问题到方程教学反思

从问题到方程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之。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从问题到方程教学反思,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从问题到方程教学反思(一)

用方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关键在于让学生能正确寻找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式。掌握了数量关系式,问题便可迎刃而解。问题是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缺乏这样的训练,对如何分析数量关系没有一定的基础和经验,这给教学此内容带来了诸多不便,为此,我们教师在学生的数量关系的分析上还要多花时间,多帮助学生,“磨刀不误砍柴功”,为了能让学生顺利掌握新知,教者始终把数量关系的训练作为教学的主线贯穿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教师复习了等式的性质后,出示了“看图列方程并解答”的实际问题,学生有了前面的学习基础,很容易根据图中表示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从问题到方程教学反思例文

从问题到方程教学反思例文

从问题到方程教学反思 (一)

用方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关键在于让学生能正确寻找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式,从问题到方程教学反思。掌握了数量关系式,问题便可迎刃而解。问题是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缺乏这样的训练,对如何分析数量关系没有一定的基础和经验,这给教学此内容带来了诸多不便,为此,我们教师在学生的数量关系的分析上还要多花时间,多帮助学生,“磨刀不误砍柴功”,为了能让学生顺利掌握新知,教者始终把数量关系的训练作为教学的主线贯穿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教师复习了等式的性质后,出示了“看图列方程并解答”的实际问题,学生有了前面的学习基础,很容易根据图中表示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但这并不是教者的最终目的,学生解答师生共同评价,在此老师向学生抛出了问题:“你是根据什么关系来列方程的?”此时让学生初步感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从问题到方程的教学反思

从问题到方程的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教师一直非常重视之。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从问题到方程的教学反思,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从问题到方程教学反思(一)

用方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关键在于让学生能正确寻找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式。掌握了数量关系式,问题便可迎刃而解。问题是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缺乏这样的训练,对如何分析数量关系没有一定的基础和经验,这给教学此内容带来了诸多不便,为此,我们教师在学生的数量关系的分析上还要多花时间,多帮助学生,“磨刀不误砍柴功”,为了能让学生顺利掌握新知,教者始终把数量关系的训练作为教学的主线贯穿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教师复习了等式的性质后,出示了“看图列方程并解答”的实际问题,学生有了前面的学习基础,很容易根据图中表示的等量关系列出方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从问题到方程的教学反思

《从问题到方程》的教学反思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要求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本节课的教学就是围绕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交流、探究”来设计,通过不同的活动方式来有效地呈现教学内容。

1.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有鲜明的指向性

问题情境要结合课堂,有目的的选择和设计,既要关注学习内容、学习对象的引出与揭示,更需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关注学生的认识和认同,为学生有效的自主建构提供时间和空间。选择合理的问题情境,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建构,这也是新课程的价值追求。

本节课创设用“天平称量食盐的质量”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从问题到方程一的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问题到方程一的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