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和秀秀说再见现代散文
和秀秀说再见现代散文
秀秀是我小时候在老家的一个玩伴,因为很早离开家在外求学的缘故,很多之前的事情我已记不清了,对秀秀的记忆更多的是来源于父母的讲述。
她的父亲是个老实巴交的羊倌,母亲的精神状态不是很正常,大家都说那是因为被人贩子卖到这里受了刺激,这种事搁在上个世纪的那种年代,我想是可以理解的。一直以来,我并没有对出生在这样家庭环境的秀秀有过什么偏见或歧视。我始终相信一个人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一定程度地改变自己的命运,当然经济基础薄弱的话或许努力地会很艰难。
回顾过去,我对她比较清晰的记忆只有屈指可数的几次。我记得3岁之前,还不懂事理的.时候,有一次,一直照看我和秀秀的老爷爷睡着了(我爷爷的爸爸,在照看我的同时出于好意也顺带帮忙照看秀秀,因为把一个懵懂的孩子交给一个“疯女人”着实令人放心不下),我们都以为他去了,就一起放声痛哭,终于吵醒了一头雾水的老爷爷,明白了所发生何事后,大人们都哭笑不得。
第二次是大概我一年级的时候,那时乡镇上还有供销社这种存在。秀秀因为一些事宜随大人来我家,妈妈嘱咐我带她出去买些吃食,然后在柜台前结账的时候,我惊讶地看着秀秀弯腰脱鞋然后从鞋子里抽出几张皱巴巴的零票子,她说她的东西她自己付。那一刻,我有些心酸,在对秀秀同情的时候,我坚定地认为总有一天她会过的很好,她和她的父母不一样。
之后的很多年,我都没怎么见过她,听别人说她虽然复读了几年,但是还是较为顺利地考上了县里的重点高中。我还是很欣慰的。于是有一年的寒假,我们借着回老家给逝去的亲人上坟的契机,我和家人决定去秀秀家看看她,我很想念那个小玩伴。当我们踏进她家外间的时候,发现家里的光线很暗,墙上有很多黑色的污渍和潮气留下的印迹。穿过一个小门是通往里间的,我首先看到了秀秀的母亲,老实讲,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地看到她的母亲,她有些年迈了,白发和零星的黑发混杂在一起,脸上布满皱纹,牙齿也掉了几颗。不知是谁叫了一声“秀秀”,我才回过神来,转头发现秀秀正站在右手边的红衣柜旁用抹布擦洗着家里仅有的几件家具。我声音有些不自然地轻道“秀秀,好久不见。”她认出了我,将土黑的抹布扔进水盆,又在衣服上揩去手上的水,走上前拉住我的手,带着真诚的笑容说:“娇娇,你来了。”然后,好像突然想起什么似的,她转身掀开那个红柜盖子,从里面掏出一颗苹果,青里透红,硬要塞给我。这时候,她的母亲见到这一幕,在炕上皱起了眉头,眉宇间有些愠怒,嘴里叽里咕噜也不知讲了什么话,但我明白她不想我吃掉那颗本留给自己女儿过年的苹果。我笑着婉拒了秀秀的好意。之后我说了什么,带着什么心情走出那个黑不咙咚的屋子,我想不起来了,但是我还是打心底里祈祷上天能善待这个女孩。
可是,我们每个人心里都很清楚,先天的遗传素质、后天的环境与教育、社会资本与资源以及个人的悟性和努力等很多因素一起影响和决定一个的发展。没有这些保障,空有一个人想要改变现状的心又有什么用呢?
秀秀的人生究竟会走向什么方向,我不知道,我很希望她能像我之前预想的那样,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如果读书这条路走不通,那就遇见一个好男人,组成一个温馨的家庭或许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但是事实好像不是这样,秀秀也曾交往过男生,还同居过一段时间,后来就像一场短暂的游戏一样结束了。秀秀也曾考上过师范学院,可是在报到的那天,他的父亲以“学校像传销”的缘由把她带走了……听到此处,我对秀秀的那种莫名的情愫发生了些变化,一句话总结就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不过回过头来想,自己也是多情,毕竟别人的人生只能别人自己来走。我们这些过客应该把目光收回来,专注自己脚下的路。对于我自己的命运之路,我又有什么把握说一定比秀秀的好呢?对于我自己的未来,我又有什么把握说只要我肯努力,尽可能利用已有的资源就一定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呢?但是至少有一点我很肯定,那就是尽管这些问题的答案还不确定,但是我心怀希望,尚未放弃。
第2篇:秀无可秀散文
秀无可秀散文
圣诞夜本应与朋友们聚会狂欢,可终究没逃过这颗驿动的心还是选择与蜜远行。与其说是故地重游倒不如说是为了躲避没有礼物的圣诞节和不曾兑现的诺言而显得实在些。
暗夜中,火车哐哐地行驶着。还是曾经的“微光晚餐”、曾经的窃窃私语,而曾经的兴奋却被一种莫名奇妙的失落感所替代。
时光清浅,岁月嫣然。每天虽走着同样的路,遇见同样的人,做着同样的事情,可有些东西还是在潜移默化中悄悄地发生改变。难忘的2013渐行渐远,这一年我似乎经历很多,得到很多,用手触摸又好像泡沫一般消失了,于是,思绪便随泡沫若隐若现……
自认为性情随和的我人缘好的到了让人羡慕嫉妒恨的地步,对于人和事的态度向来都是:缘来而聚,缘铿而散,无所谓恨,无所谓怨;不强求、不做作,一切做到尽心尽力,便也无憾了。
网络虽是虚拟的,但时间久了也会深入骨髓,当一段如影随行的情感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的时候,也会令人痛彻心扉寒彻骨。
每日沉醉于网络,已经很少去用心看书了,心底仅存的一份对文字的敏感似乎也越来越麻木。为了唤醒这份麻木大脑忽然冒出一个念头“写作”!这样一来可以打发时间:二来可以修心养性,也可以借助文章抒发情感。于是便一头扎了进去,整日搜肠刮肚的想着,写着。每写完一篇都要反复修改,力求最好,总想把一篇“删繁就简三秋月,标新立异二月花”展现在眼前。就是这样还被人说成:如流水账一般,实在不敢恭维!但本人不认同这说法,不足之处肯定是有,确实写作对于我来说像是远观一处风景,只是看着美丽,心里想着美好,却没能于近处对于实物的触摸。所以写出的东西,只是一些心灵的独白,但也不能把偶当作扒拉算盘珠子的“账房先生”呀!个人认为不是发表在报刊、杂志上的文章才是好文章,文章的好坏只是审视的角度不同,大众喜欢的风格不一样,这世上没有一篇文章是所有人都喜欢的。说到这还是我行我素吧,我想只要是用心书写的文字,能够表达真实情感,有内容的应该会有人喜欢。
正当我写的不亦乐乎的时候,朋友介绍江山站,说那里可以发文,让我不妨去试试。这是著名的站,共有作者2万多名,这些作者遍布全国各地各行业,还有在校学生等群体。发表文学作品33万余篇,包括中长短篇小说,诗歌散文、影视出版作品等。网站拥有严格审稿制度和稿酬制度,设有栏目齐全的编发稿系统,还设有不同风格的交流论坛,文学社团。为读者与作者提供一个理想的交流沟通平台。偶二话没说,马上注册ID,然后按流程发了一篇。没想到自己的“流水账”也可以发表,那个高兴劲呀,就别提了。一种被重视的感觉,自信心大增。随后又接连投了几篇,收获的惊喜也不小,有的.获得社团推荐,还有两篇精品推荐。
文章发表后都会有一段精彩的编者按和评论,这也是我最喜欢看的,那是编辑在用心读完作品后给作者提的一些建议指出还存在哪些不足,有的是对作者的赞美,这些都要在熟读之后才可以做到;评论更是一种用心的交流,更是一种无形鼓励,时常看到朋友的点评,偶尔也会有一些窃喜,让自己觉得这茫茫网海还会有人注意渺小的我!这更激发我的文字欲望,一时间更是走到哪里写到哪。
就算再喜欢写介于自己学识有限、眼界不够宽阔,也会词穷字尽。这时才理解“书到用时放恨少”的含义。才知道多读书的重要性。
最初的发文只是对自己的一种肯定,寻求一种精神上的鼓舞,其他的什么都没想。今日则有所不同,每个人在网站发文本就是希望能有更多的人看到,使更多的朋友能从文字中了解自己,认识自己,结识更多的文友。
提到文友应该是我这一年最大的收获。(呵呵,想来并非秀无可秀呀!)
盘点文友,首当其冲的是竹心老师,东莱文学社版主。
虽说竹心老师已近花甲之年但他的精力比任何一个年轻人都要旺盛,东莱文学社是他一手创办的,他还成立了东莱书院,让那些文学爱好者有一个良好的交流环境。这些还不算什么,最感人的是竹心老师这么大年纪还参加了义工队,每周都会去老人院做义工,为那些老人理发,包饺子,陪他们聊天。除了去老人院他还参加社会上各种献爱心活动。
每次看到竹心老师参加义工后拍的照片心里都有种念头,耳边都萦绕着王宝强怪声怪气,令人啼笑皆非的那句:“我要做一个有意义的人,做很多很多有意义的事!”今年是没有希望了,来年吧,来年努力做一名合格的志愿者。呵呵,似乎有些未雨绸缪,但转念一想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嘛…
与岁月静好的相识有些戏剧性。看到岁月静好这句话马上联想有关张爱玲的传记里,想这静好姐姐应该也是恬淡宁静的,谁知经几次深谈之后却发现大不相同。静好姐曾在东论莫打滚爬几年,那口才十分了得,大有三寸不烂之势,我自叹不如。大多女人都喜欢浪漫美好抒情作品,静好却喜欢时评杂文。她的文章诙谐幽默,文风独特,文笔犀利,分析事物一针见血,让人看了感觉痛快还大有嚼头。每次读静好文章大有“读你千遍不厌倦”之感。
静好最擅长的是古诗词。她的古诗词也是屈指可数的,词风俊朗清秀,意境深邃,读来都有置身画面的感觉。对静好的才华我只有羡慕、嫉妒、赞!呵呵……真心佩服呀!
最后重磅推出是交往颇深的风尘。与他的相识纯属偶然,真正了解他却是在他的空间里。那时初学上网,喜欢逛空间,通过空间可以听到人们内心的呐喊,了解世间百态。浏览到他的空间,被优美的散文所吸引,没成想这一去就不复返了!那时的风尘也只写些散文,他对景物描写非常细腻,写出的文章颇有“五四”时期味道。正是这种与时代不符的手法才彰显了主人那颗特立独行与众不同的心。而且他的知识面是广之又广常常把一个古代故事加上自己的丰富想象力写个续集。后来他唯美的现代诗也是网上一景。今日的风尘更是一改往日文笔,写起了令人深思,揭露人生百态的小小说,还有那些体恤劳苦大众的古诗词。弄的我这个别人眼中的“账房先生”不敢与他提及写作之类的话题,呵呵,玩笑!
是的,在这个夜凉如水,月色如银的夜晚,若能和他们倾心相交,畅所欲言,会是何等的快事!此刻的我很满足,想起他们或许可以欣慰,那些友情,不会添加任何的杂质,不会掺带任何的杂念,如湖水般清澈透明,如海一样宽阔辽远。
或许这个世界上没有偶然只有必然,无论多么微小的邂逅都必定会影响未来的命运,缘分缔结终不会消失!
第3篇:哑女秀秀散文
哑女秀秀散文
静水湾老柳家有一个哑巴女儿叫秀秀,秀秀今年十八,从大城市北京专门学校毕业,现在在家等学校给安排工作。秀秀回来带回了她参加大型舞蹈《千手观音》表演的相片,大家这才知道,在《千手观音》的大型舞蹈中秀秀就是其中的一个演员,她虽然没有邰丽华的名气大,但是他们学校有二个孩子因为参加了《千手观音》的大型舞蹈的表演,名气也不小。
老柳原来认为这个女孩子一生可能就废了,他还准备给孩子找一个同样命运的人家给嫁了,没有想到,孩子的老师克服种种困难,把秀秀送到县里专门学校学习。秀秀天生就是跳舞的材料,不到二年时间,秀秀就被省里选中了,然后送她到北京学习舞蹈。不久,中国残疾人艺术团选拔聋哑舞蹈演员,秀秀顺利入选了。
《千手观音》由总政歌舞团的团长、中国舞蹈界“世纪之星”惟一获得者被称为“舞界奇才”的张继钢编导
第4篇:景秀江南散文
景秀江南散文
春风妩媚轻柔了陌上,一阵春暖吹过江南的秀山清水,在流淌的诗韵中,溪流欢畅,柳树成行,绿荫簇拥,嫣红的花朵点缀枝头,笑里含春,春上陌绿,渲染了一季的景秀江南,烟柳袅袅,柳胭黛染,柳巷飘韵,翠叶摇韵,一群春鸟吴侬着乡音,飞过轻柔的乡田,层层叠叠,翠翠郁笼,青色中的茶山在一抹春暖中翩翩起舞,悉数着绿叶的风情,装点着我流年光阴中的过往,最美丽的风景,我迎着春暖花开走进动情的江南。
走在清风缭绕的日子里,江南春天绿荫浓浓,姹紫嫣红,那一抹春花迷情绽放在江南的原野,花香浓情含情脉脉,一缕春风慢摇穿过江南的绿陌,秧青色的苗儿在田间舞蹈,你我缓步林荫低垂的小巷里,聆听枝叶上的鸟儿歌唱,柳树成行浓密拂过河边的水面,清澈河水微波荡漾,鼓浪着诗韵流进家乡的青石板,在一抹金色的阳光下,那一河的春水欢愉淌过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