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5-15 07:13:05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知识与能力

了解夏、商、西周青铜制造业的基本史实和特点,知道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了解甲骨文发现的基本史实和影响,知道甲骨文的造字特点,培养观察、想象、归纳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阅读《相关史事》内容,识读《四羊方尊》《司母戊鼎》《利簋及铭文》《刻有文字的甲骨》《甲骨文字形举例》等图表,了解史实,思考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制造业的特点和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认识、理解夏、商、西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明确中华民族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强大生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重点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骨文。

难点

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CBA总冠军奖杯,是一尊极具中国文化精髓的奖杯——中国篮球至尊鼎。鼎重约10千克,高45厘米,底座为边长22厘米的正方形,底座正面刻有“中国篮球至尊鼎”和“CBA联赛总冠军牟作云杯”字样。这座奖杯是仿造青铜器小臣缶方鼎模型而造的。CBA总冠军的奖杯为什么选用鼎的造型?这有什么重要意义吗?古代的青铜礼器有哪些作用和用途呢?让我们进入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来一探究竟吧。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教师:阅读教材第25页青铜器的高超工艺一目中第一段内容,概括出青铜器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学生:我国在黄河流域多个遗址出土了距今5 000-4 000年的铜器,商朝以后数量增加,种类逐渐丰富,制作工艺高超。

图片展示

教师:结合教材第26页青铜器的高超工艺一目中第二段内容归纳总结出青铜器制造业的特点。

学生讨论后总结回答:规模大,工艺精美,品种繁多,应用普遍。

教师:猜一猜图中两个青铜器的用途是什么?

学生:祭祀、酒具等。

教师:青铜器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功能由食器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身份和地位的象征。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贵族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比如天子是九鼎八簋,诸侯为七鼎六簋,卿大夫为五鼎四簋等。

教师过渡:青铜器的高超工艺,显示了夏、商、西周时期人民的智慧,而同一时期灿烂文明的代表之一甲骨文更是影响深远。那么,甲骨文记事的内容有哪些?有何重要的意义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了解甲骨文的历史吧!

二、甲骨文记事

就目前的考古学成就来看,我们今天的汉字源于商代的一种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顾名思义,叫做甲骨文。先来看两幅图片:

【问题探究】

1.甲骨文是在哪里出土的?

2.甲骨文是怎样被发现的?

3.甲骨文记载了什么内容?

4.甲骨文的发现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学生小组讨论,选派代表回答:

第一小组:发现地点有河南安阳的殷墟、陕西、山东等地。

第二小组:甲骨文的发现之旅——一片甲骨惊天下。学生补充发现甲骨文的故事:1899年,北京王府井大街上的一座大宅院里,年过半百的王懿荣生病了去看中医,在老中医开的药方中发现了一味“龙骨”,上面刻着符号,寻常未见。接下来,王懿荣多方努力,收购“龙骨”达1 500余片,并对“龙骨”进行了反复推敲、排比、拼合,深厚的金石功底让他很快了解到这些“龙骨”是龟甲和兽骨,上面的符号是用刀刻上的文字,裂纹则是高温灼烧所致。最后,王懿荣确认这些甲骨上所刻的符号确属一种文字,是我们祖先创造的早于先秦时代青铜器上的文字。甲骨文的发现,轰动了整个世界。而王懿荣不仅是第一个发现、鉴识、收藏了甲骨文,而且也是第一个将其时代断为商代,使蒙尘3 000多年的甲骨文字免于湮没,更避免了“人吞商史”的闹剧。

(教师补充:目前发现了商代有字甲骨约15万片,已经识别的有1 500个以上)

第三小组:要知道甲骨文的内容,首先必须了解商代贵族王室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占卜。王室贵族遇事无论大小,一定要占卜定吉凶,再按占卜的结果安排活动。包括祭祀、战争、农业、狩猎、畜牧业、数字、地理、官制、刑法等,还有医药、气象、天文历法等方面的内容。甲骨文涉及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

第四小组:甲骨文发现的重大意义,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王朝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教师引导:甲骨文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现代汉字即由甲骨文演变而来。那么甲骨文的造字有何特点?它对今天的汉字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1.猜字游戏

下面我们进行猜字游戏:你认识这些甲骨文吗?它们是今天的哪些汉字?出示甲骨文十二生肖。(答案依次为:牛、蛇、鼠、兔、羊、猪、狗、猴、虎、鸡、龙、马)

学生活动:大显身手,你能写出下列甲骨文对应的汉字吗?(答案依次为:人、牛、水、日、上、下、明、射)

2.造字特点

教师引导:甲骨文使用的造字方法是什么?学生: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依次用图片呈现其造字特点。

本意是上衣,字形象一件上衣,最上端是衣领,两侧开口的地方是衣袖,下端是衣服的下摆,古代上衣叫衣,下衣叫裳。

本意是细看、观察,字形是一只眼睛在仔细观察一棵树。

一个人在树下休息,本意是休息,后来引申为停止、不要等意。

一个人站在大盆里,身上还滴着水,显然是在洗澡。此图后变成左形(水)右声(谷)的形声字。

教师总结

(1)象形: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甲骨文中约40%是象形字。

(2)指事:在象形的基础上添加一定的符号构成新字,用以表达比较抽象的概念,反映无形可象的比较复杂的事物,这类字在甲骨文中也不少。

(3)会意:会意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结合起来表示新的意义。

(4)形声:形声最为进步,用声符来注音,用一个字表示类别,组成新字,能造出大量文字,现代汉字很多都是形声字。

3.历史地位

教师提问:甲骨文在文字发展史上有怎样的地位?

学生回答: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本课是专门的文化史课,着重为我们介绍商文化的典型代表——青铜器和甲骨文。青铜器和甲骨文是商周时期中华文明的瑰宝,我们以此探究中华早期文明的源头,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领略祖先的聪明才华,我们将继续探索发现之旅,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

第2篇: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课标要求】

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知道青铜器精品的代表并能识别其图片。2.了解甲骨文记事及甲骨文的造字方法,知道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

3.通过学习,知道青铜器和甲骨文反映了夏商西周高度发达的文明,认识到: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表明我国古代文明具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和甲骨文。难点: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讨论法 问题探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创造了灿烂的文明,青铜器和甲骨文反映了当时高度发达的文明。青铜器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又具有怎样的高超工艺?甲骨文记事的内容及其造字特点又是什么呢?让我们走进本课,一起探寻中国的早期文明成果。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青铜器的发展历程

请学生阅读课本第23页的第一段,概括出青铜器的发展历程。(1)原始社会后期:出现。

(2)商朝以后:数量增多,种类丰富。2.青铜制造业的特点

(1)课件展示各类青铜器的图片。猜一猜,图中的青铜器的实用性是什么?

鼎——烹饪器;觚——盛酒器;簋——盛饭器;甗——蒸饭器;盨——盛饭器;爵——饮酒器。青铜不仅仅用于制造生活用具,还广泛用于礼器、乐器、兵器、农具等工具,分布于社会各方面。从中可看出青铜制造业有哪些特点?

规模大,工艺精美,品种繁多,应用普遍,分布广泛。(2)材料研读 材料一 礼有以多为贵者:天子七庙,诸侯五,大夫三,士一。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

——《礼记•礼器》

材料二 据记载,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士三鼎二簋。问:上述材料告诉我们什么历史信息?

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3.青铜器的制造

司母戊鼎是目前已发现的中国古代形体最大和最重的青铜器,在世界上也是仅见的,反映出商代青铜铸造业具有极高水平。想一想,商代青铜器采用怎样的铸造方法?其制造过程是怎样的呢?你们见过一模一样的青铜器吗?为什么?

商代青铜器采用“泥范铸造法”,经过制模、制作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烧,浇注金属液体、加工修整等工艺制成。由于青铜器完全是由手工制造所以没有任何两件是一模一样的,每一件都是独一无

二、举世无双的。

青铜器的产量和质量折射出国力的盛衰'技术精湛、气势宏大的司母戊鼎正是那个时代辉煌灿烂文明的象征。除了青铜器外,这一时期另一个高度发达的文明是什么? 二.甲骨文记事

1.甲骨文名称的由来: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历史小故事:王懿荣发现甲骨文的故事

王懿荣(1845—1900年)祖籍福山,出生于一个官宦世家。1899年秋,他得了疟疾,京城一位深谙药性的老中医给他开了一剂药方。王懿荣发现中药里竟然有龙骨。他便让家人把药渣留下研究。

王懿荣发现龙骨上有许多刻画的小道道,他把龙骨对到一起,竟然拼成了两三块龟板!他小心地擦去龟板上的泥土,刻画的道道更加清晰了。王懿荣遍翻各种史料典籍,终于弄明白了上古之人是怎样占卜的。毫无疑问,这就是先祖们占卜用的龟板!他吩咐家人到北京各个大药房,专拣带字的龙骨买下。他从骨头片上又认识了更多的字,读出了上古社会的许多湮没已久的秘密。

正因为王懿荣对我国古代文物有着精深的研究,殷墟甲骨文才从“龙骨”变成了珍贵的古代文化研究资料。王懿荣是发现、收集和研究甲骨文第一人。

正是甲骨文的发现,直接导致了对安阳殷墟的发掘,其重要性可以同古希腊的特洛伊遗址的发现相媲美,把中国信史提早了一千多年。2.甲骨文记载的都是些什么内容?

记载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3.它的发现有什么重大意义?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甲骨文的评价)。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甲骨文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现代汉字即由甲骨文演变而来。那么甲骨文的造字有何特点?它对今天的汉字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1.甲骨文的造字方法是什么?

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

(1)象形字: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有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甲骨文中约40%都是象形字。

(2)指事:指事是用一种指示性符号代表某一事物或概念。如“上”字,一长横代表水平线,上面一短横表示水平线以上的概念。

(3)会意:会意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结合起来表示新的意义,如“从”字,两个人形组合在一起,表示跟从的意思。

(4)形声字:形声最为进步,用声符来注音,用一个字表示类别,组成新字,能造出大量文字,现代汉字很多都是形声字。主要以形声字为主。2.甲骨文与汉字是什么关系?

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甲骨文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课堂小结】

夏、商、西周时期的重要文化成果是我国以精湛的青铜铸造技术为代表的灿烂的青铜文明,青铜工艺水平之高和分布之广对于研究夏、商、西周三代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商代甲骨文是我国历史上经历长期发展演变而形成的比较成熟的文字,它反映出商代社会的一些基本史实,证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板书设计】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青铜器的发展历程 2.青铜制造业的特点 二.甲骨文记事 1.名称的由来 2.记载的内容 3.发现的意义 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1.造字方法 2.与汉字的关系

第3篇: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通过对司母戊鼎等青铜器铸造过程或用途的想象,培养历史想象能力。

2.明白甲骨文、金文的含义,学会辨认甲骨文和金文的字体,了解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

过程与方法:

1.积极开展搜集青铜器相关图片及有关资料的活动,通过展览、讲解、想象加强对青铜艺术这一中华文化瑰宝的认识。

2.通过对司母戊铜方鼎铸造过程的模拟想象分析总结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协同合作的精神。

3.通过“甲骨文一汉字,汉字一甲骨文”正反两方面的推理论证活动增强对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甲骨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形状奇伟,花纹瑰丽”的商朝青铜器是“上古文明世界技术方面最突出的成就之一”(著名考古学家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

2、了解奴隶制下奴隶的悲惨境遇。

过程与方法:教师指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动手上网查

资料,搜集史料,体会夏、商、周青铜文明的辉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筛选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及民族自豪感,增加学生学习历史和考古知识的兴趣。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正确人生观;

教学重点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教学难点 :正确地理解“青铜文明”这一概念,奴隶的悲惨生活与青铜文明 的关系;

教学方法 :导学法、点拨法、讲授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课时:1课时 板书设计:

第5课甲骨文与青铜器

一、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夏商西周青铜器的分布位置,用途功能和制作工艺等基本史实和特点,列举青铜器的典型代表司母戊鼎等。

2、知道甲骨文的概念含义、地位价值等基本史实和其造字方法,知道甲骨文是滴已知最早的汉字。

过程与方法

1、观察图片、阅读分析材料,观看视频,加强对青铜器和甲骨文这两个中华文化瑰宝的认识,初步掌握阅读史料和识别运用图片的方法,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

2、师生共同探究与讨论历史问题,初步学会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逐步提高对历史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青铜器和甲骨文是夏商西周灿烂文明的代表,是我国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能用全球通史观看待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重点:青铜器高超工艺,甲骨文记事,甲骨文的造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七年级历史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历史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通过学习《青铜器与甲骨文》,同学们要知道什么是甲骨文,了解甲骨文与汉字的关系。下面是小编分享的七年级历史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一、课标内容

①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培养学生从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和从点到线发现历史规律的能力。

②以司母戊鼎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文物保护意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甲骨文、金文的字体,了解汉字的演变,培养学生从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和从点到线发现历史规律的能力。

以司母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