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亡》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第13课东汉的兴亡教案”。
七上第13课《东汉的兴亡》
课标要求
了解东汉的建立,知道东汉外戚、宦官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
基础解读
一、光武中兴
1、新朝建立: 9年
外戚王莽灭西汉;后被农民起义(绿林、赤眉起义)推翻。
2、西汉建立:25年
刘秀(光武帝)建立
定都洛阳
汉光武帝刘秀(前6—57),汉景帝后裔。新朝王莽末年,起兵反对王莽,昆阳之战,光武力挽狂澜,战胜王寻等百万之众,一时土崩瓦解。统一天下,定都洛阳,重新恢复汉室政权,为汉朝中兴之主。在位三十三年,谥号光武,庙号世祖。
3、光武中兴释义:
汉光武帝刘秀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措施:
(1)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
(2)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3)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表现:
(1)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把持朝政。(2)政治腐朽不堪,社会混乱,人民遭殃。影响:
皇权衰弱、朝政混乱、东汉的衰败
三、黄巾起义(起义者头绑黄巾,被称为“黄巾”)时间:184年 领导者:张角 创立组织:太平道
口号:“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拓展延伸 西汉出现“文景之治”的盛世时期;东汉出现“光武中兴”的繁荣局面。思考:古代盛世局面出现有哪些共同原因?
统治者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轻徭薄赋; 统治者善于用人、纳谏;
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
行之有效政策的长期坚持,有持续性和稳定性等等。
知识小结 习题处理
1.下表列出了东汉后期10个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
算一算,这些东汉皇帝即位时的年龄平均是多少?他们的平均寿命是多少?
即位时的年龄平均是:9.5岁;平均寿命是:24岁 2.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后汉书.黄埔嵩传》记载,黄巾起义爆发后,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向(响)应,京师震动。”?想一想,为什么黄巾起义会得到天下响应?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东汉后期的朝政越来越腐败,时局动荡不安,大批贫民流离失所,自然灾害频繁。
3、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一首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候。”这首童谣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政治状况?
反映当时的政治统治腐朽不堪,正直的官员受到排挤陷害,社会混乱,人民遭殃。(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火眼金睛找错误
西汉后期,朝政腐败,公元9年外戚张角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公元前25年,西汉宗室刘邦建立东汉,他巩固统治,使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汉武中兴”。
东汉中期后,即位的皇帝大多年迈,导致外戚权力膨胀,后来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东汉走向衰亡。东汉后期,天灾人祸,时局动荡,184年,经过精心策划,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爆发了,使东汉一蹶不振。
七年级历史上册《东汉的兴亡》学案教学目标:了解东汉建立的背景,“光武中兴”的内容,宦官外戚交替专权的现状。2东汉衰亡原因及黄巾起义。教学重难点:东汉由繁荣走向衰亡的原因......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教学目标】1.知道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及黄巾起义。2.通过比较“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共同原因和作用,基本掌握历史比较法的运用方法。3.通过......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3课 东汉的兴亡执教:冠县清水中学 路银萍【学习目标】1.知道东汉建立的基本史实,理解“光武中兴”出现的原因,知道东汉衰败的......
七年级历史(上册)学案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课标要求】了解东汉的建立,知道东汉外戚、宦官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 【学习目标】1.知道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及黄巾起义。2.......
七年级历史上册《西周的兴亡》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