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课文风教案编排
课文风教案编排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认识本课8个生字。
3、感受诗中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想像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的天气怎样?那么你就拿起书本扇一扇,体会有风,你看见风了吗?叶圣陶爷爷是怎么看到风的呢?板书:风
2、解题:
什么是风?(由于空气流动形成了风)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看看拼音,多读几遍)
2、认生字卡片,并在课文里圈出来,再读一读。
3、自由读课文,标一标这首诗有几节。
三、细读课文:
1、导学第一节:
(1)自读第一节(注意:把词连起来读一读)
(2)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从哪个词可以看出风来了,并把它圈住)
(3)做一做树叶颤动的动作。
(4)指导朗读:
自读、赛读、跟读、自读、指名读
2、合作学习第二节
(1)自读第二节(注意重音、停顿)
(2)同桌互读第二节
(3)读了这一节你怎么知道风来了?(圈出表示风来了的词)
(4)指导朗读:
指名读、分组读、带动作读
3、自学第三节
(方法同第一、二节)
四、总结全文
本文通过3个事例告诉我们风的存在,其实只要认真观察,我们就会发现身边处处有风。不信请看。
五、扩展延伸:
活动一(1)吹泡泡
(2)生续写诗
活动二(1)摆动红旗
(2)续写诗
活动三:想想自己在哪看见过风?并续写一首诗。
活动四: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或作诗、或画画)
第2篇:课文风教案编排
课文风教案编排
作为一名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课文风教案编排,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认识本课8个生字。
3、感受诗中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想像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的天气怎样?那么你就拿起书本扇一扇,体会有风,你看见风了吗?叶圣陶爷爷是怎么看到风的呢?板书:风
2、解题:什么是风?(由于空气流动形成了风)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看看拼音,多读几遍)
2、认生字卡片,并在课文里圈出来,再读一读。
3、自由读课文,标一标这首诗有几节。
三、细读课文:
1、导学第一节:
(1)自读第一节(注意:把词连起来读一读)
(2)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从哪个词可以看出风来了,并把它圈住)
(3)做一做树叶颤动的.动作。
(4)指导朗读:自读、赛读、跟读、自读、指名读
2、合作学习第二节
(1)自读第二节(注意重音、停顿)
(2)同桌互读第二节
(3)读了这一节你怎么知道风来了?(圈出表示风来了的词)
(4)指导朗读:指名读、分组读、带动作读
3、自学第三节
(方法同第一、二节)
四、总结全文
本文通过3个事例告诉我们风的存在,其实只要认真观察,我们就会发现身边处处有风。不信请看。
五、扩展延伸:
活动一(1)吹泡泡
(2)生续写诗
活动二(1)摆动红旗
(2)续写诗
活动三:想想自己在哪看见过风?并续写一首诗。
活动四: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或作诗、或画画)
第3篇:有关课文风在那里的教案
有关课文风在那里的教案
诗歌:风在那里
(一) 集体预设
目标:
1.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语言及画面,让幼儿清楚的知道风与树、花、草及四季的关系。
2.引导幼儿感受诗歌所表现的美,体会诗歌的意境,学会有表情的朗诵诗歌。
重点: 理解诗歌的语言“翩翩起舞”、“频频点头”
过程: 一.讨论:你们从什么地方可以发现风来了?幼儿发表意见
现在请你们听一首关于风的诗歌,仔细听听:诗歌里说了什么?是怎么说的?
二.老师有表情的`朗诵诗歌,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三.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回忆诗歌内容
1. 诗歌的名字叫什么?
2. 风在那里?
3. 树说了什么?花说了什么?草儿说了什么?
4. ★谁知道“翩翩起舞”、“频频点头”是什么意思?(幼儿理解后让幼儿做出动作来表现对诗的理解)
四.动脑筋:为什么说春天它吹绿了大地?夏天它送来了凉爽?秋
第4篇:课文风的教案设计
课文风的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树、动、时、那、点、河、起、波“8个字,会认”但、候、刚、游、戏“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读课文,使学生感受风的`神奇、有趣,进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情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但、候、刚、游、戏”5个字,认识偏旁“,、、、”,学习正确书写“点”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读课文,使学生感受风的神奇、有趣,进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1、会认“但、候、刚、游、戏”5个字,认识偏旁“、、、、”,学习正确书写“点”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读课文,使学生感受风的神奇、有趣,进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准备:能感知风的相关课件
板书设计:
树叶颤动图
第5篇:二年级课文风原文
二年级课文风原文
导语:《风》通过充满童趣的语言引导学生明白大自然中的风虽然看不见,但只要仔细观察风过后周围事物的变化,就能发现它的踪迹。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课文风原文,欢迎各位阅读,希望可以为大家带来帮助。
二年级课文风原文
风
李峤
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
过江三尽浪,
入竹万竿斜。
二年级课文风教案
教材简析
《风》是新课标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13单元时间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写的一首小诗。诗歌共三节,无论哪一节小诗所描绘的生动活泼的美丽景象,作者都创设出了流动的意境。因此,让学生在充分感受诗境的学习过程中适当采用多媒体直观生动的画面,感知风的奇妙,培养观察自然、感受自然的兴趣。
设计思路
1、教材处理:图文并茂,重读善导,从整体感知到精读感悟,再拓展延伸、积累背诵。
2、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设计教学过程,通过随文识
第6篇:一年级课文风内容
一年级课文风内容
《风》这一篇课文是小学一年级的教材,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年级课文风内容,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风》课文内容
你没见过风,
我也没见过风。
你听树叶沙沙沙,
那是风儿在跟树说话。
你没见过风,
我也没见过风。
你看树枝在点头,
那是风儿在树林里走。
拓展:《风》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单元以了解“自然现象”为主题,《风》是第一篇课文,在教学时,主要使学生了解自然,培养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这首诗歌共有三节结构相似,主要借助外界事物的变化说明风的存在。
第一节:颤动的树叶告诉我们风来了。
第二节:泛波的`河水告诉我们风在哪儿。
第三节:点头的鲜花告诉我们风的存在。
三节并列从各个角度形象地交待风的存在。
二、说教学目标:
这首诗歌清新优美,形象地表现了“风”的存在,在教学时,我注重在培养学生诵读上下功夫
第7篇:小学课文风娃娃内容
小学课文风娃娃内容
奔跑着,跳跃着,风声忽而在大街小巷里狂奔起来。“叮叮”响个不停的是廊上的风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课文风娃娃内容,欢迎阅读。
风娃娃长大了,风妈妈说:“到田野里去吧,在那里,你可以帮人们做许多事。”
风娃娃来到田野,看见一架大风车正在慢慢转动,抽上来的水断断续续地流着。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使劲向风车吹去。风车一下子转得飞快!抽上来的水奔跑着,向田里流去。秧苗喝足了水,笑着不住地点头,风娃娃也高兴极了。
风娃娃又来到河边,看见许多纤夫正拉着一艘船。他们弯着腰,流着汗,喊着号子,船却走得很慢。他急忙跑过去,对着船帆吹起来。船在水面上飞快地行驶。纤夫们笑了,一边收起纤绳,一边向风娃娃表示感谢。
风娃娃想:帮助人们做好事,真容易,只要有力气就行。
他这么想着,来到一个广场上。那里有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