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反思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4-16 07:13:4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反思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反思1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这一节内容在学生学习了前面一节一次函数后通过讨论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从运动变化的角度,用函数的观点加深对已经学习过的不等式的认识,构建和发展相互联系的知识体系。它不是简单的回顾复习,而是居高临下的进行动态分析。

2、活动目标

①理解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会根据一次函数图像解决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问题。 ②学习用函数的观点看待不等式的方法,初步形成用全面的观点处理局部问题。

③经历不等式与函数问题的探讨过程,学习用联系的观点看待数学问题的辨证思想。

④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探索数学奥妙的愿望,体验成功的感觉,品尝成功的喜悦。

3、教学重点:(1).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的转化关系及本质联系

(2).掌握用图象求解不等式的方法.

教学难点:图象法求解不等式中自变量取值范围的确定.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的思维已逐步从直观的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而且具备一定的信息收集的能力。

三、学法分析

1、学生自主探索,思考问题,获取知识,掌握方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2、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合作交流的友好氛围,让学生更有机会体验自己与他人的想法,从而掌握知识,发展技能,获得愉快的心理体验。

四、教法分析

由于任何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都能写成ax+b>0(或<0)的形式,而此式的左边与一次函数y=ax+b的右边一致,所以从变化与对应的观点考虑问题,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也可以归结为两种认识:

⑴从函数值的角度看,就是寻求使一次函数y=ax+b的值大于(或小于0)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⑵从函数图像的角度看,就是确定直线y=ax+b在x轴上(或下)方部分所有的点的横坐标所构成的集合。教学过程中,主要从以上两个角度探讨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1、“动”―――学生动口说,动脑想,动手做,亲身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

2、“探”―――引导学生动手画图,合作讨论。通过探究学习激发强烈的探索欲望。

3、“乐”―――本节课的设计力求做到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紧一点,直观多一点,动手多一点,使学生兴趣高一点,自信心强一点,使学生乐于学习,乐于思考。

4、“渗”―――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渗透用联系的观点看待数学问题的辨证思想。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反思2

今天的学习内容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是上一课内容的延续,一个问题的三种不同的表述是最难理解的,求不等式ax+b>0的解集,等价于求x为何值时函数y=ax+b的值大于零,等价于求直线y=ax+b在x轴上方的部分x的取值范围,同样的,求不等式ax+b<0的解集,等价于求x为何值时函数y=ax+b的值小于零,等价于求直线y=ax+b在x轴下方的部分x的取值范围。

在今天早上我们几个老师的共同研究下,我的设计教学程序时,作了如下安排:用图象法求方程2x—6=0的解,进而研究求不等式2x—6>0的解集,转化为求x为何值时,函数y=2x—6的值大于0,转化为求x为何值时,直线y=2x—6在x轴上方,在此基础上进行练习前置学习的`训练,提升到一般情况:利用图象回答,x为何值时,方程mx+n=0的解,不等式mx+n>0的解集,不等式mx+n<0的解集,例题2的教学是本课难点,每个老师在课堂上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分析,协助学生理解。

陶老师在教研课上的处理方法很好,由学生分析,取x的值计算函数值进行比较,评课交流时,老师们提出还可以列举更多的x的值进行计算比较,学生理解起来更为便利,在这个问题上,我在辅导学生时,从交点出发通过函数的增减性研究解读,感觉学习困难的学生还是好理解的,在下一课的课上,用这样的分析方法再做辅导,看效果应该可以的。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提高。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反思3

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二元一次方程组在初一的时候就已经学过了,而《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这节就要求学生利于函数的观点重新认识、分析。

在复习导入过程中,我给出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的题目:3x—2>x+2。同学们都笑开了花,有同学说:“这么容易,老师,我们已经不是初一的小孩子了。”也有同学直接说出这个不等式的解。这时,我提出了问题:“谁能把刚刚学习的一次函数和这个不等式联系到一起?同学们可以大胆想象。”由于学过利用函数观点看方程,有很多同学反映比较快,说:“画两个一次函数y=3x—2和y=x+2的图像,然后再观察”。我按照他的思路讲解了这种方法,同时提出还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引导同学通过一个函数图像来解决问题。

这节课要结束了,突然有个同学问:“老师,本来我们能用初一的知识解题的,为什么要弄的这么麻烦啊?”“问的好,这节课的目的就是培养同学们数形结合思想,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反思4

用函数的观点看方程(组)和不等式,是学生应该学会的一种数学思想方法。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理解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内在联系,明白方程(组)、不等式与函数三者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相互渗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导者,主动去观察、分析、归纳与总结,得到更深刻、透彻的知识点,并且让学生在交流中体会成功。

教学优点:

1、能积极学习并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授课。应用多媒体课件直观、明了的展示了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联系,且课堂容量大、课堂效率高。运用幻灯片让枯燥的理论知识直观、形象、生动起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数形结合”思想的完美体现。我能够利用一次函数图象从“形”方面直观地表示方程(组)和不等式的解或解集的含义,反过来,又从“数”的方面来解释方程(组)的解及不等式的解集实质就是图象上对应点的自变量的取值或取值范围。这节课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性。

教学不足:

1、课堂容量有些大,学生组内讨论时间较少,学生单独回答问题的机会也有点少。

2、缺乏对学困生的关注、指导和帮助。

3、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估计过高,用函数观点解释方程、不等式,学生只可意会,不会言语。

第2篇: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初三数学: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导学案

课型:新授设计人:审核:时间;2010.8.21 学习目标:1、认识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问题的转化关系

2.学会用图象法求解不等式 3.进一步理解数形结合思想.

学习重点:1.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的转化关系及本质联系

2.掌握用图象求解不等式的方法.

学习难点:图象法求解不等式中自变量取值范围的确定. 学习过程:一.前置自学

1.解不等式5x+6>3x+10.

2.当自变量x为何值时函数y=2x-4的值大于0?

思考:上面两个问题有什么关系?

二.展示交流:(各小组积极展示上面的问题)三.合作探究

1.“解不等式ax+b>0”与“求自变量x•在什么范围内,一次函数y=ax+b的值大于0”之间有什么关系?把你的想法与同学交流。

2.用画函数图象的方法解不等式5x+4

四.课堂小结:是不是所有的一元一次不等式都可转化为一次函数的相关问题呢?它在函数图象上的表现是什么?如何通过函数图象来求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五.课堂检测

1.当自变量x的取值满足什么条件时,函数y=3x+8的值满足下列条件?

①y>-7.②y

2.利用图象解出x:6x-4

第3篇: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反思doc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反思

景银霞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是人教版八年级第十四章的一节课。课前,我认真备课,讲课时,我先复习了上节所学的知识,之后导入新课,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新课。

对于例题“用画函数图象的方法解不等式5x+4

由于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课堂气氛如此活跃是我原先所没有料想到的,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学习异常顺利,很快就要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但看到学生的学习激情,我有了一种新的想法,能不能让学生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动手画出图形板演,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这一例题呢。紧接着,我又想到,如果让学生动手画图并板演会不会占用太多的课堂时间,后面有位老师在听课,如果到时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进而拖堂,那可是糗大了。后来,我又想了,应该让学生去动手展示,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教学设计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一)教学知识点

1.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2.会根据题意列出函数关系式,画出函数图象,并利用不等关系进行比较.

(二)能力训练要求

1.通过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的图象之间的结合,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意识.

2.训练大家能利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体验数、图形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认识到数学是解决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教案

课内比教学教案

教学内容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

柳河中学八年级 尹正明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体会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用不等式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具体问题的解答,进一步体会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的内在联系。4.把培养探究兴趣贯穿于教学之中,让学生更喜欢学习数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建立函数模型解决一元一次不等式问题;

难点:弄清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的内在联系,灵活利用图像解题。

三、教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一道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的应用题。要求学生根据题意完成:

1.作出y=6x-6图象,并用图象法求出当x取何值时,(1)6x-6>0(2)6x-6<0。

2.用直接解不等式的方法求上题中的有两个不等式的解集,并比较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教案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教案

一.课题: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 二.课型:新授课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利用一次函数图象来解决一元一次不等式 2.能力目标:看图解题

3.情感目标:体会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能应用所学的知识,将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联系起来 2.教学难点:利用一次函数图象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五.教学方法:引入探索法

六.教具:黑板、粉笔、刻度尺或三角板 七.教学过程

(一).一次函数图形探索

我们知道,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作出一次函数y=2x-5的图象,观察回答下列问题: 1.x取何值时,2x-5=0? 2.x取何哪些时,2x-5>0? 3.X取哪些值时,2x-53?

思考:能否将上述“关于一元一次函数值的问题”转化为“关于一元一次不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