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实践报告(优秀)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时间总是让人抓不住地飞逝,一转眼,我们从刚刚入学的学弟学妹,已经成为了马上大三的学长学姐,作为一名未来要迈入社会的学生,深入社会、实践锻炼是一门必经的功课。因为我相信因为经历所以懂得,只有了解社会,你才能真正做到融入社会。所以,在这次暑假中,我决定继续社会实践,来锻炼自己,融社会。此次假期,我选择了在玉峰伟业经贸有限公司做一名销售文员。
我所实习的这家公司做的是一些小家电代理工作,而我这次的工作是负责的是对于各种文案的整理和规划,万事开头难,在工作的开始,难免有些手忙脚乱,但是在初步熟悉之后,便掌握了各种文件分类的技巧,所以自己便首先去了解了这些小电器,分门别类,这样才能有条不紊的处理好不同的文件,办公室的工作时而忙碌,时而清闲,是个时间不规律的工作,而我也渐渐适应了每天7小时左右的工作时常,在这次工作中得到了锻炼。
而这次作为一名再普通不过的办公室文员,也让我体会颇丰。首先,锻炼了我自己对于复杂事件的处理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和查阅资料的能力。其次,让我感受到了自己的微薄,在这个世界中,我们都是平凡的,没有人有什么不同,但是只要勤勤恳恳做好自己的工作,那么你又是伟大的。一方面,我们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在实践中成长,在实践中学习,充实了自我,增强了口头表述能力,与人交流。真正地走出课堂,使自己陶醉在喜悦之中。有时会很累,但更多的感觉是我在成长,我在有意义地成长另一方面,我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没有经验,没有与人交流交往的能力,有些东西以前没有尝试过,难免会出差错,如果我还这样的话,以后很有可能在社会上没有立足之地,现在的社会不仅要有知识,还要拥有一些应辨能力等综合素质,只靠在学校汲取知识,远远不够,从现在开始,就要培养自己的能力。
虽然这次暑期实践时间很短,只有十天,但是社会实践活动提高了我的社会实践能力。引导了我接触、了解社会,增强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而学校组织的活动,更让我们明白了学会适应社会的重要性。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对于我们这些出生牛犊的大学生们,独立的培养和社会的洗礼是多么的重要。在这个更新速度超快的今天,如何适应社会也是我们即将面临的困难。对于现在的我们,越早接触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就意味着我们越能适应它。
“真理来源于实践,实践出真知”我们只有在不断参加社会实践中才能将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第2篇:实践报告[优秀]
我心目中的好导师
——记我的导师张雯
娟老师
老师是一颗火种,可以点燃我们心灵之火,是层层石阶,承受着我们一步一步踏实的向上攀登,也是一支蜡烛,虽然细弱,但是有一份热就发出一份光,照亮别人,却耗尽了自己。他们只是茫茫人海中的普通一员,不像影视明星们那样光彩夺目,耀眼星空,但他们却以睿智和人格令我们终身难忘;是他们授予我们知识,启迪了我们的智慧,赋予了我们先进的思想和精神,他们才是最值得我们尊敬最值得我们宣扬的人。也一直想向所有的学子呼吁:别忘记那些看似平凡但实伟大的人们——我们的老师!
每个大学生都有一个梦中的导师。我期望遇明师而从之,而张老师就是这样一位好导师。在与张老师的接触中,从一般单纯的认识到工作学术严瑾认真的敬畏。在机械制图课上第一次接触到张老师,就感觉到张老师是一个有丰富学识、认真负责、和蔼可亲的老师,相信听过张老师课的人都有很深的体会,也就是从这门课开始,让我初步了解了张老师。张老师讲课思维严谨、学识渊博,方式灵活,风趣幽默,枯燥沉闷的书本知识经过杨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简单易懂,像一个个有趣的故事深深印在我们的脑海,使得这门课别具风格。让我们深深了解了制图,让我们初次知道我们专业是干什么的,有什么发展前途,引导我们第一次走进了机械世界,并且深深喜欢上了自己的专业。正是因为张老师给我的良好印象,在平常的课堂,张老师无私的指导我,帮助我,从来没有一丝的不耐烦。张老师又一次以他渊博的知识,严谨的工作态度深深折服了我!所以,在选择选修课时,我选择了张老师。张老师总是那么的和蔼可亲,让我们感觉不到和他有距离。虽然张老师在学习和生活中关心学生,但是如果我们犯了错张
老师也是会严厉的批评我们的。记得一次老师让我查资料做实验,我没有认真查就给张老师说查不到,张老师就批评了我,当时就觉得张老师太严厉了,但是过后还是理解了老师的苦心,老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好,希望我们都能学到东西,而不是白白的虚度光阴。
现在,张老师已经做了我近一年的导师了,我对张老师又有了进
一步的认识了解。最大的感受是她自己治学严谨,对学生要求严格。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然而我认为,为人师表者,并非仅仅传授技艺、解答疑问,更重要的是,师者要以其人格魅力为重,为弟子树立为人的表率。张老师的勤奋善良、谦虚谨慎、认真严谨、幽默风趣等很多优点值得我们学习,张老师不仅仅是我学业的导师,同时也是我人生的导师。如果说这世界上有一种情,超越了亲情,友情,那就是老师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之情,对我们细心教导之情。我真心祝福老师万事如意,永远健康!)
杨国龙老师个人简介
杨国龙,男,35岁,副教授,工学博士,硕士研究生生导师,河南省重点学科――粮食、油脂与植物蛋白成员,中国粮油学会油脂专业分会理事。1995年9月至1999年6月于郑州粮食学院油脂工程系学习并获得学士学位。1999年9月至2002年6月于郑州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粮食、油脂与植物蛋白专业学习并获得硕士学位,研究方向是油脂化学。2005年6月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食品科学专业并获得博士学位,研究方向是食品生物技术。
杨国龙老师从2005年7月起在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工作,主要从事油脂化学与脂质生物技术的研究工作。参于编写了《蛋白质化学与工艺学》和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油脂油料资源综合》。在《中国粮油学报》、《中国油脂》、《粮油加工》等国内核心期刊发表了“改性大豆蛋白的凝胶流变性”、“超声和酶水解对大豆蛋白溶液超滤的影响”等10余篇学术论文,并被SCI收录一篇。
杨国龙老师学识渊博,科研能力出众,曾参与“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和广东省“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的研究工作。主持完成“碱催化豆油甘油解制备保健品—甘二酯”、“大豆浓缩磷脂的精制”、国家标准“动植物油脂 灰分测定法”的修订、国家标准“动植物油脂 羊油”的制定,并参与了“精炼大豆油回色机制研究及抑制回色方法与工艺的探索”、“磷脂酰胆碱(PC≥70%)的制备及工业化试验”和国家标准“花椒籽油质量标准”的制定。
杨老师幽默风趣,博学多识,授课生动,在学校近年的工作和考评中,得到
了老师和学生们一致的好评。
杨老师目前指导研究生共4名,其中07级1人,08级1人,09级2人。07级学生王梦华在国内核心期刊已发表论文1篇。08级学生曾俊正在进行表面活性剂和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对酶制剂的影响,并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而09级学生正在学习专业知识,处于打基础的阶段。
指导过的学生对杨国龙老师的印象
不知不觉,投身于杨老师门下已经两年。在这两年相处的时间里,让我对以前本科时期只能在讲台上见到的杨国龙老师有了更深,更全面的认识:
杨老师给我最深的印象是他的博学。只用了三年就从华南理工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的他有着坚实的理论功底、广博的知识背景以及深厚的理论思维素养,以至于对每一个问题的剖析都是那么的敏捷和独到,充满着睿智,令人耳目一新。从导师的身上我切身体会到了这样一个道理:功到自然成!在他给我们研究生开设的课程过程中,课程的内容全面系统,从理论到现实生产,从国内研究到国外发展,他都做了详细系统的介绍,而且他基本上都是英语教学,扎实的英语功底让人心生钦佩。授课的过程中他发现我们不太会检索外文资料,还指导我们如何去快速查找,阅读外文文献。还记得刚接触到论文课题的时候,看到课题我感觉非常的茫然,感觉实验的方法很多,但是就是不知道从何下手。杨老师看到这点后,他先找我谈论下实验的大体过程,然后先帮我查找了几篇文献让我阅读,看完文献,杨老师和我探讨了实验方案,这样一来我感觉思路明朗了很多。在以后的探索实验中,遇到这样那样困难,杨老师把实验分成一个一个部分,一个一个的去剖析失败的原因,查找解决方案。独特的分析方法和敏捷的思维让问题迎刃而解。
两年的研究生生活让我切身的认识到了生活中的杨老师。生活中的杨老师没大家印象中博士的古板、架子,相反他平易近人而且还非常的幽默风趣。平时的生活中杨老师不太喜欢侃侃而谈,但是他有着细腻、独特的心思。日常的实验让我们的生活非常的劳累,实验空闲之余,杨老师经常经常嘘寒问暖,对我们的学习、生活甚至个人问题都会时刻惦记在心,“金”点子不断而且对于他的所有学生包括慕名而来求教的同学都会尽自己最大努力给予关心和帮助。此外,导师还教导我们要时刻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亲人、感恩朋友,从而在对人生和事业的追求当中迸发出前进的动力。他是良师,更是益友,让我们不断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丰富自己,提高自己。
工作上杨老师非常勤恳敬业,一丝不苟,对待学生“手放开”,对待学术问题要求严谨。杨老师家住在新区,每次来老区上课都要做上半个多小时的校车,而且杨老师的身体一直不是很好,每当到了秋冬季节或是天气突变,都能听到杨老师深重的咳嗽声,但是他从来没有迟到过一分钟,耽误过一次课。他才是生活中的巨人,我们学习的榜样。记得杨老师说过,上研究生的三年就没有清闲的日子,除非你毕业了。日常的实验杨老师给我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他不会给我现成的方案和方法,让我们自己去查阅资料、列方案,按照自己对实验的认识开展实验。他的这种放手式教学让我们学会如何去做事、怎么去做成事。平时的实验如果出现问题,他要求我们再次尝试,找到问题所在。刚开始我们感觉老师要求太高了,其实正所谓万事开头难,尤其是对我们来说,每一小步的迈出都非常地来之不易,坚持下来后我们能从中受益匪浅。
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07级研究生王梦华(导师杨国龙老师),09级研究生张洁、王渝鹭(导师杨国龙老师)
跟随杨老师学习的这段时间里,我们深刻感受到了毕老师的学识渊博,以及他在工作上的一丝不苟、治学严谨的态度。他用言传身教教会我们什么是认认真真做实验,踏踏实实做研究。其次,杨老师用实验中出现的具体问题教会我们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们不仅学会了动手,更学会了动脑。老师的睿智、博学、务实、勤奋、善良、谦虚、严谨、幽默等很多优点永远都值得我去学习,杨老师不仅是我学业的导师,更是我人生的导师和榜样,也是我要成为的人,和他在一起,始终有种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老师,学生想对你说一声,您太累了,一定要注意身体,注意休息,我会努力的,绝不辜负您的期望。最后,祝杨老师您身体健康,阖家欢乐,万事如意!
第3篇:实践报告演讲稿、(优秀)
2这次在幼儿园的实践,是为了我以后准备当教师做个准备。幼师本也是我的兴趣,在幼儿园的实践开拓了我的眼界,熟悉了幼儿园的教学秩序。基本了解了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师需要哪些方面的技能和知识。道外区蓝天幼儿园是一个私人幼儿园,办学设施齐全。幼儿园的卫生状况良好,安全措施到位,教师素质高,把学生当自己的孩子,照顾细致,爱心传给每个孩子。在这次的幼儿园实践中,尽管我只做了一个月,却真正喜欢了幼儿园的工作。
在刚进幼儿园的几天,我主要是跟在老师的旁边看着她管理幼儿园,事情很多却并不复杂,只是很琐碎,我在旁边看着,给老师打打下手。幼儿园的小朋友也需要几天时间来熟悉我这个新阿姨,接下来的日子我慢慢熟悉起这个班级,很喜欢里面的孩子。在这二十几天的工作中,我与小朋友们是相处得很愉快,对他们有了部分了解。小孩子的玩性大,
第4篇:支教实践报告(优秀)
社会实践报告
2010年7月9日,在队长李博的带领下,我们“赴麦积山中心小学支教小队”一行17人正式从天水师院出发,开始了我们为期10天的支教之旅。
过去的第一天,麦积山中心小学的郭校长交给了我们第一个任务:给学生们阅卷子。我被分配到了语文组,和孩子们的第一次间接接触就这样开始了。阅卷子时。有些孩子很可爱,老是答的似对非对,这在无聊的阅卷过程中给我们带来了不少欢笑,但在欢笑的同时,我也在暗暗感叹,这边孩子的教育质量不是很好,有些同学的写作还不及城市里3升4年级的水平,而我们阅卷子的对象却是马上步入6年级的孩子,这让我们这一行人一度很担心,也发现了我们身上的压力重了一分„
也许是纪录片看多了,总使我们认为只有坐车坐不过去,要走几个小时,没一个饭店甚至商店都没,教室漏雨又漏风,没有电,喝的是井水或者河水
第5篇:大学生实践报告(优秀)
大学生实践报告
大学生实践报告-象牙塔外的天地
为了更好地认识社会、检验所学的知识,今年暑假,我与报社另外7个同学组对队去四川进行社会实践。十天时间,由北京到四川,再由四川回北京,一路走来大家行程近万里,调查参观了5家国防企业,走过了江油、绵阳、成都三地,走访了三十多名北航校友,感觉收获颇丰。
(文秘范文整理)
如果不走出校园,永远都不会知道社会的真实面目。十天时间,我们接触
了很多人,有领导、专家、工程师,也有技术员、工人、民工、街头小贩。虽然我们曾经被街头卖烧烤的小贩敲过竹杠,但旅途中得到的更多的是人们的热心帮助。列车上带领大家做操的乘务员、爬到座位上帮我们取行李的小妹妹、热心帮我们带路的小兄弟、谦虚近人的公司领导、热情招待我们的老校友……他们每个人都让我们收获了一份感动。社会很复杂,因为他的多元化